田战省主编的《战争的创伤》内容介绍: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和文明始终交错,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催化和促进作用,又时刻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20世纪上半叶,短短30年的时间里人类就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即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次战争以人类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所有创造发明,全都加以运用。许多民族和国家乃至几乎全世界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入到战争中。战争不仅使生灵涂炭,田园荒芜,更是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这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和破坏程度都是空前的。
虽然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各不相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激烈斗争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由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掠夺战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但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却有相似之处: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都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田战省主编的《战争的创伤》介绍了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战后的影响,《战争的创伤》使读者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战争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创伤,牢记历史的教训,远离战争,避免战争,寻求长期和平发展之路。
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是一个积极主张进行战争的军国主义代表人物,他极力地鼓吹对塞尔维亚进行战争,因此被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视为凶恶的敌人和压迫者,对其深恶痛绝。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到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进行访问,顺便在波斯尼亚临近的塞尔维亚边境地区检阅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次军事演习非同寻常,它是奥匈帝国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进行威胁,并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同时,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
这天早上,阳光灿烂,9点刚过,一支长长的汽车队向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市区缓缓驶去。在一辆带有保镖的敞篷汽车中。坐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夫人。也就是在这天的清晨,“青年波斯尼亚”组织在奥匈帝国皇储所要经过的大街上布置了数名刺客。
斐迪南夫妇在前往市政厅的路上遭遇了炸弹的袭击,但有惊无险。市政厅的欢迎仪式是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的。仪式结束后,斐迪南等人又乘车返回。当他们的车队来到拉丁桥时,另一名叫普林齐普的塞尔维亚青年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他的任务就是枪杀斐迪南夫妇。
当普林齐普拔出手枪,刚要举枪射击时。不远处的一个警察发现了他的异常举动,急忙一个箭步冲上来打算抓住他的手臂。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另外一个“青年波斯尼亚运动”组织的成员拦住了警察。普林齐普看准了斐迪南大公乘坐的敞篷车,一个箭步跳上车踏板,举枪射击,一连两枪,斐迪南夫妇应声倒下。顿时,四下里一片混乱,其他“青年波斯尼亚”组织成员趁机仓皇逃离现场,而普林齐普当场被捕,日后死在狱中。P10-11
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和文明始终交错,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催化和促进作用,又时刻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20世纪上半叶,短短30年的时间里人类就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即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次战争以人类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所有创造发明,全都加以运用。许多民族和国家乃至几乎全世界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入到战争中。战争不仅使生灵涂炭,田园荒芜,更是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这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和破坏程度都是空前的。
虽然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各不相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激烈斗争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由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掠夺战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但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却有相似之处: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都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本书介绍了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战后的影响,使读者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战争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创伤,牢记历史的教训,远离战争,避免战争,寻求长期和平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