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编写的《小清新——换一种姿势看世界》是本文化评论集,但这本书没有尖锐的批判,没有强烈的爱憎,但却如人所形容的洋葱那样有滋有味,甜得恰到好处,辣又不至于辣到心、胃,实乃餐后、睡前的优质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清新(换一种姿势看世界)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韩浩月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韩浩月编写的《小清新——换一种姿势看世界》是本文化评论集,但这本书没有尖锐的批判,没有强烈的爱憎,但却如人所形容的洋葱那样有滋有味,甜得恰到好处,辣又不至于辣到心、胃,实乃餐后、睡前的优质读物。 内容推荐 《小清新:换一种姿势看世界》主要由若干个对时下流行文化现象进行评论与剖析的小主题构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时下中国流行文化现象及流行元素进行评论与反思;第二,对目前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文化观念的解读与剖析;第三,对文化作品的阅读心得。 《小清新:换一种姿势看世界》由韩浩月编写。 目录 序:理想生活 夜读书:你无法不“失落” 你无法不“失落” 愿望中的城市没有悲伤 没有不带附言的信 寻找一个安静的萨冈 向巴尔扎克学习风雅 内心迷失的女孩克莱尔 真实生活比小说更残酷 跨越时空的爱与牵挂 记住,你和他们不一样 十年黑暗与七天光明 一只属于美国人的兔子 一个灵魂丰沛的歌者 正版的“孤独” 现代文人应该有一点苏东坡精神 横跨两个时代的鲜活印章 乱世“寄居者”的爱情梦 那一双微烫的心灵推手 被忽略的县城生活 王朔的真诚与温情 不敢读史铁生 “蚁族”牵动我的内心情感 呈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中国 和余华一起在细雨中呼喊 浮上河面的巨木 被打开的黑色信封 没有版图的中国摇滚 有谁曾记得它的旧模样 小情怀:饮一杯月光白 一种生活方式的消失 读书的“坏时代” 读书非一时之尚 一道文化桥梁断了 被工具化的鲁迅 要允许对文学大师有不同看法 中国人还丑陋吗? 作家与猪 不要用无趣的方式纪念有趣的小波 您过得“高兴”吗?——致贾平凹的信 诗人,来自何方,去向何处? 该如何纪念顾城? 退出是一种高贵的姿态 一斤国学能卖多少钱? 阎崇年遭掌掴与异端的权利 文化精英的幼稚病 作家的惶恐和学术明星的坦然 那一跪的深情万种 “大师”与“大猪”只有一字之差 华君武:一位消失的手艺人 手书的消逝无可挽回 蛰伏乡间的草根英雄 正在消失的少林寺 我们为什么淡忘了端午节? 饮一杯月光白——中秋致友人信 “寻找桃花源”是盛世危言 对山寨文化的反思不能停止 是瞧不上大学,还是瞧不上真维斯? 总有一天都化作云烟 倔强的崔健和屈服的摇滚 老有所依的鲍勃·迪伦 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 我听到他在唱一首忧伤的歌 回不去的年轻时代 周润发下跪与娱乐“强制消费” 在时代的晚上,工人找到新的力量 现实与非现实混淆的乌托邦 一只“个人英雄主义”的猩猩 《蓝精灵》:那些可爱的蓝色小伙子们 你好,韩乔生 迷失东京的清纯玉女 泛滥的“怀念病” 她是否懂得了爱情? 汤唯广告停播与《色戒》后遗症 裸模“苏紫紫”是位社会观察家 跑偏的“艺考”和扭曲的社会审美 野生的梦想也是梦想 “糟蹋”成了行为艺术的主题词? 传统不能成为扼杀个性的理由 网中央:“小清新"风正劲吹 网民为何怀念路遥追捧贾平凹? 中国文坛需要“文坛外高手” 在路上永不孤单——致金庸先生的信 谁在操纵我们的节日? 我们都爱看央 一本正经的笑话 除了温暖,还有别的 一堂有关信仰的普及课 微博达人张朝阳 “hold住姐”:一颗励志小药丸 “小清新”风正劲吹 “萌”得令人心碎 美丽的中文未老 网络群声鼎沸的缩写 被过度诠释的“寂寞” 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从浅显到深邃的网络流行语 大声时代的狂热发言 微博里没有乡愁 建立在冰层上的温暖关系 跋:这个世界会好吗 试读章节 没有不带附言的信 你习惯在每封写给朋友的信的末尾写上P.S.附言吗? 看完《邮差》,也许你会在一封信结束之后沉吟一下,补充一些信中没有提到的事情。渔民的儿子马里奥·赫梅内斯在一个炎热的中午,收到了他的朋友巴勃罗·聂鲁达的信和包裹。在信里,聂鲁达除了用诗歌的语言,表达了对居住在黑岛上赫梅内斯以及他孀居的母亲、美丽的妻子以及新生儿子的问候,还简单讲述了他在法国当大使的生活。平生第一次收到来信的赫梅内斯没有看到信的附言,他失望极了,直到打开包裹里的收音机,按下播放键,听到熟悉的老朋友的声音传来,这个年轻人不禁跳起舞来,吻了一下他岳母的脸颊说:“我说对了,夫人,P.S.附言!我对您说了,没有不带附言的信 ” 以录音形式呈现的附言,聂鲁达没有了信中的幽默和调侃,他用深情忧伤的情绪,请求他的朋友 黑岛上唯一的邮差,他的送信人 赫梅内斯帮他录下黑岛上的声音。已经把黑岛作为精神栖息之地的聂鲁达,认为美丽的巴黎不过是一件“过分肥硕的衣服”,在巴黎的冬天,他“变成了一个穿着白色长袍的悲伤的皇帝”。他告诉他的朋友,“我的身体不好,我需要大海,我需要鸟儿。请把我家中的声音寄给我。你到花园中去,让风铃作响 然后再拉拉那只最大的钟的绳子,五次,六次。你到岩石那里去,给我录下浪涛的撞击声。如果你听到了海鸥的叫声,把它录下来,如果你听到了恒星的静默,也把它录下来 ” 阅读《邮差》这本薄薄的小书到这里的时候,我承认自己开始着迷于它的故事,甚至对这份美好的友情信以为真,仿佛其曾如碧波万顷的太平洋上一朵浪花,真实且温暖地亲吻过黑岛边上的礁石。但这只是智利作家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通过虚构的方式创作的一个美丽故事。当年在一个“五等小报”做文化编辑的斯卡尔梅达,他被报社安排去黑岛度假,顺便采访当时声名显赫的聂鲁达的情爱生活,《邮差》就是他采访之余的“副产品”,故事很简单:青年渔民赫梅内斯无心工作,每日在黑岛游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自己有机会成为一名邮差,服务于他唯一的客户 著名诗人聂鲁达,崇敬诗人和诗歌的赫梅内斯争取到了这个职位,在日常交往中,他与诗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赫梅内斯爱上了小酒馆里美丽的女郎阿特丽斯,为了向爱人表白,他向聂鲁达学习“比喻”的用法,最后,在聂鲁达的帮助和撮合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作者斯卡尔梅达本身也是一位活跃于拉丁美洲文坛的重要作家,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以《邮差》为蓝本将之改编成电影剧本,影片《聂鲁达的邮递员》1995年获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五项提名。斯卡尔梅达的写作深受聂鲁达影响,他创作的大量作品,对于聂鲁达优美诗句的引用随处可见,在《邮差》中,聂鲁达与他人的许多对话都洋溢着诗歌的浪漫和激情,斯卡尔梅达通过自己的故事和语言,在传达自己对聂鲁达崇敬的同时,也使读者对聂鲁达的想象因此变得栩栩如生。书中有不少情节,都堪称一堂精妙的诗歌讲解课,这些探讨和欣赏诗歌之美的对话,丝毫没有喧宾夺主影响情节推进,相反却如珍珠一样,让这个故事散发着晶亮的光芒。 “你有月亮的线条,苹果似的风姿/裸体的你,是如此瘦弱,像赤裸的麦子/裸体的你,蔚蓝深沉,像古巴的夜空/美发似攀缘覆盖,鲜花像繁星点点/裸体的你庞大伟岸,发出黄色光芒,就像夏日中金色的教堂。”赫梅内斯将抄袭的聂鲁达的诗句塞进了心仪姑娘的胸罩,从不正眼看他的酒馆女郎奋不顾身爱上了邮差,气急败坏的未来丈母娘来到了聂鲁达的别墅,奚落了一番著名的智利诗人,同样被聂鲁达怀疑其真诚程度的赫梅内斯情急之下终于学会了一直令他抓耳挠腮的“比喻”:“即使那个女人用剃刀刮我的骨头,我也在所不惜”,“我的双肺比手风琴风箱的能量还要大”,“可以吹动一艘护卫舰,一直开到澳大利亚” 不得不说,诗歌给了这个貌不惊人的邮差莫大的勇气,而爱情最终让他了解和掌握了诗歌的魅力。《邮差》是一本用诗歌语言讲述友情和爱情的小说,它有着好莱坞电影的夸张表现手法,有着戏剧化的冲突,同时它悲凉的结尾(聂鲁达死于智利政变带来的迫害,赫梅内斯想方设法见了诗人最后一面),也颇为迎合读者“小人物见证大历史”的阅读喜好。李红琴出色而流畅的译文,亦给这个优美的故事增色不少。 在人们的通信大多开始依赖电子邮件的网络时代,阅读这本风趣幽默、凸显着文字之美的《邮差》,会有一种独特的感受。不知道在吹着腥湿海风、响着风铃和钟声、飞翔着海鸥的黑岛,还有没有一个叫赫梅内斯的邮差,摇着自行车的铃铛,把信送到聂鲁达故居,他的心情是不是还像第一次敲门时那样,激动而忐忑。 P9-11 序言 理想生活 上中学时我的理想生活是,不要下雨,每天阳光灿烂,可以出门远行,在不同的城市短暂驻足。那时无比渴望流浪,故乡的苹果园、班里脸蛋红红的可爱姑娘,都留不住一颗蠢蠢欲动的心。 青年时期我的理想生活变得很简单,简单到用一句话来形容,“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但很快“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愿望就被自己推翻了。卢梭老师说得好:“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有一点负担是好的,太过自由容易空茫——虚空加迷茫。 如您所想,一个中年男人再谈理想,怎么都会觉得有点做作。到了一定的年龄,人是要把理想束之高阁的,转而踏踏实实地体会生活,把那些美好、不美好的细节,一一吸收、接纳,并在面对所有事物时,尽量表现得平静。 时常听到有人说“感谢生活”,感谢生活赐予的幸福、磨难、考验以及其他种种,听多了会觉得这是陈辞滥调。生活其实什么都没有给你,生活和流动的水、涌动的空气一样,无可阻挡地前进着、发生着,是你一头撞进了生活的怀抱,除非用信念来扭转生活强加给我们的运转轨迹,否则,想从生活里得到快乐,永远都是一件挺难的事情。 本书编辑把原本放在最后一辑的书评部分,提到了前面,他认为这些书评写得好看一些。沉思良久,我觉得他是对的,因为那些书大多读起来是愉快的,写起来也是愉快的,生活的真相不就是如此么,用快乐的事,抵消那些无孔不入的浮躁和不安,并最终让快乐担当起生活的主宰。 阅读、思考、写作……对于一位读书人来说,这是最好不过的理想生活了。很庆幸自己还能够一直在写着,被约束的文字中,也藏有极大的自由,希望亲爱的读者,能够用您的眼睛发现和捅捉到。 后记 这个世界会好吗 “世界会好吗”,父亲梁济这样问他儿子梁漱溟,那是1918年11月7日,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近一百年了,梁济之间也成了世纪之问。每当有苦难的事件发生,总会有人在键盘上敲下这样一行标题,“这个世界会好吗”,有人以此写下文章,有人以此创作歌曲,在一片暴躁、愤怒的情绪里,这样的问询显得声音太轻,很容易就被淹没了。 有一位名字叫李志的歌手,他的那首歌,听起来让人悲伤莫名,“妈妈,我会在夏天开放吗,像你曾经的容颜那样。妈妈,这种失落会持久吗,这个世界会好吗?”他嘶喊的嗓子,发出一代人的声音。 穿好衣服,吻吻熟睡的女儿,推开门去,走在清晨冰凉的微风里,很多次,我在内心也问自己同样的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每次得到的答案,和梁漱溟的回答并无二异,我相信这个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如同我相信所有早晨出门的人,都能够在傍晚准时回家,相信午夜蓦然醒来,墙上的钟不会停止“嘀嗒”,相信无论黑夜多么漫长,太阳总会照常升起。 人内心的笃定,来自于相信。可以怀疑一切,但总得相信点什么。人是带着信任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相信妈妈的怀抱会永远温暖而且不会抛弃自己,相信爱别人自然也会得到别人的爱,所以也要带着信任离去,如果满腔怀疑地走了,那么会不会觉得委屈,觉得丢失了在世间走一回所能拥有的最珍贵礼物? 回到1918年11月7日那天,在听了儿子梁漱溟的回答后,梁济叹了声“能好就好啊”,说罢就离开了家,三天后,梁济投北京净业湖(积水潭)自尽。 世界没有变得更好,但起码也没有变得更糟。这本书里的文字,送给曾经心乱如麻的自己,也送给那些每天早晨醒来,期待这个世界会更好的朋友。 2011年11月30日 书评(媒体评论) 审时,度势,中肯,敦厚,韩浩月的文字拥有以上优点,同时还不乏细腻,他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和平静的叙述者。 盛大文学CEO 侯小强 时评人的犀利和情感作家的细腻,构成了韩浩月文章的一贯风格,好读、耐读是他文字的一贯特色。 主持人、评论人 江小鱼 本是活色生香的酷评,却使用委婉清丽如诗的文字。这位生在水泊梁山的山东大汉,却在骨头里像极了沈从文,流淌着细腻忧郁的气质。 评论人 潘采夫 韩浩月的文字总有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藏在里面,我想这和他的成长与经历紧密相关,和他同时代出生的读者,读他的文字会更容易发出会心一笑。 作家 王小枪 评论是需要一点情怀外加一点情趣的,否则会无比地乏味,韩浩月的文章中有情怀也有情趣,值得一读。 影评人 谭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