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为历版《内经》教材中的重点篇章,涉及《素问》20篇、《灵枢》5篇,并按原书篇次排序。所提问题以综合凝练后的历年学生课堂提问为基础,适当融入长期积累的教研心得。后附原文温故以便诵读,玩味经旨、理解经义。意在通过对经典的深入理解,促进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培育,同时也考虑到中医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认知习惯以及理解程度,所以在分析解答时力求简洁实用、通俗易懂、文医兼顾、切合经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但因成书久远,文字深奥,理论抽象,不易学习理解。为帮助初学《内经》人员更快、更好地学习《内经》,我们编写了此书。
本书根据在学习《内经》时,常遇到的近400个问题,整理编写而成。全书涉及《素问》20篇、《灵枢》5篇,均为历版《内经》教材中的重点篇章。书中所提问题以综合凝练后的历年学生课堂提问为基础,适当融入长期积累的教研心得,在分析解答时力求简洁实用、通俗易懂、文医兼顾、切合经意。篇后附原文温故以便诵读。
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内经》时参考使用,亦可作为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内经》时的普及读物。
绪论
1.有人说《黄帝内经》是伪书,的确如此吗?
2.《素问》和《灵枢》的成书年代应在何时?
3.为什么《素问》和《灵枢》有论无方?
4.如何理解《黄帝内经》的哲学地位?
《素问》部分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1.篇名中“上古”和“天真”应作何解?
2.“昔在黄帝”的“昔在”如何解释?
3.“成而登天”是讲黄帝登天子位?还是叹惜黄帝死去?
4.“天师”是专指岐伯一个人吗?
5.“人将失之耶”的“将”是将要之意吗?
6.怎样理解“和于术数”?
7.为什么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存在改动?“食饮”和“起居”如何解释更为确切?
8.“不妄作劳”与全本的“不妄不作”在含义上有何变化?
9.如何理解“形与神俱”,其是否属于心身相关理论内容?
10.如何理解“尽终其天年”?
11.如何看待“以酒为浆”?
12.为什么说王冰对“以妄为常”的解释是欠妥的?
13.究竟是将“醉以人房”解释为“醉后行房”好呢?还是“沉湎女色”更贴切呢?
14.为什么不宜用“消耗”、“耗费”解释“以耗散其真”的“耗”字?
15.为什么说“不时御神”当解作“不识御神”?
16.如何理解“逆于生乐”?
17.古人所讲的养生方法对现代还具有指导意义吗?
18.为什么说原作“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更为合理?
19.“恬恢虚无”的思想之源在哪里?
20.“真气从之”对养生保健的意义何在?
21.怎样看待“形劳而不倦”?
22.《素问》中养生法则的核心是什么?
23.“其民故日朴”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4.“愚智贤不肖”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用于分析社会人群?
25.怎样才算“合于道”?
26.何谓“德全不危”?
27.如何正确诠释“天数”?
28.为什么女子以七岁为期,男子以八岁为期?
29.理解“齿更发长”应该注意什么?
30.“天癸”的含义是什么?
31.“任脉通,太冲脉盛”应该如何语译?
32.“太冲脉”是怎么回事?
33.如何理解“真牙生而长极”?
34.女子四七难道不是“肾气平均”吗?
35.“阳气衰竭于上”之“阳气”与《生气通天论》之“阳气”的意义相同吗?
36.难道说年届七八之人竟然会“筋不能动”吗?
37.“形体皆极”的“极”字是尽头的意思吗?
38.如何理解“五脏盛乃能泻”?
39.究竟“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具体是指多大年龄?
40.“夫道者,年皆百数”是什么意思?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
《灵枢》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