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本人(括号里的日本人)(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日)橘玲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橘玲编著的《日本人(括号里的日本人)(精)》颠覆对日本人的所有思维定势,超越“日本人论”的古典著作《菊与刀》《武士道》,剖析当代日本人的革新之作。

福音战士、海贼王、酷日本、妈妈党、纯爱与乱交、孤独死、1940年统制经济体制、“失去的二十年”、“桥主义”……《读卖新闻》盛赞推荐:“迄今为止,对日本人最深入全面的剖析!”

内容推荐

谈论日本和日本人,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绕不开的经典。然而,时过境迁,这部奠基性著作的时效性、局限性日益显著。

而《日本人(括号里的日本人)(精)》颠覆了对日本人的所有思维定势,运用进化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最新研究,对日本和日本人进行系统分析。作者橘玲指出,以往强调的所谓“日本人的特性”,或者是人的共通本性,或者是农耕社会的行为准则。日本人唯一不曾改变的是他们的世俗性价值观。从万叶时代以来,历经江户时代的封建制、明治时代的天皇制、战后的民主制,日本人始终认为快乐地度过现世就是一切。他们只认可灵验的神祇和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权威。

由此入手,《日本人(括号里的日本人)(精)》进而分析经历了两次“体制转型”——19世纪的明治维新和20世纪的战后改革——的现代日本社会,富有洞察力地揭示出当今日本的混乱迷失及其深层原因,并对日本该如何重新找到“国家定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日本人(括号里的日本人)(精)》的论述精辟、犀利且引人深思,完全颠覆以往我们对日本的想象。对于任何想认识真实日本和日本人的读者而言,这本书不可或缺。本书由橘玲编著。

目录

写在前面 放入括号里的“日本人”

0微笑的国度

表达微笑的说法有13种/察言观色的“格莱恩查” /数值化的身份/领导者的素质是“妥协”/面子与关心/普通的“日本”

1武士道与新世纪福音战士

实体不明的侵略者/另一个“福音战士”/政治空间与货币空间/“统治的伦理”与武士道/ “市场的伦理”与挣钱游戏/零和与正和/终极武器·武士道

2“日本人”的东方主义

认识“自我”的工具/ “武士”是形象商品/“日本人论”是舶来品/第十八个使徒/小结(1)

3用进化论说明“爱的荒芜”

概率的骗术/预装进大脑中的因果律/概率的世界与复杂系统的世界/乱交与纯爱/疾病为什么会存在?/作为年轻根源的老化现象

4“人的本性”是从进化中产生的

互酬与交换/赠予的军备竞赛/吃人是人的本性/“咱们”与“那伙人”的实验/神为何而存在?/狩猎采集部落人的世界/小结(2)

5哥伦布的鸡蛋

农耕革新/温带地带与文明的发祥/妥协与全体一致/没有历史的世界

6东方人的头脑,西方人的头脑

日本人与美国人的默认策略/你的话到此为止吧/关系与分类/小结(3)

7空气与水

敬启者,麦克阿瑟将军/将日本纳入美国的领属/“水”的秘密/世界范围的价值观调查/由“价值观地图”看日本的特殊性/有自己活法的日本人/战争的得失计算/一切从万叶时代开始

08从“水”看日本论

公务员为什么不接受贿赂?/“家”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一人一个家庭的奇妙社会/公司交际/妈妈党的交际圈/日本人的命运/小结(4)

09全球主义是乌托邦思想

日本人是“劣等人种”/因无能为力而变得富裕/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自由贸易的乌托邦/看守与囚犯/市场原理主义与美国主义

10公元前的全球主义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犹太人发明的绝对神/近代的改革/小结(5)

11关于“正义”的哲学

从道德上讲,涨价对吗?/双重房贷能够使人得到救济吗?/猩猩的“正义”/善恶二元论与规则原理主义/政治哲学的四种正义/关于“原理”的斗争/“农村社会”的极限

12何谓美国主义?

那不是侮辱吗?/绝对的权力/从道德上讲,能力主义是正确的/两个共同体/自由民主主义的正义/善意与傲慢/美国主义侵蚀着美国/全球化空间的规则/小结(6)

13核电站事故与暗杀皇太子事件

昭和天皇退位论/乱发脾气的大臣/消失了的核电站事故责任/无限责任与无责任

14福岛的中心是空的

战国时代的会战是公共事业/穷人的银行连带责任/法律的绝对性和自我责任/股东拥有主权是“谎言”/巫术式的无限责任/小结(7)

15我们的失败·政治篇

公共选择的理论/官僚内阁制与政府机关代表制/日本是政府机关联邦国家/“日本改造计划”的失败/民主党内阁VS官僚内阁/北风与太阳

16我们的失败·经济篇

1940年体制/统制经济的局限/通产省的败北/最后的守旧派/日本能走向“全球化”吗?/落后一圈的第一名/小结(8)

17“大停滞”的时代

股票投资产生不了利益/借债度日的美国/中产阶级的没落/硬币的正反面/“美梦”成泡影/吃光了的果实/问题出在国家

18“桥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后福利国家的政治哲学/应时代之需的新自由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与爱国/140个字的反驳/包容所有建设性的批判/超越新自由主义的东西/小结(9)

19赛博空间的评价经济

迈克尔·杰克逊与投资银行家/自我增殖的资本主义/网络竞拍的道德/所谓“心情好”/匿名贴吧的小奇迹/推特可以扩散好评/脸谱的实名制/后现代的开始

20走向自由的乌托邦

以“我”为中心的时代/液体化的社会/无限循环的“我”/酷日本(Cool Japan)/捣毁伽蓝/乌托邦的自由市场/走向未知的世界/小结(10)

后记 传播新世纪福音的战士们

译后记

试读章节

2“日本人”的东方主义

爱德华·萨义德出生于英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他在开罗接受教育后前往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取得学位,在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此间,在萨义德的故国巴勒斯坦建立了犹太人国家以色列(1948年),巴勒斯坦人反而失去了祖国。

萨义德于1978年出版了《东方主义》一书,给当时的学术界以巨大的冲击。

认识“自我”的工具

所谓东方主义,是指欧美学界对东方(萨义德的书中专指中东)的研究。当时的学者们声称自己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客观地、科学地研究“东方”的(而且这被当作理所应当的前提)。对此,萨义德通过查证欧洲(主要是英国和法国)有关中东的庞大的文献资料,发现他们的研究不仅极其随意,而且他们将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套话强加于研究之中。

萨义德的理论极其简洁有力。即西方人为了确认自己的身份(白种人是优秀的人种)必须说“东方人是劣等的人种”;或者,他们为了批判“为文明所毒害了的西方人”而憧憬于“文明开化之前”的“纯粹的东方人”。无论哪一种“东方人”,都与实际上天天生活在中东地区的人们毫无关系,它们无非是西方人幻想出来的东西。

然而,萨义德的批判并没有就此结束。此前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是东方人(或阿拉伯人、穆斯林)的人们开始将自己的自画像放入“东方”的框架内加以描绘。他们开始以“西方”这个变了形的镜子发现自己的形象,并对自己加以描述。

如此一来,从东方主义诞生出来的虚构的“东方人”就成为现实中的东方人(阿拉伯人、穆斯林)。所有人种、民族的对立就是从这样一个变形的自我形象的再生产中产生的。

这样的东方主义不仅局限于欧洲与中东的关系之中,也完全适用于最先走向现代化之路的欧美各国与除欧美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关系。

像福泽谕吉这样曾提倡“脱亚入欧”的明治时代的知识分子在以西方为参照系塑造“日本人”形象的同时,也用东方主义的视角观察过中国和朝鲜。当然,这并不是说明治时代的知识分子愚不可及,或者说他们是歧视主义者。人是无法通过自己认识自己的。对他们来说,东方主义是认识“何谓日本人”的唯一的工具。

“武士”是形象商品

新渡户稻造于江户时代末期出生于盛冈的一个藩士家庭。在札幌农校(后来的北海道大学)学习期间成为基督教徒,23岁时独自前往美国。他在美国的马里兰州琼斯·霍普金斯大学学习的时候,对具有浓厚神秘主义倾向的贵格会(Quaker,基督教教友派)十分崇敬,在这里,他遇见玛丽·埃尔金顿(日文名是万里子),并与她结婚。

新渡户稻造在德国公费留学后,回到母校札幌农校担任教授,不久因身体原因,不得不前往加利福尼亚州疗养。30多岁时,他在美国用英语写作了《武士道》一书。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是人们了解在日俄战争(1904~1905年)中打败强大俄国的“新兴国家”日本秘密的著作,不仅在美国,在欧洲各国也非常畅销。

新渡户稻造7岁时,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虽然他出生于藩士之家,但对武士的生活几乎一无所知。我们只要看一下他的经历,就可以了解到,新渡户稻造年轻时曾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欧美文化方面;在东京大学学习期间,由于方言的缘故,他疲于与对方交流;因而,他很喜欢用英语与人交谈(明治时代初期,日本尚未实行“标准语”)。

后来,新渡户稻造曾这样回忆年轻时的情况:

我第一次到东京是明治四年,那时日本的学问基本上处于荒芜状态。很少有人去阅读《论语》《孟子》,更不用说我国的语言了,关注它的人少之又少。

当时,所谓“学问”是用外语习得的。在美国大学接受教育、与美国人结婚的基督教徒新渡户稻造与其说是一个“国际人”,毋宁更加接近“美籍日本人”。在《武士道》的“序言”中,新渡户稻造指出,妻子、朋友常常向他打听日本人的习惯,为回答他们的问题,他写作了这本书。那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美国人都知道“骑士精神”,为与它作对比,他想阐明日本的“武士道”。

在《武士道》中,新渡户稻造对比了日本的皇室与英国的王室、水户光圀与柏拉图以及上杉鹰山与腓特烈大帝。在与西方的比较中,由于他未能在西方找到与“忠”并列的“日本道德的两驾马车”之一的“孝”的例子,所以不得不割爱(增补第十版“序”)。

当时的美国,许多知识分子对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边沁式的功利主义)侵蚀古老而美好的传统而感到十分忧虑(无论哪个时代,人们的不满都是相同的)。对自认为是欧洲文明直系子孙的美国人来说,那个“传统”就是中世纪的价值观,那时,基督教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支柱。

新渡户稻造向他们的内心深处强烈地灌输着这样一个道理:欧美社会已经不复存在的“骑士精神”在日本以“武士道”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新渡户博闻强记,纵横捭阖,不仅在书中引述了从孔子、老子、王阳明到当时最新的思想——尼采、马克思,而且还论述了仁(恻隐之心)、礼、忠义等儒家道德观、美国人比较容易理解的勇气、名誉等英勇准则,以及他们极其喜好的异国习俗(剖腹)等(与此相反,日本历史上的人物,如德川家康、西乡隆盛等人一带而过)。

新渡户对他的论述是否能够将日本武士的“真正形象”传达给美国人几乎毫不关注。其实,新渡户不是历史学家,在毫无资料可供利用的加利福尼亚,他是根本无法做到传达日本武士“真正形象”的。

作为基督教徒的新渡户的目的在于证明这一点,即让欧美国家的人知道,在日本,也存在着可以接受基督教的“文化”土壤。于是,他运用了以东方主义加工过的“武士”这个形象塑造了理想中的“日本人”,创造了在世界上都很畅销的商品。P32-37

序言

写在前面放入括号里的“日本人”

《(日本人)》读作“括号里的日本人”。如大家所见,即将“日本人”放入括号里的意思。

在我们周围,充斥了“日本”与“日本人”。我以为,我们过分地沉溺于“日本”之中,陷于迷茫:我们究竟为何人?世界为何处?

“3·11东日本大地震”以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之后,在大众媒体、网络上,人们谈论“日本”及“日本人”,五花八门,但主要论点大致可以用以下一句话概括:

日本的灾民让世界感动,日本的政治让国民绝望

在这句话中,有两类完全不同的日本人。

海啸让人们失去了亲属,核电站事故夺走了人们的故乡,然而,人们没有切断纽带,而是大家相互支持,相互安慰,这是美丽的日本人。另一方面,有的人逃避责任,争权夺利,趋炎附势,这是丑陋的日本人。不过,所有的人都站在美丽的日本人一边,抨击丑陋的日本人。

然而,这种极其简明易懂的图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近几十年来,我们对此反复进行过讨论,其结果还是一成不变。

本书的出发点非常单纯。

我们在成为日本人之前,首先是人。不论人种、国籍,人有共通的本性。因此,所谓的“日本人性”就是把我们身上的人的共通本性抽取出来后剩余的东西。

我们无法通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只是确信“日本人是独特的”,但究竟如何独特?我们几乎从来没有意识到对它的客观的评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人士以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人们为对象,对他们进行定期调查,内容涉及政治、宗教、工作、教育和家庭观等,这就是“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ValuesSurvey)。目前来看,这是一个有关国民性的最完备的调查。2005年的调查共设置了82个问题,在其中的3个问题上,日本人与其他国家的人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看此差异,我们很清楚地意识到日本人的“特别”,不过,这与我们的印象极不相同。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这3个问题及调查结果。

问题:不希望战争再一次爆发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但是,假设出现了战争爆发的事态,为了国家你会积极地参加战争吗?

图1是回答“会”的人的比率。

问题:你对自己身为(这里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名称)人感到自豪吗?

图2是回答“感到非常自豪”和“感到相当自豪”的人的比率。

香港不是国家,而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因此,从这个比率来说,实际上日本也处于世界最末位。即便爆发了战争,日本人也不会为了国家而战斗,而且也不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

你对这个结果作何感想?如果是保守派的话,他们也许会愤愤地说:这是以“自虐史观”对日本人进行洗脑的战后民主教育的罪过。如果是自由主义者的话,他们也许会说:日本人以“和平宪法”的形式拒绝任何战争,因此,这是战后民主主义的伟大成果。

且不论哪一方正确与否,与日本一样,德国的比率也处于低位,因此,很显然,这个结果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体验的极大影响。

然而,下面的结果更加令人震撼。

问题:下面列举了最近的将来可能会发生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假设这个变化真的发生了,你怎么看?

感到好(希望变化)?感到不好(不希望变化)?即便发生变化也无所谓?对此,请分别回答。

在这个问题中,图3是关于“权威或权力应受到极大的尊重”回答“好”的比率。

从统计结果我们了解到,在发达国家中,法国84。9%的人、英国76。1%的人认为,在健全的社会中,权威或权力应得到尊重。在允许吸食大麻、实行安乐死的荷兰有70?9%的人,在以自助、自立为宗旨的美国有59。2%的人回答:权威或权力是必要的。即使在大肆批判权威体制的中国,也有43。4%的人认为权力是需要的。

与此不同的是,在日本人中,回答“尊重权威或权力是一件好事”的人只有3。2%,相反,回答“是一件坏事”的人竟占80。3%。在世界范围内,很明显,日本人是一种非常厌恶权威或权力的国民。

我们之所以拥有这样特殊的价值观,或许受到战争体验的影响。由于我们日本人相信了标榜权威或权力的政治家、军人,广岛和长崎受到原子弹的攻击,整个日本变成荒野,包括平民在内的300万民众失去性命,我们深受其害——人们有这样的想法一点儿也不奇怪。

但是,即便如此,仍有需解之谜。德国人也同样经历了战争的惨剧,即便如此,有一半(49。8%)的人认为“权威或权力应受尊重”。日本人的“反权力(或可称为厌权力)”的倾向过于极端。

本书以此“谜”为出发点,对日本人究竟为何人、究竟生活在怎样的社会之中进行剖析。在这里,进化心理学的知识可能会对我们的剖析之旅提供帮助。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政治或行政能够做到的事情其实并不多。然而,我们却对“国家”寄予过多的期望和要求。与此同时,在个人拥有复数身份的社会中,我们对“国民”意识强调过度。

将日本人放入括号里的最大功效是,通过远离既有的“国家”或“国民”概念,我们能够简明地理解世界上发生的各式各样的事件。我们所有的日本人几乎都出生在日本,在这个岛国里成长,以及在这里死去,即便如此,个人的人生与国家的命运并非生死与共的关系。  国家的权威目前正发生着极大的动摇,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作为独立、自由的日本人必须思考正义、幸福、社会,以及最重要的未来。

后记

由于父亲在银行工作的关系,我上小学时曾几次转学。

在新学校里,班级似乎是以“民主”的形式管理的,年轻的女班主任老师用自荐和他荐的方式选小组长,并且让孩子们自己商量着来组成小组。我刚刚转学,在新学校还没有一个熟人,坐立不安,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就这样,班里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个未能进入其他组的女孩子。

于是,我和这个女孩组成了一个两人小组。这个女孩有点儿智障,当时人们还用“智力发育迟缓”来称呼这种人。

作为“小组长”,我的职责是替她回答问题,帮她写作业。现在想起来,那位女教师可能苦于难以应付有智力障碍的儿童,于是就将照顾她的事一股脑儿地推到了新转学来的我的身上。

此外,我与这个女孩之间还被一些无形的规定所约束,而这在儿童集体中是必须要遵守的。

学校走廊和操场的饮水处都有专门的水龙头,除此之外,其他的水龙头里的水是禁止饮用的。大扫除时,扫帚和簸箕也是指定的,不允许碰其他的东西。在班里,谁也不和我们说话。直到学期结束时,在学校里,我几乎从来没有开口说过话。

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这可能就是校园暴力,不过,我并没有因此在心灵上受到创伤,或逃学等,没有发展到那么夸张的地步。

当时我住在银行的宿舍里,在这里有许多与我同龄的孩子们,因此,我放学回家后,跟他们玩耍得很好。升学后,我与那个女孩分在了不同的班级,自然而然地也交上了其他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就忘记了刚刚转学后的那些奇怪的日子。这只不过是我童年时代一个不足挂齿的小插曲而已。

话虽这么讲,我写这件事还是有原因的。

我一直感觉自己与其他日本人有什么不同。这是因为我怎么也无法融进“学校”这个集体,进入中学后,这种感觉仍然萦绕在我的心间。

与此同时,我发觉独自一人待着也并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除了帮助她学习之外,基本上没有对话的机会,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即计算我在学校说了多少话。连续好几天一言不发的情况也并非罕见,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件痛苦、悲伤的事。只是有时会想到:“今天又一言不发地度过了。”

此后,我这样的性格没有发生变化。大学毕业后,我根本没去找工作,因为我想,即便进入大公司工作,我肯定也不能与那里的人们很好地相处。

反过来说,“与众不同”其实是一种傲慢,也是一种借口——想合理化地解释被社会半淘汰的自己。对此,我有所自觉,即便如此,我从来也没有对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想法产生过怀疑。

一直以来,我都不想接近“日本人”的世界,这是由白领、公务员、老头、老太太等人组成的世界。对我来说,他们是不同性质的存在,他们指定我喝水的水龙头。

然而,写完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了,我就是那种典型的日本人。

在此前的日本人论中,所谓的“日本人的特点”其绝大部分或者是人的本性,或者是农耕社会的行为准则,是世界到处可见的东西。解开“日本人性”之谜的钥匙并非世间流传的“空气=社会”,而是“水=世俗”——这在本书中已经谈及。

当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本书的观点都依赖于先行研究和著述。关于出处,我在书中涉及时都作了介绍,但在这里我还是想再讲一下这一部看上去有点儿与众不同的日本人论的写作过程。社会心理学家山岸俊男通过各式各样的实验,证明了这样一些“反常识”,如“日本人比美国人更个人主义(自私)”、“美国人比日本人更具协调精神,信赖他人”等。他的一系列著作从根本上颠覆了此前日本人的“以和为贵”的观点,这也成为本书写作的出发点。

我是通过社会学家桥本努的著作知道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的“价值观地图”的。其世界价值观调查的结果——“日本人是世界上最突出的世俗性国民”——是对我的另一个冲击。这个结果与山岸的实验是完整统一的,证明了这样一个假说:“空气”的统治是个人主义的结果。(束缚越松,共同体越不能维持。)

毋庸赘言,写作本书的动机是“3·11东日本大地震”和其后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我也与其他绝大多数人一样,呆坐在电视机前,反复地问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我得出的结论是,大地震的受害者们感动世界的同情、礼貌与因核电站事故而明朗化的日本的政治、行政机关的可怜相是同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只抛弃于自己不利的一面,而只留下于自己有利的一面。1000年前,日本人就生活在“空气”与“水”之间,今后,这一点应该不会发生变化。

自从有了“将日本人放入括号内”的想法后,我一直对英格尔哈特的价值观地图的“右上的空白”感到不解,也就是说,我不知道那个谁也没有见过的地方究竟有什么。我之所以能够写完本书,是因为我发觉那个地方就是“为构建乌托邦的一种框架”。

罗伯特·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被当作是社群主义的圣经,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书,但直至我读到评论家东浩纪在《一般意志2.0》中对诺齐克详加阐释之前,我并没有想起这部著作。当然,东浩纪的论述与我有很大的区别,但我还是想提一下这件事。

自1980年以来,知识界发生了巨大的地壳运动。直截了当地讲,就是范式转变,即试图以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人的心理、行为和社会的结构与阐明大脑结构的脑科学相结合,从进化论的角度奠定了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哲学、伦理学等在内的所有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

在《在残酷世界里能够生存下来的唯一方法》一书中,我以“自我启发”为切入点,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进化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知识如何重新描绘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设计?在本书中,我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只不过不是用于个人,而是将它用于社会,考察了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一个世界里。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孪生作品。

正如本书所叙述的那样,我对“日本会变化”并不持乐观的预期。日本社会的停滞有结构上的原因,政治家和官僚们都在有限的条件下干着力所能及的事。也许有人对此观点不满意,但当我们冷静地回顾“失去的20年”时,就会很清楚地发现说教和批判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或许在将来的10年内,我们会体验到社会和经济上的巨大动乱。这不是“世界末日”,但肯定会带给日本人以巨大的冲击,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日本人的人生。

最后,在这里我想再一次说说“梦”。

当支撑战后日本繁荣的体系毁灭后,从残骸中会出现新的世界。只有不依赖于国家的、经济上独立的、自由的个人才能够从这个动乱中摆脱出来,走向乌托邦的道路。也就是说他们是能够传播新世纪福音的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0: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