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限(图文典藏本)(精)/约翰·班维尔作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爱尔兰)约翰·班维尔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无限(图文典藏本)(精)》是一部足以媲美莎士比亚式想象力的作品。本书是约翰·班维尔向德国戏剧家海因里希·克莱斯特的剧作《安菲特律翁》致敬的杰作,亦是对喜忧参半的凡人生活体验所进行的一次冷静、机智、细致入微的审视。班维尔运用摄人心魄的散文语言,从不同叙事角度,捕捉了阿顿庄园中仲夏时节里短短一天内所呈现出的发人深思的精彩奇妙和无穷魅力。

内容推荐

仲夏的一天,戈德利一家守候在病危的父亲老亚当的病榻前,全家人的关系敏感而紧张。妻子乌尔苏拉精神孤独,酗酒成瘾;儿子小亚当忧心忡忡,担心漂亮的妻子海伦离他而去;海伦抱负远大,一心想出人头地成为明星;女儿佩特拉孤僻敏感,目睹心上人与他人漫步幽会而割腕……同时,众神的使者赫耳墨斯正默默地记录观察着这一家人,怀着困惑与嫉妒的心情旁观着这些玩物的滑稽表演。主神宙斯则一如既往地渴望凡间的情爱,伪装成小亚当去勾引海伦。

《无限(图文典藏本)(精)》是约翰·班维尔向德国戏剧家海因里希·克莱斯特的剧作《安菲特律翁》致敬的杰作,亦是对喜忧参半的凡人生活体验所进行的一次冷静、机智、细致入微的审视。班维尔运用摄人心魄的散文语言,从不同叙事角度,捕捉了阿顿庄园中仲夏时节里短短一天内所呈现出的发人深思的精彩奇妙和无穷魅力。《无限(图文典藏本)(精)》是一部足以媲美莎士比亚式想象力的作品。

试读章节

为了使他们得以慰藉,我们为之设计并创造了万物。而这其中,唯独黎明仍在发挥着作用。黑暗像烟囱里的烟灰似的从空气中滤过,光亮从东方缓缓地铺散开来。此时此刻,唯有人类中最不幸的人们便开始忙活起来。这小小的日常性“复活”是我们众神灵喜爱的景象。通常,当这芸芸众生一觉醒来,开始迎接新一天的来临时,我们会聚集在云端,从空中注视着他们。此时,我们变得如此沉默,一种因嫉妒而生的忧伤的沉默。当然,许多人还在延续着睡梦,全然不顾我们的姐妹——奥罗拉——正在实施的那魅力无穷的清晨魔法。不过,人群中总是有失眠者,有坐卧不宁的病人,还有失恋者。他们孤寂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还有些早起者,那些忙碌的人们。他们伸伸腿,冲个澡,然后畅饮一杯考究的浓酽仙茶。的确,所有看到曙光的人都或多或少怀着一份喜悦来迎接黎明的到来。不过,那位已被上帝宣判死亡的人是个例外。对他而言,今天的第一道曙光将是他在人间的最后一见。

这里就是其中一位早起者。他站在他父亲家的一处窗台前,眺望铁路远方茂密树林的上空,观看着朝霞渐渐弥漫苍穹。他也是一位受到宣判之人,但是,他被宣判的并非是死亡,还不至于此。不过,他注定要在他感到格格不入的一种生活里度过其余生。他赤着脚,身穿睡衣。那睡衣是他昨天夜里抵达时他母亲在家里什么地方为他翻腾出来的。那是一件破旧的棉布睡衣,淡蓝色,带深蓝色条纹。那睡衣是谁曾穿过的?它是谁的?难道是他自己很久以前穿过的?倘若如此,那该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他现在已经长得人高马大,而睡衣却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腋窝和臀股部位特别紧绷。其实,这个家里的一切莫不如此。一切都在挤痛他,磨伤他,使他深深感到自己仿佛又变成了一个小孩儿。睹物思情,他小时候住在这里时的一幕幕情景便浮现在他的眼前。每逢圣诞节,或是在他的生日,或者在其他什么节日,奶奶总是给他装扮一新,把他拉得团团转,甚至把唾液吐在手指上来抹平衣角的皱褶。他还想起了老太太让他穿的那套早已过时的西装。那粗花呢布粗糙得把皮肤磨得生疼,颜色像燕麦粥似的。况且裤子又太短,穿在身上,他感到那么暴露,比赤身裸体还难堪。还有那件白衬衫,领子浆得很挺。而最糟的则是那格子呢领结。它给他带来了一种病态的、蓄意报复的愉悦。但凡有人在演讲或歌唱时,他总是乐于把领结拉紧到其弹力的极限,然后再让它带着悦耳响亮的弹击声弹回。每当看到牧师在圣餐会上举起圣饼时,他也会这么做。他总是想,牧师的样子就像医疗彩票抽奖现场的那名护士一样,激动地在空中挥舞着中奖号码。一切就这么回事:生活——令人窒息的生活——使他格格不入,令他过于敏感,并且郁闷地认为自己精神渺小,无法改变。

一阵低沉的马蹄声从远处看不到的地方传到了他的耳畔;早班邮递员骑着小马驹就要来了,身穿“驿马邮政”的制服,头戴三角帽,肩上挎着邮差号角。

站在窗前的那小伙子名叫亚当。他还不满三十,父亲已近古稀之年。他曾经无意间听到再婚的父亲带着讪笑说他是“我与第二妻”的“产物”。他无所事事地欣赏着树林下密密麻麻的暗紫色影子。看似灰色的草地上笼罩着一层烟雾,有脚踝那么高。此时此刻,一切都非同寻常。一只早早出巢的乌鸫鸟疾飞而过,在空中画出一道弧线,从某个地方飞往另一个未知的地方。它那光亮的翅膀反射出一道道太阳的光芒。顿时,他情不自禁,内心感到一种像青虫被鸟儿啄食时的剧痛。他仿佛能隐约听见那敏捷的小鸟发出的尖利、摄人心魄的叫声。

不知不觉中,他开始意识到周围有一种莫名的颤动,仿佛空气本身在颤抖,而且,这颤动越来越强烈。惊恐之中,他谨慎地后退了一步,退到房间里的黑暗处以保护自己。他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紧张的心跳。他的记忆深处明白将要发生什么,但是,他一时却又无从想起。周围所有一切都在颤动。房间里,他身后的一个小器械发出一阵急促清脆的丁零声。他并没有转过身去看一眼,但是,他确信,那是一座闹钟。震颤中,地板吱吱作响。转眼问,那东西从左侧出现在眼前。它拖着硕大的身躯,笨拙的头部摸索着向前拱行。紧接着,伴随着一阵颤抖,它停了下来,停靠在那片树林前,喷出一团团云雾般的蒸汽。车厢里,一盏盏电灯依然亮着。它们令黎明退却了三分。透过那长长的一排车窗,可以看见,人们都耷拉着脑袋,状如海豹。难道他们都还在睡觉吗?售票员随身带着票簿在过道里奔走,双手轮流扶着椅背一个接一个地向前攀行,仿佛他在攀援一个陡坡。四周一片寂静,而这寂静中又隐含着一丝愤懑。机车发出一阵急促的轰鸣声,似乎像挖土机准备要挖土时那样隆隆作响。为什么它每天要停在这个地方?一家人谁也说不出个究竟。好几英里范围内再也没有第二家人家了,而且铁路线两头都空空如也,可它却偏偏要停在这里。他母亲已经多次向铁路公司抱怨,甚至在激动之余,还给某个政府官员写了封投诉信。然而,尽管她丈夫的名气很大,她却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我不会介意,”她总是用一种略带忧伤的语调说,“它路过时噪声……

P3-6

序言

难度创作:彰显小说的文学性

——译者序

享有“语言大师”、“文体大师”、“作家的作家”等美誉的约翰·班维尔一贯以其小说的艺术性而自诩。2005年,在小说《海》赢得布克奖之际,他带着一脸严肃和孤傲称:“真棒,布克奖终于颁给了一部艺术作品。”获得布克奖之后,他名声大振,但是,在之后的三年里,令读者颇感意外的是,他开始创作通俗小说,以本杰明·布莱克为笔名接连发表了三部通俗犯罪小说《堕落的信徒》、《银色的天鹅》和《狐猴》。直到2009年,继《海》之后的第一部严肃小说《无限》才得以问世。也正是这部小说发表后不久,班维尔因其小说的“高超的艺术性”而获得了著名的卡夫卡奖。

在小说创作中,班维尔继承了詹姆斯·乔伊斯、塞缪尔-贝克特等爱尔兰老一辈作家对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探索和追求。他称自己的犯罪小说为“布莱克小说”,称其严肃小说为“班维尔小说”。他用亲身经历和体验切身感受到了创作通俗小说与创作严肃小说之间的差异。在2009年《巴黎评论》的专访中,班维尔称:“如果写犯罪小说,我一天能写两千五百字,而写班维尔小说时,一天能写二百字就很满足了。写一部班维尔小说要长达五年之久。”在2011年接受克里斯托弗·毕格斯比采访时,他再次强调了创作不同类型小说的不同感受。他说:“我三四个月就写一部本杰明·布莱克小说。一部班维尔小说却要花三到五年时间。”其原因在于:“本杰明·布莱克是一位匠人,班维尔是一位艺术家”,“班维尔小说需要专注,布莱克小说则需要自然流畅”。  正是由于他的专注和他对小说艺术的孜孜探求,班维尔的严肃小说同乔伊斯和贝克特的小说一样,给读者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难度,不少英语国家的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也离不开词典,甚至望而却步。对此,班维尔并不以为然,他鼓励读者说:“如果你调到了正确波段,回报将是丰厚的。”

要“调节到正确波段”,克服阅读难度,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有必要对班维尔的创作生涯和创作理念做一个简要的了解。

班维尔的爱尔兰生活背景与成长经历和他的创作休戚相关。他出生在爱尔兰东南角的一个小镇——韦克斯福德,父亲是一名汽车修理厂的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班维尔从小受天主教影响颇深。他先后就读于以严厉著称的天主教学校——基督教兄弟会学校和圣彼得男子中学。他母亲曾期望他中学毕业后继续进大学深造,将来成为一名建筑师,然而,他为了追求个人独立和自由,故意在高考中失误,与大学失之交臂。因此,高中毕业后,他便在爱尔兰国家航空公司任职,担任电脑操作员,这一工作既满足了他的旅游愿望,也使得他能在工作之余进行文学创作。未能进入大学校园使他从一开始就免受学院式培养模式的束缚,是他的小说之所以卓尔不群的一个原因。尽管十几岁时,他便背弃了天主教,但是,受其影响,他养成了严格自律的良好习惯,坚持白天工作,夜里创作,即使在担任《爱尔兰新闻报》、《爱尔兰时报》和《纽约书评》的文学编辑时,亦是如此。在创作之初,对他而言,“艺术是一种新的宗教”,创作似乎是他能够达到神圣境界的一个途径,因此,他笔耕不辍,矢志不渝。

班维尔的创作深受爱尔兰文学大师和欧美其他一些文学大师的影响。大约在十二岁时,他就开始学习创作,起初,受到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的影响,他自称乔伊斯是他的“引路人”。在创作风格上,班维尔更倾向于贝克特,作品更具荒诞与幽默色彩,他喜欢一遍又一遍地欣赏贝克特的作品。同时,他的作品里也隐约浮现着纳博科录。”读过近些年有关班维尔访谈文章的读者,不难发现,班维尔与老亚当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下面仅以老亚当的一段独白为例便窥见一斑: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我是鄙视的。当他们最终明白

了我的理论无可辩驳时,他们又是如此谄媚和阿谀奉

承。然而,当时,难道我就不鄙视我自己?鄙视我自

己和我的成就?鄙视我那个备受关注的“成就”,那

个我应该感到极其自负的那个成就?哦,并非是说我

认为我的成就比任何人的成就逊色,事实上,我认为

它比谁的都高出一筹,比任何一个我的同行成就都

强。对我而言,只是因为那成就还远远没有达到我心

中的目标。你明白这一点。世人总是动辄就惊诧不

已,然而,内心的自我——这个目光锐利的监视

者——却能识破所有诡计,所有投机取巧,因此不会

上当受骗。

诙谐幽默是《无限》中体现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同贝克特相似,班维尔的作品悲观色彩浓郁,“因为生活就是一片黑暗”。但是,与他的前期作品相比,《无限》中添加了更多的轻松幽默成分。除了丰富的后现代式文字游戏,形象生动的比喻,班维尔善于在作品中模糊真实与虚构、现实与想象、回忆与幻觉之间的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幻莫测。他还运用时间误置、年代错位等多种手段为小说增添了诙谐和幽默的基调,给读者带来愉悦。小说的时代背景似乎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火车是落后的蒸汽火车,邮递靠的是驿马邮政,但是,老亚当的无限论推翻了包括相对论在内的众多理论,他的那辆老爷车竟然是靠海水驱动的绿色能源汽车。在班维尔的笔下,克莱斯特变成了名人,而歌德则几乎被人遗忘;瑞典成了一个侵略、好战的国家……这些看似荒诞,如若仔细品读,着实值得玩味。

在就《无限》接受采访时,班维尔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的创作意图,他希望这类小说“给读者提供愉悦和一丝感悟,使我们理解周围世界的感官神经更加敏锐”。作为读者,我深刻体会到班维尔在这部小说中完美实现了他的初衷。而作为译者,我心怀敬畏,尽可能忠实地传递出作者的意图和原作的艺术魅力,但由于能力和时间所限,译文中难免出现纰漏,希望行家与细心读者赐教。

译者

2012年8月 上海外国语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