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卷)
序
第一编 文学革命运动的前夜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政治
第二章 清末民初的思想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严几道所介绍的西方学术
第三节 康、梁的变法维新与复辟尊孔论
第四节 章炳麟的反儒家论
第五节 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
第六节 余论
第三章 清末民初的文学
第一节 诗
第二节 小说
第三节 散文
第四节 翻译文学
第五节 余论
第二编 文学革命运动
第一章 运动的始末
第一节 原因
第二节 经过
甲 新文学运动的讨论期
乙 新旧两派的论战期
第三节 革命运动的成功
第二章 对这次革命运动的总检讨
第三章 伴着文学革命运动而产生的诸问题
第一节 整理国故运动
第二节 征集民间文学运动
第三节 国语统一运动
第三编 新文学之萌芽与成长
第一章 时期的划分
第二章 初期试作的时代(民国六年至民国九年)
第一节 诗歌
甲 理论的商讨
乙 创作
第二节 小说
甲 理论的商讨
乙 创作
第三节 戏剧
甲 理论的商讨
乙 创作
第四节 翻译
第五节 本期作品的特色
第三章 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时代(民国十年至民国十四年)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新文学会社的产生
甲 文学研究会
乙 创造社
丙 语丝社
丁 上海戏剧协社
戊 其他非纯文艺会社的组织
第三节 创作
甲 诗歌
乙 小说
丙 戏剧
丁 散文
第四节 本期作品的特色
参考书目举要
中国现代文学论稿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习现代文学的目的
第二节 学习现代文学的方法
第三节 现代文学的特点
第四节 现代文学在发展中的两个时期五个阶段
第二章 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五四文学革命运动
第一节 文学革命运动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 文学革命运动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 五四文学革命是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
第三章 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二七年在无产阶级思想领导下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运动的起来
第一节 新的形势
第二节 新的方向
第三节 新的斗争
第四章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上)
第一节 “革命文学”运动的起来与文学阶级性的论战
第二节 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和它在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开展上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下)
第一节 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在左联领导下的逐步发展与壮大
第二节 苏区文艺
第六章 左联成立前后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革命的浪漫主义运动
第二节 批判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萌芽与发展
第四节 这一阶段创作的特点
第七章 抗日战争前期的文学发展
第一节 抗日文学运动展开后在理论上的论争
第二节 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二年这几年间抗日文学在创作上的表现与发展
第八章 鲁迅
第一节 伟大的战斗者的一生
第二节 从革命的民主主义到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节 创作——小说、散文诗、杂文
第四节 从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第五节 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与“中国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第九章 郭沫若
第一节 生平
第二节 由争取自由与个性解放到鼓吹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第三节 自始至终贯穿着高度爱国主义思想
第四节 由革命的浪漫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十章 瞿秋白
第一节 生平
第二节 文艺批评上卓越的贡献
第三节 创作与翻译
第四节 对无产阶级文艺运动所起的巨大作用
第十一章 茅盾
第一节 生平
第二节 创作的两个时期
第三节 《子夜》
第四节 创作方法与写作特点
第十二章 批判的现实主义作家
第一节 叶绍钧
第二节 老舍
第三节 巴金
第四节 曹禺
第十三章 反映抗日战争与歌颂抗日战争的作家
第一节 艾青
第二节 沙汀
第三节 夏衍
第十四章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节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原因
第二节 座谈会前文坛所曾经提出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文艺讲话的现实基础
第四节 毛主席总结性讲话的伟大成就
第五节 毛泽东文艺方向的正确性及其伟大意义
第十五章 一九四二年后解放区与国统区文艺的发展
第一节 解放区文艺的发展
第二节 国统区文艺的发展
第十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文学的新发展
第一节 全国解放后新形势的发展
第二节 文艺理论与政策
第三节 创作上的新成就
第四节 所以有这种新气象与新成就的原因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人民诗人
第一节 李季
第二节 贺敬之 丁毅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人民小说作家(上)丁玲
第一节 作品的三个时期
第二节 反映农民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土地改革的杰作《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第三节 从批判的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人民小说家(下)赵树理
第一节 生平
第二节 两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第三节 写作特点与艺术成就
第四节 赵树理作品的出现在中国人民文学的发展上的巨大意义
第二十章 总结
第一节 中国革命与中国现代文学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文学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民间文学、外国文学特别是苏联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第四节 总结过去,展望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