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长江走向海洋(中国海军的深蓝之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广东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高度机密,最后一刻揭晓

长江舰隶属于华东海军淞沪基地廿一巡大建制。1953年农历春节前,停泊在吴淞军港码头。按照上级关于节日备战的要求,加足了油料、燃煤、淡水,采购了足够七到十天用的蔬菜、鸡鸭鱼肉等副食品,待命出航。

当时,长江舰没有舰长,军政工作统由舰政委刘松同志负责。

2月14日(农历癸巳年正月初一)一大早,刘松政委急匆匆地从大队领受任务回来。一上舰便问我出航准备情况,我回答说:“万事俱备,只等一声令下。”他说:任务下来了。我们的任务是:上航接首长,由王德祥大队长担任编队指挥,六舰队的洛阳舰护航。刚说完,王大队长便急匆匆地来了,直奔驾驶台,紧接着便下令离码头。

当时,我觉得这次任务有些不寻常。首先是这个任务好象很紧急;其次是任务很笼统。上航是什么概念?从上海吴淞口转入长江,沿江上溯到重庆,途中各大港口,都属上航范畴,但未确定具体地点,也就是没有目的地;再是接首长没有具体人。首长的范围大了,对我们这小单位来说,团以上干部,都是首长。我带着这些迷惑边想边走,到各部门看看。这时,军舰已转入长江航行,航速非常慢。我登上了驾驶台,见王大队长正在要求副舰长王内修加速。王副长解释说:我们常年在海上执行任务,内河航道不熟,速度陕了出事故反而误事。军舰就这样慢腾腾地开着,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到达江阴。大队长下令,抛锚,放汽艇靠岸接首长。这时天开始飘起了雪花,遥远可看到江阴岸上稀稀落落的灯光闪闪,隐隐约约地能听到远处的爆竹声声。我们呆在舰上等,等得很焦急。大约过了两小时,汽艇回来了。王大队长和刘政委迎上去,我跟在后面。接上舰的是华东海军马冠三参谋长。马参谋长一踏上甲板,就冲着我们说:快快快,去给后面两个老人烘干衣服。马参谋长在王大队长和刘政委的陪同下到政委办公室去了。我和几个同志把两个满身泥浆冻得瑟瑟发抖的老人领到干部舱。他们是长江航运部门的领航员,是马参谋长请来给我们上航领航的。因为来时匆忙,途中翻了车,弄了满身泥浆。我们从库房里取出值更的备用大衣给他们穿上,并帮他们烘干了湿衣。这样忙了大约半个小时,马参谋长下令,起锚,带两个领航员上驾驶台继续夜航了。这一连串的快速举动,使人感觉到这是一个十万火急的任务。

在我的心目中,马参谋长已经是很大的首长了,在汽艇接来马参谋长的那一瞬间,我以为马上可以返航了。当见到两位领航员我才明白,我们还要继续上航,去接更大的首长。只是还不知道上航的目的地是哪个港口。

夜以继日地航行,风雪交加,途中两次搁浅,快速倒车,退下浅滩继续前进。经过三天三夜,于2月17日凌晨到达汉口,天还在下雪。进港后,马参谋长打算找个空码头停靠,但没有空码头,便决定暂靠在一艘类似商船的大船边。舰靠好后,通讯员叫我到政委办公室去一趟。我到了政委办公室,见马参谋长、王大队长、刘政委都在座。马参谋长对我说:我们到达目的地了,但是没有人来接应我们,经我们几个人研究决定,派你到海关问问看。一是问问他们:海军有两艘军舰来汉口的事知道不?再问问:我们应该与什么单位取得联系?我说好。我现在就去。刚转身要走,马参谋长又把我喊回来,问我:如果他们说不知道,你该怎么办?我略迟疑了一下,老实回答说:“我不知道”。马参谋长对我这个愚蠢的回答并不介意,平静地说:那么你就请求他们,给我们指定一个停泊的地方。我说:好。刘政委又向我叮嘱一句:雨雪天,走路要小心些。

出了办公室,空中仍然飞舞着雪花。我走向右舷,发现舰船虽然相靠,但相距间隙较大,而且商船船体外沿有点高,我随手抹去外沿上的积雪,外沿上冰冰凉、滑溜溜。我想如果是夏季穿单衣,抓住外沿攀爬过去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是严冬,我穿的是全副冬装,特别是被大衣和毛皮鞋束缚了手脚,行动笨拙,我不敢冒险攀爬。但是我又不想叫帆缆部门兴师动众去架跳板。我便沿着右舷继续向前走,看到前面上舰桥的扶梯,触发了我的灵感。我登上扶梯,往上走了几个台阶,高度到达与商船船体外沿接近等高的位置,然后,我抓牢扶梯栏杆,轻而易举地就跨到商船上去了。

商船上没有灯,黑乎乎的。甲板上不知是什么东西到处堆积着。我小心翼翼地绕过这些障碍物,绕到右舷,走上了码头。我遥望了一下汉口海关大楼的位置。汉口海关座落在沿江大道内侧,建筑风格很像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楼上都有一个大钟,是当地标志性的建筑。我刚一迈步踏在码头上半溶解的雪水里,脚下一滑,打了一个趔趄,便赶紧身体前倾,两手扑地,用四肢撑住脚下的铁板,稳住重心,没有摔倒。这件事提醒了我,重任在身,不能摔跤。积雪掩盖了路上的坑坑洼洼,我必须十分小心。为了防摔跤,我佝偻着身子,迈着小碎步向前走。我想万一踏不稳,重心前倾,至多伏在地面上,爬起来还能继续前进。为了提醒自己保持警惕,我边走心里边唠叨着:重、任、在、身、不、能、摔、跤!我几乎是用小碎步一路小跑,跑过长长的引桥,跑上一个高坡的很多级台阶,冲出码头大门,踏上了沿江大道。大道上灯火通明,但路上冷冷清清空无一人。这时风雪更大了,风卷着雪花,狠狠地打在脸上,钻进脖颈里冰凉冰凉的。这风雪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但是我顾不上这些,直奔海关大门。门是大开着的,没有门卫,整个大楼只有面向大道的一间房里开着灯。我在大门口,先摘下帽子,拍打掉衣服上的积雪,跺跺脚,弄掉鞋子上的泥沙,再整理好军风纪,然后去敲敲开着灯的那间办公室的门。室内有个男中音答了声:请进。我开门进屋,室内生着大火炉,有个中年男职员坐在办公桌后。我立正敬礼,称一声:同志,请问这是海关吗?他回答说:是的。请问你有什么事?我便自我介绍说:“我是华东海军淞沪基地廿一巡大长江舰的政治助理员,名叫于学斌。我们有两艘军舰刚刚进港。我的首长叫我来海关请教两件事:一是我们两艘军舰来汉口的事,海关知道不知道?二是我们应该与什么部门取得联系,如何联系?”这位职员回答说:上面通知我们,海军有两艘军舰来汉口,如果他们来了,请他们靠四号码头。我在等听下文,他不说话了。我问:“还有呢?”他说没啦,就这些。多一个字也没有。我接上说:我们没有来过汉口,人地两生,更不知道四号码头在什么位置。你们能不能派个人同我回舰上,把我们引导到四号码头。他说不行,我这里只有我一个人,不能离开。你们要自己去找。我站在那里不走,他看出我很为难的样子,便问,你们军舰停在哪里?我便和他一同走到窗前,从亮处往外看,一片苍茫,江边一长排码头黑乎乎的,稀稀落落的一些灯,我根本找不到长江舰的位置。我指了指大约的方位说,是靠在一条很大的船外面。他似乎知道那条大船,说:好、好,隔四号码头不远。又问我,你们舰上有麦克风吗?我说有的。他说,那好。你们逆水向前走,用麦克风喊一喊四号码头,那里有人守候,替你们带缆。

雪已经停了。我来时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没有完全被风雪掩掉,依稀还能看出来。我顺着这些脚印很快回到舰上。马参谋长、王大队长、刘政委正在焦急地等我回来。我原原本本地汇报了在海关交涉的全过程。我讲完了,大家都不说话。沉默了大约好几分钟,马参谋长站起来,在地毯上走了几步,果断地说:好吧,就这样,解缆,去找四号码头。

P41-43

后记

在人类社会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战友”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现代汉语词典中,“战友”的含义是:“并肩作战的同伴”。百度的解释更通俗些:“战友,就是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死在一起。”而在现实生活中,“战友”更多的是一种纽带,把那些曾经吃、住、干在一起但并没有死在一起的人,即便散落在五湖四海,也始终有形、无形地联结在一起。

2012年10月6日,八个这样的战友聚集在了一起。这是八个已过花甲之年的人,除“战友”之外,他们之间还多了一层纽带:都曾经在人民海军同一艘军舰上服役过,这艘军舰是一艘光荣的军舰——1953年2月19日至22日,中国人民的开国领袖毛泽东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时,乘坐过四天三夜的长江舰。因此,这八个人的全称就是:“长江舰战友”。这也不是一次通常的、久别重逢之后聊解相思之苦的普通的聚会,这次聚会有着一个特殊的目的:半年后的2013年2月19日,就是毛主席视察长江舰60周年,作为曾经的长江舰老兵,我们想为这个60周年纪念日做些什么!

聚会产生了两项“决议”:一、2月19日当天,约请我们所能联系到的长江舰战友,到长江舰曾经停靠的吴淞军港,举行一次力所能及的纪念活动;二、请每一位出席纪念活动的战友,写一篇回忆、纪念文章,汇集起来,出一本书,作为永久的纪念。虽然早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长期被国人崇拜的毛泽东已经走下神坛,但是在我们这些长江舰老兵的心中,毛主席在长江舰上的那四天三夜和他对人民海军建设的嘱托与期待,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座丰碑。无论我们的水平如何,我们要用一本书把心中的这座丰碑留存下来。那怕只是留存。  出一本书,说说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首先,我们过去都是军人,并不擅长写作,特别是对于如何出书十分陌生。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读过许多书,却还从来没有出过一本书。其次,我们都已经退休多年,属闲云野鹤之人,“岗位”可能带来的便利和资源都已远离我们而去,一切全靠胸中的赤诚和热情。第三,我们这些战友,年龄不同,军龄不同,经历不同,水平不同,要把每个人写的回忆文章有机地串并起来,“汇”成一本书,殊非易事。好在我们都是军人,在军人的血管里,知难而进,是和血液一样流淌的东西。

在汇集回忆、纪念文章的那些日子里,我们的内心常常为长江舰战友们撰写文章时的真挚情感和细致认真而充满了感动。原海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海军中将徐世平,今年已88岁高龄,60多年前正是他代表人民海军前往重庆接受起义后的原国民党“民权”舰,并被任命为更名长江舰的首任舰党代表,他用颤抖的手写下了对他来说那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和对人民海军发展的深刻领悟。参加本书写作的当年接受过毛主席视察的长江舰老舰员共13人,60年过去了,他们每个人依然对主席视察时的情景如数家珍,在他们的笔下,对领袖的景仰和对海军建设的期待不减当年。毛主席视察长江舰时的舰政委刘松因为年事已高,为了完成写作,他在自己的记忆深处苦苦搜寻,那种情景,真的令人敬佩。

如同前面所说,出这本书的初衷,原本只是为了留存。但在讨论出书的过程中,菲律宾在南海挑起了黄岩岛事件,日本则在东海上演了钓鱼岛“国有化”的闹剧。围绕着黄岩岛、钓鱼岛我国与菲律宾、日本展开的斗争,其本质是一场侵占与反侵占的斗争,是一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中华民族尊严的斗争。这样的时刻,我们这些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走过来的人,我们这些曾经誓言为了捍卫祖国海疆不惜流血牺牲的人,我们这些虽已退役多年仍和海军血肉相连的人,忽然对毛主席在长江舰上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们渴望看到一支强大海军的愿望,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迫切!为了让这本书更具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我们决定,想尽一切办法,约请当今中国著名的军事专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纵论人民海军的发展。非常感谢罗援将军、张召忠将军、王效轩先生、杜文龙先生、杨秀月女士、张军社先生、陈虎先生、李杰先生、宋晓军先生、李莉女士、房兵先生、纪海涛先生、杨志荣先生、刘洪顺先生等所有赐给我们大作的著名的军事专家们,他们在百忙之中的辛耕劳作,顿使我们这本书熠熠生辉,并由此而脱胎换骨,具备了远远超越留存的意义。

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了上海市国防教育协会作为本书的指导单位,他们对本书的编辑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一种巧合,在全部书稿定稿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本纪念毛主席视察长江舰60周年的书,包括10篇军事专家的文章在内,正好收入60篇文章。而今年,又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在60多名作者中,除军事专家外,原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黄彩虹先生也不是长江舰战友,但他在长达4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曾不止一次地采访、报道过长江舰。在本书出版的过程中,他不但为本书撰写了序言二,写作了一篇纪念文章,还为主联系了十多位军事专家。特邀编委王家林先生热情参与本书的策划研究、部分书稿的修改整理,并赋诗作一组,我们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李培祥先生、甘光华先生也参与了本书部分书稿的修改整理;查春明先生、单国理先生为本书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新闻照片;高峰先生、王铁民先生不厌其烦地为本书许多历史照片进行翻拍、修复;孙莉女士、王军红先生、汤建君先生、孙激琳女士为本书文稿的收传整理、打印修改等编务,做了大量精心细致的工作。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谨以此书献给我们曾经服役过的光荣军舰——长江舰,献给毛主席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60周年,献给毛主席诞辰120周年。

2013年6月28日于上海

(张广东,原海军长江舰政委,海军舟山基地政委、海军少将)

目录

序言一 徐世平

序言二 共和国领袖关注着人民海军黄彩虹

长江之情

 为建立强大海军而奋斗 徐世平

 他与大海终生相伴——回忆父亲王德祥 王周生

 长江不会忘记的伟大航程 刘松

 深深铭记毛主席的期望与召唤 刘兴文

 责任的力量 于学斌

 忆“难忘的航行”朗诵诗的创作 梅明亮

 永生铭记的长江舰情缘 林平汉

 永恒的怀念 郭友清

 光荣任务难忘航程 姚思煜

 我的故事和我讲的故事 张树平

 无穷的动力 孟振林

 神圣的岗位 刘家跃

 幸福的回忆 史文忠

 伟大航程终身不忘 刘冰

 光荣军舰上的报务兵 陈明赓

大海之恋

 我在长江舰当舰长 王玉峰

 光荣的岗位难忘的岁月 陈明山

 长江舰,永远割不断的情结 张广东

 我的海军情结 吴兴华

 我的老舰长——朱友旺 王民伟

 长江舰,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刘必余

 往事如新 夏文厂

 毛主席题词激励我献身海军事业 方大新

 难忘的岁月美好的记忆 华文奎

 信仰的力量 丁洪飞

 我在长江舰上入党 陈智光

 出水蛟龙 王志田

 情系蓝色国土 杨登连

 光荣与自豪 黄喜木

 长江舰生活随笔 王民伟

 重回黎明村 黄志强

 毛主席住舱舷窗的灯光 陆国元

 水上水下十年间 孙永坤

 长江舰,你是我的骄傲 姚国良

 沧海吟 王冢林

 从长江舰走上宣传思想工作道路 李瑞祥

 少年从军记 张海林

 快乐的轮机兵 罗昌斌

 那些年,我们追寻信仰 赵建国

 一年长江情,一生长江梦 谢育明

 铁马金戈入梦来 郑孟进

 寻梦之旅 徐照瑞

 军舰炊事员 温端本

 一个想上大舰的水兵 郭一江

 登舰记忆传承 谭湘东

 长江舰,我永远的怀念 车克恩

 用忠诚谱写军旅生涯之歌 储开云

 最后的留守 沈怀成

 长江舰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进 朱金龙

深蓝之梦

 中国梦呼唤强大的人民海军 罗援

 走向深蓝,捍卫海权,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张召忠

 我国海军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思考王校轩 杨志荣

 发展装备,打造深蓝海军杜文龙 纪海涛

 人民海军信息化建设发展与思考杨秀月张军社 刘洪顺

 海权兴中华兴 陈虎

 我国海上安全形势的思考及对策 李杰

 “海洋强国”与航空母舰 宋晓军

 歼15成功着舰标志我成功迈向航母时代 李莉

 世界航母百年与中国航母元年 房兵

 从“长江”舰到“辽宁”舰 黄彩虹

跋 张广东

序言

2013年2月19日至22日,是毛泽东主席视察海军长江舰六十周年。长江舰的老舰员和老战友汇聚上海,举行纪念毛泽东主席视察长江舰六十年的活动,同时编写出版了《从长江走向海洋——中国海军的深蓝之梦》,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人生总有一些难忘时刻。我同长江舰的新老舰员心情一样,每当回忆毛主席当年视察海军长江舰时的情景,每当想起毛主席在舰上和水兵们一起生活的四天三夜,每当看见毛主席在舰上亲笔为海军书写的光辉题词,总是激动不已,浮想联翩。六十年前,新中国刚刚诞生,人民海军也刚刚创建,共和国领袖毛泽东亲临海军舰艇部队视察,明确提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当年,提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应当是我们立国、建国的战略思考。中国是一个陆地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濒海大国。自从十九世纪中叶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海防大门之后,中国就开始了建立近代海军的历史活动。它的诞生、发展、衰落,无不与中华民族经受的危机和苦难密切相关。如今,对于曾经饱受来自海上的侵略、力图御侮自强的中国人来说,海军的强弱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更为引人瞩目。甲午海战的结局,一直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之痛。

六十年过去,毛泽东主席已离我们而去,我们长江舰的老舰员大都已年过花甲。每当我们回忆那一段幸福往事,重温毛主席的题词,多么希望毛泽东主席的期望早日实现,又多么希望中国能早日成为海洋强国。六十多年来,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初步建设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陆战部队等五大兵种和航空母舰组成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成为一支能够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海上铁骑。建设强大海军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深化与扩展。但是,海军的发展与我们国家的发展还不等称,距世界海洋强国地位还有不少差距,与维护我们的海洋国土、海洋权益、海洋资源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对此,我们这些老海军心情无法平静!

我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47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不仅有漫长的海岸线,还有辽阔的海疆,富饶的海洋资源。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进一步加剧,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亦面临十分错综复杂的形势。如今,还有多少海洋国土被分割,还有多少海洋资源被侵吞,南海以及钓鱼岛的争端愈演愈烈,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近代历史不能重演,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依然是我们御侮防辱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先民就开始了在海洋“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的活动。韩非说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航海家郑和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美国人马汉说过:“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夺取并保持制海权,必须建立强太的海军。”海权弱,国之衰,海权强,国之盛。

从西方大航海时代起,海权就与强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由守土走向海疆,由浅蓝走向深蓝,由近海走向远洋,这是历史的进步,更是实现大国梦、强国梦的必然追求。当我们慢慢抚平中国近代屈辱历史伤痛的时候,当我们正踏上中华复兴之路的时候,我们须臾不可离开海洋。

那末,如何经略海洋,实现海权?2013年《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中根据新形势、新挑战、新使命,提出了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为国家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和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作出应有贡献。”明确规定“海军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要求“提高远海机动作战、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增强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

这本文集,收集了老同志的深情回忆,也收集了著名军事专家关于建设强大海军、建设海洋强国的纵横谈,从海洋战略、海洋权益、海洋国土、海军现代化、信息化等方面谈论海军建设问题,运用时空观,多角度、大视野传递了国内外各个时期关于建设强大海军的信息;运用感知与理性的辩证思维,讨论了强国必须强军的客观必然性;运用科学与发展理论,推导如何把握机遇,认识规律,探索新的国防、海洋与海军建设问题,读来很有收益。这本文集,可以说既有我们长江舰老舰员、老水兵对建设强大海军的期盼,又有军事专家、著名学者对建设海洋强国、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实现强国梦的呼唤!

作为一个老海军,我的心始终牵系着海洋和海军,如海涛澎湃。借此机会,祝愿我们海军乘长风破万里浪,让太平洋永远太平!

(徐世平,长江舰第一任党代表,原海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海军中将)

内容推荐

张广东编著的《从长江走向海洋:中国海军的深蓝之梦》这本文集,收集了老同志的深情回忆,也收集了著名军事专家关于建设强大海军、建设海洋强国的纵横谈,从海洋战略、海洋权益、海洋国土、海军现代化、信息化等方面谈论海军建设问题,运用时空观,多角度、大视野传递了国内外各个时期关于建设强大海军的信息;运用感知与理性的辩证思维,讨论了强国必须强军的客观必然性;运用科学与发展理论,推导如何把握机遇,认识规律,探索新的国防、海洋与海军建设问题,读来很有收益。《从长江走向海洋:中国海军的深蓝之梦》这本文集,可以说既有我们长江舰老舰员、老水兵对建设强大海军的期盼,又有军事专家、著名学者对建设海洋强国、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实现强国梦的呼唤!

编辑推荐

张广东编著的《从长江走向海洋:中国海军的深蓝之梦》是长江舰新老官兵的回忆文章的合集,全稿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回忆了长江舰在上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战斗、训练和生活的图景以及不同时期长江舰战友之间,官兵之间深厚的情谊,从而折射出人民军队优良的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和艰苦朴素,发愤图强,官兵平等,敢于胜利的优秀传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9: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