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阳明智慧箴言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陈金川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阳明的一生都在坚持自度度人、成已成人的原则。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只要维护心为本体,做到心外无物,追求透彻的本心,胸怀洒脱、超然入圣,就没有什么困难可言!这个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禁锢,为委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一时间心学占据了当时学术的主导地位。

王阳明的心学旨在呼唤人的本体意识,着重强调个体本身的价值和自我人性的修养。心学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社会也具有深刻的意义。此册《王阳明智慧箴言》由陈金川编著。

内容推荐

《王阳明智慧箴言》从王阳明的著作中节选一百句箴言,围绕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和人生历程,参考历史上的名人事例,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进行到位的解读和阐释,对读者励志、交友、德行、处世、修身、治家、治学等都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王阳明智慧箴言》由陈金川编著。

目录

第一章

 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圣人和贵人都是自己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志当存高远,路从脚下行

 不搞偶像崇拜,只是做好自己

第二章

 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君子如玉亦如铁

 顶天立地,刚正不阿

 文质彬彬,表里如一

 养一身浩然正气

第三章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欲修身,先养心

 守住一颗至善之心

 看破繁华,不动于气

 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空心,才能容万物

 让生活回归简单

第四章

 持纯粹心,做至诚人

 真心着眼,敦本尚实

 保持本色,出以真情

 朴实的人生态度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至诚胜于至巧

 清水芙蓉,纯然初心

第五章

 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

 常在静处,谁能差遣我

 不动心,不烦恼

 顺境逆境都能从容

 急躁则自顾不暇

 静坐静思,不被外物所扰

 人前贵不如内心安

第六章

 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

 人前贵不如内心安

 面对成败淡定处之

 耐住等待,才能苦尽甘来

 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华

 坚忍不拔、威武不屈

 在事上磨炼,方立得住

 寂寞是最大的考验

第七章

 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事事精细成就百事,时时精细成就一生

 学无息止,巅峰之上有巅峰

 把握现在,认真做每一件事

 不以聪慧警捷为事,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勤于求知,细于做事

第八章

 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

 静察己过,勿论人非

 自省是去病的药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终日不忘反省

 君子改过,人皆仰之

第九章

 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财富是外形,心是快乐的根

 沉浮动静皆人生

 无执无著,无滞无留

 乐得其所即是幸福

 幸福源自内心的简约

第十章

 能容能恕,路窄处让人一步

 待人处世,忍让为先

 退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

 宰相之肚,纳小人之船

 吃小亏,免祸事

 容人方能得人之心

 不急人怒,忍让内敛

第十一章

 自利利人,以利他心度己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与人为善,暖人暖己

 每一种善行都有回声

第十二章

 嘴上带尺,脚下有路

 有糖衣的逆言易被接受

 言辞不可太露骨

 嘴巴闭关,舌头收箭

 好话说过了不如不说

 少妄言,多好话

 言满天下无口过

第十三章

 事上居下,到位不越位

 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低头是一种智慧

 在其位,善谋其政

 上梁正,则下梁不歪

 礼让功劳,不露锋芒得安身

试读章节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

王阳明作为一代大儒,对立志与人生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一个人若是想做出一番事业,首先要立志,否则就只会一事无成。不仅如此,即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都是要靠着坚定的意志才能学成的。

确实如此。人们常说,一个人的理想往往决定了他的高度。燕雀焉知鸿鹄之志,鸿鹄是要像大鹏那样展翅翱翔于九天之高,尽收天下于眼中的;而燕雀不知道去千万里之远有何用,自然对能够触及榆树和枋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如翱翔于九天之大鹏一般,王阳明从小便胸怀大志,要读书做圣贤之人。

有一次,年仅十二岁的王阳明在书馆里问他的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回答说:“唯读书登第耳。”王阳明竟持着怀疑的态度反驳道:“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老师反问他什么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王阳明说:“读书学圣贤耳。”

“读书做圣贤”这样大的志向正是出自少年王阳明之口,他认为登第当状元只是外在的成功,而读书做圣贤是追求内在的修养,才能够永垂不朽。大人看来,王阳明这样的口气未免有些张狂,甚至和他的年纪一比较,还带着点滑稽可笑的味道。但是这崇高的志向,对王阳明以后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他常常以这为标准来回答和解决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

只要有了高远的志向,那么无论想成就什么事业都有了可能,所以立志是十分重要的。王阳明作为一位洞悉心灵奥秘、响彻古今中外的心学大师正是在自己志向的带动下才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即便后来受到种种磨难,他也没有放弃。不只是王阳明,古往今来,每个有所成就的人物在努力奋斗的同时都为自己树下远大的志向,告诉自己要去哪里。

班超是我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外交家,他从小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但是对父母非常孝顺。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超因哥哥被聘为校书郎,而随同母亲一起来到洛阳。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便受官府的雇用,抄写文书,以此谋生。为了将这份工作做好,班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晚上直到很晚才睡。

当时,北方的匈奴时常侵犯汉朝边境,班超特别愤慨;同时,他又看到西域各国与汉朝的交往已断绝了五十多年,心中非常忧虑。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觉得这份工作实在无聊,想到自己远大的志向,忍不住站起来,将笔狠狠地掷在地上说:“大丈夫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家的外交作贡献,以取得封侯,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回应说:“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于是,他决定“投笔从戎”,去干一番大事业。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朝廷采取他的建议,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他也由此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外交家,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班超投笔从戎,建立了千秋功业,正在于他没有满足于抄抄写写,安稳度日。他把自己的境界和志向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有名垂青史的成就。可见,人生的志向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

“大丈夫四海为家”、“好男儿志在四方”,都说明了人们对于志向的一种追求。不要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做一只井底的青蛙,而应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去关注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去看待世间的万物,以一种更广阔的胸怀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只要在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同时,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那么远大的四方之志终会有实现的一天。

P2-4

序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大学者张载提出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以此来形容王阳明的一生亦不为过。

王阳明出生于明朝中叶,在那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学术委靡之时代,他怀着成为圣贤的抱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世功和学说。王阳明命途多舛,屡试未中,及第之后入朝为官,在任兵部主事时,因反对刘瑾等宦官为政,被贬谪为龙场的驿丞,后来受朝廷重用,平乱屡建世功,荣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在学术思想方面,他钻研朱熹“格物致知”的儒家思想,对“存天理、灭人欲”之说产生了疑惑,认为朱子学说不是真正的圣人之学, “心学”才能解释其中的困惑。从而转学陆九渊的学说,随后创立了“心学”。

纵观王阳明的人生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显赫,学名昭昭,成为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

中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说: “王阳明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者。”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甚至认为。王阳明是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可见,王阳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和立新两方面的重要地位。王阳明的思想流传千古,响彻中外。

王阳明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心学说的基本观点。他认为人心是根本的问题,是产生善与恶的源头。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

针对当时社会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说,纠正了朱熹先知后行的知行观。他认为知行是不能够分离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总之,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

王阳明摸索的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良知人人都有,致良知就是让心回到“无善无恶”明洁的本真状态,是通过主体的意识达到自我道德的修养,规范自我的行为。致良知被称为王阳明心学的核心部分。

王阳明的一生都在坚持自度度人、成已成人的原则。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只要维护心为本体,做到心外无物,追求透彻的本心,胸怀洒脱、超然入圣,就没有什么困难可言!这个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禁锢,为委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一时间心学占据了当时学术的主导地位。

王阳明的心学旨在呼唤人的本体意识,着重强调个体本身的价值和自我人性的修养。心学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社会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今天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的生活,疲惫不堪的人们麻木地追求金钱、地位、名利。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王阳明的学说虽然不是新时代的产物,但能够启迪人心,为精神提供养分,这也正是编写此书的主要用意。

此次编写的过程参考和借鉴了很多学者的论著与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编写者本身能力与水平有限,对于先儒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并不能完全把握,难免有所疏漏,望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3年8月

书评(媒体评论)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曾国藩

言心学者必能任事,阳明辈是也。大儒能用兵者,惟阳明一人而已。——康有为

一生俯首拜阳明。——东乡平八郎

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杜维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