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夫主编的《国学百家讲坛(道学分卷齐物)》内容包括:国学漫谈、老子·说齐物(一)、老子·说齐物(二)、庄子·说齐物(一)、庄子·说齐物(二)、庄子·说齐物(三)、庄子·说齐物(四)、庄子·说齐物(五)、庄子·说齐物(六)、庄子·说齐物(七)、《淮南子》·说齐物、《列子》·说齐物、郭象·说齐物、阮籍·说齐物、嵇康·说齐物、王安石·说齐物。
国学根柢立就,乃将来大成之基。
读《炼丹》,知“内外兼修”。“炼丹”思想,基于道家“取法自然”、重视生命的思想,其所要达到的目的在于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得道,而从客观上,道家的炼丹学说具有其历史的科学价值,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产生过积极作用。“炼丹”思想启示人,通过内外兼修、凝真养性,来激发潜能、开人智慧。宋一夫主编的《国学百家讲坛(道学分卷齐物)》是“国学百家讲坛”分卷之一。
庄子行游,来到楚国,发现有一个空骷髅,空枯成形,裸露在旷野中。庄子走过去,用马鞭敲了敲那空骷髅,问道:“先生是因为贪图生命的乐趣,以致丧失了自己的真性,一命呜呼的吗?还是遇到了亡国之难,遭到刀斧的砍杀,因而死于战乱呢?还是你有了不善的行为,怕给父母妻儿带来耻辱而羞愧,因而自杀身亡呢?还是受到了寒冷和饥饿的煎熬而致死的呢?还是年寿已尽而自然死亡的呢?”
庄子说完,就把骷髅当做枕头,躺下睡着了。到了深夜,骷髅出现在庄子的梦中,对庄子说:“看你谈话的样子,蛮像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你所谈的内容,都是活着的人受拘束的想法,死了的人就没有这种忧虑了。你愿意听听死了的人的情形吗?”
庄子说:“好吧,你就谈谈吧。”
骷髅说:“人一旦死去,上没有君主,下没有臣子,也没有春夏秋冬的奔波劳累,从容不迫地与天地共久长,即使是君主的快乐,也比不上这死后的快乐。”
庄子不相信,说:“假如我让掌管生命的神灵恢复你生前的形体,重新还给你骨肉肌肤,把你送回到你的父母妻儿和朋友那里,你愿意吗?”
骷髅听了,深深地皱起眉头,忧虑地说:“我怎么能够放弃像君主一样的快乐而再次遭受人间的痛苦呢!”庄子听了这话,深有感触。
庄子回到家后不久,他的妻子死了。好友惠施前来吊丧,看到庄子蹲坐在地上,一边敲着瓦盆,一边唱歌。惠施感到很奇怪,问庄子:“你的妻子跟你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她死后你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却恶作剧似地敲着瓦盆唱起歌来,这岂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事情不是这样的。当她刚刚死去的时候,我怎么能不哀伤呢?可是再仔细想想,她最初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经变化而成气,气经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形成生命,现在经变化又归于死亡,这样生老病死的变化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死去的人已经安然地静卧于天地之间,而我却还为她的死去呜呜啼哭,仔细想来,我认为这样做是不通晓生命的道理,所以我才没有哭泣。”
惠施听了这番话,豁然开朗,也随着庄子敲击瓦盆的声音,一起唱了起来。
后来庄子也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给他举行隆重的送葬仪式,并准备置办丰厚的陪葬品。庄子不同意,他对弟子们说:“我把天地当做棺椁,把日月当做一双璧玉,把星辰当做珠玑,万物都可以当做陪葬品。我的陪葬品还不够多吗?还有什么比这更隆重丰厚的呢?”
弟子们又说:“我们担心这样做的话,乌鸦和老鹰就会啄食先生的尸体。” 庄子说:“尸体抛在荒野自然要被乌鸦和老鹰啄食,埋在地下自然也要被蚂蚁啃食;你们是想夺过乌鸦和老鹰的食物去交给蚂蚁,为什么要这样偏心呢!”
庄子死后,弟子们遵从他的意愿,将他的尸体放置在旷野间,任凭乌鸦和老鹰啄食。庄子生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
道家认为,人的生命之初是禀受天地间的阴阳二气的作用而产生的,而且经过变化终归要死亡。死和生一样,都是生命的一个过程;生生死死,也就像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行一样,都是必然的现象。因此对死亡不用哀伤和哭泣,对尸体也不用深埋和厚葬。P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