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9直面小儿就医误区)
分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育儿百科
作者 崔玉涛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家长应该做的事:准确地提供病史

孩子生病后,家长都希望他能快速恢复健康。那么,我们希望身体快速恢复健康的前提,是不是先要把孩子的状况准确地提供给医生?要把孩子的状况提供给医生,首先自己是不是要先对孩子有一个很好的评估?

现在家长在病史提供方面经常会出现问题。且不说家长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首先经常有夫妻两人叙述的情况不一样,甚至为此能在医生面前争吵起来。在家长争争吵吵中医生发现,20分钟内两人给孩子吃过两次退烧药,爸爸给吃了,妈妈又给吃。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家长是不是应该在看医生之前,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对孩子的状况有一个评估?其实,家长自己在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孩子的状况,以及这个状况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对孩子情况的一个很好的评估。

不仅在看医生之前才回顾,在发现孩子生病的时候,家里就要记录一下思路。“昨天发烧了,给孩子洗了温水澡,进行物理降温了,或者吃了某种药。”家庭成员这样一梳理,对孩子疾病的过程就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家长说,孩子病得那么急,我来不及回顾。那么,家长总要抱孩子去医院,或者要在医院排队等医生看病,其实在这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回顾一下。

孩子疾病会有多复杂?总不会是二三十年的历史,不外乎就几天的事。这样简单地回顾一下,提供给医生,这些信息对医生做出诊断非常重要。

医生应该做的事:准确判断和有效治疗

家长最希望医生做什么?医生的职责是什么?当然是对疾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有效的治疗。那么,准确判断的前提是化验检查,还是病史询问?有的家长在医生询问病史的时候回答不好,就说:“你不用问了,直接给我们化验,化验完就什么都知道了。”其实不然,不是所有化验出来的结果都有意义。比如说孩子发烧两个小时,白细胞化验出来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能确定白细胞正常吗?不能。为什么?因为刚发烧两个小时,化验根本体现不出白细胞的状况。如果发烧三天了,白细胞还正常,医生会告诉你,肯定不是细菌感染,因为时间可以告诉给我们这个数值的意义。有家长问我:“白细胞多少需要使用抗生素?”孩子出现问题,不是简单地说多少数值要用,或多少不用。首先要看什么时间做的化验,再说数量多少,是否该用抗生素。

病史和化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这个结果的准确性。千万不要简单地说,我找一个最好的化验室检查就一定准确。这不是化验室的准确度的问题。如果没有病史了解,仅通过检测出来的结果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

对待疾病的准确判断,一定与这次疾病有很好的时间相关性。所以很多家长通过微博把孩子的化验单、吃过的药拍照发给我,但我还是不能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因为对待一种疾病,一定要知道时间、检查结果和用药,以及用药后症状的变化状况,这些之间是相关的。

家庭成员对待孩子疾病要有良好的心态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我们知道家长养孩子时不能有一点闪失。孩子稍微生一点病,家长就会惊慌失措。但事实上,这种惊恐对看病却没有任何作用。

不管是健康查体,还是疾病诊断,不夸张地说,比如我看病的时间是20分钟,至少有一半时间在看家长的心态问题。家长会说:“你是医生,生病的又不是你家孩子,你当然不着急。”其实不是,是因为大家只看到自己家孩子,或周围的几个孩子,这样有了局限之后,会给家长很大的压力。孩子问题不大,家长心理上首先怵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医生问什么,回答不上来。或者同样一个问题,来来回回问好几遍,在这种惊恐的状态下组织出来的问题完全没有逻辑。

孩子得病以后,很多家庭都会出现因为吃药或看病的看法不一致而争执、埋怨,或者自我检讨没照顾好孩子的情况。孩子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的互相埋怨或自我检讨,实际上在无意中也给了孩子一种压力,一种憎恨疾病的思想。其实,大多数孩子得的都是常见病,并不严重,所以也没有必要那么紧张。孩子生病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生病并不可怕,谁都会得病,看了医生,吃了药,过几天就会好。如果家庭成员间有分歧,也要躲开孩子进行交流。如果爸爸妈妈这个时候不镇静,给孩子造成的阴影远比疾病严重。家庭成员之间很融洽地去面对孩子生病,孩子反而会感到轻松、温暖,这样更有利于身体恢复。P7-11

书评(媒体评论)

崔医生尊重专业,尊重科学,尊重患者,他让我坚信正确的育儿观念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这是一套好书。

——刘孜(演员)

同意崔大夫的观点!药物不是自愈宝宝的唯一办法,这套书可以引导很多妈妈护理新生儿的各种急症。有书,有漫画,总之80后的妈妈会特别喜欢。

——白百何(演员)

这套书(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确实有很大价值,第一它可以给你直接的技术方面的指导,第二它会给你心灵上的安慰和支持。和长辈育儿观念冲突的时候,你把这套书拿出来,长辈很容易信服。

——李小萌(央视主持人)

目录

第一章 孩子生病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待疾病

 家长应该做的事:准确地提供病史

 医生应该做的事:准确判断和有效治疗

 家庭成员对待孩子疾病要有良好的心态

第二章 如何向医生提供病史

 家长说的话医生听不懂

 描述病情要做到简洁、准确

 少用虚词、多用数据,数量化描述

 及时记录、理顺病程,书面化表达

 少带情绪、保持冷静,客观地叙述

 看病要携带病例与药物说明书

 描述疾病的自然变化和服药后的变化

 关注并描述孩子的一般状况

第三章 如何理解医生的治疗

 询问病史与查体化验

 从初步诊断到确定诊断需要时间

 制定正确的治疗发案

 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效的有效性

 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变化

 复诊尽量找原来的医生

 用营养支持来增加药物疗效

 如何关注预后

 尽可能减小药物对身体的损害

第四章 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选择适宜治疗而非最快治疗

 能选择物理治疗就尽量避免口服药物

 能选择口服药就尽量避免静脉输液

 能选择局部用药就尽量避免全身用药

 药不是越新越好

 不是到医院越早诊断越快

 频繁更换医院不可取

 不要生病也和别家孩子比

 不要过于依赖网络的信息

 对非专业人士的意见要保持怀疑

第五章 崔大夫门诊问答

 可以用额温枪给孩子测体温吗?

 15个月的小孩牙齿发黑,可以用牙膏吗?

 深度水解配方加乳糖酶会不会有问题?

 蛋白质过敏和乳糖不耐受是不是一回事儿?

 接种过麻风疫苗后出疹子,会有后遗症吗?

 为何孩子每天早上都会咳嗽,白天又不咳?

 孩子应该睡小床还是和家长睡大床?

 益生菌、乳果糖可以混在一起喂吗?

 益生菌和纤维素可以一直吃下去吗?

 怎样训练孩子定点吃夜奶?

 孩子怎样才能不吃夜奶好好睡觉?

 可以每天用橄榄油给孩子涂抹鼻子吗?

 孩子鼻子堵了影响吃奶怎么办?

 用试纸测支原体有效吗?

 孩子生病后应该吃什么?

 为什么医生说能不吃药尽量别吃?

序言

从2001年起在育儿杂志开办“崔大夫诊室”专栏至今,在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的同时,也促使我由一名单纯的儿科临床医生,逐渐成熟为具有临床医生与社会工作者双重身份和责任的儿童工作者。作为儿童工作者就应有义务向全社会介绍自己的知识、工作经验和体会。

我曾于2006年开办过个人网站,在这个网站很快火爆起来的同时,带来的工作量也很快就超出了我自身的负荷——太多家长朋友关于育儿的问题涌进网站。万般无奈之下,几个月后我不得不悄然地停止了家长朋友非常关注和信赖的个人网站。说实话,当时心中的疼痛和愧疚很难用语言表达。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的交流平台给我提供了向社会奉献的新渠道。2009年10月23日,我又在新浪网开始了博客之旅。博客之旅的顺利进行,又带来了社会工作的日渐繁忙,甚至连以前静下心来写博客的时间都逐渐被占据。还好,这时又一种新的媒体方式——微博,及时地走进了我的生活。

2010年4月1日,在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助理兼网络传播经理孙迪女士的推荐和帮助下,我的个人专业微博(weibo.com/cuiyutao)正式启动。通过初期半年多时间内向多方人士的学习、请教,在对微博这种传媒形式有了基本了解的前提下,现在我已连续发布原创微博1000多天,并将微博分成了十个主题,以便家长朋友们查询。微博的快捷传播特点,能迅速解决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疑虑。虽然秉承微博不是微诊室的原则,在每天抽空阅读众多网友问题的前提下,我坚持利用每天早间的30~60分钟,进行微博方式的科普宣教,解释网友们提出的共性育儿相关问题、季节相关性疾病的护理问题,并介绍一些自己认为较好的国外育儿理念。

当迅速得到众多网友的青睐后,我深切感受到大家对育儿知识的渴求。在东方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将传播快速但内容局限的微博,在加入部分相关内容的同时,以漫画和图解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这种活跃、简明、清晰的形式不仅是自己微博的纸质出版物,而且能将零散的微博融合成更加直观、全面的育儿手册。

本册图解会详尽地介绍当孩子生病时,家长如何快速整理搜集孩子生病过程的客观信息,如何向医生叙述有价值的信息,如何与医生有效交流,如何看待生病,以及如何对待药物治疗。

今后,在坚持现有微博的基础上,我将不断地再加工出版微博漫画育儿系列图书,帮助众多朋友更加科学、轻松地养育宝宝,并将自己的努力化作良好的祝福。祝愿天下宝宝健康成长!祝愿天下父母快乐幸福!

北京和睦家医院

内容推荐

本册《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9直面小儿就医误区)》的主题是直面小儿就医误区。

很多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和医生总是交流不好。“孩子一直咳嗽”“孩子总是发烧”“孩子吃了头孢”……家长在尽力地和医生交流,可是这些话往往不能作为医生诊断的依据。

本书让家长了解以下内容:带孩子看病需要携带什么;为了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孩子的情况,应该如何向医生提供孩子的病史;如何理解医生的查体化验与治疗方案;用大剂量的药让孩子用最快的速度恢复健康好不好;是不是生病后到医院越早,诊断就越快;新药是不是一定比旧药好;频繁换医院有什么害处;别人家给的建议要不要听取……

编辑推荐

本册《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9直面小儿就医误区)》图解会详尽地介绍当孩子生病时,家长如何快速整理搜集孩子生病过程的客观信息,如何向医生叙述有价值的信息,如何与医生有效交流,如何看待生病,以及如何对待药物治疗。

相信这本育儿书能让妈妈们能够做到开心育儿,养育出一个健康开心的宝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