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收藏家
分类
作者 (英)约翰·福尔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她从寄宿学校回家之后,我经常看见她,有时几乎每天都见得着。因为她家正好在市政厅旁边的税务所对过。她和她妹妹经常出出进进,还总跟着一些年轻小伙子,我对此当然不大喜欢。能从那一大堆卷宗、分类账里分身的时候,我常常站到窗前,透过磨砂玻璃俯瞰那条大路,有时便看见她。到了晚上,我就在观察日记上做个记号。一开始用X代表她。后来,等我知道她的名字,便用M。我在外面也见过她几次。有一次在克朗斯菲尔德大街公共图书馆排队,我正好站在她身后。她一次也没看我,但我一直望着她的后脑勺和长长的发辫。她的头发颜色很浅,像茧丝一样柔软光滑。她把头发梳成一条辫子,垂下来差不多长及腰部。有时搭在胸前,有时甩到背后,有时她就把头发盘起来。在她成为我这儿的客人之前,我只有一次有幸看见她把头发松下来,那真是漂亮极了,就像一条美人鱼,看得我连气都喘不过来。

还有一次,星期六休假,我去自然历史博物馆,回来的时候和她同坐一班火车。她和我只隔三个座位,而且是斜对过,一直在读一本书,于是我便有机会看了她整整三十五分钟。看见她,我总觉得是在捕捉一只稀有的蝴蝶,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心都提到嗓子眼儿里了。打个比方,一只纹黄蝶——我总是这样想象她。我用这个比喻来代替“难以言传”、“难得一见”、“美不胜收”这样一些词语——她与众不同,甚至和那些漂亮人物也不相同,更符合真正鉴赏家的胃口。

她在这儿上学的那年,我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父亲是格雷医生。还有一次,在昆虫研究小组的会议上,听人说她母亲爱喝酒。还有一次,我在一家商店听见她母亲说话。她的声音矫揉造作,而且看得出,她是那种喜欢喝酒的女人:浓妆艳抹,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特征。

后来,地方报纸刊登了她获得奖学金的消息,夸奖她如何如何聪明。她的名字和她本人一样漂亮——米兰达。我由此得知她已经到伦敦去学习美术了。报纸上发表的这篇文章确实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它似乎让我们变得更加亲密了。当然了,按照常理来说,我们还谈不上相互认识。

我也说不上为什么,反正第一眼看见她,就知道她是我唯一的爱人。当然,我并没有发疯。我知道,那不过是一场梦,而且倘若不是得了那笔钱,将永远只能是一场黄粱美梦。我经常为她做白日梦,经常杜撰出一些故事:在什么地方碰见了她,做了什么让她赞美的事儿,和她结婚了等等。不过没有什么庸俗下流的事情,从来没有。直到我待会儿要解释的那些事发生为止。

在我的梦中,她画画儿,我整理收藏品。她总是那样爱我,爱我收藏的蝴蝶,她画它们,给它们着色;我们在一幢漂亮的、现代化的住宅里,在一个装着落地式玻璃窗的大房间里工作。昆虫研究组在这儿聚会。我们是惹人喜欢的男女主人,尽管为了不说出什么外行话,我几乎总是一言不发。她头发浅黄,眼睛淡蓝,非常漂亮。别的男人自然是个个面带菜色,平庸至极。

唯一不做好梦的时候,是我看见她和某个小伙子待在一起,那是个念公学的爱吵爱闹的冒失鬼,他有一辆赛车。有一次我在巴克莱银行等着存款,听见他说:“我要五镑一张的票子。”可笑的是,那仅仅是一张十镑的支票。他们这种人就是这样行事。有时候,我看见她钻进他那辆赛车,或者看见他们俩一块儿坐着车在城里兜风。逢着这样的日子,我总爱对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发脾气,也不再在“昆虫学观察日记”里做X的记号(这都是她去伦敦以前的事情。那以后,她就不再和他来往了)。在这种日子,我就要做些坏梦。梦境中,她哭哭啼啼,或者下跪求饶。有一次,我“梦”见朝她脸上打了一个耳光,就像那次在电视剧里看见一个家伙大打出手那样。也许,一切的一切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了……

我父亲是在一次车祸里死的。那时我才两岁。那是1937年。他喝醉了酒,可安妮姑姑总说,他喝酒是妈妈逼的。他们从来不告诉我真实情况。妈妈不久便出走了,把我留给了安妮姑姑,她只图自个儿安逸。有一回,表妹梅珀尔告诉我(那时我们都是孩子,吵架时说的),我妈妈是个娼妇,跟一个外国人跑了。我很傻,径直去找安妮姑姑,问她有没有遮掩这种丑事的办法。她当然告诉了我。不过现在我可不在乎这件事了。要是她还活着,我也不想去见她。我对此毫无兴趣。安妮姑姑总是费那么多口舌,大谈摆脱她的好处。我同意她的意见。

就这样,在安妮姑姑和狄克姑父的抚养之下,我和他们的女儿梅珀尔一起长大了。安妮姑姑是我父亲的姐姐。

我十五岁那年,狄克姑父死了。那是1950年的事。我们去翠茵水库钓鱼。像平常一样,我拿着捉蝴蝶的网和别的用具走了。等我饿了,再回到刚才离开他的地方,那儿围着一堆人。我寻思大概他钓了一条罕见的大鱼,没想到是他中风了。人们把他抬回家。可他再也没说一句话,再也认不出我们来了。

毫无疑问,我和姑父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仅次于我将要叙述的那些日子),尽管我们并非形影不离,因为我总是去采集标本,他则手持鱼竿在河边垂钓。不过,我们一起用餐,相伴回家。小时候,安妮姑姑和梅珀尔很看不起我那些蝴蝶标本,狄克姑父却总是支持我。他非常赞赏我那些标本板。对于每一只新采集的蝴蝶,他都跟我一样,满怀喜悦地坐在那儿,看它们伸开翅膀,软弱无力地挣扎,然后渐渐晾干。他还在他的小板棚里给我腾出地方,让我放那几只装毛毛虫的罐子。我要是因为捉到一只珍贵的豹纹蝴蝶而获得业余爱好奖,他就给我一英镑,条件是不要告诉安妮姑姑。好了,毋庸赘述,他对我真如父亲般慈爱。当我拿到这张支票时,他是我首先想到的人——当然除米兰达之外。我本可以给他买最好的钓鱼竿,买各式各样的渔具,以及他喜欢的任何东西。然而,这已经不可能了。

我从满二十一岁的那个星期开始买足球彩票。每星期都要买五先令。老汤姆和克拉特莱——他俩和我都在税务所工作——还有几个姑娘合伙成一股,下很大的赌注,还总想让我也跟他们凑份子,但我情愿单干。我压根儿就不喜欢老汤姆和克拉特莱。老汤姆是个卑鄙的家伙。他总爱在地方政府上蹿下跳,拍市财政官员威廉斯的马屁。克拉特莱心地肮脏,是个虐待狂。他从来不放过拿我的爱好取笑的机会,特别是当着姑娘们的面时。他经常说:“弗雷德看起来挺累。他和‘甘蓝白’过了个肮脏的周末。”要不就说:“昨天夜里,我看见跟你在一起的那个‘荡妇’①是谁啊?”老汤姆在旁边偷偷地笑,而简——克拉特莱的那位在环卫局工作的女朋友,总上我们办公室,听到这话便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她和米兰达截然不同。我总是十分痛恨那种粗俗不堪的女人,尤其是姑娘。因此,如我所说,我只是单独买彩票参加赌博。

P3-6

目录

正文

序言

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英国史密斯文学奖。《收藏家》出版于1963年。这部书一经问世即引起轰动,约翰·福尔斯也因此引起世界文坛的注目。

《收藏家》之所以能够在名作不断的60年代引起世界范围的重视,是因为约翰·福尔斯独树一帜,以新颖的手法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的无法解决的矛盾,以及在这种矛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并且由此揭示了一个需要几代人反思的深刻的主题。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滚滚硝烟弥漫了我们这个星球的大部分国家,炮火打乱了世界生活的秩序,战争不仅使人们失去了亲人、家园、幸福和安宁,同时使人们的意识产生了一次巨大的裂变。战后,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经济的逐步复苏,这种裂变在人们心灵上留下的创伤便渐渐暴露出来。对战争的恐惧几乎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文学自然而然肩负起了表现这个疮痍满目的时代的任务。比如曾以新颖手法惊世的女诗人伊迪丝·西特韦,在她后期的作品里就表现了她对于人类面临原子弹威胁的深重不安。战后涌现的一代青年作家大多是在工党当政的福利国家里成长起来的,然而在阶级阵线依然分明的英国,他们又感到处处碰壁,因而出现了“愤怒的青年”文学。这些作品表现了战后小资产阶级生活的平庸,表现了经过反思的一代青年对统治阶级的反抗,以及物质文明日趋发达与精神文明存在腐朽一面所造成的矛盾和恶果。《收藏家》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塑造了“凯列班”这样一个从战后凄凉的社会生活中蜕变出来的精神上的畸形人,一个被战火与硝烟扭曲了自然本性,又被物质刺激推向另外一个极端的半人半兽的怪物。曾经是一文不名的“凯列班”由于赌博,一夜之间变成腰缠万贯的富翁,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从畸形的枷锁中挣脱。相反,金钱使他兽的本性骤然膨胀,使他有能力演出了一幕兽扼杀人、丑“收藏”美的悲剧。在这里,作者入木三分,不仅以辛辣的笔触描写了“凯列班”作为一个战后成长起来的“新人”在精神上的贫穷与苍白,同时以性心理的变态、性功能的萎缩这样一些与人本质相关联的特征,赋予“凯列班”更深刻的内涵、更丰富的层次。这个艺术形象因此更鲜明,更典型,更具有象征意义。

约翰·福尔斯虽然“把美撕碎了给人看”,但他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从历史的反思和罪恶的存在中看到人类光明的未来。他塑造了米兰达这样一个从精神到形体都无懈可击的美的形象,这是他对于人性之美的向往与追求。这个美的形象虽然最终被“凯列班”无情地撕碎了,但是人类的美好与善良并没有因此而被扼杀。当“凯列班”从象征混沌与罪恶的地下室爬出来的时候,一个几乎与米兰达毫无二致的美丽姑娘又出现在明媚的阳光下。“凯列班”的心颤抖了。美与丑、善与恶较量的帷幕又在那个硝烟刚刚散去、大厦“接踵摩天”的繁华世界里徐徐拉开。

《收藏家》对于我国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似乎有一种特殊重要的教育意义。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琳琅满目、光怪陆离的物质世界,许多人在精神上缺乏足够的准备。物欲横流,金钱万能,成了一个时期的显著特征。在这个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不乏“凯列班”式的“新人”。他们胸无点墨,精神空虚,以为金钱可以改变命运,金钱可以买来爱情。在这样一种思潮的驱动下,拜金主义甚嚣尘上,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真诚、善良、美好被无情地吞噬。在奔腾前进的历史长河中,这无疑只是一股小小的逆流。但是它警示我们:只有不断地用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武装自己,只有不断地剖析、战胜灵魂深处的邪恶、自私和伪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愿我的读者能因此书而获益,永远拥抱真诚、善良、美好!

内容推荐

《收藏家》为《法国中尉的女人》作者约翰·福尔斯的创纪录成名之作。

青年弗雷迪,税务所小职员,内向孤僻,性无能,唯一的爱好是收集蝴蝶标本,自诩“收藏家”。

他一直默默窥视着少女米兰达——本地名流,艺术学生,美得让人喘不过气。

一次意外的彩票中奖使弗雷迪心底萌发了一个病态畸形的念头:俘获一件最得意的“藏品”,通过囚禁让米兰达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甚至,爱上他。

弗雷迪买下一栋乡间小屋,把地下室改造成囚室,做好一切准备,然后,寻找机会。

编辑推荐

读罢小说的《罗马假日》导演放弃拍摄《音乐之声》,将约翰·福尔斯的《收藏家》搬上银幕。

大量欧美文艺作品影射借用,成为经典文化符号。恐怖大师斯蒂芬·金作品、热门美剧《犯罪心理》、著名卡通《辛普森一家》等都曾以《收藏家》作为线索。

后世甚至有多名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和绑架犯宣称《收藏家》是他们的模仿对象,将自己的罪行推卸给本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8: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