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斯皇帝》是一出共八场的表现主义戏剧。学者们分析这是一部布鲁托斯·琼斯从一个黑人杀人犯获得原始部落皇帝位置,最后又被当地人民推翻的悲剧。看过这部戏剧的观众都有这样的感受:并没有觉得为剧中的人死去而伤心,反而为当地居民起义成功大声叫好。但是当你清晰地看到莱姆和史密瑟斯对付了琼斯,就会发现当地的人们并没有取得胜利。他们只是从一个陷阱走了出来,又走进了另一个更大的陷阱——当地居民由被狡猾的琼斯利用变成被奸诈的莱姆、史密瑟斯利用。
如果,哪一天史密瑟斯受到同样的遭遇,也许还不如琼斯知道忏悔呢!但是,社会就是这样,最悲剧的还是百姓,这才是真正的悲剧之作!
西印度群岛的某个小岛,由于尚无自决权,当地仍处于帝制。
戏剧的第一幕,黄昏近,天空朦胧,周围一片寂静。皇宫的议事大殿,琼斯皇帝坐在宽敞、巍峨的御座中央。
几分钟前,一位老妇人走了进来,被一位声名狼藉的白人皇侍抓住了。她说皇宫里的仆役全都不见了,外面到处是嘈杂的枪声,看来是要叛乱了。
皇侍史密瑟斯急忙到大殿向皇帝禀报这件大事,但是他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位皇帝,甚至迫切希望仆役们起义成功。
“你来了,史密瑟斯先生,有什么事情要禀报?”琼斯从容地坐在大殿上,做作地说。
“您难道没有觉察到今天的异样吗?”史密瑟斯回道。
“能有什么异样?”
“哦,这么说你还不像我想象得那么狡猾。你的臣民已经不由你束缚了。你说我破坏了法律,哼,你一边制定法律,一边犯法。早就把那些法律触犯了。”史密瑟斯突然狠狠地说。
琼斯一听,裁判似地说道:“我是不是皇帝?皇帝就应该无法无天。史密瑟斯,你干的那是小偷的勾当,我做的是大盗的行径。小偷免不了进监狱,大盗就能当皇帝,死后还能在名人馆里占有一席之地。”
“你只是凭靠运气而已。”史密瑟斯冷冷地说。
“你说谁幸运?运气那是我自己的本事。莱姆雇来的凶手没有打中我,而我把他打死了。我当时说什么来着?那群傻瓜黑人当场就给我跪下了。从那以后,他们就变得唯命是从了。”说着,琼斯大笑起来。
“你当时说,你有一种魔力,铅弹打不死你。必须用银弹才能打死你。不过,为了表明我是你的朋友,好心提醒你一句,你这个皇帝马上就当不成了。”
琼斯吃了一惊,马上摇铃呼唤仆役们,但是没有一个人来。他知道自己的好运到头了。但是粗俗做作的他却说:“这么说,革命已经开始了。我这个皇帝就辞职吧。”然后,他便大摇大摆地走出了皇宫。
这时,远处传来鼓声,有节奏的鼓点,就好像正常的脉搏一样。这是黑人们在打战鼓。琼斯若无其事地吹着口哨向外走去。
第二幕是在原始森林中,琼斯躲藏的地方。那是草原与森林的交接处,前面是一片平坦的沙地,周围还点缀着矮小的灌木。
琼斯仍然吹着口哨,快步走到林边停了下来,眼睛向周围不停地打量。这时,天已经黑了,他又饥饿又疲倦地叹气道:“我真不明白,他们这是要敲个没完啊!听上去鼓声更近了呢,难道他们已经来追我了?”
在黑暗中,有一群无形的恐惧正向琼斯靠近,那些闪闪发光的小东西只有琼斯看得见。“走开,不然我打死你!”琼斯凶狠地对那些小东西说道。
P3-5
完成《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中、下三部,用了1年的时间,对于我来说,这是生命中尤为重要的日子。当我看到每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授奖词、获奖词及个人经历的时候(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变成世界瞩目的大人物),我都心存感激与感动,我视他们为亲人,是带领我找到人生意义的亲人。
即便现在,我还是觉得没能从中脱离出来。我假装一位富有生活阅历与广阔视野的老人,穿梭在1901年至2013年的时空中,企图一直陪伴在他们左右。我贪恋这想象与现实中的美好。请原谅我的贪婪,因为那伟大、壮观的文学盛宴,光明正大地把我变成了饕餮。时光流逝,而他们仍然都在。我曾无数次幻想自己是他们,该如何站在文学的顶端向世界说出自己的心声。我承认自己是渴望并且羡慕着他们的,那来自灵魂深处的感情,绝对是纯净且真挚的。
都说任何时候不能忘了感恩,我要在此感谢帮助过我的朋友和老师们。感谢金跃军、李丽、高红敏三位老师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在我完成书稿过程中为我提供了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帮助,不断激励我,让我充满自信。感谢刘作越、龚学刚帮我整理撰写思路,调整写作计划,让我更加顺利地完成书稿。感谢王晓曼、陈艳丽、李锦平、才永发、李鑫、王帅、王云强、孙海鹰、金跃雷、陶也、张丹、王志艳、吴春雷、王勇峰、马海峰、高海友、张雪松、杨忠等人为我整理资料,为我减轻了很多的负担。最后感谢彭欣老师策划了这套书,并一直陪我战斗到最后时刻。
在完成全部书稿的这个夜晚,我苦思冥想,还是没能寻得个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但转念一想,那种被荣耀和伟大感动了的心情,本来就说不清楚。
1936 《琼斯皇帝》/尤金·奥尼尔[美国]
1937 《蒂博一家》/罗歇·马丁·杜伽尔[法国]
1938 《大地》/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美国]
1939 《暮年》/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芬兰]
1944 《安恩与奶牛》/约翰尼斯·延森[丹麦]
1945 《绝望》/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智利]
1946 《荒原狼》/赫尔曼·海塞[瑞士]
1947 《背德者》/安德烈·纪德[法国]
1948 《荒原》/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英国]
1949 《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美国]
1951 《大盗巴拉巴》/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瑞典]
1952 《爱的荒漠》/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法国]
1954 《老人与海》/厄内斯特·海明威[美国]
1955 《冰岛姑娘》/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冰岛]
1956 《普拉特罗和我》/胡安·拉蒙·希梅内斯[西班牙]
1957 《局外人》/阿尔贝·加缪[法国]
1958 《日瓦戈医生》/鲍里斯·帕斯特尔纳克[苏联]
1959 《瞬息间是夜晚》/萨瓦多尔·夸西莫多[意大利]
1960 《雨》/圣·琼·佩斯[法国]
1961 《德里纳河上的桥》/伊沃·安德里奇[南斯拉夫]
1962 《愤怒的葡萄》/约翰·斯坦贝克[美国]
1963 《乌鸦》/乔治·塞菲里斯[希腊]
1964 《恶心》/让·保尔·萨特[法国]
1965 《静静的顿河》/米哈依尔·肖洛霍夫[苏联]
1966 《订婚》/撒母耳·约瑟夫·阿格农[以色列]
1966 《在死亡之屋》/奈莉·萨克斯[瑞典]
1967 《总统先生》/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危地马拉]
1968 《雪国》/川端康成[日本]
1969 《等待戈多》/萨缪尔·贝克特[爱尔兰]
1970 《癌病房》/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苏联]
1971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巴勃罗·聂鲁达[智利]
1972 《女士及众生相》/海因里希·伯尔[德国]
1973 《人类之树》/帕特利克·怀特[澳大利亚]
1974 《湿地带断章》/埃温德·约翰逊[瑞典]
后记
“当年华已逝,你两鬓斑白,沉沉欲睡,坐在炉边慢慢打盹,请取下我的这本诗集。”
一年前的春天,万物复苏,我坐在图书馆的窗前,望着蔚蓝的天空,忽然就想起了叶芝为茅德·冈写的诗作《当你老了》。
突然间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脚步忙碌了起来,再也没有时间去用心品味那一首首触动心灵的诗作,再也没有力气去跳动那一丝丝为文学而生的灵魂,再也没有时间去品味那一篇篇小说中的深情。
每个文学家都存在着一个华丽而不安的灵魂。待我发现之际,便决定用自己渺小的思维去体会他们华丽而不安的灵魂。为了能让更多的读者认识文学,了解文学,我认为有必要写下这部关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导读,与各位读者共勉。
当你用心地去阅读这些文学家的作品,便会发现这里是另一个万千世界,散发着超乎常人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无论是苏利·普吕多姆代表的帕尔纳斯派、米斯塔尔崇尚的浪漫主义,还是罗曼·罗兰所坚持的人道主义,魏尔纳·海顿斯坦姆创新的瑞典唯美主义流派,又或是彭托皮丹热爱的现实主义。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主张的超现实主义……都纷纷把我带人他们所掌控的世界。
是的,每个作家都能创造世界,他们的世界在笔尖上诞生、延续着。他们怀着一种对世俗淡远、对文学向往的人生态度,为我们谱写下数篇旷世之作。让我们有幸在伟大的著作中体会那风起云涌和新旧西方文化所带来的美学思维。
本书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几乎所有作品。其中1914年、1918年、193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因为战争原因,瑞典学院未颁奖;1908年、1927年、1950年分别因其为学术著作而未被收入本书;1953年温·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因其作品政治性比文学性强,本书并未选录其作品;2000年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其作品在大陆不予发行而未被收录;而1904年、1917年、1966年、1974年皆因瑞典学院将文学奖颁发给两位作家,因而分别收录当年的两篇文学作品。
要想了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们的作品,就必须了解其生平和思想,为了拉近读者与这些文学家的距离,本书每部作品均由六个部分组成:原文经典语句引用、获奖理由、名人小记、内容梗概、精彩赏析、名家点评,全面综合了获奖者们及其作品的各种资料,引导读者们用最短时间,了解其精髓,深入浅出,熟识作者与作品。
笔者自知水平有限,用心可能也不能将他们所有的理念传递给读者,在此深表歉意。但对他们产生了一种情不自禁的崇拜使我不得不继续写下去。
假如能在阳光普照的午后,拿起这本算不上大作的“名著之作”,希望你也能像叶芝笔下的茅德·冈小姐,内心变得温柔而华贵。
吴丹所著的《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中1936-1974)》详细记录了1936年到1974年间的34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及作品。本书作者悉心研读每部作品后,采用经典原文结合解析、鉴赏的手法将原著内容在短篇幅内完美呈现,并且每篇获奖作品中还记述了获奖原因、名家点评、作者生平事迹等,使读者观后可获得对获奖作者及作品的全面详尽的了解。
吴丹所著的《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中1936-1974)》内容丰富,你所需所想都有,介绍的内容全面、丰富、充实,一口气阅读过瘾。特别针对时间不充裕但又热爱文学或喜爱读书、充实自我者打造,可以在充分了解各类作品后再去计划精细阅读感兴趣的喜爱作品。为您节省时间之余,丰富文化内涵、充实个人修养与学识,方便携带,是烦劳工作之后或等待时间中的优质选择。
本书每部作品均由六个部分组成:原文经典语句引用、获奖理由、名人小记、内容梗概、精彩赏析、名家点评,全面综合了获奖者们及其作品的各种资料,引导读者们用最短时间,了解其精髓,深入浅出,熟识作者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