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禅的黄金时代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吴经熊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MBA推荐!

一本可以让人充分享受的禅书!

禅学的经典代表之作,诗之韵与禅之美的完美结合!

吴经熊博士十余年来研究禅宗的心得结晶。经其弟子吴怡博士译成中文。

《禅的黄金时代》以深入浅出的手法,生动活泼的文字,叙述禅宗自达摩印心,惠能开宗,及五家传灯的盛况。不仅故事生动,引人入胜,而且对公案的透视,人物的描写,禅境的烘托,尤多精辟的见解。

内容推荐

吴经熊编著的《禅的黄金时代》展现了中国禅宗的巅峰时期和历代祖师的智慧风采。

因花微笑,由笑花开,睿智而优美的著述,给每一位读者以不可抑制的欣悦和享受。

在那个年代,东方本土的文化与来自天竺的佛学经过充分融合之后,猛然爆发出一股绝强的生命力,一代代禅宗祖师们横空出世,六祖慧能、南岳怀让、马祖道一……他们将一个个本真的生命纯粹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形成了中华文化史上蔚为壮观的气象……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章 禅的起源

第二章 壁观婆罗门——达摩

第三章 中国禅的祖师——慧能

第四章 慧能的伟大贡献——顿悟法门

第五章 踏破天下的神驹——马祖道一

第六章 禅门的龙虎——百丈怀海和黄檗希运

第七章 风趣的古佛——赵州从谂

第八章 石头门下的后继者——天皇、龙潭、德山、岩头、雪峰

第九章 沩仰宗的祖师——沩山灵祐

第十章 曹洞宗的祖师——洞山良价

第十一章 临济宗的祖师——临济义玄

第十二章 云门宗的祖师——云门文偃

第十三章 法眼宗的祖师——法眼文益

第十四章 禅的火花

试读章节

天才是不世出的,慧能便是这样一位天才。他和老子、孔子、孟子、庄子都是同一流的伟人。他的思想言行被学生们编成了《法宝坛经》一书。这是中国和尚所写的最伟大的佛学著作。在整部大藏经里,中国的作品被尊奉为“经”的,也只有这本《坛经》了。不仅如此,它在诸经中的地位,是可以和《金刚经》、《法华经》、《维摩诘经》并驾齐驱的。

《坛经》并不是一本绞尽脑汁的学究之作,而是出自一位真人的肺腑之言。其中的一字一句,都像活泉中所喷出的泉水一样,凡是尝过的人,都会立刻感觉到它的清新入骨,都会衷心地体验到它是从佛性中流出的。只有佛才能认识佛,也只有佛才能知道自己心中有佛性,知道一切众生心中都有佛性。

慧能俗姓卢,生于公元638年,是广东岭南人。他的身世,正像孔孟两位夫子一样,从小便失去了父亲,由母亲把他一手带大。后来因为家境清苦,他们便迁居南海县,卖柴为生,所以他在幼年时,根本没有机会读书写字。

某次,有位顾客向他买柴。当他卖完柴,走出店门时,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念经,那经句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于是他便问那人念的是什么经,是从哪里得到的。那人告诉他念的是《金刚经》,是从河北黄梅山的五祖弘忍那里学到的。这时正好有位陌生人,送给他十两银子作为他母亲的生活费用,并劝他专心地去黄梅,参拜五祖。

慧能辞别了母亲,走了三十多天,才到了黄梅,便立刻去参见弘忍,弘忍问他:

“你是哪里人,到这里来做什么?”

他回答:

“弟子是岭南新州人,此来拜你为师,是为了要成佛,别无其他目的。”

弘忍为他的质朴无邪所感动,但他毕竟是位非常机警的老师,故意用讽刺的话考验慧能:

“你从新州来,是南蛮之人,如何能成佛?”  这话引起了慧能尖锐的反击:

“人虽有南北之分,而佛性岂有南北之别,我的形体虽与你不同,但我们的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

弘忍已发现慧能是可造之材,本想和他多谈一会,可是看到许多徒弟们围在慧能旁边,脸露不屑之色,因此便不多说,只吩咐慧能去做粗工。但慧能却没有感觉到弘忍的别有用心,又问:

“报告师父,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要离开自心,便是福田,请问你要我做什么呢?”

弘忍只得打断他的话说:

“这个南蛮,根性倒也敏利,不必说了。”接着便派他到后院去做碓米的工作。

慧能在黄梅一晃就过了八个月。有一天,弘忍去看慧能便问他说:

“我知道你颇有见地,但生怕别人妒忌,加害于你,所以没有明言,你知道吗?”

慧能回答说:

“弟子知道师父的意思,因此始终不敢到堂前参见吾师,生怕别人怀疑。”

后来又有一次,弘忍觉得传法的时机已到,便召集学生们训话说:

“我要告诉你们,生死是件大事,你们整天只求幸福,而不去想想如何脱离生死的苦海。这样你们的自性早已迷失,即使得到幸福,又有何用?你们应从自己的心中去发智慧。再把所证悟的写成偈子,给我看看,如果谁真的已经悟道,我便把衣钵传给他,做禅宗的六祖。你们快去写偈子,不要拖延。犹疑和思考便是心无所悟,如果真能见性的人,当下便能见性,即使置身车轮刀斧之下,也能见性。”

大家听了弘忍的吩咐,回去后,便互相讨论说:

“我们无需绞尽脑汁去作偈,神秀上座现在已是我们的讲师,一定是他得到衣钵。我们即使作了偈子,也只是浪费心血而已。”

于是大家便不作偈,只是准备以后跟随神秀。

至于神秀呢,他毕竟是一位深思的,而且非常虔诚和谦虚的人。他心里想:“学生们都不会作偈,因此我必须作偈,否则师父便不知我的见解如何。但我作偈的话,如果为了求法,当然用意很好,如果是为了想做祖师,那便与俗人争夺虚名没有什么差别,唉!真是为难极了。”

这番话的确说得合情合理。当我们想到这是在《坛经》中由慧能转述时,便会确信日后禅宗有南北之间的冲突,绝不是慧能和神秀两人的责任。

现在我们看看神秀写在墙上的那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P21-23

序言

禅是不能谈的,这是禅的教条之一。历代的祖师们都主张“言语道断”,要一开口就打,因此德山禅师宣布说:

“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但禅又是不能不谈的,这也是禅的一个特质。历代的祖师们都在苦口婆心地谈,正如云门禅师感慨地说:“莫道今日谩诸人好,抑不得已向诸人前作一场狼藉,忽遇明眼人见,谓之一场笑具,如今亦不能避得也。”因此在这里颇令人进退为难,谈禅则不是,不谈也不是。那么究竟怎样办呢?最安全的也许是:该谈的时候谈,不该谈的时候不谈。话说得投机,千句嫌少,否则,半句也多。例如六祖慧能的《坛经》,石头禅师的《参同契》,尽管写了那么多文字,却令人觉得句句真切,毫不嫌多。相反的,某和尚只说了“若论正因,一字也无”几个字,却被隔壁的老和尚讥为:“好一釜羹,被一颗鼠矢污却。”

然而要怎样才能句句投机呢?其实要想去投机,早已错过了机。禅本无定法,当然不会有一套谈禅的艺术公式。但不可否认的是,禅师的谈话技巧,却是最高的艺术。世界上任何一位演说家,也比不过禅师们那样善于说法。事实上,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奥秘,否则便不是禅了。孔子曾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也曾说过:“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这是说只要你自心达到了那个境界,自然你的所作所为都能恰到好处。否则,即使用尽心机,也只是东施效颦而已。因此必须自己是真人之后,你所领会的才是真知。这时,无论谈也好,不谈也好,都是货真价实的禅。

本书的作者,吴师德生博士,可说完全符合了前面两句话,他已达不逾矩之年,而且也是一位真人。不过笔者这里所谓真人,并没有包含任何玄味,只是如禅宗所谓真正能披露自己的人。譬如说,他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然而又衷心地喜爱禅理。这两者对他来说毫不矛盾,因为他已超越了两者的樊篱。这并不是说他离经叛道,抹杀了上帝或佛,而是说他有一个真正的自我,他的喜爱是真正从自心中流出的。

在本书中,他曾描写六祖的《坛经》说:“《坛经》并不是一本绞尽脑汁的学究之作,而是出自一位真人的肺腑之言,其中的每一字一句,都像活泉中所喷出的泉水一样,凡是尝过的人,都会立刻感觉到它的清新入骨,都会衷心地体认到它是从佛性中流出的。”其实用这段话来描写本书,也是非常得体的,因为笔者翻译本书,能在短短两个月内,一气呵成,可见原文的深入浅出,炉火纯青。当然译稿中不免有许多与原文有出入的地方,但吴博士却笑笑说:

“就依照你自己的文笔来译吧!译稿唯有能文如其人地像译者自己,才是真正地忠于原文。”

这话又是何等的深刻,何等的气度啊!

在脱稿时,吴博士曾嘱笔者写一篇导言附于书中,但笔者深感“游夏不能措一词”!这一釜大好的羹汤,岂容笔者投下鼠矢!因此特地引证邢光祖先生在《禅与诗画》文中的一段赞评:

“吴先生所著英文的《禅的黄金时代》一书,据管见所及,也许是台湾学术界出版的第一册好书,同时也是吴先生所著诸书中对中国学术最大贡献的一本,笔者敢于预料该书将成为禅学的代表作。吴先生是中国的铃木大拙,该书广征博引,辟析入微,并能融和各家,包罗万象,非深下工夫,不能有此成就。吴先生在该书内非仅以诗论禅,抑且文笔有诗之美,尤为难得,其中甚多系铃木大拙所未能抉发者。”(《华冈佛学学报·禅与诗画》)

邢先生深通禅学,其推崇如此,相信读过本书的朋友们,也都会产生同样的共鸣。不过甘泉虽好,还须自己亲尝。唯有真人才能识真人,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人。笔者只是一个多嘴的媒婆,如果再说下去,明眼的真人们就会请笔者吃棒喝了。

书评(媒体评论)

吴先生所著英文的《禅的黄金时代》一书,据管见所及,也许是台湾学术界出版的第一册好书,同时也是吴先生所著诸书中对中国学术最大贡献的一本,笔者敢于预料该书将成为禅学的代表作。吴先生是中国的铃木大拙,该书广征博引,辟析入微,并能融和各家,包罗万象,非深下功夫,不能有此成就。吴先生在该书内非仅以诗论禅,抑且文笔有诗之美,尤为难得,其中甚多系铃木大拙所未能抉发者。

——邢光祖(台湾文化大学教授)

民国人物中,既是学贯中西的清流学者又是名扬天下的双料才子有三位,但他们的宇宙观各具代表性且层次分明:那就是吴经熊代表灵性的宇宙观,宗教造诣特深;林语堂代表情性的宇宙观,人文修养极厚;胡适之代表物性的宇宙观,竭力提倡科学。可是由于曲高和寡及时代潮流,这三大名家在国内的知名度,刚好倒过来,那就是胡适之、林语堂、吴经熊。”

——李绍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