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首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的理论,拓宽了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范围。他以民族地区行政区划为选题,重点研究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一次将新中国成立60年间民族地区行政区划沿革划分为4个阶段,系统地梳理了每个阶段发生的民族地区行政区划变革,分析了每个阶段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的特点以及对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乌昌一体化、延龙图一体化等民族地区“一体化”现象,并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民族地区“一体化”对自治权和民族关系的影响,提出了民族地区“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在对当前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他对民族地区未来的行政区划发展方向进行了大胆的设计,提出了在当前我国民族地区行政区划建制体系中增设“民族自治市”行政建制的建议。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主要概念说明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本研究框架说明
五、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现状及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相关概念研究
第二节 我国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现状
第三节 研究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的意义
第二章 新中国民族地区行政区划沿革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到“五四宪法”实施前我国民族地区的行政区划变革
第二节 “五四宪法”实施后到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前我国民族地区的行政区划变革
第三节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民族地区的行政区划变革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行政区划变革
第三章 我国自治县撤县设市(区)现象研究
第一节 撤民族自治县设市(区)的原因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民族政策执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解决这类问题的建议
第四章 我国民族地区“一体化”现象研究
第一节 乌昌一体化
第二节 延龙图一体化
第三节 乌昌一体化与延龙图一体化对比研究
第四节 民族地区“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民族地区城市化和“一体化”中的行政建制选择
第一节 设立“民族自治市”是少数民族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设立“民族自治市”是解决民族地区“一体化”困境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设立“民族自治市”是少数民族发展的必要途径
第四节 设立“民族自治市”是协调民族关系的重要形式
第六章 “民族自治市”可行性研究
第一节 “民族自治市”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设立“民族自治市”的标准
第三节 设立“民族自治市”的模式
第四节 确定“民族自治市”的法律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