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蔡定创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根据货币是“有等同价值或等同价值保证的交换媒介”的定义,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其本身必然有价值,没有价值不能成为货币,不管这个价值的载体是商品,还是纸币、电子货币。国家信用能创造价值,主要就是因为货币发行,并在货币发行中实现。

货币价值发行是创造价值到实现价值的过程。以国债发行渠道为例:设财政部专为货币发行设置国债10万亿元,中央银行印刷10万亿元货币购入这些国债存入国库。财政部获得10万亿元货币用作社会福利购买,由此财政部获得10万亿元的商品价值,10万亿元货币则流人社会进入货币流通。与普通商品不同,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在完成一次交换后,需要等待和进入下一次交换,这就造成社会对货币有一定流通使用量需求。这个流通使用量,使发行货币投放市场后,会一直滞留在市场上流通,不再返回发行者手中。而财政部为此而发行的10万亿元国债则可锁在央行仓库永远不用赎回。财政部用这10万亿元通过购买全民福利实现了对货币发行价值的永久占有。通常基础货币是社会流通对货币需求的最低值,基础货币发行量也是社会流通对货币的永久占用量,永远在流通中不用收回的量。由此我们也可将基础货币发行量看做是货币发行价值创造量,也是社会流通对货币价值的占有量。

如果将货币看做是无价值的交换媒介,基础货币通过中央银行资产的形式发行出去会怎么样?结论是,那将导致严重的社会供需不平衡,社会生产畸形发展。下面详例考察:

中央银行全部货币发行都采用向商业银行贷款、贴现的方式。假如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得10万亿元货币贷款,这对中央银行来说是资产,对商业银行来说是负债。商业银行对此10万亿元货币,只有通过向居民、企业户贷款的方式才能使货币流向社会。特别要提示注意的是,此与财政部向社会购买商品发行货币的渠道与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财政部向社会购买商品发行货币,社会中的居民与企业是以自己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获得货币,这时其手中所持有的货币价值所有权是自己的商品通过价值交换而来,居民与企业实现对手中货币的价值占有,并可与社会生产、商品供求脱离关系。因而此时的货币是可以任意滞留在货币所有者手中的。但是,居民与企业如果从银行贷款中所获得的货币则大不相同,其手中所持有的货币是通过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负债。居民与企业的负债是强制必须要还的,那么就必须要出售等值的商品或劳务才能实现对此货币的持有。当社会所有成员都必须要通过出售商品才能实现对货币的价值持有时,按照社会总供需平衡原理,社会就会因需要持有10万亿元货币,从而有10万亿元的商品永远没有买家,社会总供需就存在一个10万亿元的商品需求缺口。这个需求缺口会造成社会生产供需不平衡:一是生产萎缩社会消费水平创新低,二是货币升值。

因此,作为社会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通常称为基础货币的发行必须是通过财政赤字,或者是通过永不偿还的国债等国家占有其价值的形式发行,其价值才会被创造出来。用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方式、贴现方式发行货币的过程不会创造价值。基础货币发行价值创造是客观的要求,是价值规律的体现。基础货币的数量通常也就是一个国家在货币的发行中通过国家信用所能创造的价值总量。

我们可以用黄金来作比较,以理解货币发行价值创造。在贵金属货币时代,国家必须生产出最低约达到国民经济总量1/3的黄金用作基础货币,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现在用国家信用货币替代这种对黄金的生产,这也就是说国家用信用创造出与黄金等量的价值。

通过考察美元货币发行也可证实国家信用货币发行创造价值。

美联储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三条渠道:购入美国政府债券、再贴现贷款和持有黄金及特别提款权。其基础货币的发行投放渠道是通过买人美国联邦政府债券,再贴现贷款主要用来调节临时的余缺。美国财政部以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向美联储融资用于财政支出,而基础货币是市场流通中必需的货币,因为不会再返回,美国财政部就可以永远占用同等数额的债券融资额度而不用归还。因此,是美国的财政部实现了对货币发行价值的真正享有,美元货币通过财政部对社会商品的购买,财政部获得了商品,社会获得了美元流通,企业、居民获得了对美元的持有。这是一个完整的价值转移过程。因美元为国际货币,美国的财政部不仅享有了对国内的基础货币的发行价值,而且享有了对国际货币发行的价值。据统计,至2003年,美元国外流通的基础货币总量约为4319亿美元,2008年初美国国内基础货币发行量为8143亿美元。此不包括美国债券替代的货币发行,美国用债券替代的货币发行数额数10倍于其基础货币。虽然从理论上说这些债务货币的价值终将归还债权国,但实际上至今仍在快速增加着。

不仅于此,美国还有一种隐蔽的货币发行渠道,就是通过财政赤字发行美元。例如,1940~2008年,美国累计财政赤字5.2万亿美元。赤字财政的价值享有权无疑也是美国财政部。两种渠道发行的货币量当超过国际社会的持有与流通需要量时,美元货币才发生贬值。

我国基础货币发行方式通常用:

(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国债;(2)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4)财政部发行通货。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国债,永久不用归还的部分就是由国家享有发行所创造的价值。十分可惜的是,这部分货币的发行量十分微小。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货币发行渠道主要是买进外汇。用买进外汇投放人民币替代货币发行。再贷款和再贴现业务操作比例也很小,对我国基础货币的发行影响不大。至目前为止,我国基础货币的需求量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但两万亿美元外汇替代的人民币就高达13.67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全部为外汇储备所替代。国民不仅没有从货币发行的价值创造中获得丝毫的好处,还要为央行采取央票、存款准备金率方式锁定的高出基础货币量的7700亿元人民币支付利息。P28-30

目录

第一章 打开迷局的钥匙:货币是什么

 1.1 商品货币论

 1.2 缺少“价值”的货币定义

 1.3 货币的初次功能分化:纯金本位制

 1.4 国家强制发行货币:金块本位制

 1.5 货币国际化:金汇兑本位制

 1.6 黄金信用也不够:金本位制货币体系最终解体

 1.7 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

 1.8 货币的本质属性与信用货币体系

 1.9 货币重新定义

 1.10 货币理论的历史

第二章 国家信用与价值:货币发行之谜

 2.1 十三万亿货币发行价值哪里去了?

 2.2 欧美国家货币发行制度变迁

 2.3 中国的货币发行

 2.4 各国货币发行制度比较

 2.5 信用货币怎样创造价值?

 2.6 怎样发行货币才会创造价值?

 2.7 不同发行窗口的价值意义

 2.8 混乱的货币层概念

 2.9 按照本质属性进行货币分层

第三章 银行信用与价值:货币派生之谜

 3.1 金融危机时货币去哪了?

 3.2 货币派生原理

 3.3 派生的“货币”不是货币

 3.4 银行派生货币的信用条件

 3.5 货币乘数原来是流通速度

 3.6 金融危机时的货币乘数

 3.7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3.8 商业银行信用丧失是金融危机的根

 3.9 利率如何影响派生货币的量

 3.10 西方货币流通速度理论出错的原因

第四章 股市价值创生与湮灭:货币放大之谜

 4.1 中国人的巨大困惑

 4.2 股市的起源与历史

 4.3 股市的财富本质与作用

 4.4 股市创生价值原理

 4.5 一个创生价值的模型

 4.6 财富效应的研究成果

 4.7 算计股市的各种公式与应用

 4.8 股市货币放大

 4.9 研究股市财富效应的方法

第五章 投资、消费与股市:货币三大需求揭秘

 5.1 货币分类: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

 5.2 资本循环对货币的需求

 5.3 资本货币需求实证分析

 5.4 消费过程对货币的需求

 5.5 股市对货币的需求

 5.6 货币需求新公式

 5.7 一个简单的货币流通模型例证

第六章 被忽视的内供给:货币的内外供给揭秘

 6.1 货币外供给公式

 6.2 股市价值输出影响货币供给

 6.3 被忽视但更为重要的货币内生供给

 6.4 货币升值与否:增发消费货币的奥妙

 6.5 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区别再考察

 6.6 货币内供给公式

第七章 投资与消费的均衡:经济高速增长揭秘

 7.1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的总供需平衡

 7.2 投资与消费均衡模型演进

 7.3 投资与消费均衡线

 7.4 再生产均衡方程式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7.5 用宏观经济模型演进均衡与增长的关系

 7.6 均衡与就业

第八章 印钱消费?破解滞涨迷局

 8.1 凯恩斯革命

 8.2 凯恩斯“滞胀”的难解之谜

 8.3 投资货币过剩

 8.4 印钱消费规律

 8.5 印钱消费规律适用条件

 8.6 印钱消费规律的历史例证

 8.7 货币放大规律

 8.8 消费需求决定发展速度

 8.9 股市促进经济发展的例证

第九章 货币大循环:破解金融争战迷局

 9.1 虚拟经济重新定义

 9.2 双轮经济

 9.3 “双轮经济”中的货币运行规律

 9.4 “双轮经济”的平衡与自激

 9.5 “双轮经济”的平衡条件

 9.6 再论商业银行与金融危机

 9.7 金融衍生品市场争战

 9.8 关于财富的新定义

第十章 战略转型:中国的民富国强之路

 10.1 “资源经济”论

 10.2 强国金融:人民币国际货币化

 10.3 金融强国:虚拟经济条件下国家发展新战略

 10.4 实现内需驱动经济转型

 10.5 宏观调控体系新思路

 10.6 建立劳动与资本共享经济体

序言

货币的身影我们是那样的熟悉,但它却并不那么好把握。货币与财富相连,每一个人一生从始至终都离不开它。你看得见它,想抓住而又总是抓不住,它常常从你的指缝中溜走!这是为什么?因为你持有的货币观念是完全错误的,而你并不自知。人们渴望着了解货币,历代众多经济学家、思想家探索过它,它是理论经济学中的皇冠。然而,没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它。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世界著名的货币大师,1976年因货币供应理论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已证明以其为代表的西方货币理论彻底破产了。由于对国际货币知识的欠缺,《货币战争》在国人中又散布了太多低级别对货币的错误观念,如恢复金本位制、“阴谋论”等,使你沉浸在那些早已过时又不着边际的、金本位制时期的货币概念中,使你对当代正在发生的、现实的、以信用货币为特点的金融争战中失去正确的方向,以致更加远离财富。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起源于错误的货币理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学界已从金融监管、金融政策、经济运行中的矛盾激化、国际金融关系等各方面及多角度分析其暴发的原因。这些分析当然会从不同侧面揭露出一定的事实真相。但是,金融大国的美国靠金融立国60年(指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建立以来),多少次化险为夷,为什么像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1926~)这样世界级的金融大师都会出错?对我国,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本来仅是部分出口的减少,在GDP总值里最多影响几个百分点。我国在拥有最大外汇储备和最大潜在消费能力的情况下,为何实体经济会先于危机中心的美国加速直线下滑?下滑的速率和绝对空间反而远大于美国?我们已经看到,虽然我国有近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使得金融系统免受此次金融风暴的冲击,但是我国同样也在正确与错误的货币政策之间不断地摇摆。西方货币理论对我国造成的不良影响实际上远大于西方国家自己。从本次美国对抗次贷危机的手法来看,美国人自己并没有太多受到那些已经过时了的、错误的货币理论的束缚。反而是我国不少人将那些理论奉为经典,不明就里地照搬这些理论,时有紧缩的货币政策人为地制造危机。从来就不懂得利用当代信用货币的价值原理增进国民福利,利用其特点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6月10日,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953—)教授在伦敦经济学院发表罗宾斯纪念演讲中说:“过去的30年来,宏观经济学说得好点是毫无用途;说难听点是贻害无穷!国际金融危机也是西方经济学,或说是盎格鲁一撒克逊经济学的重大危机”。缺乏对事物本质深刻理解的,以经验为依据的西方纯实证经济学理论,虽然总是披着一套数理分析的华丽外衣,但它总是被设计得太“特殊”了,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这个应策系统面前早已捉襟见肘。这种理论上的深刻危机,西方智识们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的智识者是否也应有所反映?

宏观经济学的错误源于货币理论的错误,而货币理论的错误源于对货币本质——信用货币认识的错误。西方传统经济学对货币的认识仍停留在商品货币论或“无价值”货币的错误观念上,没有认识到货币是价值属性与交换媒介属性的矛盾对立统一体。忽视信用货币是对商品货币发展了的现实。正是因为这种货币形态的发展,产生了信用货币与原商品货币相比较,有着许多完全不同的运行规律,并产生了货币发行价值新概念,也因此而对宏观经济产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西方经济学对货币认识上的错误还导致对货币分层、货币派生乘数、货币流通速度等认识上的混乱。现代股市作为比央行发行货币更重要的价值发生器,竟然从来也没有进入过西方货币数量理论的视野,因而致使西方宏观经济学连对最基本的当代经济由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双轮经济”驱动的原理,都缺乏最起码的认识。而正是因为理论的缺失,才导致此次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暴发。

资本经济是以利润为主导的经济,资本的货币循环是其主线。商品是研究自由资本主义的开始,货币是研究金融资本主义的开始。资本的流通不是商品流通,而是货币流通。货币这个从商品中走出来的曾经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已异化为人们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统治者,已成为国民财富的源泉、宏观调控的核心。而货币运动的每一刻都在产生着财富,也在毁灭着财富。正确把握货币,其诀窍、其精髓就在于把握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之间的均衡。通过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均衡理论的创建,笔者发现并第一次揭示了当代经济现实中已客观存在的货币的两大规律:货币放大规律和印钱消费规律。这两大规律的发现并广泛应用,必将促进世界经济最终走向大同。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已全面进入到垄断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已通过虚拟经济、金融衍生品交易,控制、主导着各国的生产资本和经济过程,主导着国际财富的流向。货币理论已不再仅仅是个人、组织、国家实现财富的工具,更是国际金融争战的工具、建立金融霸权的工具。在这个层面上从理论到实践的把握,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人们的认识总是遵循着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对客观世界当能把握时就是规律,不能把握时就借助“阴谋”、“上帝”来解释。庆幸的是,由于西方传统货币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虽然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在国际金融争战中高人一着,但也未能实现对信用货币这个怪物的完全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同时也给国际金融垄断财团以毁灭性的打击。就中国哲学观点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危机也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没有正确的理论体系的指导,就不会有伟大的实践。把握正确的理论不仅能帮个人获得财富、避免危机,更重要的是助国家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当前,在国际金融资本强势挤压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更需要我们自己的正确的理论体系。唯此,才能在强手林立的金融世界中争霸称雄,没有自己正确的理论体系,只能永远沦为三流国家。

本书不同于偏重实证、经验的西方传统经济理论,那样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更重视宏观总体的把握、逻辑的思辨。本书从货币这个构成当代金融资本社会生产的基础开始,依据历史的和现实的逻辑,揭示货币本质属性、运动过程、生存条件、运行规律、社会财富依货币而生长的规律、由货币事件所引起的各经济关系发生过程,解开国家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而生长财富的秘密。

第一章 主要通过货币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考察,揭示“金本位制”为何必然体解,回答为什么黄金用作货币的信用也不够,货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信用货币的功能已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二章 通过对国家信用创造价值的原理分析,揭示货币的价值发行原理,回答怎样发行货币才会创造价值,货币发行窗口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国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会产生双倍于两万亿美元的损失。

第三章 通过对商业银行信用性质的考察,揭示商业银行派生的货币与央行发行的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实质是什么,从而揭示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回答金融危机时的货币去了哪里,为什么伯南克需要开着直升机“撒钱”而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第四章 通过股市价值原理分析,前所未有地揭示出有市场需求的生产能力也能通过交易创生价值,发现客观存在的“货币放大”规律,从而解答一系列的传统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使货币理论与经济现实得以贯通。

第五章 揭示现代经济过程对货币并不仅仅是交换媒介的需求,而是有三大货币需求,从而完满地解答了为什么经济的增长总是与货币数量的增长相关,为什么紧缩货币会引发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第六章 揭示货币不仅有央行的外供给,更重要的是货币的内供给机制,内供给产生了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不平衡,使货币的内循环出现困难。货币的外供给也不仅仅是央行的发行,股市的财富效应也成为货币供给源。进而解释诸多现实中十分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汇率、币值的变化问题,美元的涨跌同道琼斯指数负相关这一世界性难题。

第七章 通过社会再生产运行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演绎,揭示增长与发展对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分配比例均衡的依赖关系,解密经济增长的内动因。

第八章 通过对消费需求补缺口的分析,发现当代经济客观存在的“印钱消费”规律,从而回答了凯恩斯主义后美国经济依赖美元国际货币地位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畸形的发展模式为什么能够生存,也回答了为什么美国有天文数字的巨量债务而美元仍然不倒,为什么我们有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反而更穷,我们能不能印钱消费等等人们百思不解的难题。

第九章 揭示当代经济由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双轮驱动”的特点、经济的自激规律、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预防危机的办法,揭示了当代金融争战的方向与制高点。

第十章 为圆我民富国强之梦,在当代经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关于国家发展问题的建言。

为了叙述的简要,本书沿用了马克思《资本论》中已被马克思详细论证了的一些已有的概念和范畴,由此而省略了很多对概念基本原理的论述。

发展了的现实,你每日生活在其中。书中所论述的一切对一个积极生活者来说,都是那么的熟悉,本书只不过将事物的本质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展现给你。虽然这是一部解释当今最顶尖、最抽象的货币理论问题的书,但我相信你可以很容易地阅读它,对一些不懂的地方可以先放下,看了后面的或许你就能理解前面的。笔者自信,此书是你一生最需要、也最必须读懂的书。只有读了它,你才能理解你的经济环境、投资价值,不会为市场所骗;只有读了它,你才能拨开迷雾,预测货币的走向、汇率的升贬、股市的涨跌;只有读了它,你才能洞悉国家政策的动向起因,预知即将发生的经济过程。本书是属于那些需要破解财富秘密、希望拥有财富的人;本书是属于那些需要深刻洞悉货币精要、掌握经济运行规律的人。

内容推荐

本书不同于偏重实证、经验的西方传统经济理论,那样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更重视宏观总体的把握、逻辑的思辨。本书从货币这个构成当代金融资本社会生产的基础开始,依据历史的和现实的逻辑,揭示货币本质属性、运动过程、生存条件、运行规律、社会财富依货币而生长的规律、由货币事件所引起的各经济关系发生过程,解开国家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而生长财富的秘密。

第一章 主要通过货币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考察,揭示“金本位制”为何必然体解,回答为什么黄金用作货币的信用也不够,货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信用货币的功能已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二章 通过对国家信用创造价值的原理分析,揭示货币的价值发行原理,回答怎样发行货币才会创造价值,货币发行窗口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国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会产生双倍于两万亿美元的损失。

第三章 通过对商业银行信用性质的考察,揭示商业银行派生的货币与央行发行的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实质是什么,从而揭示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回答金融危机时的货币去了哪里,为什么伯南克需要开着直升机“撒钱”而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第四章 通过股市价值原理分析,前所未有地揭示出有市场需求的生产能力也能通过交易创生价值,发现客观存在的“货币放大”规律,从而解答一系列的传统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使货币理论与经济现实得以贯通。

第五章 揭示现代经济过程对货币并不仅仅是交换媒介的需求,而是有三大货币需求,从而完满地解答了为什么经济的增长总是与货币数量的增长相关,为什么紧缩货币会引发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第六章 揭示货币不仅有央行的外供给,更重要的是货币的内供给机制,内供给产生了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不平衡,使货币的内循环出现困难。货币的外供给也不仅仅是央行的发行,股市的财富效应也成为货币供给源。进而解释诸多现实中十分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汇率、币值的变化问题,美元的涨跌同道琼斯指数负相关这一世界性难题。

第七章 通过社会再生产运行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演绎,揭示增长与发展对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分配比例均衡的依赖关系,解密经济增长的内动因。

第八章 通过对消费需求补缺口的分析,发现当代经济客观存在的“印钱消费”规律,从而回答了凯恩斯主义后美国经济依赖美元国际货币地位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畸形的发展模式为什么能够生存,也回答了为什么美国有天文数字的巨量债务而美元仍然不倒,为什么我们有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反而更穷,我们能不能印钱消费等等人们百思不解的难题。

第九章 揭示当代经济由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双轮驱动”的特点、经济的自激规律、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预防危机的办法,揭示了当代金融争战的方向与制高点。

第十章 为圆我民富国强之梦,在当代经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关于国家发展问题的建言。

编辑推荐

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的货币理论书,第一本发起货币思想革命的书,第一本颠覆西方货币主义的书。

破解了股市涨跌、美元升贬之谜,揭开了印钱消费、货币放大之谜,重解了通货膨胀、金融争战之谜。

本书从货币这个构成当代金融资本社会生产的基础开始,依据历史的和现实的逻辑,揭示货币本质属性、运动过程、生存条件、运行规律、社会财富依货币而生长的规律、由货币事件所引起的各经济关系发生过程,解开国家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而生长财富的秘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0: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