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最先提出举行淮海战役?是谁最后拍的板?国民党第七兵团中将司令黄百韬是“自戕”尽忠,还是被击毙?是谁封闭了徐州“剿总”30万大军南逃大门?是谁破坏了十二兵团中将司令黄维突围的狠招?是谁活捉了黄维?陈官庄包围圈中怎样成了野兽的世界?是谁击毙了国民党第二兵团中将司令邱清泉?尸体是怎么找到的?是谁活捉了国民党军淮海前线总指挥杜聿明?……《淮海——国共百万大对决》为您揭开谜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淮海(国共百万大对决)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夏继诚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是谁最先提出举行淮海战役?是谁最后拍的板?国民党第七兵团中将司令黄百韬是“自戕”尽忠,还是被击毙?是谁封闭了徐州“剿总”30万大军南逃大门?是谁破坏了十二兵团中将司令黄维突围的狠招?是谁活捉了黄维?陈官庄包围圈中怎样成了野兽的世界?是谁击毙了国民党第二兵团中将司令邱清泉?尸体是怎么找到的?是谁活捉了国民党军淮海前线总指挥杜聿明?……《淮海——国共百万大对决》为您揭开谜底! 内容推荐 淮海战役,是国民党政权败亡台湾的关键一战,也是国共三大决战中规模最大,打得最惨烈的一战。国民党八十万部队,除少数阵前起义,没有像辽沈与平津战役中整兵团建制的投诚现象,全部死战到底。而共产党则付出了超过辽沈与平津两战伤亡总和的代价。 毛泽东说: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邓小平说:在淮海战场上,只要歼灭了敌人南线的主力,我们中野就是打光了,这个代价也是值得的! 斯大林赞叹: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 目录 看点一:是谁最先提出举行淮海战役?是谁最后拍的板? 看点二:是谁率领2.3万名国民党军一夜之间投奔了共产党? 看点三:黄百韬是为党国尽忠而“自”,还是被击毙? 看点四:是谁封闭了徐州“剿总”30万大军南逃大门? 看点五:是谁破坏了十二兵团中将司令黄维突围的狠招?是谁活捉了黄维? 看点六:陈官庄包围圈里怎样成了野兽的世界? 看点七:兵团司令孙元良、李弥怎样化装潜逃出了淮海战场? 看点八:兵团司令邱清泉是被击毙还是自杀?尸体是怎样找到的? 看点九:100多国民党将军怎样一一成了俘虏? 看点十:淮海战役压轴戏:活捉国军徐蚌前线总指挥杜聿明 试读章节 看点一:是谁最先提出举行淮海战役?是谁最后拍的板? 举世瞩目的淮海战役,经历了一个运筹帷幄、精心谋划的过程。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1948年9月24日,地点是山东省宁阳县西北一个名叫大柏集的普通农村。 一个多月前,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刚刚度过了41周岁生日。1907年8月10日,他出生在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一个叫枫木树的村子里。20年后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不过职务很低,仅是个班长。又过了20年,粟裕成了统兵数十万的大战略区的负责人。几个月前,在河北阜平县的城南庄,毛泽东亲自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陈毅、粟裕的汇报后,当场拍板决定采纳粟裕的建议,将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的三个纵队留在中原地区打大仗。会议快结束时,毛泽东对粟裕说:陈毅同志不回华野去了,今后华野由你来搞。说话问,毛泽东流露出对粟裕非常满意、信任有加的笑容。 可是粟裕听后却大感意外,心里非常着急。他脱口而出,说:“华野不能没有陈老总!”一再要求将陈毅留在华东工作。 毛泽东沉思了一下说:那好吧,陈毅同志仍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但是中原的工作很需要他,现在必须马上去。陈毅同志去中原后,他在华野的职务就由你代理。于是粟裕将已经到手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让成了“代理”。这就是粟裕一生中“两让司令”中主动谦让华野司令员兼政委的佳话。 济南战役发起前,面对国民党济南守敌王耀武集团的10万余人和徐州附近准备增援济南的邱清泉、李弥、黄百韬3个兵团17万余人,粟裕决定以7个纵队共约14万兵力攻打济南,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另以8个纵队共约18万兵力组成打援集团,由粟裕亲自指挥,总计集中15个纵队约32万强大兵力,准备既攻城又打援,夺取攻城打援双胜利。 毛泽东十分欣赏华野的这一部署,9月11日又专门电示:“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济南战役于9月16日开始。原准备用20天至两个月时间。19日敌第九十六军军长兼整编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率20000人光荣起义,打乱了王耀武的守城部署,我军乘势猛攻,很快突入内城,与敌展开了激烈巷战。 23日晚,粟裕彻夜未眠。他密切注视着济南战局的发展和从徐州北上增援的邱、李、黄三个兵团的动向。24日清晨7点,粟裕向中央军委发了一份电报,报告说:“估计攻济战斗日内即可完全结束”。 济南城里枪炮轰鸣,杀声震天,粟裕却安静地起草电报,谋划着怎样拿下淮海 粟裕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他打仗历来是口里吃一个,眼里看一个,心里又想着下一个。眼下济南城内虽然鏖战正酣,但敌已是强弩之末,很快就可全歼。现在,粟裕心中估摸着自己手里的15个纵队32万大军,下一个猎物又该是谁呢? 其实,早在济南战役以前,粟裕就反复权衡过攻下济南后华野的行动方向,他在8月23日向中央军委的一份报告中,就提出“两个月以后,我们即可举全力沿运河及津浦(铁路)南下,以一个兵团攻歼两淮(指淮阴、淮安)及高(邮)、宝(应),则苏北局势即可大大开展”。经过多日的深思熟虑,现在粟裕将他心中孕育已久的举行淮海战役的设想,以电报的形式正式向中央军委作了陈述: 为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强)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与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能得到交通运输供应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读者看了这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后,当会得出结论:第一个提出举行淮海战役并正式向中央军委建议的人是粟裕。 粟裕将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的电报,除发给中央军委外,还同时发给了中共华东局和中原局。 其时中共华东局驻在山东益都(青州),书记是饶漱石。饶并兼任华东军区政委。 中共中原局其时驻在河南省宝丰县大张庄,第一书记是邓小平,第二书记是陈毅,第三书记是邓子恢。刘伯承是中原军区司令员兼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是第一副司令员。 中原局接到粟裕的电报后,刘伯承、陈毅和参谋长李达差不多研究了一整天,审慎地对中原和华东战局作了通盘考虑。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