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对中国古代两位“连体”作家韩愈和欧阳修文风的分析入手,将审美分析与文化透视相结合,由此及彼,具体而微,步步推进地探讨了中国古代以至当代南北文化的差异问题。本书视野开阔,新意迭见,不少观点在相关的学术领域是发前人之所未发。作者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又从宏观的角度,多学科、多层次地探讨了韩愈、欧阳修散文的风格的互异现象和原因,并着重探讨了形成他们散文不同风格的文化根源和历史渊源。揭示联结中华民族的南北文化心理结构。作者在赏析的同时,还对一大批从屈原宋玉到李白杜甫到苏轼辛弃疾等等作家作品进行深入比较研读,并结合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研究的成果作深入分析,展示了古代中国伴随朝代的更替,政治文化中心南北转移的轨迹,开阔了读者的视野。读者通过作者分析例文的同时欣赏美文。附录有刘师培的“南北学派不同论”,作者做了句读和注释。
本书按照文中所说明的“文化”概念,从作家作品的分析比较入手,即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又从宏观的角度,多学科、多层次地探讨了韩愈、欧阳修散文风格形成的互异现象和原因,并着重探讨了形成韩欧散文不同风格的文化根源和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