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户内寂听编著的《佛陀传(12个疗愈身心的故事)》讲述的就是平易近人的佛陀物语。释迦并不是完美的存在,他的肉体也会衰老腐朽,内心也有脆弱的时候。在所剩无多的日子里,病弱的释迦脑海里浮现出了生下自己后很快就亡故的母亲、养母、身为释迦族之王的父亲、变成亡灵来与自己相会的妻子、收入门下的女弟子等人的面容。无法忘怀的还有与出家之后仍然被业障折磨的弟子们度过的每一天。小说中还穿插着即将涅槃的佛陀的锦言秀语,如同音乐一般点缀在文字中间,是一部动人心魄的佛教题材小说。
濑户内寂听编著的《佛陀传(12个疗愈身心的故事)》中讲了人与人、人与佛之间的相逢际遇、别离与找寻的故事。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性中,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佛陀走过的修行之路,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程。作者濑户内寂听一生波澜壮阔、阅历非凡,她在九十多岁高龄撰写佛陀传记,早已世事洞明,佛语参透,因而传递给读者的文字也清澈、温暖、直抵人心。
“阿难长老,请您再走近一些,离这么远没法说话,莫非是您厌恶这个污秽之地呢?尊师是如此宽宏大量,即使是我们这些污秽的女人所精心准备的菜肴,他也很高兴地吃了下去。倒是身为弟子的阿难长老您……”
“我一点也没有那种意思。因为我修行不够,所以在不侍奉世尊的时候,更得严格要求自己,不然就更没信心了。”
“您可真是个坦诚的人,所以在世尊的众多弟子里,我才最信赖您啊!”
这天早晨的庵婆婆梨显然是一副刚刚睡醒、衣冠不整的样子。连梳妆打扮都还没完成,黑漆漆的长发散在肩膀上,一张洗尽铅华的素脸由于油脂的滋润而显得湿润饱满。未涂口红的嘴唇像婴儿一样娇嫩,呈现出无忧花般的颜色。
“您站在那里会淋雨的,拜托您,好歹到屋檐底下避一避吧。”
我无法推托,走到窗边避雨。一走近,庵婆婆梨那浓艳的体香混合着香油的味道扑鼻而来,仿佛把雨水都染香了。
“尊师在那之后情况如何?我很是担心,有没有吃下一点东西?”
庵婆婆梨的细眉美丽地皱了起来,青莲花瓣般的眸子里浮现出忧愁的神色。
“这四五天的情况越来越不好,高烧不退,也几乎吃不下什么东西。”
“我早就劝过您,竹林小屋实在是不成体统,若能请尊师下宿在我芒果园的别墅里,既便于医生往来巡诊,也能让按摩技术高明的师傅随时侍奉着。我会每天为尊师熬制最有疗效的汤药。拜托您,就按我说的做吧!”
我感到十分为难,只好摇了摇头。其实,关于这件事我已经不下数十次地请求世尊,纵然说得舌敝唇焦,但他却是一味地沉默不语。在作为一名侍者伺候世尊的漫长岁月中,对于世尊沉默当中所蕴含的各种意味,我也能推测出个八九不离十了。 世尊对于不愿回答的问题,或不愿许诺的请求,总是半垂眼帘一语不发。他那半垂沉静的双目中,永远找不出一丝感情的波澜,不过,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从他眼底透出的深深慈悲。
对于妓女庵婆婆梨,世尊绝没有因为她的职业而抱有鄙夷之情,世尊认为,世人皆平等,不该因为出身或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
况且以我个人的感觉而言,我甚至认为,世尊对于年龄如孙女般大小且美丽动人的妓女庵婆婆梨是怀有好感的。
在已经达到大彻大悟境地的觉者世尊看来,人皆为迷途羔羊,是需要给予引导和慈悲的受保护者。因此,正如觉者的舌中依然留存着可以分辨出食物口感好恶的味觉,那么在其内心当中留存着对人的好恶之情,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在这漫漫岁月中,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也逐渐能够推测出世尊对于人和食物的喜好。
而这名妓女更可以说是擅长此道的天才,她天性敏锐,又在生计中不断接受磨炼,对于人的感情起伏,哪怕是一丁点的微波涟漪也逃不过她的眼睛。
P7-8
“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它通过描述世间变幻易碎之事,讲述不更改的美和佛性。”
——安妮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