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永贤著的《绿洲新韵》是一部以绿洲读书人自己的眼光反映民勤绿洲和西部生活的诗文集,多角度地呈现了西部特别是绿洲民勤的自然地理、风俗人情、人物故事、时代风尚以及生存状况等。书中各首诗、词、曲皆是老瓶新酒,清韵传情;散文新颖别致,厚重有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绿洲新韵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柴永贤 |
出版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柴永贤著的《绿洲新韵》是一部以绿洲读书人自己的眼光反映民勤绿洲和西部生活的诗文集,多角度地呈现了西部特别是绿洲民勤的自然地理、风俗人情、人物故事、时代风尚以及生存状况等。书中各首诗、词、曲皆是老瓶新酒,清韵传情;散文新颖别致,厚重有味。 内容推荐 《绿洲新韵》是作者柴永贤社会生活与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剖析社会、解读人生的结晶。 目录 诗在体悟中 悟诗 自嘲 学诗两年记感 阳春曲·待嫁 得诗 少年留珍忆 生命,从10岁开始 小桃红·学赶冰硓 儿歌过诉衷情·丢手绢 童趣·滚铁环 蝶恋花·忆第一次坐汽车并进城 青哥子·麻岗记忆 殿前欢·忆中学时上灶 殿前欢·忆中学时住校 水仙子·书缘 武陵春·开门办学 苏幕遮·童年过年看戏 江城子·小城记忆 寄生草·小学批判会 寄生草·挖野菜 武陵春·抢(藏)道道 卜算子·天天读 醉花阴·盼过年 山川好放歌 蝶恋花·游九寨沟 塞鸿秋·观诺日朗瀑布 长相思·游黄龙山 塞鸿秋·走进藏家 清江引·过乌鞘岭 塞鸿秋·过蒙古高原 青玉案·夜登巴音营盘山 游巴音王爷府 踏莎行·出行 游巴音 夜行船·过渤海 青玉案·过渤海 长城咏叹调 一剪梅·渤海观日出 捣练子·鄂尔多斯印象 鹧鸪天·逛京城 京城迷信 过京杭运河 内蒙古腾格里工业新区印象 念奴娇·访腾格里工业新区 捣练子·大连观“人妖” 沉醉东风·列车过沙破头地段 游雅布赖 过青土湖北到阿右旗 黄昏过阿右旗戈壁滩 满江红·读甘肃 捣练子·兰州印象 游五泉山 驻足兰州中山桥 满江红·武威 念奴娇·祁连山 乌鞘岭 木兰花慢·连霍高速 过乌鞘岭隧道 金张掖 与雪漠、张万儒、辛天庆天祝金沙峡一日游 马踏飞燕的传说 心歌献绿洲 民勤绿洲,真的很美 鹊桥仙·民勤绿洲 温总理来民勤 石羊河 民勤羊肉 沙葱 饮马歌·滨河柳 七律·登红崖亭 读王清云 太常引·游瑞安堡 再读瑞安堡 踏莎行·柴湾 凉州词 七律·登红崖亭 民勤绿洲 生查子·民武公路双槐 七古·写意民勤生态园 喜春来·苏武山 喜春来·红崖山水库 捣练子·感青土湖再扬波 沙乡迎春曲 浣溪沙·散步 早春夜雪 清平乐·老虎口 梦雨 黄案行 好事近·参观薛百张麻小康村 苏山诗社 四块玉·葱农 寿阳曲·城东门瓜摊主 钗头凤·游枪杆岭山 定风波·再走麻岗道 新河小商贩 青哥儿·毛头风 醉高歌·农家乐 江城子·秋收 破阵子·寄语共同努力网 念奴娇·黑风暴 醉花阴·四月初五湖区大雨 沉醉东风·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记事 拨不断·二。一三年三月一日记事 柳营曲·三月三日水库开闸放水 天净沙·卖瓜 蝶恋花·三月二十五日记风 寿阳曲·沙乡冬风天 定风波·春晨漫步 浣溪沙·游红崖山水库 阳春曲·一凉滩 八声甘州·沙米凉粉 民勤街头商铺 边墙抒怀 杏园春秋美 种书田的民勤人 浪淘沙·为师 一丛花·乡村教师 谜语三则 教室 灯 观杂技狮虎表演 山花子·校园变 告别黑板 为学校论文集《烛光集》作的前言 为学校个性化班名赋诗 阮郎归·中学再开写字课 劝生三首 温室之花 一丛花·闻推全民读书计划 阮郎归·学雷锋五十周年有感 阮郎归·学校行双休 祝英台近·学生毕业感怀 与某餐饮老板一席谈 生查子·大活动课 玉楼春·大活动课 驻马听·观学校文艺晚会 观沙画《母马乳子图》 点绛唇·感世 相思令·学子 驻马听·冬晨上班 踏莎行·读《天方夜谭》 南歌子·夜班回家 减字木兰花·母教 步步娇·步行上班 好事近·观新河中学庆祝七一学生画展 卜算子·夸孩子 卜算子·感为学生配营养餐 为李树军画题诗 采桑子·校园黄玫瑰 醉花阴·观沙画 卜算子·高考第一天记夜风 天香引·高考第二天记雨 雁儿落过得胜令·六月八日记雨 阮郎归·游县城南郊 卜算子·次女亚萍二本录取 柳梢青·校园红玫瑰 驻马听·台湾大学生 醉落魄·酸心故事 莫言上大学 原物抒我怀 原叶 迎春花 牛皮鼓 十月菊 镜子 咏叶 登山 清明节 正月十六夜 喜欢看天 小桃红·癸已年元宵节观灯 咏金银花 阅金经·昙花 卜算子·夏夜小城即景 骆驼 胡杨 西江月·花 踏莎行·牡丹花 老寨墙 手表 后庭花·霾 癸巳中秋赏月 咏电波 南柯子·人看耕牛 耕牛自看 掉进枯井的牛 秋分节 唐多令·端阳节 沉醉东风·仙人柱 南柯子·春 中秋月 捣练子·重阳节 西山玉 少年游·金钱树 螃蟹 天净沙·雾凇 浣溪沙·夏夜 浣溪沙·红柳 浣溪沙·咏柳 浣溪沙·沙枣树 恐龙蛋 楼下松 鹧鸪天·戏说飓风 云 鹧鸪天·忙人 阳春曲·老来俏 十六字令·桥 桥 江南好·冬 夜行船·瓜农背瓜 观雾 捣练子·口 柳梢青·麻雀 卜算子·喜鹊 卜算子·乌鸦 采桑子·亲戚 苍蝇 钱是啥东西 钱三题 青钱山 踏莎行·游恭王府 千秋岁·和珅 生意的艺术 水调歌头·民勤商业传奇之一 命运 捣练子·题小陈酿皮店 捣练子·题王有雄先生红崖山生态园 钱的咏叹调 普天乐·网络反腐 少年游·“夸”二奶 江南好·“夸”小偷 生查子·二奶 少年游·闻村官四妻十子 山坡羊·进言贪官 鹧鸪天·刘志军领刑死缓 闻四川汉龙集团黑社会案 清平乐·平均收入 黑漆弩·民勤理发价涨至十五 醉太平·闻犯案 醉太平·又闻犯案 高楼行 鹧鸪天·中国股市 叨叨令·富人 叨叨令·穷人 明鉴青天悬 定风波·叹秦皇 百字令·新民主主义革命赞 水仙子·西汉初年事 张居正 自度曲·商鞅见秦孝公 碧玉箫·商鞅 商鞅 张良圯上得兵书 张良赞 踏莎行·张良无后 吕雉 读海瑞 读史有得 相思令·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塞鸿秋·王安石变法咏叹 张居正不用海瑞析 回心院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叹屈原 捣练子·英雄短 大德歌·赞吴佩孚 踏莎行·读吴佩孚 踏莎行·再读吴佩孚 木兰花·曾国藩 国耻 雪耻 国再耻 南乡子·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祭 国家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感怀 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有感 七七事变七十七周年 民勤历史人物系列 读苏洵 赞歌唱英雄 痛何玥 千荷叶·痛何玥 落梅引·赞张丽莉 一半儿·赞艾起、周月华 木兰花·赞淑珍 寨儿令·赞林俊德 关河令·赞李文波 相思令·赞高秉涵 大德歌·赞陈家顺局长 喜春来·赞陈斌强 喜春来·寄语湄公河“105案”专案组 阅金经·哀罗阳 雁儿落过得胜令·十英雄共赞 大德歌·赞兰州女教师李成环 大德歌·赞胡丙申局长 贺新郎·神舟十号顺利升空 念奴娇·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 蟾宫曲·赞聂海胜 蝶恋花·王亚平太空授课 蝶恋花·嫦娥三号完美奔月 嫦娥三号完美软着陆 袁隆平赞 张存浩赞 程开甲赞 国家最高科学奖 喜春来·中国航天英雄群体赞 赞刘盛兰 赞陈俊贵 赞黄旭华 赞甘祖昌将军 赞姚厚芝 赞方俊明 赞胡佩兰 赞龚全珍 赞沈克泉、沈昌健父子 赞格桑德吉 赞段爱平 赞张立元 永远的榜样 踏莎行·赞朱彦夫 伟大中国梦 伟大中国梦 千年中国梦 水仙子·罡风起 感清风 迎仙客·罡风 凌波仙·八条新规出 无题 感时四首 观《国家干部》 观督政 塞鸿秋·观吏治 官品 蝶恋花·感政事 捣练子·感辽宁舰入部队序列 饮马歌·“四·二〇”四川雅安地震记感 众相入我心 鹊桥仙·无题 环卫工人 青玉案·凉州拉面馆 踏莎行·街头麻将馆 踏莎行·替同学讨债命笔 武松打虎 再走民湖路 感云南三·〇一恐怖事件 路见某村铲温棚 临江仙·“五一”劳动节一百零三周匀 十二月十一日上海出差三日 席宴歌 席上一瓶酒 官 鹧鸪天·潘氏老宅墙头古榆 相思令·苍蝇老鼠老虎戏变歌 送葬有感 卜算子·闻街头唢呐声 卖花声·四川暴雨成灾 剩宴 折桂令·冷眼观世 千荷叶·吏治 卜算子·光盘行动 好事近·惊蛰 水仙子·“三八”感怀 鹧鸪天·记梦 叨叨令·回乡有感 天香引·感空心村 捣练子·为政 南柯子·招工、就业难 造鬼城 西江月·医院 夜班车去兰州 捣练子·又到“三·一五” 相见欢·古浪赴赵国卿之子婚庆 闻左迁赠友人 解三酲·无题 大德歌·换届 楚天遥带过清江引·世界末日 思友人 叨叨令·这个女人 踏莎行·无题 读宋江 戏说酒虫 凡眼看世界 虞美人·美国 卜算子·日本 日本安倍晋三 塞鸿秋·英国 卜算子·伊拉克 普天乐·德国 五律·法国 渔家傲·俄罗斯 南柯子·以色列 南柯子·韩国 忆少年·朝鲜 朝天子·菲律宾 谒金门·伊朗 木兰花慢·寄语中国 心波这样流 五十感怀 无题 无题 偷 江城子·为长女婧源工作寄言 玉楼春·看盘 七律·晤雪漠 调笑令·财神 居室 人月圆·节过冬至 四块玉·居家 清江引·人生 生查子·祭灶日有感 自嘲 捣练子·股市 二〇一四年元旦感怀 清江引·心之门 蝶恋花·赖床不得 钗头凤·巴音数十至亲再聚 忍辱 癸巳年祭灶 知己 昭君怨·过冬 后庭花·适应社会 寄生草·拼爹不过 静夜思 秋三题 我写我有情 长相思·赠石新中老师 赠石新中老师 南歌子·赠石新华老师 庆东原·赠何自立老师 清江引·赠李守科老师 迎仙客·赠王以儒老师 诉衷情·赠李玉寿先生 赠李玉寿先生 捣练子·赠李忠民副县长 点绛唇·赠许少英校长 忆王孙·赠赵登睿 赠潘有维局长 赠吴有平校长 忆王孙·赠雪漠 《猎原》的环境和人物 用全部生命来做一件事的人 读许有琴先生《青土琴韵》 水仙子·赠智先四哥 红绣鞋·赠奇先哥 赠李宪德大哥 阅金经·赠田国兴 赠石叶青 四块玉·赠王军国 青玉案·赠宋寅虎 寄俞咏江 赠吴英元 赠吴开华 捣练子·赠马仲礼 捣练子·赠辛天庆 捣练子·赠张万儒 赠段开平校长 赠沈品道 赠樊成斌 点绛唇·赠俞发宏 谢池春·赠袁平年 红绣鞋·赠刘生荣 塞鸿秋·赠赵国宏 踏莎行·赠石玉中 阳春曲·赠李胜德 寿阳曲·赠李培林 天香引·赠盛玉 再赠盛玉 折桂令·赠刘鸿德 赠柴尔红 赠陈福元 赠王以锐老先生 读《王以岱诗文集》 观潘秀琳画展有感 蝶恋花·赠阿拉善右旗石培礼大哥 赠表妹叶建平 甘草子·赠军贤 赠柴翔宇 赠表弟杨年山 写给老妻 叨叨令·校工田 逝者长已矣 踏莎行·吊罗法瑞老师 蝶恋花·哭舅 哀岳母大人离世 南乡子·闻福则侄亡故 哀念石诚彦君 悼师文(代人作) 捣练子·悼李文龙 挽李文龙 挽张建功 挽潘老大人联 挽杨老大人联 挽三妈联 【附录一】白生武和他的打油诗 【附录二】民勤方言俗语拾遗 【附录三】中国古代文人的释道情结 【附录四】歌曲 试读章节 生命,从10岁开始。因为此前的生命虽然更加重要,却没有留下多少记忆;此后有很多事情,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命,从10岁开始。因为10岁时,我开始上学,读书识字,走向文明;此前则是混沌一片。 我是从耕读校转入正规学校——中和学校的。关于耕读校的经历,能够搜寻到的,只是记住了耕读校的老师,至于怎样学习,学到了什么东西,包括是不是识了一个字,我实在没有确切的记忆。但是转学的事情却历历在目:我们一起转学的四个同龄人,因着我的个子小被安排到一年级,其他人则直接上二年级,这是有记忆以来第一次受到的打击和伤害。我一直怀疑,人生许多时候的自卑感和平时做事情时的不自信,都与这件事有关。但是无论如何,我上学了,感到十分高兴。 我们的学上得十分轻松,“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些简单的口号,作为课文内容,读一遍就记着了,我们也记着了许多选人课文的毛主席语录。关键的问题是识字,听老师讲,民勤二中有一位老师非常厉害,背下了《新华字典》,我们大家就相约向家长要上1元钱,买上字典,开始识《新华字典》,纸是非常稀缺的,铅笔也舍不得用,我们就以大地为纸,用木棍、碳棒(干电池的芯子)、黄羊角角以及蘸笔杆子做笔,开展识字运动,拥有黄羊角角是令人羡慕的,拥有蘸笔杆子则让人羡慕得要死,因为它意味着它的主人要么有亲戚当老师,要么受到了老师的青睐。我们识了不少字,但是遗憾的是,在整个小学到高中阶段,没有哪个老师给我们教过拼音。后来经过考证,我们知道了我们没有学下拼音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不会拼音。 我们没有什么课业负担,更没有课外作业、家庭作业和假期作业的概念。我们有很多时间,这时候便去学校东面的供销社去寻机做点挣钱的事情,比如装糖菜之类,那时候也没有勤工俭学的概念,但是能够赚上三元五元钱,大家非常高兴。 书自然是少得可怜,但是《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岩》《敌后武工队》《西沙儿女》等小说,我们都读过。有一位同学不知从哪里弄到过一本《大刀记》,我们便采用各种办法讨好他,结果是我们分享了那本小说。我们渴望读书,也就有了在夜黑风高的夜晚到我们泗湖小学存书室“偷”书的经历,我的“赃物”除一本无皮的《水浒传》之外,还有一本精装的《世界地图册》和一本介绍了苏联科学家米丘林进化理论的《植物学》。 连环画,倒是非常多,每个商店里都在大量销售,价格也非常便宜,几分钱到几毛钱,向妈妈要几个鸡蛋卖了,就能够拥有一本。同学们都爱看,都这样买,因此班里连环画册就很多,大家交换着看。总之,我们看了不少,像《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长发美》等筹,以及各种样板戏的画册要有就有。在整个连环画时代,我们看过的大约在百种以上。我们最爱看的是军事题材的,也就是所谓打仗的,看得多了,也就产生出一种浓浓的英雄崇拜和英雄情结了。我们用木头削了各式各样的枪支,学着英雄的样子,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现在回忆起来,真正感激连环画,在那个缺书的年代,它给了我们莫大的滋养。 我们的课堂,有时候也会变成批判会。记得一位姓徐的同学在读书的时候,把“日本鬼子弓着腰,端着枪”一句中的“日本鬼子”,读成了“八路军”,当堂就响起了“打到徐某某”的口号,直到这位同学低头“认罪”方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先是批林批孔,后是评《水浒》,我们被布置写批判文章,我们不会写文章,但是我们有诀窍,这就是从报纸上抄或套,在抄或套中,我们认识了孔子,知道了他的许多故事,比如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如丧家之犬,比如杀少正卯,比如“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等等。我们也知道了儒家和法家的概念和他们之间的不同主张。“评《水浒》”则是我们记着了投降派宋江的嘴脸,因为我拥有《水浒》,每每读到宋江把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葬送了,把一个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给戕害了的时候,就佩服毛主席的高明,觉得毛主席说出了我心中产生过但说不出来的想法。 P4-5 序言 一路走来,从来没有想过此生要写诗,更没有想过要为诗出版一个集子。 小学初中时代,学习过地诗歌,除了毛泽东的诗词外,有印象的只有“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不多的几首。 上高中时,是像模像样地学习过几首,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上师范时,倒是背诵过一本似筷子厚的《唐诗宋词选》,但是在整个求学时代,所积累的诗歌和建立的诗歌知识,充其量没有超过现在一个高中毕业生的积累量。如此少得可怜的积累,是没有资格谈诗,更没有资格写诗的。 大约是2001年盛夏的时候,我被一个石子绊了一跤,摔得很重,引起了我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于是便写了五六十篇小散文,发表在地方报纸上。是一位当了作家的同学劝止了我,这就是雪漠。他说:“你还是写点文学评论比较适合。”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我写过一篇关于《猎原》(雪漠著)的评论文章,其中一部分发表在《武威日报》上(全文发表在雪漠文化网)。可是一个无名之辈,怎么能够去评论一个很有名气的作家呢?怀揣着这样的不自信,我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生活,在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轨道上滑行了好几年。2012年的时候,生活中的又一段经历洗礼了我的灵魂,成为我又一次拿起笔来的重要“机缘”。又是雪漠的《大手印》拯救了我:恒河的静波流入了我的血液,禅性的睿智抚慰了我的心灵。它要把我引向诗歌吗?面对一个“诗”字,我悟了很久,得出了肯定的答案。于是便有了平生第一首自己的诗歌: 无题 欲为不为两难间,伤人伤己皆非愿。 师圣拜佛各有说,求仙参道尽着边。 人言七八均占理,我心九五已清闲。 无情皆做有情观,渔樵声中万古天。 矛盾痛苦的心境得以舒缓后,我的孤凄的灵魂便找到了栖息之地。我的心不再激烈,不再彷徨,不再游移,不再漂泊。我的生活回归内心。我从大“二”上开头,一边学:学诗,学词,学曲,学韵,学律;一边写:搜集五十余年的生活积淀,开始依规依律地进行表达。常常是“夜搜触点谋新篇,日出清韵改旧辞”,常常是“触点联想凭纵横,发散思维任驰骋”。我沉浸在一种自我感奋的、有时甚至是自我陶醉中去了。 边写边悟,我对诗歌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思想,则兴观群怨;于形式,则分行成韵合于韵律;合规合律;于艺术,则形象意境佳句,而其最高境界则达于禅。“诗”字不就是一个“言”字加一个“寺”字吗?“禅”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它高于文学,欲达禅境,则先空心;欲静心,则先修炼思想,提升道德。故欲学诗者,先持修禅心。禅心立则诗眼开,诗眼开则诗自来。在练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心”和“脑”的区别。凡是从心里流出来的东西,都富有诗意诗味诗韵;凡是硬经过大脑苦苦找寻的东西,都有生硬感、不通畅感,都不能成为真正的诗。无论如何,诗歌充斥了我的生活,我在这样的生活中找到了快乐。 两年多来,坚持不懈地跑生活、寻题材,坚持不断地练写,就有了几百首的成绩。面对这些东西,自己也清楚是良莠不齐,但总是敝帚自珍,舍不得割弃。也许仍然是名利心作祟吧,总之有了结集出版的强烈愿望。天地悠悠,我不能拒绝我的内心,只好让它面世,让它在大自然中自生自灭吧! 长期以来,形成了不看书睡不着觉的习惯,而子夜,则是我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活跃的时段,平生写过不少东西,都是从子夜开始起笔,夜里完成的,这些诗歌也无一例外,均写于子夜。实际上就是子夜心歌,而诗集的大多内容均写绿洲,故集子最终命名为《绿洲新韵》。 在准备出版之前,我把诗集寄给了作家雪漠,他用三个字的短信做了回复,这三个字是“好东西”。十几天后,他又发了另一条短信提出了建议:“应该有些散文的表达。”于是,集子中又多了十几篇散文作品。 付梓之际,对作家雪漠和李玉寿先生的真诚指导和热情作序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柴永贤,一个朴实得像胡杨的汉子,写出了一首首投水石子般的诗文,点点涟漪,荡肺荡心。永贤之诗,真中见情,再现了一串求索的脚印;永贤之文,拙中有巧,折射出一个寻觅的灵魂。 ——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协副主席 雪漠 《绿洲新韵》是一部以绿洲读书人自己的眼光反映民勤绿洲和西部生活的诗文集,多角度地呈现了西部特别是绿洲民勤的自然地理、风俗人情、人物故事、时代风尚以及生存状况等。诗、词、曲老瓶新酒,清韵传情;散文新颖别致,厚重有味。 ——河西文化名人,作家,民勤县文联主席 李玉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