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大贵、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中国近代有这样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商人,他就是胡雪岩。“经商当学胡雪岩”,这是民间极为流行的一句话。胡雪岩的经商才能、处世哲学,一直为人称道,堪称世人的典范,他用一生的传奇经历给了现代人最好的启迪。
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行业。读完白君著的《胡雪岩经营课》,都会受到教益。正如管理大师曾仕强所说,如果你是一位怀揣梦想的探索者,你会更坚信信念的力量!如果你是一位茫茫商海中的创业者,你能懂得机遇从何而来!如果你是一位中小团队的领导者,你将明白怎样做强做久!如果你是一位大型企业的掌舵者,你可领悟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古有先秦陶朱公,近有晚清胡雪岩。”胡雪岩,一个商界的神话,一个政界的传奇!他生逢乱世,借势而起,行走于官商两道,存活于诡诈之中,却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左宗棠称胡雪岩为“旷世不遇的商贾奇才”,他的谋事才能、成事韬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白君著的《胡雪岩经营课》融故事和论述于一体,生动讲述了一代奇商胡雪岩的成功心得,从经商智慧、处世技巧等诸多方面,解读了他独特的人生阅历与高瞻远瞩的智慧,有助于现代人对人生中的各种选择与得失作出新的审视和判断。
每一个商人都梦想着自己成为富翁,但刚开始往往势单力薄,怎么办?是孤身一人拼命抵抗,还是停下来另寻他路?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懂得“借势”。
胡雪岩说,势力有来自官场的势力、商场的势力、江湖的势力等等。从他经商的生涯来看,“借势造利”,他首先借助的是官势,这也是他发家的资本。
胡雪岩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进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遇到了王有龄,他听说王有龄要捐盐课大使,便感到机会来了。他利用收款的机会,为王有龄筹措了500两银子,资助其进京拜官。
陈云笙曾记述:“一日有钱肆伙友胡光墉见王子而异其相,谓之曰:君非庸人,胡落拓至此?王以先人宦贫对。胡问有官乎,日曾捐盐课大使,无力人都,问需几何。日五百金。胡日明日至某肆茗谈。翌日王至,胡已先在。谓王日:吾尝读相人书,君骨法当大贵,吾为东君收某五百金在此,请以畀子,速入都图之。”
胡雪岩冒着毁誉的风险帮助这位有大贵之相的王公子,才有了后来“王在粮台积功保知府。旋补杭州府,升道元,陈臬开藩,不数载简放浙江巡抚。时胡亦保牧令,即命接管粮台,胡亦得大发舒,钱庄与粮台互相捐注”。
在旁人看来,胡雪岩的这种行为有一种侠士般的助人之风,其实,在鼎力相助之初,就已怀有取势的意图,帮助一个有前途的人,有朝一日自然会有回报。
有了王有龄,胡雪岩也就有了势,那么他的生意自然会越做越好。但是,光靠一个王有龄还是行不通的。肥缺人人都想占,官场上官员的调动是常见的,所以取官势还需要不断去做。
为了拉拢何桂清接任浙江巡抚,以此来明哲保身,胡雪岩忍痛献出了宠姬阿巧。这样做回报自然大,也就不愁势力的保护。
胡雪岩在官场上做到极致的,是把筹码放在了左宗棠身上。左宗棠在位之时,胡雪岩为他筹粮筹饷,购置枪支弹药,购买西式大炮,购运机器,兴办船厂,筹借洋款。这些事耗去了胡雪岩很多精力,但他还是乐此不疲。第一,是因为这些事本身就是商事,可以从中赢利;第二,是因为左宗棠必须有这些东西,才能安心平捻剿回,兴办洋务,成就功名大业。左宗棠事业日隆,声名日响,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日益巩固,胡雪岩就愈加踏实。他之所以仰赖官府,就是为了减少风险。现在有了左宗棠做后盾,有了朝廷赏戴的红顶、赏穿的黄褂,天下人莫不视胡雪岩为一等一的商人,莫不视胡雪岩的阜康招牌为一等一的金字招牌。胡雪岩也敢放心地一次吸存上百万的巨款,也可以非常硬气地与洋人抗衡。
胡雪岩把王有龄、黄宗汉、麟桂、何桂清、左宗棠等人的功名和利益同自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取得了官场势力的成功。如:王有龄的升迁和享乐离不开胡雪岩;左宗棠平定回乱,建立功名也离不开胡雪岩。谋得了这些大资源,丰厚的利益也就随之而来了。
官场取势的成功当然得归结于胡雪岩独具主见的长远眼光,他觉得官就是社会大的走向,只有目光短浅、昏头黑脑的人才忽略官军,贪图眼前的利益,断送大好前程。而在了解大势之后,要有取势、作势的果断行动。
生意场上,初期的探寻总是很困难的,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智慧、名望,甚至社会关系使自己的事业有所发展,以后的路才会愈来愈顺畅,在与他人竞争的过程中才能赢得先机,并最终奠定成功的基础。
借用别人的力量,可以弥补自己力量的不足。借用别人的力量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好处。在我们把别人的力量转化成自己的力量的过程中,顺着别人的启发就可以得到成长,使自己收获更多。
P002-004
经营有道:胡雪岩的通天手腕与惊世权谋
为什么有的人形单影只,而有的人却能左右逢源?
为什么有的人怀才不遇,而有的人却能鹏程万里?
为什么有的人事倍功半,而有的人却能事半功倍?
为什么有的人情场失意,而有的人却能情场丰收?
为什么有的人败事有余,而有的人却能成事多多?
而胡雪岩绝对属于后一种人,鲁迅先生曾经评价其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那么,一无背景,二无学历的胡雪岩怎样从一个钱庄的学徒摇身一遍成为清末的首富?
胡雪岩所处的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阶段。清朝政府对内进行残酷的压迫,对外丧权辱国。所谓“乱世出英雄”。出身贫寒的胡雪岩八面玲珑,靠着结交官员权贵而逐步展开自己的事业。
胡雪岩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从王有龄到左宗棠,他就此一步步走近了事业的最高峰,开钱庄、办药店、兴洋务、贩蚕丝,八方招财。不仅如此,胡雪岩还成功跻身于官场,曾被朝廷赏赐红顶官帽、赏穿黄马褂、获准在紫禁城内骑马的特殊待遇。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名声响遍朝野。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商圣”的胡雪岩,在经商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胡雪岩就像一位高人,带着我们领略他的官商人生。
勤劳、节俭、忍耐、有信用、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不求回报是胡雪岩的品德闪光点,而这些如今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抓住宝眷,曲线成事;打破规则,做常人所不能作之事;左右逢源,结交三教九流之友;赚得盆满钵满,仍有做善事的责任……这些又为我们展示了另一面的胡雪岩。见微知著,看胡雪岩身上发生的事,我们可以对照自己,找到自己和他的差距,也就清楚了努力的方向。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于海英、张保文、齐艳杰、张艳芬、赵广娜、王艳明、梁素娟、曹博、王杰、王鹏、何瑞欣、周珊、慈艳丽、李文静、刘健、程仕才、李彦岐、李静、宋洁心、黄亚男、李猛、黄克琼、魏清素、李良婷、武敬敏、黄梦溪、张晓静、李娜、李佳、李倩、杨英、徐娜、赵一、王艳、聂小晴、蔡亚兰、淡佳庆、黄薇、黄晓林、李伟军、齐红霞、李惠、欧俊、姜波、史慧莉、闫晗、焦亮、秦凤超、常娟、闫瑞娟、曹徐学、廖春红、杨云鹏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任何机会都可能是危机,也可能是转机。冷静、随机应变加上当机立断,成为胡雪岩创业的三个基础条件。
——曾仕强
他(胡雪岩)这个人好接近又难惹,讲义气又圆滑,既不过分又不短分寸,他把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为人处世上用到了极致。
——二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