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书生,却打造出了晚清最具战斗力的湘军,出将入相;长相平平,却成了世人极为推崇的风光人物;功高震主,令慈禧寝食难安,却能全身而退……他貌似笨拙,实则精明,他就是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有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白君著的《曾国藩智慧课》将带领我们读透曾国藩这个人,研究曾国藩的成功谋略,学习其修身智慧、齐家准则、用人方略、处世技巧、为官之道、治军韬略,为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提供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曾国藩智慧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白君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介书生,却打造出了晚清最具战斗力的湘军,出将入相;长相平平,却成了世人极为推崇的风光人物;功高震主,令慈禧寝食难安,却能全身而退……他貌似笨拙,实则精明,他就是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有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白君著的《曾国藩智慧课》将带领我们读透曾国藩这个人,研究曾国藩的成功谋略,学习其修身智慧、齐家准则、用人方略、处世技巧、为官之道、治军韬略,为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提供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内容推荐 曾国藩做人有道,为官有术,集中国数千年来的处世智慧于一身,在蔓延半个中国的战火中异军突起,在极为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中平步青云,文臣武爵,十年七迁,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政坛神话。 白君著的《曾国藩智慧课》深入剖析了曾国藩显赫人生的大智慧、大远见.详细解读了他的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之道,识人用人、持家教子之法,为官从政、领导管理之术,能给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帮助。 目录 第一课 修身养性,净化心灵 慎独处身,自省己过 从“慎独”二字上下功夫 世上没有忍不过去的事儿 不宜妄生意气 欲成事,戒骄矜之气 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保持廉洁,名利不可强求 越妄自尊大,越显得小气 以诚待人,方能得尊重 第二课 方圆处世,百炼钢敌不过绕指柔 巧妙把握刚与柔的火候 用“缓”字诀应对难事 困难来了当“顺受” 经得住屈辱才能有长进 不拘泥于僵化的规则和方法 不争一时之短,须争一世之长 不露声色,善于斡旋 官阶不愿再进,虚名不再张 吃亏是福,更是一种智慧 第三课 慎言,聪明的人要有“短”嘴巴 巧语悦人,自扰其身 说话合情理,方能显分量 多言好辩惹祸端 切忌长傲多言 不说大话,不谈过高之理 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保持沉默,让流言止于智者 说话太多,神必躁扰 第四课 广交益友,人缘即机缘 谨慎择友,共同进步 与师友交,宜常存敬畏之心 凡人必有师,择友如求师 以诚换诚,无人不诚 择交须择志趣远大者 肯为朋友付出,办事竭力经营 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尘境不流俗 交益友,往来不可太疏 第五课 胸有大志,做个有格局的人 建立起宏大的人生格局 人无恒,则终身一无所成 天下事知十分,不如行七分 审时度势,乘势而起 以困勉之功,立大人之学 精神专注,首尾不懈 男儿自立,须有让人敬畏之气 君子要有所变通 失败与挫折是锤炼人意志的燧石 能立能达,不怨不忧 第六课 精要之学,实践当中求真知 读死书,则误终身 读书要讲究方法 向敌人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读书要有怀疑精神 好方法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 善学好问会有所成 学习有方法方能得真知 第七课 言传身教,持家教子家门兴 居家之道,唯崇俭可以长久 家庭和美,万事就能顺遂 慈母多败儿,严父出孝子 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兄弟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 远亲不如近邻 第八课 积累人脉,一个人不成事广泛 欲成大事,须善借外力 与人交往,应投其所好 情愿给人方便,不肯轻受人惠 有过人之行口不自明 自省是一种处世哲学 为对方着想,为人也为己 永远也不会有人能独自取得成功 有势不可使尽,适时糊涂 第九课 宁走十步远,不走半步险 德高者愈益偃伏,才俊者尤忌表露 一个“稳”字,仕途通达 投机取巧不如脚踏实地 人生就是忍人所不能忍 妥善应对,该退则退 稳扎稳打,机会来了再出击 求名不可太骤,求速不可太捷 事无大小难易,要有始有终 第十课 为官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 耐劳忍气,方为人上人 大是大非面前,要坚持原则 居高需慎,羽翼丰时低飞行 规矩小心,低调行事 仕途其实是险途 千金易得,美名难求 名望正隆,也宜保持勤俭 完善自身的人格 第十一课 知人善任,乃成事之本 用人必先知人 待人要有宽容之心 用人要磨其锐,激其才 推诚置信,求贤若渴 量才施用,各显其才 敢于放权,鼓励下属 恩威并施,赏罚分明 第十二课 治心,淡泊名利以致远 心境对了,心自然就静了 胸中不宜太苦,做人须活泼 以“广大”二字治心 节制欲望,不要被欲望所奴役 无所困则无所求,无所求则人品可立 保身三要:节欲、节劳、节饮食 以勤劳养生 试读章节 “慎独”之“慎”主要是指,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小心管理自己的心,懂得自省,是一种通过自我意识来自我检查的行为。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 同学们问曾参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内容是否学好了?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曾参进步飞快并不在于他有多聪明,也不是他有多么神奇的绝招,他只是在一个人的时候尝试着和自己对话,谨慎地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说过的话、办过的事情,如此慎独自省,才能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才能逐步在精进的路上不断向前。 这看起来一点都不难,但是能做到并坚持的人并不多。也正因如此,能坚持下来的人会在这个过程中正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改正自己的过错,弥补自己的缺陷,从而获得成功,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慎独自省,荀子有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泛学习,并且应该经常用所学到的知识来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可以很明智,行为也没有过失。这句话挂在嘴边说说很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到却是非常不容易的。曾国藩的博学众所周知,他是一位集众家之长于一身的智者,这样一位智者,他的一生都在遵循着荀子的这句话,在骄傲自满时及时反省,自我省察,然后改正并时刻鞭策自己做到更好。 曾国藩有自省的习惯,单从他的字与号就可以看出来。在他就学于湘乡涟滨书院时,自号“涤生”,意思就是“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试图通过自省来清除心中的污垢,实现人生的更新。而后曾国藩师承理学名家唐鉴、倭仁,几乎每天都遵循着先生教导的“克己省复”。他曾将自己的日记命名为《过隙影》,当作是自己人生的错题簿。不但如此,自从他开始写日记以后,更是不曾间断,一直到他过世。 做到自我反省并不难,难的是每天都能做到自我反省,并且从中有所收获,让自己的人生减少遗憾并实现最大的价值。然而,能做到一生中都在自我反省,对自己作出客观、深刻的剖析,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脚步不断加快,忙碌、疲惫变为常态,致使很多人疏于自省,觉得与其劳神想些烦心事,不如蒙头大睡、游玩放松。其实,从实质上来说,此刻不想只是暂时逃避,早晚都得有面对的一天,反而是及时自省,静心慎独,清理思想上的垃圾,才能让人们在面对时不至于太难堪、太慌乱。 在当下社会,慎独自省作为一种心灵修炼,不是可以随意丢弃的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一种对工作、生活认真负责的态度。要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有担当,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做了什么事,都要有勇气去承担。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能通过一个错误进行自我反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这样就可以把坏事变好事,把潜伏的错误累积成进步的阶梯。 实际上,做到自省很简单,贵在坚持到底。经常自省的人,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如能及时改正,会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常常自省是通往成熟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省,直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和遭受的挫折失败,这样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慢慢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强者。 P002*-004 序言 完人的念叨:曾国藩的大智慧与大远见 出身于普通农家的他,没有超绝的资质,却一步步走上了晚清的政治舞台; 没有过人的天赋,却挽狂澜于即颓,扶大厦于将倾; 内忧外患之中,他将再造江山的重担扛上了自己的肩头; 水深火热之际,他将清朝中兴的责任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他在世的时候,是人人敬仰的一位名臣; 辞世百余年之后,他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完人”; …… 他是谁?他就是曾国藩。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则道:“(曾国藩)足为吾人之师资。”但在人们眼里,曾国藩已不再是曾国藩,而是一个“成功”的代名词,一个传奇的引领者。 其实,无论曾国藩声名多么显赫,人生多么传奇,他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倘若人们以一个多面的、立体的眼光去回顾他的一生,曾国藩就不单单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一个权倾朝野的文臣武将。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给予人们无数做人智慧的老者,一个参悟平常生活的智者。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得曾国藩创造了让后世为之感叹的成就?是命运、机遇,还是个人孜孜不倦的一生努力?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两大叱咤一时的人物对其做出了相似的高评价?曾国藩的一生,又留下了哪些值得后人铭记与学习的珍贵遗产?这些,都是百余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纵观他的一生,出身于普通农家的曾国藩,没有超绝的资质,却一步步走上晚清的政治舞台,成为四大中兴名臣之首,死后被朝廷称赞为“学问纯粹,器识宏深,秉性忠诚,持躬清正”。这十六个字,是对一个完人的人生总结,然而曾国藩之所以受此殊荣,并不是因为他真是“修身齐家治国的中华千古第一完人”,而是因为他身为一个平凡人,却注意在平凡中突破平庸,力求做“一等人物”。 曾国藩的事迹之传奇,引发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他的好奇心,诸多大家为他著书立传,写尽其故事,道尽其箴言。“中兴名臣”不仅仅是世人对他所作所为的肯定,也是对其人格的最高评价。透过他亲笔留下的家书、家训、奏折和文辞,曾国藩的面貌、秉性渐渐清晰……一副智者形象的老者,既不是什么天将奇才,也不是什么人间圣贤。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于海英、张保文、齐艳杰、张艳芬、赵广娜、王艳明、梁素娟、曹博、王杰、王鹏、何瑞欣、周珊、慈艳丽、李文静、刘健、程仕才、李彦岐、李静、宋洁心、黄亚男、李猛、黄克琼、魏清素、李良婷、武敬敏、黄梦溪、张晓静、李娜、李佳、李倩、杨英、徐娜、赵一、王艳、聂小晴、蔡亚兰、淡佳庆、黄薇、黄晓林、李伟军、齐红霞、李惠、欧俊、姜波、史慧莉、闫晗、焦亮、秦凤超、常娟、闫瑞娟、曹徐学、廖春红、杨云鹏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书评(媒体评论) 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启超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 父亲认为曾文正公对于子弟的训诫,可作模范,要我们体会,并且依照家训去实行。平常我写信去请安,父亲因为事忙,有时来不及详细答复,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训》的第几篇代替回信,要我细细去参阅。 ——蒋经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