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斌编著的《中国传统民法架构二元性问题研究》以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性为切人点,将儒家思想与民事法律制度及其司法实践有机结合,在运用各类法律典籍、经典论著及各类判牍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法律运行的轨迹,对各类判牍进行分析、整合,探求礼治精神在传统民法中的贯彻与运用,探求传统民法的基本价值追求。由于史料浩瀚无边且鱼龙混杂,所以我们须对其进行合理的甄别与取舍,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确定材料的运用。特别是,我们必须抛弃现代法律类型划分的定式思维,充分认识到传统法律“诸法合体”的历史事实,将传统法律中包含的民法规则提炼出来,展现历代王朝“民刑有分”编纂方式下传统民法体系的架构,并将历代涉及民事诉讼的判牍从刑事判牍中分离出来,以检验传统民法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最终形成对传统民法的整体性认识。
顾文斌编著的《中国传统民法架构二元性问题研究》作者跳脱时代的禁锢,视中同传统社会的民事法律规则为整体,任论证传统民法具有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将传统民法视为传统社会“礼”的制度展开,从传统民法的渊源、原则与规则角度阐释传统民法架构独有的特征——“内外有别”二元性。这一特征既是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模式乃至行为模式的法律体现,还是中国传统社会司法官员追求情理法结合的法律内在根源。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论著的逻辑脉络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五节 概念界定与命题解说
第一章 传统民法架构二元性的前提
第一节 传统民法存在与否的争论
第二节 传统民法存在的合理性
第二章 传统民法渊源的二元性
第一节 礼法分立:中国早期法律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礼法合流:传统社会法律实践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 礼法合流对传统民法渊源二元性的影响
第三章 仁内与义外:传统民法结构的二元性
第一节 学界对传统民法结构研究的缺憾
第二节 礼的“仁内义外”决定传统民法结构的二元性
第三节 “仁内义外”与传统民法立法原则的二元性
第四章 仁与义:传统民法制度规则的二元性
第一节 “仁内”:以孝道与妇道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制度
第二节 “义外”:以交易规则为核心的家外民事制度
第五章 传统民法架构二元性的根源
第一节 家国同构:传统民法架构二元性的政治根源
第二节 经济模式二元性:传统民法架构二元性的经济根源
第六章 传统民法架构二元性的影响
第一节 传统民法架构二元性对传统社会民事主体的影响
第二节 传统民法二元性对传统社会司法人员的影响
第三节 传统民法渊源二元性对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启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