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先生是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州市,父亲是小学校长。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投靠亲戚。1958年,李嘉诚在北角购入一幅地皮,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本书全方位透视了李嘉诚作为成功商人的商学理念和法则,揭秘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商业智慧和他独一无二的生意经。
李嘉诚是个神话,更是个超人。有港人的地方,就有李嘉诚的名字;或者现在说,有华人足迹的地方,就会有李嘉诚的名字。他名噪一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人之一,还因为在香港他创下华资财团吞并外资财团的先例;他是华人入主英资财团的第一人。
本书全方位透视了李嘉诚作为成功商人的商学理念和法则,揭秘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商业智慧和他独一无二的生意经。
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有一个远大的目标。
早年的李嘉诚曾在一家茶楼打工,他在茶楼熬过了最艰辛的一年后,由于他的真诚敬业,再加上做事肯用心,老板不断给他加工钱,他开始能够像其他堂倌一样,轮流午休或早归,薪水也早已超过了一些正式堂倌所能拿到的限额。
李嘉诚非常感激茶楼老板,是老板实现了他养家糊口、供养弟弟、妹妹求学的愿望,并给予了他极好的人生锻炼机会。
但是,李嘉诚的志向绝不是做一个小伙计。他觉得茶楼工作做得再好,终究难有出头之日。他渴望从事新的带有技术含量的职业,尤其是跟复杂钟表打交道的行当。于是,他便想去舅父的中南公司。
为了去舅父的公司,李嘉诚犹豫了好些天。李嘉诚迈向社会之初,曾忤逆了舅父的一番好意,现在又想回头,他恐怕舅父怪罪。
经过一番思考,李嘉诚逐渐认识到自己似乎不应再有太多的顾虑,经过了一番社会闯荡,经过了意志磨炼,他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进舅父的公司,不应算是接受恩赐,而是为舅父做事。况且大丈夫能屈能伸,即使受一点小小委屈,又有何妨?
舅父没有让他失望,同意他进人中南钟表公司上班。
李嘉诚进入舅父的公司后,舅父并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外甥,便特别照顾于他。李嘉诚依然从学徒干起,刚开始还不能接触钟表活,只能做做扫地、煲茶、倒水、跑腿的杂事。
李嘉诚在茶楼里已受过极严格的训练,对这些事自然是驾轻就熟。
最初,许多职员并不知道李嘉诚就是老板的外甥,他们常在庄静庵面前夸奖李嘉诚,说他“别看他年龄小,他真是又伶俐又勤快”,“甚至看别人的脸色,就知道别人想做什么,他就会主动帮忙”。察颜观色的本事是他在茶馆练就的一门绝技,已高出一般人甚多,怪不得连这些成年人也很佩服他。
李嘉诚进人中南公司的目的,就是想掌握一门技术,学会装配修理钟表。为了尽快学到技术,他便利用打杂的空隙,跟师傅偷偷学艺。由于李嘉诚勤劳诚恳,深得师傅的喜爱,师傅便乐意传给李嘉诚一些技术。他心灵手巧,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掌握了各种型号钟表的装配及修理技术。
对于李嘉诚的不断长进,其舅父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但却从不当面夸他半句。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黑暗的日占时代结束,但香港的殖民地位依然不变,又恢复了英国的统治。
战前,香港人口163万,日占时期锐减为60万。英国接管香港时,大批房屋遭到破坏,有17万人无家可归。战时逃出香港避难的人,以每月10万人的数量回流香港。食品短缺,燃料不足,住房匮乏,严重制约着香港经济的发展。港英政府决心采取一切措施以恢复香港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庄静庵预见到香港经济将有超常的发展,于是着手扩大公司规模,调整人事。李嘉诚被调往高升街钟表店当店员。
李嘉诚在茶楼,已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在钟表店当学徒时,又学过装配修理的手艺,已对各类钟表了如指掌。因而,他很快就掌握了钟表销售技巧,做得十分出色。
店里的职员们,谁都觉得这位年纪最小的高升店员了不起,学师才几个月,对钟表修理却如此熟悉,像吃过钟表饭多年的人。大家都认为李嘉诚会成为一个能工巧匠,也能做个出色的钟表商,但谁都没想到他后来会有那么辉煌的成就。
在中南钟表公司,李嘉诚从一个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慢慢地升为公司属下的高升街钟表店的一名店员。他年少位卑,但生活的境遇使他骨子里有股不屈的傲气,他渴望出人头地,渴望像舅父、像茶楼里遇到的那些大老板一样,能够干一番大事业。
李嘉诚利用自己所学,时刻关注着钟表业的市场信息。经过半年的观察分析,他自己逐渐有了一套对钟表业现状和未来的成熟看法。
1946年上半年,香港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很快便恢复到了战前最好年景——1939年同期的水平。再加上港英政府实行更为开明的政策,战时遭破坏的工厂、商行都恢复了生产营业,市景日益繁荣,香港人口激增到100多万。
中南钟表公司的业务也借着这股繁荣的大潮,重新建立了东南亚的销售网络,港内港外的经销形势蒸蒸日上,营业额成几何级数递增。庄静庵决心抓住大好时机拓展事业,再筹划办一家钟表装配工厂,然后将中南公司的业务逐步扩展为以自产钟表为主,建立香港的钟表基地。
李嘉诚也看好中南的前景,他更为香港经济的迅速繁荣发展而兴奋不已。李嘉诚站在维多利亚港湾边,眺望着尖沙咀五彩缤纷的灯光,陷入了沉思——今后的路该怎样走?
一条路就是在舅父羽翼下谋求发展。中南公司已成为香港钟表业的精英,留在中南公司里,自然会收入稳定,生活安逸;而另一条路则要艰辛得多,充满风险,那就是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
李嘉诚选择了后者,他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他认为,待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会磨去自己的斗志。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以实现自己做大事的愿望。
于是,李嘉诚向舅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庄静庵开始设身处地地站在李嘉诚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当年,庄静庵也是一步步由打工仔变成老板的。李嘉诚虽然眼下还不会独立创业,但他迟早会踏上这一步的。P1-3
人们说,他掌控着香港的经济;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垄断着面向中国内地的输电线;享有来自顶级地产商和零售商的美誉;以及拥有着最大的移动手机运营商的头衔。唯有他能够在他的领域中频繁地被世界所感知,进而影响全球这一行业的未来。
他的公司被美国《商业周刊》誉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他统领的“和黄”集团被美国《财富》杂志封为“最赚钱的公司”。
他,就是李嘉诚。
李嘉诚是个神话,更是个超人。有港人的地方,就有李嘉诚的名字;或者说,有华人足迹的地方,就会有李嘉诚的名字。
他名噪一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人之一,还因为在香港,他创下了华资财团吞并外资财团的先例,他还是华人人主英资财团的第一人。
本书全方位透视了李嘉诚作为成功商人的商学理念和法则,揭秘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商业智慧和他独一无二的生意经。
如果你仍在商场上奋力拼搏,如果你是个雄心勃勃渴望一展宏图的人,那就要关注李嘉诚,研究李嘉诚,学习李嘉诚,从而超越李嘉诚。
衷心感谢你对本书的关注!由于学识所限,加之时间仓促,本书不当之处自是难免,诚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