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工作了两三年,仍是办公室里默默无闻的灰姑娘?你是不是换了好几家公司。薪水还和刚入职时一样?无法承受自己落后于朋友的现实,但往往连自己参赛的“跑道”都不清楚就盲目出发,结果再努力也是枉然?
女性提高职场身份的唯一实践指南。
韩国YES24网上书店职场类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
20几岁时不懂得规划和成长,30岁后便会沦落为新人上升的垫脚石,日复一日地做着无意义
的低薪工作。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舒适生活,从现在开始,积蓄实力、提高身价吧……
女性入职必读书,职场成长首先书,比《杜拉拉升职记》更贴心的女性成功指南。
20几岁的女性迅速提高职场身价的几大法则:选择令自己感到自信、有满足感的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和经验,想象自己未来的模样,然后在目前的公司中,
寻找自己想要投资的人生目标,修好与异性同事及上司相处这门必修课,用数字说明工作业绩,给自己的工作镶上品牌,卓越的领导能力比实力更重要。
本书作者裴相美是韩国著名的猎头顾问,她的起点与其他女性的一样低微,但现在的她每天翻阅数十份华丽的简历,频频接见各大知名企业的高管人士,是因为她的激情与自信并未放任她驻足在最底层。在本书中,她以亲身经历为基础。向20几岁、满怀梦想的女性道出提高职场身价的三大战略:第一战略找可以为成功打下基础的第一份工作
决定你30岁和40岁人生的是第一家公司。“不管别的,先找到工作再说!”这是很不理智的想法。男人和企业,都不会选择随风而动的“风流女”。在这一部分,作者将告诉你第一份工作的意义和提高成功率的求职方法。第二战略用世界青睐的模式推销自己简历是你的品质认证书。企业会根据你的外貌、语言表达能力、管理能力等,评价你的“身价”。作者会告诉你,怎样才能让自己拥有这些条件。第三战略把自己的业务品牌化今天的业务即明天的工作经历,好运总会眷顾那些时刻做好准备的人。在这一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打理人际关系、管理好履历等经验,以帮助你去挑战和迎接未来。
序 女人20岁时该懂的事
第一部分 30岁的成功取决于20岁的战略
能干的女人最有魅力
不断积累才能高飞
职场价值取决于自己
男人和企业都不会选“风流女”
跟异性愉快相处也是一种能力
[猎头顾问秘籍]被猎头公司关注的六个条件
第一份工作决定之后的20年
第一份工作给你一双慧眼
第一份工作是你未来人生的基石
第一份工作助你找到人生目标
[猎头顾秘籍]提高成功率的求职方法
不再幻想,回归现实
没有女超人!
打破只属于男人们的竞争?
留学归来,工作就会不请自来?
有多少人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从大企业开始?
公务员是最佳选择?
[猎头顾问秘籍]接近招聘要求的方法
第二部分 提高身价的自我推销战略
证明能力的品质认证书
及时更新简历
自我推销
用数字证明工作业绩
[猎头顾问秘籍]决定简历成败的关键
战胜面试综合征
掌握企业面试的动向
掌握对方的心思
避免说出一些不利前公司的事情
你的价值取决于相识时的前3秒
话说的艺术
通过录音听听自己的声音
找出说话时的坏习惯
卓越的领导能力比实力更重要
下达任务时不注意统一性的A组长
急于推卸责任的B组长
受人尊敬的C组长
不要执著于你总学不好的外语
外语只是与人沟通的一种工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数字时代的业务管理
[猎头顾问秘籍]猎头顾问优先考虑什么样的人才(一)
第三部分 备受猎头公司青睐的履历管理战略
机会总降临有准备的人
25岁~30岁,自我发现期
30岁~35岁,品牌人生的构建期
35岁~45岁,经营理念积累期
现在的工作,是“钓”到未来合作者的诱饵
热情工作、果断抉择、孜孜以求
[猎头顾问秘籍]制订出一生的工作规划书
克服跳槽的畏惧心理
果断选择跳槽,并做好充足的准备
尽早熟悉竞争模式
离职前要处理好最后的工作
[猎头顾问秘籍]猎头顾问优先考虑什么样的人才(二)
站在前人的肩上登上成功之巅
交换名片是业务来往的第一步
[猎头顾问秘籍]交换名片的举止礼仪
选择与不同领域的人来往
与上司的交流,是我们迈向成功的桥梁
现在开始吸引猎头顾问的注意
[猎头顾问秘籍]猎头顾问乐意接见的人
创造自身品牌
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猎头顾问秘籍]在平时提高竞争力的方法
给自己的工作镶上品牌
最明智的投资——打造都是自己人的环境
海阔凭鱼跃,成为“全球化人才”
尾声 比猎头顾问找上门列重要的事惰
第一份工作是从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开始
很多人都想进入大企业,但当问到他们为什么想进大企业的时候,他们却很少有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在进入大企业之前没有提?对企业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你就无法判断它是否适合自己,单凭亲朋好友的强力推荐而进入大企业,这是很不可取的,很可能在你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会产生跳槽的想法。我为什么希望进入大企业呢?在大企业工作,对我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这是在决定投简历之前,必须要仔细斟酌的问题。
大企业固然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相对较高的年薪、优厚的福利待遇,以及企业带给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个人价值,等等。这些也是很多人偏爱大企业最重要的原因所在。除此之外,进入大企业能够体验并了解大企业的各项生产和管理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解一个企业的运转体系。大企业一般都会有一套可以为每个人提高业务能力的教育项目。强调一生职业的时候,最起码还有“稳定”的优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状况的不断更新,大企业并不能给你绝对的保障和稳定。
在大企业成功地迈出自己的第一步,就等于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地迈了一大步,大企业会让你受益匪浅。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新职员,干了没三天就交个辞呈拍拍屁股走人了。他们为什么要放弃这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机会呢?这常常是因为他们先前没有充分了解企业的特点,也没仔细分析企业的特点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符?单凭周围人的劝说才做了这样的选择。所以等进了公司之后,就会感觉到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开始感到不习惯,结果不得不拍屁股走人了。了解了他们决心要离职的原因,就可以判断出他们本人的兴趣是否适合大企业。让我们看看以下几点离开大企业的理由和其背景吧。
第一,分工细致。
一个企业就类似于一个社会,社会越发达,社会分工也就越细,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规模越大,业务分工也就越细,所以每个人的业务范围也就越有限。但在小企业里,个人负责的业务领域就会相对广阔一些。例如,同样在人事部工作,如果是中小企?,会有一两名职员负责全部职员的月薪、奖金等人事管理项目,但如果在大企业,这些全都会被细分化,每个人都有自己指定的业务。如果想培养专业性,当然是分工细致的大企业更佳,但是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扩大自己的专业领域,小规模企业则更加适合。
第二,组织内部竞争非常激烈。
2005年,韩国企业协会以国内企业为对象做的“升职管理实态”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普通职员中,每年只有44.5%的人们能升职到更高一级,不过,职位升到一定程度后,想再往上升一级就很难了。在大企业里,要想得到晋升的机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大企业内部的竞争十分激烈,如果在升职的时候落选,员工就会受到很大的压力,所以偶尔也会发生一些职员因落选决心离职的现象。当然,并不是说在中小企业工作就不需要努力,但总的说来,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压力要小一些,中小企业只是围绕着少数的职员来运营的,所以关于升职的负担,相比起来会比较小。
第三,在大企业里,被认可的往往不是个人,而是个人所在的集体,这也是人们离开大企业的原因之一。
对于大企业来说,品牌就是生命。在那里工作的每个人,也都会被认为是品牌的一部分。跟客户的来往中,也因为属于叫做“甲”的、强大实力的品牌,所以才可以受到优质待遇。事实上有很多时候,自己的成功并非得益于自己的实力,而是依靠企业品牌的力量。所以时间一长,就会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只在大企业工作过的人们,在中小企业工作时,很难适应与大企业不同的待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第四,工作量太大,没有时间去开发拓展自己的业务。 不管在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工作压力。不管工作量多不多,压力肯定是存在的。在大企业加班是家常便饭,周末加班更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在一些中小企业或者风险企业,也有很多人担负着相当大的工作量。想提升自己的价值,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好的待遇,那么就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开拓。因此就算是在同一个环境下,也有很多人在争分夺秒地进行自我提高。
在大企业工作过的经验,对你以后的人生道路大有裨益。但不要因为没被大企业录取,就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及那些被录取的朋友们。如果你铁了心想进入大企业,你也可以先在中小企业培养自己的专业性,然后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进入大企业。虽说企业规模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你如何专业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
2006年发表的《世界保健报告书》显示,韩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3岁,女性则是80岁。也就是说,对于现在已经跨过40岁门槛儿的我来说,还有四十年可活。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可以说我是在边犯错,边成长。但是,对于今天正在规划下一个四十年的我来说,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都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或者临阵退缩,我坚信这剩下的四十年对我来说,一定是珍贵而有意义的四十年。我也同样坚信,在别人眼里我看似华丽的前半生里包含的无数经验以及痛苦和幸福的经历,对离40岁还远的年轻后辈一定会有所帮助。
二十年前,也就是我20岁的时候,我果断地放弃了从初中到高中努力学习了整整六年的声乐课程,而选择了一个新的专业。我为自己的这一决定付出了"惨重"代价--我复读了三年才考上了淑明女子大学的政治外交专业,为此,我看尽了别人的脸色。从声乐到政治外交学,从政治外交学再到科学技术政策学,我平均六年换一个专业。这样频繁地更换专业,并非因为我对自己的未来有具体的规划或是有决心--有的只是一种侥幸和期待的心理,我总认为"新的明天在等着我,我的未来一片光明"。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期待和失望中,浑浑噩噩地送走了20岁,步入了30岁。然而,我那种认为拿到博士学位就可以做一名教授或者研究员的愿望,也因韩国经济受IMF冲击而风雨飘摇不幸夭折。于是,我又很果断地抛弃了对博士学位的迷恋,开始投身到水深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大四第一学期快要放假时,我的心里一片混乱:是钓一个金龟婿好呢,还是继续学习,憧憬更远大的未来好呢?或是参加工作、融入社会更好呢?就在我心乱如麻之时,我迎来了平生的第一次约会。那次约会的对象是一个已经准备到国外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男人。正是通过他,我才知道原来还有"留学"这样一条不同寻常的"路"。然后,到了要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的手里已经有了一张美国某个研究生院的入学通知书。我欢快地踏上了飞往美国的旅程--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父母。之后,我在美国一待就是九年。九年之后,当我为自己的美国生活画上句号重返韩国时,我已经34岁了。在韩国,一个女人34岁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算是很晚了。我突然间感觉到了生活的重担。
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的八年时间里,我像走马灯似地换了好多家单位。由于每次与老朋友见面时我都要递给他们一张新的名片,我因此被他们嘲笑:“我们裴理事的‘理事’应该是moving而不是director。”
事实的确也是如此,我不记得自己在哪家公司待过一年以上。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为大公司效过力,也被拖欠员工工资的公司拖过后腿儿,也在开业不到两年就关了门的投资公司混过。在掀起网络热潮的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里,还一度成为一家企业的代表理事。现在,从一名猎头顾问的角度来回顾我的这段经历,我的这段经历不仅不能被称之为成功,而且还失败得很典型。
如果,如果当时能够有人给我一点儿指导的话,哪怕是一点儿……
有时我会想,在我一次又一次的复读期间、上大学期间、在美国期间、从美国回来时、在向第一家“收留”我的公司递上辞呈时、跳槽时、跳槽成功刚刚戴上新公司职员的胸牌时……如果当时能有人为我提供一些有预见性的、稍微有点哲理的金玉良言,我的生活也许就不会这么“善变”了。对于一名猎头顾问喜爱的"猎物"来说,不管进入什么环境,都要全力以赴。但是,如果预先对遥远的未来有所设计和规划,行动起来应该就会事半功倍。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并不为此感到后悔,当然会有一定的遗憾。不过,假如生命重来一次的话,我相信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这才是我。而且我也深信,以往四十年所犯下的种种错误,一定会给予我忍耐、热情还有规划未来的智慧,我未来的四十年一定会生活得更幸福。
如果过去几十年我并不是那么“善变”,我不一定会如此果断地,就像又踩了一次急刹车一样选择猎头顾问这一行。因为我知道有比高学历和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东西,对于帮助那些彷徨的人们做出正确选择,我有着炽热的感情,我还希望更多的女性能够具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决心和意志,所以,我想作为一名猎头顾问,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掌握的所有人生经验。
KOREA BRAIN的代表赵命九先生赋予我开启全新人生的机会,并给予我许多帮助和鼓励,在这里我向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还有各位同事、BOOK的房美姬组长以及对本书的出版有过帮助的所有人,在这里一并表示真心的感谢。
裴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