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上的穆斯林》一书从历史、人文等多个层面,为更多人了解中国的穆斯林打开一扇窗口。
3年来,宁夏广电总台的马跃、樊前锋等人对中国境内穆斯林聚居地进行走访,以穆斯林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为主线,用人文解读的方式,全面展示了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穆斯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大地上的穆斯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马跃//樊前锋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大地上的穆斯林》一书从历史、人文等多个层面,为更多人了解中国的穆斯林打开一扇窗口。 3年来,宁夏广电总台的马跃、樊前锋等人对中国境内穆斯林聚居地进行走访,以穆斯林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为主线,用人文解读的方式,全面展示了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穆斯林。 内容推荐 贺兰山在北,六盘山在南,黄河水从两山问狭长的地带漫患而过,生成了美丽的宁夏平原。宁夏是今日我国上千万回族穆斯林的人文地域中心。除回族外,我国的穆斯林还有集中聚居于新疆、青海、甘肃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与保安族。 此书的作者说,在新疆、海南、福建,在所到的穆斯林聚集地,中国的穆斯林与中华民族一统一体的共生关系里,他们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壮大做出的贡献,永远具有现实意义。 目录 第一部分 绝代佳人绝代歌 唐朝,一个揽我入怀的王朝 成吉思汗的弯刀与色目人的舞蹈 入华穆斯林带来的“嫁妆” 马背民族的海洋梦想 第二部分 天山南北有吾家 走近中国唯一原住白种人 柯尔克孜族:四十个姑娘的后代 喀客什老街的记忆 祖国边疆,一个少数民族的风华绝唱 黑眉毛的姑娘掀起盖头来 第三部分 黄土高原的绝唱 毛泽东平生题写的唯一宗教匾额 东乡族:我家住在龟背蛇脊间 积石山下,男儿带刀的保安族 骆驼泉边,有个民族叫撒拉 直面阿克塞最后一位哈萨克族头人 第四部分 智者相逢不负平生 西宁,一段武将与文士的绝唱 新疆和平解放背后的将军与阿訇 一个与林则徐齐名的销烟英雄 隐于大清秘史里的一代回族名臣 第五部分 晚清、民国时期的大西北 兴起前夜的“西北五马” 甘宁青三省分省内幕 日本在华筹建“回回国”始末 喀喇沙尔3万回族人 第六部分 大地上的烙印与飞歌 中国回族首部通译本《古兰经》问世前后 木卡姆:音乐的起源是为自己做伴 这些阿凡提 和田:佳人美玉出风尘 世居湖南的维吾尔族 中国大地上的外籍穆斯林 黑伯理,一个回族男儿的丝路梦想 银川南关清真大寺的管家 第七部分 那些记不清的身影 散落在撒拉族中的雪山少年 白先勇先生的家事 斯文赫定为之著书立传的回族青年 千万里,追寻不死的马本斋 马雄,一段远逝的风云 “远嫁”西藏的回族女儿 第八部分 今日上千万回族壮大之谜 探访大山深处的孔子的回族后裔 走过西双版纳的“帕西村落” 青海,那些说藏话的回族乡亲 三亚有群占城古国的回族后裔 追寻大理古城的回族往事 试读章节 唐朝,一个揽我入怀的王朝 伊斯兰文明是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大唐帝国拥抱世界的胸怀又是何等温暖?我们在历史的遗迹中追寻,揭开伊斯兰文明进入中国的神秘面纱。 公元651年,唐皇接见了一位不跪的使节 西安市老市政府旧址对面是西羊市。西羊市俗称回民街,这是一条1300多年来从不寂寞的街巷。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人流涌动,熙熙攘攘,永远飘散着穆斯林粽子、粳糕和羊肉泡馍的清香。“人间繁华在长安”,西羊市与长安的繁华声名,都是从唐代开始的。 公元618年,大唐帝国建都长安,同一时期,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帝国则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在阿拉伯半岛实现了迅速崛起。 公元651年(唐高宗永徽二年),大唐帝国的皇帝唐高宗接见大食国哈里发奥斯曼派遣来华的使者,令他震惊的是,这是第一个见他不跪的使节。但开放的大唐帝国的高宗皇帝得知这位使节是只下跪于其所信仰的真主的穆斯林(伊斯兰教信仰者的通称),便接纳了这来自异域的文明。这是一次被载入正史的访问,也是被学者认定为伊斯兰教传人中国的标志性事件。 伴随阿拉伯使者的进入,更多的阿拉伯穆斯林商人也纷纷涌人中国。阿拉伯帝国与大唐帝国,当时世界文明的两座高峰开始了对话。此后的147年间,平均每隔不到4年时间,阿拉伯使者都要来到长安。 大唐帝国有着拥抱世界的胸怀。她以军事为保障,贯通了出河西走廊,经新疆库车沿塔里木河西,翻越葱岭抵达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而此时,另外一条通往阿拉伯国家的通道——以广州港为主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航线。“我用瓷器换香料”,商贸的流通使得这两个相隔万里的帝国不再遥远。 大唐帝国的经济、文化影响着中亚、西亚,穆斯林商人纷纷来华,也带来了他们的习俗。椅子,是由穆斯林商人从大食国甚至更为遥远的小亚细亚带人大唐帝国的;西安的羊肉泡馍,也是那一时期的大食国商人发明的,喜欢远行的他们带着干馕,遇见羊肉汤便把干馕掰开泡进汤里……椅子与羊肉泡馍,这些足以使当时的长安人大为惊叹。 西羊市就在这个时候,成为了国际贸易市场,街道宽达16米。唐朝政府,把外国商人都安置在了这里。一拨拨商人跋山涉水来到长安,逗留在长安的穆斯林商人们在这里开始有了自己的宅第。识货的唐朝官员在这里确定物价,长安城里的男男女女在这里选购洋货。 珠江边有了中国的第一座清真寺 大量穆斯林人华和大唐帝国开放豁达的胸怀,不仅仅流露在西羊市,最为闪烁的影子还有广州。 今日广州市中山六路光塔街上的清真寺名叫怀圣寺,俗称光塔寺,这是一座深陷楼山厦海里的寺。这座清真寺之所以被称为光塔寺,是因为寺里有一座高达36.6米的流线型圆形塔身的建筑物。厚达3.6米的地基与塔身比例为10:1,恰恰吻合了现代力学原理,再大的风浪也奈何不了它。该塔是中国伊斯兰教最大的邦克楼(用做宣礼或确定斋戒月起讫日期观察新月,是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艺术和标志之一)之一,形体独特,为我国塔林所罕见。虽说屡经修建,仍具阿拉伯伊斯兰的建筑风格。尽管这塔没有避雷的设备,建在一处水眼上,但1300多年来安然无恙。 2008年春天,我们曾有幸登临这座谢客已久的光塔。一座清真寺为什么要修这么高的塔?当时我们是心存疑问的。广州籍穆斯林学者保延忠先生,送我们一幅他亲手画的油画。画面上,有清真寺,有光塔,寺的周围是一群阿拉伯、波斯商人在和身着唐朝服饰的人们交易,几位貌似工商官员的人以及制定物价的官员穿梭人群中。边上,珠江的海浪拍打着沙滩,一艘艘船帆远远驶来。 这幅出自于当代人之手的油画,所描述的正是唐代初期的广州。那时,应当是大唐与阿拉伯建交之后。那时的广州城很小,光塔寺就修在珠江的边上,阿拉伯商人自海上来到广州,在码头上与当地中国人交易,而阿拉伯穆斯林在清真寺里修建光塔,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来到中国的船导航。光塔,在白天的时候显而易见,而夜晚的时候,则悬挂起灯笼。茫茫大海里航行的人们,看见了光塔犹如找到了回家的路,最终在广州港停靠,广州港一度“大舶参天”,“万舶争先”。再后来,珠江退去,广州城逐渐变大。 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一座清真寺。修建年代应该在唐朝与阿拉伯国家修好之后不久。 油画里的那些异国商人以光塔寺为中心居住了下来,他们的番坊呈长方形,南临珠江,东至朝天路、米市路,西到人民路,北抵中山六路。 他们的言语咿咿呀呀,皮肤各种各样,穿宽袍盘着高帽,和唐朝人做起了生意。偶尔说出,“你好”“谢谢”“听不懂”。 “广州波斯妇,绕耳皆穿穴带环,有二十余枚者……” “其人手指皆戴宝石,嵌以金锡,视其贫富,谓之指环子……最上者号猫儿眼睛,乃玉石也……有摩挲石者,辟药虫毒,以为指环。遇毒则吮之愈。” 光塔寺边上,残留的地名里,我们仍旧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那群穆斯林曾经巨大的存在。“先羊巷”的阿拉伯语意思是“送别”;“甜水巷”的阿拉伯语意思是“小小的山岗”,而这里的确有过小山坡;而“玛瑙巷”则是指阿拉伯人在这里经营过玛瑙。 P3-5 序言 ◎马跃 2009年的北京,发生了两件看似细小但却别具意义的事情。 先是在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代表团向中央建议,通过大力发展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形成我国面向57个穆斯林国家开放的前沿阵地,打造面向伊斯兰世界的“第一深水港”;同年7月25日,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国际频道正式开通。 在国外,宁夏回族自治区被称为“中国穆斯林的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低迷,同为穆斯林的阿拉伯国家的商人舍弃欧美国家的市场,将闲置资金投往中国、投往宁夏。而这些,与宁夏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与世界穆斯林国家所开展的一切积极有效的经贸文化交流是分不开的。 唐代起,我国与穆斯林国家的友谊交往,就是以商业的和平往来形式积极开展的。现在,时代需要我们对国内穆斯林应有更多的了解,同样也是时代让这种认知成为了一种有所裨益的必然。 贺兰山在北,六盘山在南,黄河水从两山间狭长的地带漫患而过,生成了美丽的宁夏平原。宁夏是今日我国上千万回族穆斯林的人文地域中心。除回族外,我国的穆斯林还有集中聚居于新疆、青海、甘肃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与保安族。 2009年的春天和夏天,自北京传来的这两则关于我国与世界穆斯林国家的信息,使我的内心荡漾着阵阵难抑的激动。冥冥之中,我们吻合且接近了时代的风云——3年前,宁夏广播电视总台召开的一次台务会上决定并开始实现对于中国穆斯林聚居地的踏访,我们试图通过媒介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穆斯林。 “圣训”中说:爱国,是穆斯林信仰的一部分。那时起,我们便以穆斯林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为主线,用人文解读的方式全面展示中国穆斯林。 ——元代回族人赛典赤在主政云南时,缔造了中国的“行省制”,他是中国最早的“省长”,而云南自此也永远成为了中国的一个边疆行省;同一时代,回族人蒲寿庚家族将泉州发展为“东方第一大港”。 ——柯尔克孜族有一个叫毛乐朵的63岁的老妈妈,她用40年的光阴骑马走了10万公里,义务担任边境护边员。尽管这位老妈妈没有上过一天学,甚至不会写自己的汉语名字,但她却在边境每一个山口的石头上都用红笔写下了汉语“中国”两个字。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所讲述的塔吉克族,是一个公认的最爱国的少数民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一个传统——自唐代在塔什库尔干县设立葱岭捉护起,就戍守边地,没有编制、不领津贴、永不撤离。 ——塔塔尔族在中国56个民族人数排序中到了第53位,只有4600多人。却恰恰是他们,在20世纪初期散布在新疆大地上,不惜流血牺牲,发展了边疆的现代教育。 ——维吾尔族达瓦孜、木卡姆艺人不仅为祖国也为世界奉献出了经天动地的文化与艺术;早在唐代统一疆域时,伟大的维吾尔民族就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身为穆斯林的孩子,我时常想到采访选题里的他们。中国穆斯林与中华民族一统一体的共生关系里,他们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永远具有现实意义的。 是那两则来自北京的讯息,给予了我们更大的动力和信心——宁夏在国外被称之为“中国穆斯林的省”,而宁夏传媒自身对于中国穆斯林的文化关照,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和担当;而在时代面前,这种关照与担当就显得颇为重要。当互联网使得地球缩小如同一个村庄,当穆斯林国家与我们联系日渐紧密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于国内穆斯林有所了解呢? 在我们历时3年的全国巡回采访中,穆斯林的朋友、汉族弟兄杨波驾驶宝马X5陪伴我们走过了最为艰苦的一段采访行程,在深入雪域边疆49天中度过了2009年的春节。如果说,我们历时3年的巡回采访因为时代而具有了现实意义,那么正是宁夏人民出版社又让这种现实,变得更为重要了起来。 2008年,宁夏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我们的考察集《清真寺边的那些事儿》。2009年,我们手捧《中国大地上的穆斯林》,谨以此两书献给所有的穆斯林以及穆斯林的所有的朋友。 愿世界穆斯林友谊之树永远长青。 是为序。 2009年8月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