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佐吉、丰田喜一郎、丰田英二、张富士夫……
丰田的历任领导者带领丰田打入全球市场,爬上全球销量冠军的宝座,他们的经验与智慧将为我们展现:
·强调集约经营、强调员工智慧的“丰田之道”能否再放光芒?
·成功向全球输出东方价值观的“丰田精神”能否在反省中回归?
·JIT、5S、看板等“经验价值”在新管理时代能否保持生命力?
·70多年所探索的东西方结合的“丰田模式”是否仍值得学习与效仿?
·丰田家族重掌公司行政大权后,能否再次带领丰田走出困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丰田领导者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日)佐藤正明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丰田佐吉、丰田喜一郎、丰田英二、张富士夫…… 丰田的历任领导者带领丰田打入全球市场,爬上全球销量冠军的宝座,他们的经验与智慧将为我们展现: ·强调集约经营、强调员工智慧的“丰田之道”能否再放光芒? ·成功向全球输出东方价值观的“丰田精神”能否在反省中回归? ·JIT、5S、看板等“经验价值”在新管理时代能否保持生命力? ·70多年所探索的东西方结合的“丰田模式”是否仍值得学习与效仿? ·丰田家族重掌公司行政大权后,能否再次带领丰田走出困境? 内容推荐 2008年。丰田超过占据世界汽车市场霸主地位77年之久的通用,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商,但是转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大规模的汽车“召回事件”却让丰田风光不再,丰田公司的现状和前景成为了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本书出自日经新闻社资深记者佐藤正明之手,是其“潜伏”丰田汽车和日本汽车行业数十年来厚积薄发的登峰之作。该书不同于其他关于丰田生产系统和成本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性图书。而是从丰田的历史、历代领导者、文化、战略等层面深入探讨和总结丰田的成功经验以及挫败的教训,并在本书最后对丰田提出了一个极为尖锐的问题——持续经营。本书值得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各行各业(不只是制造业)的企业家和经理人研读。对于研究丰田、日本以及整个西方管理模式的学者也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 丰田训诫 丰田训诫1:企业使命是奉献社会 丰田训诫2:“发明”是企业成立时的重要章程之一 丰田训诫3:脚踏实地,避免轻浮 丰田训诫4:员工才是企业的真正财富 丰田训诫5:懂得尊重他人 第2章 领导者的素质 身为领导者就需要设定目标 技术并不能确保成功 丰田和本田之间的差异 日产神话 销售之神:商业和个人意志的融合 第3章 创立者的梦想和挫败 从纺纱机到汽车 丰田创始人引发的一次破产危机 选择喜一郎的接班人 石田继任的“第一把火” 第4章 丰田向福特学习 与福特的联盟谈判重新回到起点 福特的装配系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合理化使用劳动力 第5章 丰田生产系统 英二布置的家庭作业 纽约街头的“蚁群” 准时生产方式 看板生产方式 带人字旁的自动化 第6章 社长的有条件复职 日本的市场被国外资本垄断 缺席的社长 喜一郎复职的内幕 喜一郎为何不愿回来? 喜一郎的最终决定 第7章 丰田的家族悲剧 喜一郎意外离世 利三郎的最后遗愿 石田继续留任 丰田是在赚钱,但并不是在大量敛财 第8章 选择独立发展 究竟是美式汽车还是欧式汽车? 英二决定走自己的路 丰田的“尤伯连纳” 喜一郎的代言人 第9章 日本汽车的标准 打造一部完整的乘用车 被任命为首席工程师 市场研究的结果 打造一部设计出众的汽车 第10章 丰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丰田不是一天建成的 把公共路面作为试车场地 皇冠终于面世了 第11章 建设元町工厂 新瓶装新酒 章一郎被委以重任 元町厂达到月产1万辆 从KoroIno到丰田 第12章 日本汽车打入美国市场 皇冠打入美国的“准备战” 丰田美国之路险阻重重 日本汽车出口的“攻坚战” 第13章 人民的汽车还是大众市场的汽车 从经销商那里获得资金 1000美元的汽车 中晚年的中村贤哉 第14章 守住自己的城堡 与福特的第四轮合作谈判 董事会成员只能由日本公民担任 这不是梦想中的汽车 难当丰田领导人 第15章 卡罗拉:丰田创始人的美梦终成真- 意料之外的继任人 丰田和日产的冲突 卡罗拉寄托的希望 卡罗拉的巨大成功 第16章 工业重组剧中的胜利者 积蓄动能,为整个工业的变局做好准备 日产社长川俣的雄心 与日野、大发联盟 中小型汽车制造商时刻准备有所行动 众多日本汽车制造商转向外国公司 第17章 丰田的基石:劳工一管理层合作 我继任因为我是最佳人选 企业不能蒙骗自己的员工 丰田终于越过了日本的边界 第18章 摇动社长的大旗 石田卸任 尼克松事件的冲击 英二的经商天分 与废气排放规定斗争 所有技术皆在内部发展 第19章 变恶为善 催化剂大大提升了燃料的经济性 丰田减产,马自达却大量增产 丰田生产系统正式诞生 主“管家”开始管事 第20章 全球小型车大战 三大汽车巨头的全球汽车策略 小型汽车之战恶化为美日汽车冲突 日产开始投资长期项目 第21章 与福特和通用的谈判 与福特之间的第五次谈判以失败告终 进军中国市场还是开拓美国市场 把最好的留到最后 与通用的谈判宣告成功 第22章 “世界丰田”的起起伏伏 担心沦为“老三” 独立建造海外工厂 美日汽车冲突再度激化 丰田作为国际性公司的意识 第23章 丰田的危机 丰田母公司成为股票挟仓的牺牲品 并没有人掩住丰田的双眼 企业掠夺者四处逃窜 布尼·皮肯斯公司进场 为何皮肯斯以失败告终 第24章 奥田的改革 有着不凡能力的人 奥田的雄心抱负 本土市场占有率达到40%的重要性 第25章 雷克萨斯背后的人 飞人销售员 质量超过奔驰车,但是没有它那么贵 打造终极豪华车 第26章 普锐斯:丰田的另一张王牌 令人尊敬的汽车企业 电池:丰田由来已久的梦想 通向普锐斯之路 21世纪,恰逢其时 第27章 准备成为世界最佳 品牌重塑策略 丰田对行业重组的反应 日产:重组中的焦点 奔向雷诺之路 第28章 登临王位:多维战略 商业界的首相:丰田CEO 快速成长的秘密 金砖四国,新兴市场和F1方程车大赛 后 记 受伤的先行者 国际化经营的陷阱 后“世界领袖”时代的挑战 石油价格高居不下迫使奥田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丰田真正的对手:傲慢 试读章节 “要友善大方”——丰田训诫第四条显示出丰田所特有的延展的家族管理风格。贯穿佐吉的一生,他总是对待手下雇员如同对待家人一样。喜一郎就亲身目睹过这一切。因此当他把佐吉发明的自动织布机的专利出售给英国普拉特兄弟公司的时候,唯一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把出售专利获得的25万日元中的10万日元作为特殊奖金奖给那些当年帮着一起开发这一机器的雇员,而剩下的15万日元除了给丰田纺织株式会社以及丰田自动化织机公司之外,还分给了丰田财阀集团雇佣的所有6000名员工。 丰田自动化织机公司在独立经营的三年间收入达到25万日元。当时已经下决心向汽车行业挺进的喜一郎急需这笔钱,但是他仍然向公众宣布他将亲自监督公司拿出一部分钱作为特殊奖金,并且还在1931年2月5日以佐吉的名义举办了一场持续百天的佛教纪念活动。 15万日元平分给所有下属,意味着每个人可以得到25日元。当时工厂女工的平均月收入是28日元,因此25日元就相当于给每个员工发放了一个月工资的中期奖金。 而当时,全球尚处在似乎永远看不到曙光尽头的经济危机之中。也许正因如此,喜一郎的做法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各大报纸大肆地宣扬他亲自管理这笔特殊奖金的事迹,大大地提升了员工的士气。其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当丰田推出更为精良的高转速纺纱机时,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喜一郎因此稳固了自己的自动化织布生意,并且形成了大家争先恐后争取自动化生产的商业环境。 喜一郎从不掩饰也总是不断地宣称: “员工才是企业的真正财富。”在战后那段极为动荡不安的时期里,当员工从战场上再次回到日本后,公司开始生产制造锅碗瓢盆等任何他能想得到的产品,因为单靠生产汽车,公司无法支撑这么多工人的开支。 当时英二负责搭建瓷器生产基地,而首批加入公司的大学生之一斋藤正一则负责在田间蓄养泥鳅。喜一郎的大儿子章一郎临近大学毕业时,就被派往被人们称为是“地球末端”的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稚内。他的任务是推动当地一家生产鱼肠和鱼饼的工厂逐步升级到机械化生产。 根据1949年的道奇路线精神,在日本开始推行极为严苛的财政紧缩制度,造成日本经济愈发衰败几乎走向无可挽救之地。即使是在汽车行业,竞争对手日产汽车和五十铃汽车也不得不先人一步开始大量裁员。尽管如此,丰田毅然谨守丰田训诫,没有进行任何裁员。它们这么做的一个原因也应该归功于其关联纺织企业如丰田自动化织机公司等当时的效益还算不错,因此能够给丰田汽车提供足够的资金援助。 但是,从常理来说,这么做也不是长久之计。到1949年12月,尽管喜一郎在内心深处很明白公司的流动资金已经快见底了,但是他仍然与工会签订了备忘录,明确表示他是不会裁掉任何员工的。可惜的是,到最后,情况愈发糟糕,已经恶化到要么一起沉下去要么一起游上岸的窘境了。1950年年底,眼见公司濒临破产边缘,丰田终于撑不住了,在次年春天开始裁减员工。这一切最终导致了劳工纠纷,也最终迫使喜一郎引咎辞职以缓解当时的局势。 时至今日,在丰田公司里,亲身经历过当时那些令人揪心岁月的人只有英二一人了,但是从那时起,所有丰田公司的领导人都被告知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运营一个公司所承受的巨大压力。除了那唯一的一次,之前和之后,丰田都没有裁减过任何员工。不管情况如何都不应该随意削减人员,至今为止,一直是丰田公司的信条之一。也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够让丰田的员工们内心深处不必再为自己的前途胆颤心惊,能够更全力地聚焦于推行TPS。 P7-8 序言 2007年11月3日,丰田公司跨入了第七十个年头。从1973年开始,身为《日本经济新闻》记者的我就开始负责汽车行业的报道,屈指算来,我已经亲眼目睹了丰田公司几乎一半的历史了。当然,在这么漫长的岁月里,虽然我身在报道前沿,但是对于丰田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我显然并不能完全了如指掌。不过,这段经历倒是给我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即使我已经远离汽车阵线,仍然和众多身处不同层级的丰田高级主管人员们保持着不错的关系。我想,在自己懵懵懂懂一路走来的漫漫岁月里,丰田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丰田所有的主管人员中,第一个与我建立起紧密关系的就是当时的常务总监花井昌也。花井,人称丰田的财神,烟酒不沾,唯一的爱好可能就是打打高尔夫了,而且他在打高尔夫的时候只用铁杆,以至于他被手下戏称为“铁人”。与很多人不同的是,他极少会将个人事物与生意混杂在一起,但同时他又可以称得上是丰田英二的铁杆崇拜者,他甚至宣称,“丰田英二才是我唯一的兴趣。” 花井一向认为, “如果你宣称自己为所服务的公司感到自豪,对之持有深刻的感情,那么你就应该拥有公司的股票。”因此,从加入丰田公司,他就开始刻意地购买丰田的股份,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已经成为继丰田章一郎和丰田英二之后公司第三大个人股东。由于膝下无子,在辞去丰田董事的职务后,花井将价值数亿日元的管理层退休福利全部捐给了自己的母校。 一切源于马自达重组 正是由于马自达公司的重组,花井和我才有了交集。因为没能处理好1973年秋天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马自达公司的财政陷入危机,最终导致公司的主要支持银行住友银行(即现在的住友三井银行集团)要求公司进行重组。当时身为住友银行的常务董事(后来升任为社长)的矶田一郎,刚开始还希望马自达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进行重组,同时也开始未雨绸缪,积极寻找可靠的商业合作伙伴来与这个摇摇欲坠的公司结成联盟。 当时,我正巧在全力以赴地对马自达事件进行深入报道。每一次当矶田从大阪来到东京的时候,我总是想方设法地在每天早晚与他碰两次面。有时候如果情况紧急的话,我们也会抽空在下午见上一面。记得有一次,面容凝重的矶田向我透露: “如果马自达就此坠落,日本经济也会因此而受到重创。在本土所有汽车生产商中,丰田是唯一一个可以帮助马自达的。但是,1950年,当丰田公司濒临破产边缘的时候,我们住友银行只不过就是帮着筹集了一下资金而已,并没有伸出太多的援手帮助它们联合融资。从那时起,我们就丧失了与丰田公司的所有联络,我们之间曾经拥有的私人关系也受到了损害。不过,当下这个时刻已经容不得我们纠缠于这些陈年旧事了,不知你是否愿意帮我们试探着看看丰田能否既往不咎地帮一下马自达。” 看起来,矶田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个记者作为中间人来调停这一事务。记者的职业敏感让我感觉到这件事完全可能成为轰动一时的头条新闻,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下来。我想,要处理好这么一件棘手的事情,最高效的办法应该就是直截了当地去找花井谈二谈。 所有大型的日本公司在面对媒体的询问时,通常都会让主管公共事务的人员出面并且当场进行记录,丰田也不例外。当我一提到马自达,花井就示意本来一直在我们身边进行记录的公共事务主管离开。从那刻起,只要我对丰田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采访,不管是花井还是其他人,公共事务主管都不必到场。 在公共事务主管面前,这些高级主管们在回答问题时都会小心谨慎地选择自己的用词,但是如果只有我们两个面对面的时候,他们就会相对放松,话风也就没有那么紧了。也许是因为我习惯于在采访时不当场作记录使他们相应地放松了戒备,这种时候,我通常能够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重要事件的独家消息。 马自达这件事的结果是,丰田一直就没有考虑要与马自达进行合作。最终,矶田再次调头转向和福特公司重开商谈,决定尽力调和曾经中途终止的谈判。 这一事件倒是把我和花井的关系拉得更近了。从那时起,我逐步了解到丰田公司领导方式的根基,了解到公司的发展历史,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的管理理念,还有第三任社长石田退三关于财富的看法以及精益化生产的奥秘,当然也包括丰田公司是如何进行资金运作的,是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的发展的,等等。 在花井担任公司常务副社长和会长的漫长岁月里,我和他基本上做到每月见上一面。令我深受感动的是他总会主动告诉我碰到问题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哪些人,而且他还不厌其烦地通知那些人与我交谈,从而让我接触到了公司里的许多头面人物。纵使后来我们各自都离开了原来的岗位,仍然时不时地碰头,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1995年他离开人世。正因如此,我才总有机会透过花井的一言一行,亲眼目睹丰田的不断变迁。 后记 2008年第三季度,从丰田公司业绩看来,其销售收入达到26.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了10%,但是运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2.27万亿日元、1.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率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显著了。 正是由于美国市场的次贷危机和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刮来了一阵冷风,使得丰田打了个喷嚏。美国汽车市场的繁荣更多的是折射出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济的繁荣,当时人们对这个市场的年需求量估计高达1700万台。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热潮开始逐渐消退,到了2008年,对需求的估计在过去13年来第一次降落到1500万台。 其中最大的落差体现在标准尺寸的卡车类别,由于石油价格抬高,消费者对SUV的需求一下子开始消退。在2008年第二季度,在这一市场占据领导地位的通用和福特亏损额分别达到155亿美元和87亿美元。 2008年7月的全美销量进一步显示出了三大汽车巨头的衰退。日本八大汽车制造商的销量总和占整个市场比例达到前所未有的43%,第一次超越了三大巨头市场份额的总和。 对于美国汽车行业来说,2008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周年纪念日:离通用1908年创始以来以及福特T型车这部在世界汽车史上被世人视为“不朽的汽车”面世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岁月。很自然,应该为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庆贺一下,但是对于这两家公司来说,似乎根本就没有值得庆祝的氛围。 2008年也许将被视为让三大汽车巨头深感羞愧的一年而永载史册。这些巨头不仅仅遭受了巨额亏损,而且在头半年,丰田以27万辆的销量一举超越通用汽车,并且以383万辆的销量跃居行业最高位,而大众也顶替福特成为行业老三。至于克莱斯勒,在和梅赛德斯奔驰解除合并关系之后,被一家投资基金收购,从前10位的排名中消失了。 但是,来自丰田家族的丰田章一郎、奥田、张富士夫会长,还有现任社长渡边捷昭,都清醒地意识到丰田并不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登临最高峰的,可以说是对手的自我毁灭推了自己一把。因此,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现在所处的地位而喜不自禁,反而开始敏锐地觉察到未来隐隐浮现的危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