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共和国风云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尹家民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性格迥异,一如“湖南辣椒”与“绍兴黄酒”。

当他们共同开创共和国伟业时,这两种性格可谓相得益彰。

然而在共和国风风雨雨之中,亦不可避免产生分歧……

内容推荐

世上有言:写不尽的毛泽东,说不尽的周恩来。这大致是说:毛泽东所代表的是一种思想和一种独特的实践,其博大精深难以穷尽;而周恩来代表的是一种道德人格力量,仿佛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从本书中了解共和国风云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吧!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开国第一天

1.进京路上,两位领袖意味深长的对话

2.毛泽东的防弹车不见了,周恩来大发雷霆

3.毛泽东不知去向

4.周恩来坚持要毛泽东住进菊香书屋

5.主席台上不能没有宋庆龄

6.领袖们没有和苏联老大哥们喝醉

第二章 密议在克里姆林宫

1.毛泽东担心共和国得不到承认

2.毛泽东访苏的进程加快了

3.周恩来关注毛泽东安全的每一个环节

4.毛泽东看见一块汉字碑,似话中有话

5.一枚锈手榴弹惊起中南海一池春水

6.斯大林纳闷:毛泽东为何坚持要周恩来赶来呢?

7.一经苏方同意周恩来来苏,毛泽东顿时心情豁然

8.周恩来搬到毛泽东楼上住

9.毛泽东再次把斯大林的话头交给周恩来

10.周恩来力图打破僵局,又要不失毛泽东的“立场

11.毛泽东与周恩来最后商定的条约

12.周恩来撤除隔板似乎是一种象征

第三章 北邻战火如烧在心

1.“小参谋”的汇报震惊中南海

2.“不是我毛泽东好战,而是人家打到了家门口”

3.彭德怀“百分之百”地支持了毛泽东的出兵意向

4.斯大林的变卦,使毛、周陷于极度焦虑

5.聂荣臻在两个忙人之间跑来跑去,自己也累得睡过去

6.为减轻毛泽东的痛苦,周恩来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压了数日

7.“彭德怀的事”成为领袖们最要紧的事

8.周恩来向毛泽东推举彭德怀主持军委工作

第四章 中南海“打老虎”

1.在“夏天送瓜、秋天送蟹”的背后

2.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两条关键性指示

3.“白天敲锣打鼓,晚上回家抱头痛哭”的悲喜剧

4.毛泽东与周恩来为“三反”推波助澜

5.中南海“打虎”,周恩来向毛泽东提出问题的另一面

6.惊动中南海的两只“虎”

第五章 共和国拒绝阴谋

1.饶漱石搅得毛泽东紧张起来

2.高、饶将目光瞄准了刘少奇和周恩来的位置

3.高岗闹腾得周恩来无法做会议总结

4.毛泽东让周恩来“搬兵”

5.高岗与林彪密谋在西湖别墅

6.高岗找毛泽东为饶漱石说情

7.毛泽东60大寿前后做出的决定

8.林彪激流猛转舵

9.毛泽东再次选择了刘少奇和周恩来

10.事后证明“潘、杨事件”是一个冤案

第六章 两个伟人和三个名人

1.重庆谈判时,周恩来将胡风介绍给毛泽东

2.冲突的发生

3.由批判《红楼梦》研究一下转到批判胡风

4.狱中的胡风仍把周总理当做精神支柱

5.初识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梁漱溟

6.梁漱溟成为毛泽东的座上客,但看法不尽相同

7.友情从此了断,怀念却日渐加深

8.周恩来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第七章 冒进之争

1.毛泽东希望“高潮”一夜到来

2.因预算问题,周恩来与毛泽东争执起来

3.周恩来仍在努力反冒进

4.毛泽东拿着柯庆施文章问总理:你写得出来吗?

5.毛泽东宣布:反冒进的问题解决了

第八章 功不在禹下

1.十三陵水库劳动的象征意义

2.毛泽东批转报告给周恩来,要根治淮河

3.毛泽东走在黄河大堤上

4.周恩来三上三门峡

5.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三门峡不行就把它炸掉!”

6.毛、周合力,荆江分洪

7.三峡,领袖的焦虑与梦想

8.“两个冤家”聚首南宁会议

9.在毛泽东关注、周恩来踏勘的中堡岛上

第九章 庐山:历史的插曲

1.庐山会议前,平静中的不平静

2.毛泽东秘会贺子珍

3.毛泽东的讲话中多次提及周恩来

4.形势所迫,周恩来也不得不提高调门

5.常委会上,彭德怀难以申辩

6.庐山的悲剧风光

7.彭德怀给毛泽东、周恩来最后的上书

第十章 饥魔游荡在中国

1.两位领袖为粮食问题操心

2.因农村食堂的事,两个老乡非要见毛泽东

3.毛泽东渴望来信,周恩来及时汇报

4.周恩来“赌酒”:干三杯,增加外调粮三亿斤

5.人人检讨,惟林彪独树一帜

第十一章 动乱之途

1.毛泽东从《海瑞罢官》打开缺口

2.怀仁堂里座次分左右,周恩来坐在中间

3.毛泽东最终为“三老四帅”平了反

4.周恩来、毛泽东先后到达武汉

5.周恩来再到武汉,将毛泽东转移去上海

第十二章 生死“九一三”

1.毛泽东反感林彪谈“政变”、“设国家主席”

2.林彪突然发言,大谈“毛泽东的天才”

3.周恩来已经明白毛泽东批陈的用意

4.在知与不知中,毛泽东涉险抵京

5.周恩来向毛泽东请示:“打不打?”

第十三章 组阁风波

3.周恩来抱病飞长沙,毛泽东生日谈话

1.毛泽东突然休克

2.癌细胞已在周恩来体内蔓延

3.毛泽东伴着《满江红》走进手术室

4.周恩来手术前签署的机密文件

5.愿望:如果毛泽东能到周恩来病床前坐坐

6.毛泽东的最后时光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试读章节

相信每一个关注共和国历史的人,对下面这个场景都不会陌生;那段广为流传的,在两位世纪巨人之间进行的对话,已经深深镌刻在后来者的记忆由——

时间:1949年3月23日。

地点:河北省建屏县(现属平山县)西柏坡。

早上三四点钟,毛泽东要上床睡觉了。临睡前,他告诉值班卫士李银桥:“9点钟以前叫我起床。”周恩来知道毛泽东又睡晚了,悄悄嘱咐李银桥:“让他多睡会儿,没有关系。”

快10点了,李银桥才把毛泽东叫醒。毛泽东有起床后依栏而坐仰靠一会儿,抽支烟喝杯茶看看报纸的习惯。他问道:“几点啦?”

“快10点了。”

“让你们9点以前叫我,为什么现在才叫我?”

“周副主席想让你多睡会儿,说休息不好,怕你路上太疲劳。”听了这个解释,毛泽东不再说话,低头看一张新报。这一天,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的新闻公报由新华社向全国发表。

饭后,毛泽东把烟盒揣进口袋,朝门外走,迎面遇上周恩来。周恩来轻轻抬了一下手:“没有休息好吧?”

“休息好了。睡四五个小时,精神就很好了。”毛泽东习惯地又去掏烟,想起什么,在外口袋拍了两下,没有取烟。

“多休息一点时间,长途行军坐车也是很累的。”周恩来一边说话,一边和毛泽东身后的人打着招呼:“都准备好了没有,就要出发了。”

毛泽东在秘书的指引下,朝自己要乘坐的汽车走去,仍和周恩来说着话:“今天是进城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精神不好怎么行?”正要上车的其他中央领导人都跟着笑了。

周恩来点点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被退回来。”

“退回来就失败了。”毛泽东一脚在车上,一脚在地下,平平地说了句震撼人心的话:“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下午2时,毛泽东、周恩来和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在吉普车上坐稳了,回首望了一眼这个大决战的总指挥部所在地,笑意写在脸上,感慨藏在心里,驱车出发了。曲曲弯弯的沙土路面扬起烟尘。后面是长长的百十辆车队;前面,前面是北平,是即将耸立起来的共和国的远景……

浩浩荡荡的车队到达河北省委所在地保定时,省委书记林铁出门远迎,并设便宴招待路过的中央领导。听取了林铁的工作汇报后,中央各位书记都讲了话。毛泽东强调:工作千头万绪,要抓党的领导,抓党对城市各项政策的宣传和实行。要使各界人士都认清形势,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同新政权合作,恢复和发展生产。

周恩来对毛泽东后面的话作了补充:多宣传中央公布的城市政策;对资本家要保护,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生产。

24日下午,车队到达河北涿县。傍晚,叶剑英和滕代远等从北京乘火车赶来,接中央领导进城。晚上研究进城仪式时,不少同志认为,既是胜利之师,入城就该有些气派,至少应是锣鼓喧天,各路人马夹道相迎,以壮中国革命之声势。但中央书记们基本不赞成“大搞”。尤其是毛泽东,他在西柏坡时听说保定要欢迎他,开庆祝会,坚决不同意。他说:“还是简单的形式为好,场面不要过大,不要动员那么多的群众。到全国取得最后胜利时,再组织群众很好地庆祝庆祝。”随后周恩来也电告华北局:“闻此地将举行庆祝大会,主席认为不妥,连北平也不要开庆祝大会。因以我党中央迁移名义,号召人民庆贺并不适当,望速停止北平及各地庆贺活动。”周恩来还在电报中特别强调:不要鸣炮,以军乐团代之。

周恩来还设计了一个具体方案:“从清华园火车站下车,然后改乘汽车进颐和园住宿一夜,第二天去西郊机场举行入城式。人城式上,先检阅部队,然后与各界代表见面,特别是要与那些知名人士如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茅盾等见面。这些人与我们合作共事,今天胜利了,他们高兴了,急于见到我们,他们也在考虑今后怎么办,新政府里给他们安排什么工作。这些,都需要进行协商的。”

毛泽东沉思着点头:“我赞成恩来的意见。明天就要和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见面了。明天见面,是他们欢迎我们,也是我们欢迎他们,并向他们表示感谢。希望他们继续同我们合作,在今后的政府工作中,使他们做出应有的贡献。”

P1-3

序言

世上有言:写不尽的毛泽东,说不尽的周恩来。这大致是说:毛泽东所

长久以来,众多海外人士曾津津乐道他们的关系。尽管他们多数人并未能通晓中国国情,又受资料限制,再加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与中国不同,所以所述所论或不够真切,或有失偏颇。但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者。

一个美国人——与他们在延安窑洞油灯下度过许多不眠之夜的记者斯诺说:“共生”可能是描述他们两人关系的最适当的词了。毛和周在工作作风和性格上很不相同,但两人在37年(斯诺写于1972年)信任和互相信赖的基础上,相辅相成地进行着合作。他(周恩来)的无私的献身精神,使他成为毛的不可缺少的“另一个我”。

另一个美国人——同是作家与记者的索尔兹伯里在大约半个世纪之后,重新领略了当年曾无限激动过斯诺的“长征路线”,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他(周恩来)都是杰出的人物,他具备足以担当一名领袖的才能和背景。他现在已全力支持毛泽东,直到1976年生命终结之时,他都从未对毛的领导提出过任何异议。对于周恩来之所以作出这一抉择的复杂因素,不可能完全弄清楚。对他内心深处的感情,人们没有足够的了解。但是从遵义会议以后,不论他担任何种职务,实际上他都充当了毛泽东的参谋长。周、毛这种伙伴关系,也是中国政治中史无前例的……他们两人相辅相成。毛是哲学家、诗人,头脑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幻想。他具有一种炽热的精神,准备作出任何牺牲;准备为实现自己的见解而采取任何谋略。他追求目标,坚定不移,不容改变,但在实现其目标的方法上则机动灵活。周恩来则是一位实干家、外交家、人道主义者,是一位“管家”。常听到外国人和一些中国人说,周是位十全十美的、忠实可靠的政策执行者,是位务实的行政管理大师。他事无巨细,对人和蔼可亲。

外国人的议论很多很多……

我们自己不能沉默不语。

毛泽东与周恩来建国以来合作的历史,是共和国从开创到“文化大革命”的历史。

很少有哪个国家的两位主要领导人,能有如此长期的合作,能够如此深远地影响一个国家,以至人们只要提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会把他们当做党或政府的化身。毛泽东与周恩来是人类的两颗巨星,它一直照耀着中国。

随着经历种种风雨之后,我们已经学会了冷静。加之许多当事人的回忆和内部文件的逐渐公布,详尽地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可能。我们已经意识到:既然他们不是神,他们也有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也有常人所遇到的认识上的局限,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性格、志趣和处理问题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意见和得失。在这两位伟人去世20周年之际,回顾一下他们开辟的共和国之路,看一看他们在共和国重大事件中的决策,数一数他们或大步流星、或密密匝匝、或重迭或不重迭的脚印,以便印证他们的辉煌与迷误,合作与分歧,自然是不无益处的。

后记

1.《历史漩涡中的蒋介石与周恩来》写作时,并无写后两部书的打算。此书出版后,不但在海外出版,还发现了好几个国内的盗版本。笔者也收到一些读者来信,有一“书中人”曾在书上批注了130多处,对全书作了肯定。由此激发了我再完成其余两部书的欲望。费时四年,另两部有关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的书得以完成。尼克松生前有言:“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毛泽东飞周恩来和蒋介石这三个人的历史。”所以,这三部书是中国现当代史的一个缩影,当代有影响的人物及重大事件在书中都有记述。《历史漩涡中的蒋介石与周恩来》着重写了新中国成立前周恩来与蒋介石的合作与斗争:《共和国风云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和《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则写了建国后毛泽东与周恩来、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关系,前者重在国事,后者多为外事和战事;当然三部书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三独立成篇;尽量避免了重复。愿将此献给那些打下江山守卫江山的领袖与士兵,有名者与无名者夕生者与死者。

2.近年来我写了较多的领袖与将帅纪实性书籍,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特别是每次都要精心审稿的中共中央统战部、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文史研究室等单位,在他们的指导下,文稿得以纠正错讹,提高质量。我对这一阵地的默默工作者表示敬意。

3.多年来因写作此类题材,采访、结识的人自不在少数,有的成了忘年之交,有的成了终生友朋,我珍惜自己的名誉,也珍惜这份友情。当然也为“无事生非者”、“过河拆桥者”、“侵权盗版者”烦恼过、愤怒过。我感谢那些以各种方式担供帮助的人。

4.所有相识的编辑都是我的朋友。我与中央党校出版社编审何建东有着十余年的友好合作,没有他的鼎力协助,有关书目难以面世。2003年岁末,极富活力的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郑骏副编审闯入我的写作生涯,《家民纪实》系列由此而生,我们对它的前景充满信心。

尹家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6: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