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铸华章——植物概览。
这本《植物》由贾鲁娜和张四海所著,为“探究式学习丛书”之一。在编写方针上,本书贯彻从观察和具体科学现象描述入手,重视具体材料的分析运用,演绎科学发现、发明的过程,注重探究的思维模式、动手和设计能力的综合开发,以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精神和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掌握开拓创新的基本方法技巧和运用模型的目的。
这本《植物》由贾鲁娜和张四海所著,为“探究式学习丛书”之一。主要内容是:看似无声无息的植物世界实际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编写本书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小实验”、“知识链接”、“探究之星”、启发探究等栏目带领大家领略植物悠然的进化、缤纷多彩的种类、精致的结构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这本《植物》的特色是探究性强,可以很多的帮助中学生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第一大绝技
第一大绝技是拥有管胞,在茎的中部,一列细胞形成管子,专门负责将植物底部的水分输送的顶部。库克逊蕨的茎可分为地上的直立茎和地下的匍匐茎,匍匐茎呈枝杈状,匍匐在地表下面吸收营养和水分,水分通过管胞运送到顶部进行光合作用的位置,从而解决了在干旱条件下的水分问题。管胞是由木素、纤维素等组成的,对弱小的身躯具有支撑的作用,又解决了在空气中的站立问题。
第二大绝技
第二大绝技是生有角质层。光有内部的管胞支撑身体,未免太脆弱了,库克逊蕨的“皮肤”也很坚硬,与管胞共同努力,使植物体愈加挺拔;同时,坚硬的角质层阻挡了水分溜出体外,却留出了一些气孔,供气体进出,吸进需要的气体,排放废气。
第三大绝技
第三大绝技是库克逊蕨的孢子囊。作为生殖器官,孢子囊可以像现代的蒲公英一样,将产生出的孢子释放到空气中,一旦运气好的孢子落在了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的地点,“登陆者二代”就诞生了。在没有遇到合适的地点之前,即使在干旱的陆地上漂泊很长时间,孢子仍然具有生命的活力。
在库克逊蕨的带领下,水生植物终于在陆地的“大西洋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从海滩冲向了大陆内部。此时,我们再回眸远眺陆地,已经是一片被绿色装扮的景象了。在河流、沼泽等水分充足的地带,形成了地球上第一片森林。
远古时代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了煤炭。据研究,几乎所有的植物遗体,只要具备了成煤的条件,都可以转化成煤。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殖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化石,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在地球的历史上,最有利于成煤的地质年代主要是晚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这是因为,在这几个时期内,地球上的气候非常温暖潮湿,地球表面到处长满了高大的绿色植物,尤其在湖沼、盆地等低洼地带和有水的环境里,封印木、鳞木等古代蕨类植物生长得特别茂盛。大量的蕨类植物死亡后,遗体沉进水里,深埋地下,由于厌氧菌(不喜欢氧气的微生物)的作用和地壳的起伏运动,氢、氧、氮的含量慢慢减少,碳的含量相对增加,植物遗体就逐渐变成了泥炭、褐煤、烟煤,以至无烟煤。
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发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P6-8
看似无声无息的植物世界实际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编写本书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小实验”、“知识链接”、“探究之星”、启发探究等栏目带领大家领略植物悠然的进化、缤纷多彩的种类、精致的结构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本书的特色是探究性强,可以很多的帮助中学生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