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詹姆斯·戴尔·戴维森著作的《巴西的经验》内涵绝非书名所能全部表达。它不仅告诉读者巴西即将成为美洲又一众所周知的强大国家,而且向读者更为全面地描述了能源消耗、小冰河时期以及债务主义的深层影响。《巴西的经验》找到了巴西走出历史宿命的内在逻辑,同样也为出海寻求机遇的中国资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巴西的经验/浙江外国语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美研究译丛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美)詹姆斯·戴尔·戴维森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詹姆斯·戴尔·戴维森著作的《巴西的经验》内涵绝非书名所能全部表达。它不仅告诉读者巴西即将成为美洲又一众所周知的强大国家,而且向读者更为全面地描述了能源消耗、小冰河时期以及债务主义的深层影响。《巴西的经验》找到了巴西走出历史宿命的内在逻辑,同样也为出海寻求机遇的中国资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内容推荐 长眠于巴西大地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经预言:“巴西是一片未来之土,它也将永远处于未来。” 如今,这个与中国一同崛起的金砖之国,正努力走出这一宿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这其中,有投资嗅觉最灵敏的美国人,并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这样一本研究巴西与美国比较优势的书。《巴西的经验》找到了巴西走出历史宿命的内在逻辑,同样也为出海寻求机遇的中国资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巴西的经验》由詹姆斯·戴尔·戴维森著作。 目录 致谢 第1章 2050年的世界 预览未来 生产能力的下降 挥霍一空的财富 第2章 当代巴西:最初的美洲 希望之国:巴西 美洲的起源 神秘的巴西 难圆之梦 巴西能否担负美洲使命 第3章 萧条世界与巴西的繁盛之路 地形之影响 优势与劣势的今昔逆转 三个根本变化 第4章 能源密度与经济繁荣:能耗在经济盛衰中的隐形角色 高密度能源等同于经济繁荣 煤炭和亚当?斯密 能源攫取时期 炭油转换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石油峰值和货币贬值 繁荣之战 英国帆船再次起航 第5章 重拾马尔萨斯论:人口压力、全球变冷及未来的黑暗时代 天气动力 不是错了而是早了 静候马尔萨斯时刻 下一个小冰河期 虚张声势 捕风捉影 新一轮蒙德极小期 匮乏、错乱和革命 第6章 赤字引发经济失序:反常的债务主义促成了民主共识假象但也毁了社会经济 债务主义如何改变世界 债务主义成了政客操控民众的帮凶 令希腊汗颜的美国预算赤字 糟过大萧条的现状 繁华的谢幕 第7章 “罗马”的再次倒下:经济衰退、财政赤字与美国破产 悄然走向破产之路 迎接“罗马”的再次没落与崩溃 作为新的非法移民的美国人 第8章 杠杆周期的灿烂面:恶性通胀的后遗症与巴西在后美元时代的繁荣 在沉船上掌舵 叫停失控的开支 恶性通胀带来的重要教训 债务杠杆与增长 基于收入增长的GDP增加 第9章 水土丰饶的巴西:史上首个热带超级大国 巴西与水资源 巴西对农业的彻底改造 第10章 差距的倒转:作为世界新兴能源超级大国的巴西 零和的增长博弈 堪忧的前景 繁荣的终止 沉沦的经济体 里约热内卢:新的休斯敦 可再生能源的主导者 让世界有光 能源转型后国力的衰退 第11章 人口动力:巴西创造增长奇迹的新时代 巴西的人口红利 新产品实验室 真正的文化熔炉 第12章 回到未来:哪些方面会出错 巴西追随美国过紧了吗 体重问题 对医保的影响 多样性问题 基础设施 腐败问题 官僚作风 巴西成本 信用 第13章 局外旁观:走向繁荣的对策 结论 “模仿,模仿,为什么不模仿呢?” 迫在眉睫的经济萧条 从帝国定居法案到不确定的选择 审视金砖国家 对策 注释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巴西能否担负美洲使命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的两个半世纪里,拉丁美洲的经济重要性一直强于北美洲。17世纪,在米纳斯吉拉斯(Minas Gerais)发现黄金和钻石以后,巴西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但是,发现黄金之前,巴西经济主要依存于种植园作物的加工,比如蔗糖。 为了能与荷兰西印度公司抗衡,巴西总公司垄断了葡萄牙蔗糖运输舰队。两者竞争一直持续到1654年,最终以荷兰西印度公司舰队的投降为结局,并致使该公司在巴西东北部的伯南布哥失去了立足之处。 即便在十七八世纪巴西经济的辉煌时期,其经济发展同样受到了封建的贸易限制政策、不健全的财产权、繁重的苛捐杂税以及代表商人的新基督教(葡裔犹太人)与旧派基督教之间的宗教斗争的制约。同时,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冠冕堂皇的迫害现象:1650年,葡萄牙国王就颁布了一条圣谕.强迫境内新基督教徒向巴西总公司注资,否则将面临牢狱之灾。 自18世纪中叶至今的250年间,北美,尤其是美国凭借健全的财产权、低税收政策、经济自由、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开发高能能源——煤炭、石油的早期优势,促使其经济重要性远超南美。此后不久,美国便成为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而且,当历史拉开21世纪的帷幕,人们发现美国仍然稳居此位。 然而,2l世纪初期,由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或称资产负债表衰退),使得美国的霸权地位轰然倒塌。普遍的乐观主义者预测,美国经济正在快速坚定地恢复之中;与此截然相反,作者认为这是一场持久的衰退,更具破坏力,其持续时间可能会超过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特别地,经济学家广泛认为信贷危机前4年的产出损失并非永久性的,这可能有些过度乐观。大萧条过后,经济恢复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长期的平均值;因为,从长远来看,经济衰退对收入水平没有影响。可是,由于石油产量峰值明确了资源的有限性,可见美国和其他温带发展国家是否能有超常规发展的潜力,还是远不能做出结论的。 目前,一些粗略的数据证明巴西在经济发展动力方面已经开始超越美国。21世纪的前十年,大约4 000万巴西人得益于巴西经济的快速发展,脱离了贫困。与此同时,奥巴马执政第1年的官方统计数字显示,美国有540万人陷入贫困。很明显,经济活跃将会带来充足的工作机会,也能有效解决贫困问题。不幸的是,美国近期的就业机会增长历程并没有为继续实现美国梦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字,过去10年,美国减少了1 15 000个工作机会,而巴西则新增了15 023 633个工作机会。考虑到人口基数问题,美国要想跟上巴西的步伐需要创造2 500万个工作机会。 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已经动用了上万亿美元的资金来救市和刺激经济增长;尽管如此,对这场由世界最大规模的信贷扩张的失败所导致的严重经济衰退而言,显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再者,上次信贷周期崩溃后,为防止清盘而做的大量努力已然被证明是无效的:对此,大多数政客和经济学家还是心存不甘,不愿面对。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案引发了全球偿付危机,政府已经为此支付了上万亿美元,但是这些资金根本就没有进入到消费者的口袋中。救市的形式是由“债务主义系统”中的规则决定的,那就是拯救银行、继续进行信贷扩张。 人们都认为,当今的领导人肯定比1929年后大萧条时期的领导人更加聪明。可是,从失业率、工业产值、世界贸易等测量衰退的指标来看,他们要么重复着1929年后的老路,要么比那时更糟。因此,作者认为先由布什政府,后由奥巴马政府组织的大量政府干预,远不是在确保经济复苏,而是为当下的衰退走向灾难性的深渊摇旗助力。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标志着英国霸权的终结,与此相似,现行的经济衰退将为美国的经济统治地位鸣响丧钟,进而构建出一个盛传已久的世界新秩序。当年,美国从经济剧变中异军突起,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衰退。自此,美国便开始主导世界经济,成为世界军事霸主。 自替代英镑成为世界主导货币以后,美元开始独享世界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的超级优势。因为美元的特殊地位,贸易顺差国家不得不将美元反向循环,从而使得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水平高出实际收入的7%~8%。 或者,我们这样来理解,在这个货币竞相贬值的世界上,贸易顺差国家难免会储备巨量美元以便在货币升值问题上占有主动权。 作者看来,数十年来被易得之财不断抬高的生活水平,极有可能会在几年内,随着北大西洋经济体的去杠杆化而逐步降低。这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在1965年后的40年间,七国集团的经济实力平均占到了全球GDP的65%,上下从来没有相差过3%。七国如此稳定的表现给人们造成一种幻象:温带地区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是世界经济的永恒特征。然而,在2l世纪的前十年这一现象便开始改变。 P21-22 序言 在21世纪头十年里,我学到了不少,也长了许多见识。如今,活了半辈子后我终于清楚,那时对于自己生为美国人的那种狂妄自信实在是过于草率了。 在我年轻的时候,人们心里都有个鲜活而美好的“美国梦”。就是凭借这样的梦想,我连着进行创业,成了一名多产的创业家。我亲手创办并打造了3家资产不下10亿美元的公司,其中有两家公司的市值超过了5亿美元。另外,我还创办了十余家价值不下1亿美元的公司。我喜欢冒险,当然也喜欢与之相伴的高生活水准。不过,我看不到我的孩子们是否还有相同的机遇,特别是我那两个只有美国国籍的大孩子。 我这样说绝非轻视他们。其实,他们俩不仅聪明,而且精力充沛。为了出人头地,他们完全有能力和精力并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其中。 但在我看来,我最小的那个孩子似乎享有更好的前景。他有巴西国籍,能讲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语,而且正在学习汉语,另外还懂西班牙语、法语和英语。他很走运,这种全球公民素质似乎带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当然,这主要是靠他母亲家族的巴西背景而非父亲一方的美国背景。的确,他母亲的一些巴西亲戚出身名门,而且做得很成功。 绝大多数美国人对巴西一无所知。许多人常常以为巴西人讲西班牙语,甚至有人把布宜诺斯艾利斯当成巴西的首都。此外,也有人以为巴西是个很穷的小国家。几年前,我就碰到过让我大吃一惊的事情。当时,我有一位富有的巴西朋友看中了位于弗吉尼亚迈克莱恩的一处待售的房子。当房东知道买家是一个巴西人时,竟然傲慢地声称不用商量了,因为在他看来“巴西人出不起这个钱”。显然,这位房东太无知了。目前,我居住在佛罗里达州的南部地区。据报纸报道,2011年迈阿密市多达一半的房地产交易都是以巴西人为买家,而且他们掏的都是现金。 美国人总以为自己很有钱。的确,美国人一生中听到的都是“美国是全球最富”之类的话语。不过,也有许多美国人很担心美国的将来。按照他们的估计,用不了多久政府承诺的不切实际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福利就会落空。对此,我们难以保持乐观。那么这一天的到来绝非数十年之后,完全有可能随时降临。如此看来,美国人自以为比巴西人富有得多的看法实在浅薄之极。美国人最富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据美国财政部2011年8月发布的一份不为关注的报告称,美国政府欠巴西债务大约为2 1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欠巴西1034美元,或者说美国政府平均欠巴西每个家庭4138美元。当然,人们对于究竟应由多少美国家庭来承担这些债务尚有争论。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的统计,美国大约有1.13亿个家庭,但处于贫困线之上的家庭为9700万。显然,那些本已贫困的家庭无法负担政府的巨额负债。另外,1800万个退休人口家庭也无法负担政府的巨额负债。这样算来,只有大约7900万个非退休人口家庭具有偿付能力,可以负担经济崩溃留下的数量惊人的负债。按平均计算,美国每个有生产能力的家庭平均欠普通巴西人2658美元。看来,时世变化太快,远超乎我们所想。 本书试图解释美洲大陆的又一经济大国——巴西是如何以及为何随时世变化而变化的。 后记 长眠于巴西大地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经预言“巴西是一片未来之土,它也将永远处于未来”。的确,“受到上帝恩赐”的巴西曾经是西方工业文明主导的国际产业链中的一环,富庶的巴西自然成了西方或欧美的“原料庄园”,而这其实也印证了“巴西的未来在未来”这一巴西一直试图走出的宿命。 如今,随着时世的变迁,巴西这个与中国一同崛起的金砖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开始显现决定性力量,巴西走出历史宿命也已指日可待。詹姆斯·戴尔·戴维森在《巴西的经验》中为我们找到了埋藏在巴西历史发展中的巴西走出历史宿命的内在逻辑——书中特别提出的“美国和巴西这两个资源禀赋异常丰盛的国家,其相对优势在21世纪将发生惊天逆转”的观点。 显然,如果我们笃信巴西的“惊天逆转”可以成功,那么如何早日“走进巴西”当也是中国资本要做的一个选择。这或许就是我们翻译本书的—个理由—_通过詹姆斯-戴尔·戴维森的《巴西的经验》来认识巴西正在实现的“惊天逆转”或者说“巴西创造增长奇迹的新时代”。 本书作为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专项(20120834M27)的研究成果由浙江外国语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赵银德、郑亚莉、乔桂强主译完成,吕宏芬、宋海英、宋树理、倪晓觎、陆卫平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翻译。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与你的未来休戚相关。摩根士丹利的首席投资战略师戴维·达斯特提醒称,巴西与过去的美国变得越来越像,而美国与过去的巴西变得越来越像。对此,如果你存有疑虑,那就请看本书的深入分析。——唐纳德.特朗普 本书中,詹姆斯对巴西经济的无量前景做了深度探究。无论投资者还是企业家,看完本书,都能了解巴西经济何以拥有这样的前景。——Newsmax Media集团CEO兼总裁 克里斯.拉迪 本书内涵绝非书名所能全部表达。它不仅告诉读者巴西即将成为美洲又一众所周知的强大国家,而且向读者更为全面地描述了能源消耗、小冰河时期以及债务主义的深层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讲,由这样一本关于巴西的著作来畅谈这些内容似乎有些遗憾。我每天阅读《财经新闻》和《金融时报》,特别是鲁比尼、弗格森、格兰特、亨德里和沃尔夫的文章,但詹姆斯这些宏观历史性文章当属最好的。他的作品观点新颖,内容充实,风格灵巧。——畅销书作家 比尔.邦纳 詹姆斯对巴西经济发展做了最为恰当的描述。显然,巴西经济的表现要胜于美国。在此,我愿强烈推荐《巴西的经验》。——《泰晤士报》前主编威廉.里斯莫格爵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