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俗的演变与创造/1
第一章 对即墨点心模——“饽饽橙子”的民俗学考察
——以功能、形式和文化内涵为中心 铁 军/3
导言/3
一、对点心模的考察/6
二、点心模的文化内涵/15
结语/17
第二章 乡愁的表象与文化内涵
——以入选《日本之歌一故乡之歌百首精选》的歌曲为例
铁军/19
导言/19
一、乡愁的诱发要素——故乡的原风景/20
二、对故乡歌的抽样分析/21
三、止不住的乡愁/26
四、优美旋律中的不协调音/31
结语/36
第三章 传统的创造
——从日本“安城七夕祭”看现代活动向传统节日的转型 詹桂香/42
导言/42
一、七夕的起源与传说/43
二、七夕东传与日本的七夕/46
三、安城的七夕祭/49
四、祭的变迁和内涵/52
结语/55
第四章 探析外来文化的本土化进程
——融入中国民俗生活的外来文化 铁 军/57
导言/57
一、对考察目标的主要定位/58
二、事例分析/63
三、崇洋心理与“面子”意识/7l
四、完成去边缘化后的外来文化的结局/73
结语/74
贰 文化的传承与变容/77
第一章 日本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明治时期的日本教育及其影响 铁 军/79
导言/79
一、明治时期教育的历史背景/79
二、明治维新中的日本教育/83
三、明治政府的教育理念/85
四、明治时期教育法规完善的进程/89
结语/94
第二章 中日复仇文化研究
——以《赵氏孤儿》与《忠臣藏》比较为例 陈 吟 陈 君/98
导言/98
一、作品的主要内容/101
二、复仇动机/103
三、复仇的直接执行者/106
四、复仇的对象/109
五、复仇的结果/110
六、《赵氏孤儿》、《忠臣蒇》与《哈姆雷特》的比较/111
结语/114
第三章 从行为准则理论探析柔道的发展原因 黄赛芳/117
导言/117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7
二、从柔术到柔道/126
三、柔道作为竞技体育的发展/139
结语/150
第四章 试析日本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及意义
——以雅马哈少儿音乐教育及协荣少儿游泳教育为例
侯越/157
导言/157
一、雅马哈少儿音乐教育理念的传播/158
二、协荣游泳俱乐部少儿游泳教育理念的传播/164
三、由雅马哈和协荣的例子看日本教育理念的特点/167
四、日本大众文化在中国传播的意义/167
结语/170
叁 家庭社会制度的继承与跨越/171
第一章 日本近世武家社会的隐居制度 江新兴/173
导言/173
一、因病隐居/175
二、因老隐居/176
三、罪科隐居/178
四、隐居的限制条件/179
第二章 当代中国家庭的养老问题及对策
——以枣庄地区为例 王 蕊 石小娟/184
导言/184
一、问卷调查概况/185
二、养老意识的现状/186
三、影响养老意识的因素/192
四、解决家庭养老现状的对策/194
第三章 当代中日两国亲属意识比较研究
——以亲属认同和交往为线索 张成 王蕊 苏 喆/197
导言/197
一、中日两国关于亲属的定义和范围比较/198
二、中日亲属认同和交往现状比较/202
三、当代中日亲属意识异同的分析/208
结语/210
第四章 中日防灾意识比较研究
——以中日学校防灾教育为例 周 洁 满新茹 郭攀霞/213
导言/213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214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我国学校防灾教育现状/216
三、日本构建安全学校的经验/227
四、日本防灾教育对我国的启示/233
结语/236
附表 调查结果/238
后记/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