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的《培根随笔集》于1597年在英国首版后,即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历四百多年而未衰,2000年还被美国公众评选为最受喜爱的10本著作之一;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本书是2013修订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培根随笔集(2013修订本)/经典散文译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弗朗西斯·培根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弗朗西斯·培根的《培根随笔集》于1597年在英国首版后,即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历四百多年而未衰,2000年还被美国公众评选为最受喜爱的10本著作之一;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本书是2013修订本。 内容推荐 弗朗西斯·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也是追求权力的一生。作为一个兼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人,培根思想复杂,面目多变。我们从这本薄薄的《培根随笔集》中,能读出种种味道,你可以把它当作生活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成混遘官场的厚黑学。 从“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嫉妒”、“论野心”、“论狡猾”、“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不过,还是培根说得好:“读书太久易生惰性……学习要靠经验来加以规划,否则可能歧路亡羊。会学不等于会用,运用之道在书本之外,得靠亲身的体验才能掌握。” 本书是《培根随笔集》的2013修订本。 目录 译序 论真理 论死亡 论宗教统一 论复仇 论逆境 论作伪与掩饰 论父母与儿女 论婚姻与独身 论嫉妒 论爱情 论高位 论大胆 论善与性善 论贵族 论谋反和动乱 论无神论 论迷信 论旅游 论王权 论忠告 论迟钝 论狡猾 论自私 论革新 论快捷 论假聪明 论友情 论花费 论强国之道 论养生 论猜疑 论言谈 论殖民地 论财富 论预言 论野心 论假面剧和竞技 论人的天性 论习惯与教育 论幸运 论放贷 论青年与老年 论美 论残疾 论建筑 论园艺 论谈判 论随从与朋友 论请托者 论学习 论党派 论礼貌 论赞扬 论虚荣 论荣誉 论司法 论愤怒 论世道沧桑 论谣言(残篇) 试读章节 论高位 官居高住者只有通过他人的看法,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幸福。若要按其真切的感受,并无任何幸福可言。 身处高位者乃三重奴仆:他们是君王或国家的奴仆,声望的奴仆,政务的奴仆。他们没有自由:没有人身的自由,没有行动的自由,没有支配时间的自由。 为了谋求权力而失去自由,为求驾驭他人的权力,却失去支配自我的能力,真是不可思议。为了高位,身心俱累:付出辛苦,招来痛苦;为求当官的尊贵,不惜舍弃为人的尊严。 位高易倾,轻则官场失意,重则身败名裂。“今非昔比,生复何为?”真是可悲可叹。希望引退时退不了,该退时义不肯退。甚至到年迈体衰本当退隐之时仍不甘寂寞,就像城中的老头喜欢临街而坐,不惜被人嗤为老朽。 官居高位者只有通过他人的看法,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幸福。若要按其真切的感受,并无任何幸福可言。想想别人是如何看自己的,别人又是如何羡慕自己的地位,这样才会感到幸福。可见,这种幸福仍基于他人的言谈,自己内心的感受也许恰恰相反。虽然这种人最后才发现自己的过错,却能最先感知自身的苦恼。官运亨通者对自我形同陌路。政务缠身使他们无暇顾及本人的身心健康。“在世天下闻名,临死仍不了解自己,岂不可悲。” 官高权重,可以为善,亦可以为恶。作恶将遭到诅咒,所以最好是不起恶念,其次是无力作恶。行善的权力,名正而言顺。行善的欲望,为上帝所嘉许,但若不付诸实行,不过如好梦一场。要做好事,也得有权有势。 人生的夙愿无非是建功立德,功德圆满则足以自慰。人若能跻身于上帝的剧场,自然也能享受上帝的安息。“上帝看着他创造的一切,看来都不错。”接着便是安息日。 上任伊始,当以前人为最好的榜样,仿效执行,办事顺畅。稍后,就当确立自己的准则,严格反省,一丝不苟。也不要忽视前任的失误,这并不是为了揭人之短,以显示自己的高明,而是为了引以为戒。改革弊政,并不是为了贬低前人,而是为了兴利除弊,垂鉴方来。追溯制度的起源,探究其蜕变的原因,考古论今以求借鉴,看看什么是古代最好的,什么最适宜于现代。 行为合乎常规,为人信实可靠。不可过于自信,专断独行。若有非常之举,须能自圆其说。维护自己的权限,不要挑起司法上的争议。宁可默默无闻地享有实权,不要吵吵嚷嚷地去计较名分。让下属各守其责,无须事必躬亲,手握大权,自有尊荣。对于他人的帮助和告诫理当竭诚欢迎。要善待向你通风报信的人,切莫将他们视为多事小人而拒之门外。 位高权重有四大恶习:办事拖拉、贪污腐败、粗暴蛮横、轻信易欺。 针对拖拉,要做到平易近人,遵时守信,当务之急要尽快完成,避免其他琐事的干扰。 针对腐败,不仅要对自己和下属有所约束。不敢伸手索贿。还得让行贿者有所忌讳,不敢拱手行贿。廉洁自律仅仅约束一方,疾恶如仇的清名在外,则可震慑另一方。不仅要拒贿,还要避嫌。行为反常,诡谲多变容易引起受贿的嫌疑。因此,当你要改变主意或行动时,不妨将其中的原委开诚布公,切莫避人耳月,暗中运作。仆从和亲信,如若乏善可陈,却与上司亲昵非常,其中难免有见不得人的腐败行径。 至于粗暴,它招致不必要的怨恨。严厉令人生畏,粗暴令人生怨。即便是训斥下级,也应严肃得体,不可恶言辱骂。 至于轻信,那比受贿更糟。贿赂时有时无,轻信易欺则使你永远被人操纵。如所罗门曾言:“看人的情面,乃为不好;人因一块饼枉法,也为不好。” 古语道:“地位见品位。”高位使有的人显得更加出色,也使有的人显得更为无行。塔西佗评论加尔巴道:“如果他没有做过皇帝,谁都以为他将成为最能干的皇帝。”论及韦斯巴芗时又说:“在所有的帝王中,惟有韦斯巴芗在成为皇帝后变得更好。”前者论其执政水平,后者则指风度情操。位高德进,方显得气度不凡。尊贵的地位理当是德行的基础。在自然界中,事物在运动时相当激烈,在达到目的后,就趋于平缓。为实现抱负奋斗时,难免情绪激昂。功成名就之后,就会心平气和。 跻身高位如攀援曲折的楼梯,路遇派系之争,中途不妨有所依傍,位居高官后则宜中立求稳为上。议论前任当公正平和,否则,一朝退位必有报应。尊重同僚,他人无意,亦不妨与之商讨切磋;他人有求,更不可拒之千里之外。与请托者私下会晤周旋,切忌矜持作态官腔十足。宁肯让人说你:“在朝为官,判若两人。” P36-39 序言 Knowledge itself is power. 培根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格言,最有名要数“知识就是力量”了。有意思的是power一词也未尝不可译为“权力”,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也是追求权力的一生。 弗朗西斯·培根(1561.1.22~1626.4.9)出身名门,从小受过良好的古典教育,年轻时就以精通法律名闻一时。曾经仕途春风,历任副检察长、总检察长、掌玺大臣、大法官、上议院议长。几度官场失意,饱尝世态炎凉。早年丧父后屡屡受辱豪门,晚年因受贿被逐出国会,一度身陷固圄。 一直有人在考证培根是否受贿或卖友,指责声和申辩声不绝于耳。人们之所以对这么一个历史人物兴趣不减,主要不是因为他曾经做过高官,而在于他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富的精神遗产。他议论世事头头是道,人们自然也就想看看他自己的处世为人究竟如何。培根以文学和自然哲学名世,但终其一生,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从事法律事务,或沉浮于宦海,他的文学创作和哲学著作都是业余时间的产物。而正是这些哲学和文学作品,使培根名留青史。 《学术的进展》、《新工具》等著作足以奠定培根在学术史上的伟大地位,但培根最为人称道的却是他那本充满智慧的《随笔集》。《随笔集》最早发表于1597年,后来几易其稿,多所增删,直到作者去世,仍未定稿。五十多篇随笔是培根一生的经验总汇,虽然篇幅不大,但内涵丰富,称得上是一部人生小百科。 人是复杂的,作为一个兼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人,培根的思想尤其复杂,人们不难从他的随笔中发现面目各异的培根。 “论真理”、“论死亡”、“论善与性善”、“论人的天性”……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他崇尚真理,认为:“人生至乐莫过于高踞清新纯静的真理之巅,俯瞰谷底种种谬误迷惘,云遮雾障。……如果所思所念能以仁慈为主宰,以天道为归宿,以真理为枢纽,那简直是身居尘世乐比天堂。” 他参透生死:“复仇之欲压倒死亡,爱恋之情蔑视死亡,荣誉之尊高于死亡。悲伤之极向往死亡,畏惧之心期待死亡。……死亡开启荣誉之门,熄灭嫉妒之心。” 他直指人性:“德以善为首,此乃上帝的特性。若无这种品性,人将沦为蝇营狗苟,惹是生非,无可救药的贱货。” “论高官”、“论谋反与动乱”、“论王权”、“论野心”、“论强国之道”……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他深知民为国之本,国家要想强大,关键要有骁勇善战之民,不可竭泽而渔:“负重的驴子难以成为好斗的幼狮,赋役深重的百姓难以成为骁勇尚武的国民。”为政既不可得罪巨室,也不可视百姓为草芥,因为“肚子造反,后果最惨。如果上层的破产和下层的赤贫同时发生,那就更是危在旦夕。民怨之于政体,犹如气血之于人体,郁积不畅,必然遭殃”。 他对官场的险恶体会尤深:“位高易倾,轻则官场失意,重则身败名裂。”为了高位,身心俱累;付出辛苦,招来痛苦;为求当官的尊贵,不惜丧失为人的尊严。君子不党,但要想官场得意,不妨先做小人:“地位低下的人要想升迁,就不得不依附党派。……跻身高位如攀援曲折的楼梯,路遇派系之争,中途不妨有所依傍,位居高官后则宜中立求稳为上。” “论父母与儿女”、“论婚姻与独身”、“论爱情”、“论友情”……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从这些篇章中,人们可能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论作伪与掩饰”、“论嫉妒”、“论野心”、“论狡猾”、“论言谈”……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薄薄一本《随笔集》竟能令人读出种种味道,你可以把它当作生活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成混迹官场的厚黑学。按照培根的说法“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圆圈吞食,个别的书则须细嚼慢咽,充分消化。”《随笔集》虽然还谈不上字字珠玑,毕竟称得上琳琅满目,令人有日不暇接乏感,值得读者细嚼慢咽。至于见仁见智,只能是因人而异了。 不过,还是培根说得好:“读书太久易生惰性……学习要靠经验来加以规划,否则可能歧路亡羊。会学不等于会用,运用之道在书本之外,得靠亲身的体验才能掌握。” 然而,能言者未必能行,读罢《随笔集》,再观培根的平生为人,只能说他写得极好,做得极糟。为了追逐权力,保住官位,他不惜卖友受贿,奔走权门,最后还是被赶出宫廷,连结婚十多年的妻子也离他而去。 权力向他闭上了大门,但知识仍在向他招手。丢官后的培根一心著书,5个月内便完成了《亨利七世时期的英国史》。他把这部书献给英国王太子查理,可见这位弃官还是身在江湖,心存魏阙。1623年,《科学推进论》的拉丁文增译本刊行,哲理小说《新大西岛》出版。1625年,《随笔集》修订本出版。1626年4月9日,培根因病去世。病因是他在大雪天突发奇想,出外挖雪,填入鸡的腹腔内,以便观察冷冻的防腐作用。受冻后一病不起,终于倒在探索求知的征途中。后来马克思将他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培根追求权力的一生是如此失败;培根追求知识的一生又何等辉煌。权力能左右荣辱于一时,思想的余辉则能泽及万世。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遗产为此作了最好的注释。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诵读《随笔集》,你好像仍能听到一个四百多年前的老人那饱含睿智和世故的笑声。 书评(媒体评论) 弗朗西斯·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所以尽管他的哲学有许多地方欠圆满,他仍旧占有永久不倒的重要地位。 ——伯特兰·罗素 培根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雪莱 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要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它的话常常被人拿来当作格言。 ——黑格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