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星火,1924年出生,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安徽毫州人。194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时,随解放军华东军区文工团一队转业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曾先后参加拍摄了《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今天我休息》、《李双双》、《405谋杀案》、《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月亮湾的笑声》等几十部故事片,以及《杨乃武与小白菜》、《今天我离休》、《监狱风云》等十多部电视剧,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本《银幕荧屏一老兵(仲星火)》(作者周斌)讲述了他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银幕荧屏一老兵(仲星火)/海上谈艺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周斌 |
出版社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仲星火,1924年出生,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安徽毫州人。194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时,随解放军华东军区文工团一队转业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曾先后参加拍摄了《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今天我休息》、《李双双》、《405谋杀案》、《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月亮湾的笑声》等几十部故事片,以及《杨乃武与小白菜》、《今天我离休》、《监狱风云》等十多部电视剧,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本《银幕荧屏一老兵(仲星火)》(作者周斌)讲述了他的故事。 内容推荐 这本《银幕荧屏一老兵(仲星火)》(作者周斌)讲述了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仲星火的故事。 《银幕荧屏一老兵(仲星火)》分为人生起步;部队生涯;上影演员;动乱年代;黄金岁月;桑榆美景等数部分内容。 目录 艺术访谈 兢兢业业顺其自然 艺术传评 第一章 人生起步 第二章 部队生涯 第三章 上影演员 第四章 动乱年代 第五章 黄金岁月 第六章 桑榆美景 结语 附录 从艺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周斌(以下简称周):仲老师,您好,我完成了张瑞芳老师传记的撰稿任务后,市文联和市影协又委托我撰写您的传记。若要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还需要您的支持与配合。因为您没有像瑞芳老师那样,出版过回忆录和传记作品,所以可以参考的资料比较少,这就需要通过更详细的访谈来弥补,可能会多次打扰您,请多谅解。 仲星火(以下简称仲):这是应该的。您撰写的张瑞芳老师的传记我已经读过了,写得很好,我很欣赏,所以由您来给我写传记我很高兴,也很放心,我一定会尽力配合的。 周:您过奖了,谢谢。由于传记不仅要反映您的艺术创作之路,同时也要反映您的人生经历、思想变迁、家庭情况和恋爱婚姻等,而目前这方面的资料较少,所以我们的访谈先从您的人生经历谈起,好吗? 伸:可以。我1924年出生于安徽毫州。毫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三国时代曹操的故乡。我从出生到青年时期,都是在毫州度过的。 周:有一些采访您的报道说您出身于书香门第,是这样吗? 仲:也不能算是书香门第。我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父亲是一个旧军人,他小时候因为家里很穷,就去投靠在北洋军阀里当官的舅舅姜桂题,也就是我的舅爷。据说我这个舅爷曾在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往陕西西安的途中护驾有功,被赏赐穿过黄马褂,他在北洋军阀里有一定势力。我父亲去投奔他后,因为是亲外甥,他觉得非常可靠,所以就让我父亲当了卫队长。由于姜桂题的军队贩卖烟土,于是我父亲也就跟着发了财。他有钱以后在老家买了很多地,置办了不少房产。我记得家里最多的时候有一千多亩地。家里的房子是那种占地很大的四合院,有七八个院子之多,每个院子又有好几间房。可以说,我从小过的是有钱人家少爷的生活,不愁吃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周:您的家庭在毫州也属于名门望族了吧? 仲:名门望族还说不上,当时毫州最有名的是八大家族,像什么谭家、马家、汤家,还有曹家、夏家等,其中曹家和夏家分别是曹操和夏侯氏的后代。 周:你们家还没能进入这八大家族? 仲:没有,我家还不在这八大家族里。但是我家也是大家族,也有一定的势力。 周您父亲叫什么名字? 仲:我父亲姓赵,叫赵朗斋。 周:姓赵?那您怎么会姓伸呢? 仲:他姓赵,我不是他亲生的,而是抱养的。我父亲(养父)虽然娶了五个太太,但因为一直没有男孩,所以就抱养了我。 周:您父亲的五位太太,也就是您的五位母亲.您小时候跟她们中的哪一位一起生活啊? 仲:我当时跟着大母亲,也就是我的大娘。由于我是抱养的,所以我从小就跟着这个大母亲,跟她住同—个屋,而且是正房。当然,她不会告诉我,我不是她亲生的。 周:你们家就您一个男孩吗? 仲就我一个男孩。上面有两个姐姐,是我的大母亲生的;还有一个妹妹,是我的四母亲生的。因为我是男孩,所以小时候在家里还是很受重视的。按照当时的惯例,结婚都很早。因为在封建家庭里讲究传宗接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所以我17岁就结婚了。我结婚后,我二母亲才生了个男孩,但不久这个男孩就夭折了。 周:在您的记忆里,父亲赵朗斋是什么样子的? 仲:在我的印象中,父亲黑黑的,胖胖的,高个子,很严肃。我出生前两年,舅爷姜桂题去世了,父亲在部队里失去了庇护,就回到了亳州。我记事的时候,他已经完全居家当寓公了,不在军阀部队里干了。不过当时我家里还有枪,有驳壳枪、长枪,专门雇有管家护院的人。我父亲是亳州的士绅,在当地颇有势力,新来的县长都要到我家来拜访、递帖子。有时候父亲不愿见,就让管家出来很委婉地谢绝。父亲对我们很严厉,他坐着的时候,我们只能站着,他叫你坐才能坐,这也是封建家庭的规矩。我记得小时候父亲教育我长大要当赵子龙,要有力气。因为我父亲是军人出身,他的偶像就是赵子龙、张翼德。那时候他们唱的军歌就是“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还有什么“当阳桥上吼一声,吓退了百万兵”等。 周:您父亲有没有给您讲《三国》的故事? 仲:他不太给我们讲故事,他没事就出去打牌。如果他回来时帽子是低戴着的,就知道他打牌输了,要发脾气了,于是我就离他远远的。父亲打起几个太太来可厉害了,但我娘和二太太他不打。 周他打过您吗? 仲:打过,他一脚就能踢得我趴在那里。他是典型的武人,脾气粗暴。但他又很注重让我上学,家里专门请了先生来教我念书。 周:他自己有没有文化? 仲:他自己……好像不太看见他写字,字是认得一些的,但文化程度不高。他还抽大烟。家里来了客人,招待他们就是打牌、抽大烟。舅爷姜桂题也有好几个太太,有五个儿子,他们与我家经常来往,每次来都是父亲和他们一起打牌、抽大烟。但有一点,他们打牌不让我在旁边看,我只要往上一凑,父亲就大声训斥:“去!”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对打牌、下棋等一点儿都不会,也从没抽过大烟,没参与过赌博。我觉得这一点父亲做得很好。 周·您当时叫什么名字? 仲:叫赵侠生,字剑民。其实我最早的名字叫赵金声,因为按我们家里的排辈,我这一辈是金字辈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父亲又把我的名字改为赵侠生了。 周:什么时候改的? 仲:大概是我开始上学的时候,十几岁吧。P3-5 后记 两年前,我应上海市文联之邀为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老师撰写的《艺苑芳草香四溢·张瑞芳》出版以后,受到了关注和好评。此后,时任上海市文联秘书长的沈文忠教授(现任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又邀请我替著名表演艺术家仲星火老师写一本传记,列入市文联组织撰写的“海上谈艺录”丛书之中,并说这是仲星火老师看了我写的《艺苑芳草香四溢·张瑞芳》以后点名要我替他写的。尽管自己日常的教学科研任务十分繁重,时间和精力有限t但听他如此一说,也觉得此事很难再推脱了,于是便答应承担这一任务。我在沈文忠教授和上海影协副秘书长丁大波、上海文学艺术院倪里勋女士等人的陪同下,先去仲星火老师家里拜访了他,彼此交换了撰写这本传记的一些看法,并就如何写作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此后,我又多次前往他家里进行访谈,听他介绍了自己的生平经历和艺术创作道路。由于仲星火老师是一个豪爽、健谈而慈祥的长者,他的夫人祝芸仪老师待人接物也很热情周到,让我有如沐春风之感,所以访谈进行得十分顺利。同时,仲星火老师还向我提供了一些他平时积累的有关资料,为我写好这部传记作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初稿完成后,仲星火老师进行了认真审阅,并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为此,我又根据他的意见对稿件作了修改补充,力求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仲星火老师的生平经历、艺术道路和创作成就。 影人传记历来是电影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正是一代又一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创作,才构成了电影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因此,影人传记的写作是电影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两者应该是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屈指算来,《银幕荧屏一老兵·仲星火》是我撰写的第三部影人传记作品,此前曾有《夏衍传略》(1994)和《艺苑芳草香四溢·张瑞芳》(2010)先后问世。尽管这几部作品都是应邀而写的,属于“命题作文”;但是,通过这几部传记作品的写作不仅使我对夏衍、张瑞芳和仲星火几位影坛前辈的生平经历、创作道路及其艺术成就有了更加详细而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有助于我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电影史的研究和探讨。然而,因为这几部传记作品都有字数限制,而传主的人生经历均很丰富,其文艺创作涉及的面较广,作品数量也较多;所以在写作时只能以简要叙述为主,减少了艺术描写和心理刻画,以免超出规定的字数,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无疑是一种遗憾。希望以后有机会撰写这几位影坛前辈更详尽的评传,以弥补这种遗憾。 然而,令人悲痛的是《艺苑芳草香四溢·张瑞芳》(2010)出版后不久,张瑞芳老师的沉疴日渐加重,并于2012年6月28日追随夏公驾鹤西去,这无疑是中国电影界的巨大损失。但是,她与仲星火老师合作主演的《李双双》等故事片作为经典作品不仅长存在广大观众的心目中,而且永远留在了中国电影历史的长河里。回想当时在华东医院病房里,张瑞芳老师带病接受我的访谈时的点点滴滴,以及后来她又特地带着我和责任编辑金嵘到她家里去挑选各类照片,并请我们在市政协餐厅吃饭时的种种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她亲切、和蔼的大家风范,至今令人难以忘怀。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观众通过她创作拍摄的影片,以及通过《艺苑芳草香四溢·张瑞芳》(2010)等传记作品,会永远铭记这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为中国话剧和中国电影的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仲星火老师与张瑞芳老师曾先后合作拍摄过《南征北战》、《凤凰之歌》、《聂耳》、《李双双》等故事片,他们在创作中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对于张瑞芳老师的仙逝,仲星火老师也同样深感悲痛。如今,已过米寿的仲星火老师仍然对拍电影情有独钟,只要有合适的角色,他都会认真地“客串”一下。他对表演艺术的痴心和执着,实在令人敬佩。在此,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并在艺术创作上有新的收获。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上海市文联、上海影协和上海文学艺术院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上海影协原秘书长葛燕萍女士提供了部分照片,锦绣文章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也付出了辛劳,我的学生周仲谋则在访谈时予以热情协助,在此一并表达我的谢意。 周斌 2012年12月9日初定 2012年12月26日改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