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湖北廉吏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叶贤恩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廉其爵"而“庇民"

斗子文(生卒年不详),姓斗,名谷於菟。楚国公族若敖氏的后代。子文的父亲斗伯比,是楚国的大夫,很有智谋,辅佐楚成王开拓了千里疆土,立有大功,深得楚成王的信任和关爱,并把斗地封赐给他,同时还赐“斗”为姓。

斗子文的家世、出生及名字来历,均见载于《左传》宣公四年。其云:

初,若敖娶于□(在今湖北安陆县),生斗伯比(武王时为大臣,子文之父)。若敖卒,从其母畜(养)于□,淫于□之女,生子文焉。□夫人使弃诸梦中(云梦泽),虎乳之。□子田(打猎),见之,惧而归,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故命之日斗谷於菟。以其女妻伯比,(斗谷於菟)实为令尹子文。

《左传》的这个记载是准确的,1989年出土的云梦龙岗秦简有了印证,简云:云梦泽在秦代属于禁苑,称为“云梦禁中”,持“云梦节”者出入受到优待。从此简的内容及出土地点等方面综合考察,故□国的云梦与“故郧城”相去不太远。这与□夫人使人就近将其女的私生子弃于梦中的说法在地理上是相印证的。今云梦县城东郊有东周时代的古城遗址,古城西北十公里处利塘驿(今义堂镇),自古有於菟乡之称,相传为斗谷於菟的故里。该县泗州寺元代石碑亦有“云梦有乡名於菟,盖令尹子文故里”的记载,更证明了这一点。

子文于斗伯比死后,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侍奉楚文王。文王在位13年(前689-前677)。他的儿子熊恽登上王位,是为楚成王(前671-前626)。他是一个九岁的孩子,根本不懂什么事,就由叔父(文王的弟弟)斗子元来当令尹,辅佐成王。这个子元,一执政事,骄横跋扈,荒诞不经。他见成王的母亲、文王的夫人息妫(龟)非常漂亮,起了淫心,为了诱惑她,在息妫的宫室旁建起馆舍,没日没夜摇铃振铎跳“万舞”。文王夫人对此极为反感,公开地对他进行指责。

可斗子元一不做、二不休,为了博得文夫人的好感,他又于成王六年(前666)秋,亲率战车六百乘攻打郑国。兵至,郑人“悬门不发”,就是不放内城城门,伪饰内有埋伏,以迷惑令尹子元。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见于历史记载的“空城计”。子元不知郑人的虚实,不敢冒然入内,又见齐、鲁、宋诸国发兵救郑,惟恐遭受夹击,狼狈而还。

子元伐郑回来后,不仅不予引咎,而且变本加厉,一意孤行,居然住进王宫。斗射师劝阻,他不听,还把斗射师囚禁起来。这一下,激起朝廷许多臣僚的愤慨。大夫申公斗班恼不过,于成王八年,将令尹子元杀了。这本是人心所向,但也引起一时朝政的动荡。

在这种形势下,大臣们自然地想起了曾做过令尹的斗子文。因为他不仅忠于朝廷,而且富有执政能力,只有他才能担当此任。成王尊重大家的意见,于是斗子文走马上任了。

从政“庇民”尽职尽责

我国早期的“上帝”、“天命”决定一切的神学统治思想,随着商朝的灭亡而发生动摇,代之而起的是周人“敬天”“保民”的思想。西周末年,国人暴动,打破了周人“天”“民”并重的观念,“保民”思想急剧上升,从而逐渐进入了“圣民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的“民本”的政治思想境界。令尹子文的“从政者以庇民”,正是体现这一时代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国语·楚语下》载:

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日:“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日:“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贫困)者,而我取富焉,是勤(劳)民以自封(厚)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

子文认为在人民贫困的情况下,统治者“取富”就是“取死”,“逃富”则是“逃死”。他的这一观点,言简意赅地表达了统治者与民人的利害关系,也就是后世所谓,民人如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的道理。因此他提出“庇民”、“恤民”。“庇民”就是保民。子文的独到见解就是将“庇民”作为“从政者”的基本要求和神圣职责提出来的。“廉其爵”而“恤民”是其重要内容。

子文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当令尹后,克勤克俭,无事奢华。每当上朝的时候,他就穿上士卿上朝的衣服,在家时,就穿粗陋的裘衣。工作经常是不等天明就尽早上班,直到天色晚了才回家。在生活上,常常是“朝不谋夕”。当国家困难时,他还主动地捐出自己的家产,用以缓解国家的困难,史书称赞他为“毁家纾难”。《国语·楚语下》还载:

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进)子文。

这段话的意思是,昔日的斗子文做三任令尹,却没有超过一天的生活积蓄,这是他体恤民人穷苦的缘故。成王听说子文在生活上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甚为感动,于是每天早上事先给他准备干肉一束,饭食一筐,让子文食用。史书上所载的这段话,也许有些夸张,但与他“廉其爵,贫其身”的政治主张是相吻合的,是可信的。P1-3

目录

斗子文 “廉其爵”而“庇民”

孙叔敖 勤政廉洁,宽厚爱民

召信臣 百姓心中的“父母官”

董宣 执法不阿“强项令”

杨震 杨秉 父子美名万古扬

黄琼 公生明,廉生威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仪 出污泥而不染

胡质 胡威 父清子廉

羊祜 把荣华当作忧患

陶侃 勤政廉政,八州称治

孙谦 一生为官,一生清白

傅昭 清廉谨慎

甄彬 替百姓受罚

田仁会 韦景骏 杜 荆楚三刺史三清廉

苏良嗣 惜民之官

姚崇 廉洁的三朝宰相

牛僧孺 “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的宰相

张詠 理财清正,发明纸币

王禹偁 以行道济时为己任

寇準 诤臣、良吏

张士逊 终生为民的好官

蒋堂 不进京送礼

宋痒 宋祁 忠贞耿介,清廉俭朴

司马旦 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欧阳修 行高志洁,造福人民

唐介 刚正不阿,鼎镬不避

吴瑛 一门显宦,六代崇廉

冯京 谋事不谋财,有功不居功

郑獬 以强国惠民为天职

范纯仁 深受安州人民爱戴

苏轼 百姓之友

潘鲠 官宦之家,勤俭传世

张耒 穷不失节,俭以养廉

陈规 尤好赈施,家无盈财

岳飞 爱国英雄,清廉典范

洪适 抗敌庇民的好宰相

张孝样 爱国赤子,惠民良吏

张栻 一代宗师,一方贤吏

罗愿 深情爱民的好知州

陆九渊 晚年治荆,政绩卓著

廉希宪 以廉为姓,奉廉执政

吴琳 黄卷 能官能民

周源 家无余财,棺无金饰

杨继宗 天下不爱钱的人

徐贡元 关注民生的好知府

耿定向 耻于徇私,敢于碰硬

杨芷 贱金珠,贵名节

刘伯燮 清廉典范,孝行感世

梅应奎 勤政廉政的好知县

董仪 为官俭朴,不交贡银

王国治 做官“六廉”

于成龙 天下廉吏第一

高翱 让行贿者望阶庭而却步

郭琇 铁面御史

李士杰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林则徐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清官

阎敬铭 浊世之廉吏,衰朝之能臣

黄云鹄 乐善好施,爱民典范

张之洞 封疆大吏靠典当过年

序言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要私有制存在,人的贪欲就会存在,掌握权力的人们,就因为世界观的不同而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些人就会私欲膨胀,利用手中的权力,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侵占社会财富或他人的劳动果实;有些人恰恰相反,他们始终洋溢清廉耿介之气,永怀冰霜铁石之志,甘于清贫,讲究道德,奉法守职,做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我国古代的史学家,向来都注重以清贪为标准褒贬官员,着意将他们的事迹载入史册。二十四史中的《循吏传》、《良吏传》、《良能传》记述的多是廉能的官吏。宋代费枢写的《廉吏传》,堪称一部“清官”通史。为“清官”立传,写“清官”专史,这是我国史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史书的优良传统。

湖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荆山楚水哺育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涌现了一大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艺等方面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其中包括在政治舞台上的一部分清官廉吏,他们受到人民的景仰和敬佩,为我们湖北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叶贤恩先生,用五年多时间把湖北的清官廉吏编撰成《湖北廉吏传》,以昭后世。他做的这项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把这部书编写好,他煞费苦心,到处搜集资料,然后反复筛选,逐一进行撰写。事迹翔实,情节生动,故事感人,语言朴实。真正是既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又具有文学的可读性的一部好作品。

历史是一部教科书。写清官专史,主要是想通过这些典型,使之起到教育、激励、规范来者的作用,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其目的乃是治国安邦。古史云:“治乱安危之所寄,诚在于贪廉之人一用一舍之间耳。”这是有道理的。何况,在剥削阶级掌权的时代,政治大多是昏暗的,官场从来是污浊的。在这种环境里,居然能有少数官吏“矫然自拔于浊世”,实属凤毛麟角。他们“精于谋国事,淡于谋个人”;“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耻于徇私,敢于碰硬”;“刚正不阿,鼎镬不避”,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和气节!这同那些凶残贪婪之辈相比较,不啻天壤之别!让这些清廉官吏载入史册,传之后世,流芳千古,既是史家的责任,也是人们共同的期盼。

今天,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仍然要坚决防止权力腐败。要知道它是困扰古今的大事,解决的办法当不出二者:一是提高执政者的“道德自律”,一是强化国家的“监督他律”,二者不可或缺。本书讲的主要是前者。我推崇这本书,因为它对今天来说,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古人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上的“包青天”、“况青天”、“海青天”们的事迹,在今天不是还起着镜子的作用吗!我们共产党的官员,倘能通过历史上一面面镜子,照照自己,以明得失;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纠正不正之风,清除腐败现象,成为人民群众的“青天”,那岂不是大有助于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么!说到底,这也正是编著者、推崇者、出版者之用心所在啊!

叶贤恩先生勤于治学,著作等身,是著名的历史人物传记专家。现又推出这部巨著并嘱撰序,忝为老友,惶愧应命。除赘如上数语外,再赋小诗一律作结:

大著联翩出,生花笔似椽。

精神昭后学,经验鉴前贤。

历史当为镜,人民可胜天。

共圆中国梦,再赋振兴篇!

内容推荐

湖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荆山楚水哺育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涌现了一大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艺等方面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其中包括在政治舞台上的一部分清官廉吏,他们受到了人民的景仰和敬佩,为我们湖北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湖北廉吏传》收录湖北历史上做县、州、府官为政清廉者69人,主要介绍了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生平经历。

《湖北廉吏传》由叶贤恩编著。

编辑推荐

历史是一部教科书。写清官专史,主要是想通过这些典型,使之起到教育、激励、规范来者的作用,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其目的乃是治国安邦。古史云:“治乱安危之所寄,诚在于贪廉之人一用一舍之间耳。”这是有道理的。何况,在剥削阶级掌权的时代,政治大多是昏暗的,官场从来是污浊的。在这种环境里,居然能有少数官吏“矫然自拔于浊世”,实属凤毛麟角。他们“精于谋国事,淡于谋个人”;“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耻于徇私,敢于碰硬”;“刚正不阿,鼎镬不避”,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和气节!这同那些凶残贪婪之辈相比较,不啻天壤之别!让这些清廉官吏载入史册,传之后世,流芳千古,既是史家的责任,也是人们共同的期盼。叶贤恩编著的《湖北廉吏传》收录湖北历史上做县、州、府官为政清廉者69人,一般一人一传。主要介绍了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生平经历、主要成就和廉政史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