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成书以后,很多学者都做过注,但多已亡佚。现存最早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学者韦昭的《国语解》。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此出版了点校本《国语》,并为各章拟定了标题。《国语》即以此为底本,同时参考了邬国平、黄永年、陈桐生等学者的著作,在此对前辈学者表示感谢。书中选取的篇目有两个原则:一是选取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如《祭公谏穆王征犬戎》《句践灭吴》等;二是力求反映事件的全貌,如晋文公称霸之事记录于《晋语三》中,为保证其事件的完整性,这篇几乎全部选取。为了使读者能无障碍地阅读,编撰者于涌将原文中生僻的字、词进行随文注释,个别难以理解的句子、典故及其他相关知识则以“阅读指导”的形式列于相应的段落之后,原文与译文以左右对应的形式进行排版,最大程度上保证阅读的连续性和方便性,实现无障碍快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