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德荣(一个独龙族老县长的追梦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宣宇才
出版社 云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高德荣,云岭高原孕育的独龙族优秀儿女,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选树的重大典型。让独龙族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是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一生立志追求的最大梦想,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是个人理想与群众梦想的完美契合,是青春梦、立志梦、民族梦、小康梦的高度统一。宣宇才主编的《高德荣:一个独龙族老县长的追梦故事》充分阐释了高德荣同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旨在帮助干部群众记忆高德荣人生经历、追梦历程,感悟人生的价值追求,领略梦想的真谛。

内容推荐

打通一条与外界连接的通道,这是独龙族群众苦苦追寻的梦想!

高德荣作为党培养起来的独龙族优秀儿女,义无返顾地担负起了实现这一梦想的重任,战斗不止、奋斗不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独龙族终于圆梦成真!

宣宇才主编的《高德荣:一个独龙族老县长的追梦故事》是一部全面介绍云南省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选树的重大典型高德荣同志先进事迹的好书,读来亲切感人。

本书共分“青春梦”、“励志梦”、“民族梦”、“小康梦”,按时间顺序,用一个个小故事,把高德荣同志的成长经历巧妙地串连起来,全面记录、再现了高德荣同志的人生轨迹。作者们对高德荣身边的人做了大量采访,这些受访者包括他的同学、老师、同事、家人,当然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以及过去宣传部门同志的记录等等,通过这些原生态的记录整理出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闪光的珍珠。

本书书对高德荣同志做了真实地还原。书中的高德荣不是被拔高的高德荣,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德荣,而是可亲、可爱、可圈、可点的人物形象。用诸多的事实,诠释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共产党员只要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人民是会记着他的好处的。

目录

第一篇 青春梦

 背毛主席语录最积极

 能说会道不容易

 放学路上的必修课

 得天独厚的“启蒙”

 人人喜欢的好少年

 班里的文艺活跃分子

 有情趣的知识分子

 踏实勤奋的师范人

第二篇 励志梦

 要办好民族教育

 不平凡的老屋子

 循规蹈矩的官员父亲

 很节俭的“老县长”

 “工作狂”下厨煮板栗

 通情达理的贤内助

 一顿团圆饭的盼望

 “不近人情”的亲人

 担负责任的汇报者

 不配合采访的对象

 一声亲切的“老县长”

 闲不住的“老县长”

 不跨国境一步的干部

 坚定的逐梦人

 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

 繁忙的节假日

第三篇 民族梦

 关心学生的教育

 一支钢笔的故事

 重返校园的小女孩

 为培养人才“拉关系”

 记挂学生身体的司务长

 小学生的义务护送员

 寻找涉险的学生

 老高的“下乡癖”

 抢险救灾的诚意

 令人揪心的分娩

 邻家大叔般的官员

 脑子里的定位仪

 炊烟里的讯息

 入伍战士的“父亲”

 偏远山区的挂念

 有“磁场”的“老县长”

 对下属的关心

 与助手的情义

 “不近人情”的“老县长”

 关爱工程队的建设者

 雪堆里的天然冰箱

 新奇的数码奖品

 想当县长的小游客

 车轮上的“办公室”

 一次难忘的下乡采访

 酒杯中的真性情

 “老县长”的n件宝

 一杯清茶的情意

 危难中的“定心丸”

 建筑工人的怕与盼

 贴身司机的苦与乐

 培训独龙语的夜校

 路过家门的亲戚

 群众心中的好县长

第四篇 小康梦

 从州府师范学校到山区小学

 独龙江的“钉子官”

 争取资金和项目

 独龙江的秘密基地

 种草果的发起人

 “金果果”映着乡亲们的笑脸

 独龙老乡的绿色银行

 拉近与外界的距离

 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慧眼识中蜂

 怒江州的牛名片

 路边的树苗

 “老县长”的新忧虑

 保护与开发

 人和环境都要美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使者

 敬老院里的亲人

 基站工人的知心人

 个人发达与同胞富裕

 连接山外的大动脉

 群众的反响

 同事的评价

 外乡人和返乡者的赞扬

 独龙江的“第三次解放”

后记

试读章节

循规蹈矩的官员父亲

高德荣默默地为志向而奋斗,竭力为圆梦而努力,半辈子勤勤恳恳工作在基层一线,多次到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奔走呼吁,为独龙江经济发展与独龙族群众脱贫致富争取更多资金援助和项目扶持。但对自己的儿女,他有愧疚、有遗憾,该操的心、该办的事却多有疏忽。在高德荣子女的印象中,他们的父亲几乎很少在家,长年累月地往乡下跑,陪伴他们成长的总是母亲一个人。

高德荣的家总是由妻子一人操持、拉扯儿女们长大成人。孩子们到了谈婚论嫁之时,高德荣不但没有像其他父亲那样精心为儿女张罗婚事,风风光光地为他们筹备婚礼,而且还对儿女们说婚礼的事必须靠自己,并且为他们定下不准大操大办、不准以父母名义请客的规矩。孩子们非常清楚父亲的做人原则、做事风格,谨遵父亲教导,各自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在婚礼现场,高德荣往往只例行地露个面,之后就匆匆离去,继续办他没完没了的公事去了。事后,没有邀请到的老同事难免会抱怨几句,儿女办婚事这么大的事都不言语一声!高德荣总是轻描淡写地回答:儿女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办吧。

老高的女儿和女婿都是公务员,结婚时买房的首付款全是两个年轻人平日的积蓄,其他房款全是银行贷款,婚后好多年才还清,高德荣没有为他们出过一分钱。

高德荣的儿子结婚之前带着未婚妻到昆明拍婚纱照,此时他们知道父亲也要去昆明,但是小两口没敢向父亲开口搭他的公车,而是挤了一天长途汽车去省城。老高的儿子对未婚妻说:“父亲到昆明是办公事,我们不能违反他的原则搭公车。拍完照我们还是坐长途汽车回来吧。”  一年“十一”长假,姐弟两家人跟着高德荣夫妇一起到独龙江乡度假,有一天晚餐安排在一户村民家。去之前,高德荣特意嘱咐他们,饭是在老乡家里做吃,但生熟食材我们自己带,并留下一些吃的东西。

很节俭的“老县长”

节俭,是高德荣一贯的生活作风,他无论是当乡长还是当县长,总是钟情于两身衣服,天冷的时候穿那套藏青色的西装,天热的时候披一件独龙族褂褂。脚上总穿着一双一百来块钱的皮鞋,手上戴的是一块将近30年的手表。

“每天要干完哪些事,都是这块手表指挥着。”高德荣风趣地说,这块表才是自己的“领导”,随时调度自己。“快30年了,坏了修一修还可以用,扔了不是可惜了吗?”每当有人建议高德荣换块体面的手表时,他总是这样回答。

据高德荣的妻子回忆,这块“双狮”表是1987年高德荣应邀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得的。多年来,它无声地记录着高德荣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分分秒秒。高德荣经常说:“表也老了,但是越老越跑得快。”他的“高氏幽默”经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很多人都劝高德荣换块新表,每次他都说:“现在独龙江能戴得起手表的还很少,哪天大家都戴上手表了,我再换。”

“别说是换手表,衣服旧了都舍不得换,让我缝了又补,不能乱扔。”高德荣的节俭,有时真让老伴无法忍受,“有一件外衣不知道缝补了多少次,一直劝他扔了算了,但他就是不同意。很多东西已经用得很旧了,但别人动都不能动,如果扔了,他要用时找不到会骂人的。”

还有一次,司机发现高德荣的衣服随手丢在车上,就准备顺便帮他洗一下。哪知稍微一用力就把原来的小窟窿扯成了大窟窿。看到衣服已经破烂到这种地步,司机自作主张把衣服扔掉了。后来,高德荣问起放在车上的衣服,得知被扔掉后,硬是叫司机开车把衣服找了回来,亲手重新洗干净晾好。第二天,那件衣服又穿在了高德荣身上,只是原来破了的地方已经重新缝好。

不论在哪一级行政领导岗位上,高德荣都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我们全家人都是领工资吃饭的,我家脱贫了,但是我们的民族还未脱贫,怎么有心思打扮自己呢?与其花时间去打扮自己还不如用所有的精力去打扮自己热爱的家乡。”这样一句简朴的语言,却道出了他内心的志向!

一个人的高大,不在于身材壮硕或者衣着华丽,而在于心灵的伟大和人格的崇高。高德荣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干部,一位堪当重任的独龙族的“头雁”。

P24-27

序言

高德荣,云岭高原孕育的独龙族优秀儿女,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选树的重大典型。让独龙族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是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一生立志追求的最大梦想,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是个人理想与群众梦想的完美契合,是青春梦、立志梦、民族梦、小康梦的高度统一。

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高德荣同志从孩提时就踏上了他人生漫漫的追梦征程,无论是在学生、教师的历程中,还是在乡长、县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始终放不下那份对民族、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放不下一名独龙族干部沉甸甸的责任,倾注了毕生的精力,战斗不息,奋斗不止,为独龙江基础设施建设奔波,为教育事业发展操心,为脱贫致富辛劳……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灿烂的追梦故事,勾画了清晰可辨的人生轨迹,无数为民务实的传奇佳话流芳于世,树立了群众路线模范实践者的丰碑。

高德荣作为一名党培养起来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数十年如一日,理想信念坚定,作风务实勤奋,一心为公、一心为民,踏实做人、务实做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把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融入边疆各族人民构筑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融入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中,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把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和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患难的政治本色体现得淋漓尽致,哪怕是年近六旬,仍然牢记使命、不负群众的重托,坚守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的第一线。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倾力支持下,在高德荣的带领以及独龙族群众的努力下,独龙江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条跨越高黎贡山、连接内地的致富路全线贯通;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独龙族群众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一片片花椒、草果、重楼等经济作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为独龙族群众带来了实惠、带来了希望;一批批独龙族儿女走出大山,融入了文明的社会,融进了改革的潮流中,贫困帽子将被彻底甩掉,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日可待!

高德荣的追梦历程,谱写了一曲实现中国梦的优美旋律,每一个追梦故事就是一个音符。他的足迹永远留在了独龙江畔,他的先进事迹闪耀在人们的心间,他的高尚品格和敬业精神扎根在干部群众的心中,感动着云岭大地,感染着各族人民。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赵乐际三次做出重要批示,将高德荣同志作为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在云南省和全国予以宣传。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做出长篇批示:“高德荣同志是我省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他理想信念坚定,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带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带领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偏远山区基层,全心全意为边境民族同胞的脱贫致富和团结进步干实事、办好事,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欢迎,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他做人坦荡磊落、为官正直清廉,放弃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把办公室搬到乡间地头,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在他的身上模范地践行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集中展示了高远、开放、包容和坚定、担当、务实的云南精神,是我们广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金要求:把学习高德荣同志精神与学习杨善洲同志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完成包括一个电视宣传(专题)片、一本学习宣传材料、一组学习座谈会、一个巡回报告、一本报告文学、一本图文并茂的图书在内的系列宣传作品。围绕“老县长”的追梦历程,全面介绍高德荣同志人生经历,全面阐释高德荣同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

本书旨在帮助干部群众记忆高德荣人生经历、追梦历程,感悟人生的价值追求,领略梦想的真谛。

后记

编写出版本书,是深入宣传高德荣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组织人员采访、收集和整理高德荣工作和生活中的部分精彩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一颗珍珠,把它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串璀璨耀眼的珍珠项链,全面记录、再现了高德荣同志的人生轨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怒江州委宣传部、怒江日报社等单位的积极配合,得到了怒江日报社记者王靖生的大力支持,提供了为数不少的故事,为本书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承担了故事的编写任务,周宏老师负责第一、第四部分初稿编写以及全书统稿和后续修改工作;徐娟同学负责第二部分初稿编写;李雪同学负责第三部分初稿编写;董云川教授负责组织、协调以及全书的审稿工作。

在此,一并对他们辛勤劳动深表谢忱!

本书编写时间紧,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组

2014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9: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