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滴水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潘富根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滴水集》为作者潘富根多年来的散文随笔集。

滴水映日:对人生的观察、思考、感悟,折射出富有哲理的阳光。

情如泉涌:与亲人、友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细微真情,汇成爱的心泉。

水滴汇流:国内外旅游散记,不但有如临其境的描写,还有风土人情的有趣叙述。

内容推荐

《滴水集》为作者潘富根多年的随笔集,分别为对人际交往、社会问题等的观察、思考、感悟,与亲人、友人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中,坦诚相见、患难与共,于细微处见真情,滴滴水珠汇成爱的心泉。更有对人文社会的独到见解,给人启迪。

目录

一、滴水映日

 榆桩

 梧桐

 发烫的雪夜

 清晨的锯声

 在盲道上走路

 南宁路上晨练人

 世博印象

 美妙的体验

 生命阳光

 活力矩阵秀

 月亮船之旅

 音乐喷泉秀

 吕司令的故事

 外冈的社会主义学院

 活在春天里

 漫谈夏天

 秋天的韵味

 冬天的阳光

 日全食随想

 井冈山上虚心阁

 知识改变命运

 宝剑锋自磨砺出

 青春无悔

 走进北大荒博物馆

二、情如泉涌

 南北湖上春来早

 阳春三月菜花黄

 为了这一声的问候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有朋自远方来

 探花·尽孝·亲情

 春节聚会,儿子挑大梁

 妻贤家温馨

 过六十六岁生日

 我妻的生日

 国庆长假休闲去

 腊梅

 莘庄公园品梅联

 人间四月牡丹红

 夏日炎炎紫薇开

 吃甜芦粟

 一种潜规则

 梦·绿·凉

 花亭,与众不同

 人生随笔

机遇的特点

人际关系

上善若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顺其自然

有为与无为

张力、定力和敛力

一切都是过程

坏事里头有好事

体会生活

人过五十

心中无私天地宽

简单而有情趣

悲剧人生和喜剧人生

讲话要慎重

三、水滴汇流

 玉出昆冈

 辰山登临记

 偷闲天马山

 湘西小妹

 探访“好望角”

 寻觅天一阁

 浙江九霄碧云洞印象

 浙江人的生意经

 曙光初照台州城

 闽中三日

 净空家乡访问记

 天下名园水绘园

 天下第一敖包

 草原上,那蓝天,那白云

 走进清明上河园

 花开时节动京城

 龙门山下伊水流

 殷墟参观记

 游太行山大峡谷之桃花谷

 在云南遇“怪”

 导游王金花

 谁是最美的人

 腾冲归来话赌石

 十万大山一路欢歌

 云南游,我们有个好领队

 美利坚的东西岸

 欧洲列国游

 吴哥的微笑

 秋日东瀛

 忧郁的伏特加

 俄罗斯邮册

 在俄罗斯坐火车

 尝过俄餐

 俄罗斯的国庆节

后记

试读章节

活在春天里

春天的脚步是匆匆的。常常是等你感觉到了,春天就要过去了。从节气上讲,过了最冷的大寒,就立春了。但是从感觉上,经过雨水、惊蛰,直到春分,仍然是一派冬日景象。农历二月,乍暖还寒。阳光淡淡的,没有温度,树梢光光的,残叶几片。上海地区的气温,最高摄氏5、6度。然而气温却在一场场春雨过后不自不觉地暖和起来。过了春分,直到清明,这已经是三月阳春了,这时候人们才真正感觉到,实际上春天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了。随着百花争艳,花团锦簇的盛景一过,春天也就过去了。

大自然关于春天的信息,从立春就释放出来了。通过雨水、雷电、阳光、空气等载体,带给万物,带给人类。只是人对于春天的感知,不如动物,有诗为证:“春江水暖鸭先知。”也不如植物,一场春雨下来,枯黄的草丛就钻出绿芽来,笋尖就呼拉一下窜地面来了。从养生的角度讲,人体这个小宇宙应该同样接受大自然春天的信息。但是城市里的人们往往把自己与大自然隔绝,紧闭在高楼大厦里,呼吸不到春天的空气,晒不到春天的阳光,喝不到春天的泉水,闻不到春雷过后空气中弥漫的负离子。所以,他们没有活在春天里,不少人身体里还是去年冬天的信息,这就与大自然不适应了,于是就生起病来了。

活在春天里,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参加户外活动,晒晒阳光,走走山路,出一身汗,洗一把澡,把身体里冬天的信息排出去。记得小时候最高兴的是一年的春游和秋游。从教室的四壁和学校的围墙中,一旦来到郊外的公园和田野,特别在春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桃红柳绿,河水荡漾,立刻就有一种身心解放的愉悦。加上家里给准备的面包、茶鸡蛋和水,能吃上这样一顿野餐,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只是小孩子贪玩,从来也不会去想春游的道理。  活在春天里,我们要吃春天的食物。因为它们接受了大自然的春天的信息。夜雨春韭壮,江南鲜笋嫩,西塞鳜鱼肥,瓦壶天水甜。吃春菜,喝春水,让身体中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春天的信息,充满健康向上,蓬蓬勃勃,富有青春活力的信息。

活在春天里,我们要把春天留在心里。春夏秋冬,种管收藏。大自然四季轮换,有条不紊。有道是,“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的到来是必然的,但又来得不容易。春天是从去年的冬天走来,这是经过了多少与寒冷搏斗,从冰冻中、从风雪中,从绵绵的冷雨中才走到如今的明媚春光啊!心里装着春天,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你也会看到满园春色。

春天步履匆匆,特别容易错过。心里装着春天,年轻人会懂得青春易逝,必须珍惜。有道是,“一年之际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有在年轻时种下梦的种子,才能到年老时收获梦的果实。

一年一春,百年百春。有道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心里装着春天,中年人会自我激励,过去的成功已经过去,我们还有新的希望;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更大的胜利。

春光无限美好,但是留不住。有道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心里装着春天,老年人天天活在春天里,就会像年轻人一样充满青春活力,健康长寿。

愿天下人心里装着春天,永远活在春天里。

P33-34

序言

我们在书写历史

司徒伟智

三十五年前,夜校班级里的同学虽说都相处融洽、热络,职业上却隐隐然一分为二。譬如富根,凭着当时那区级烟糖公司党委副书记头衔,我压根就没把他划入咱文化人一路,自然而然归到党政干部那一头。下意识里,我也就以为老潘于文学、写作之类,一准是不肯亦不必花大力气的。好像从前“当途掌事”的东吴将军吕蒙,孙权不就认为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无须读书太深到“治经为博士”的。

读过他的《滴水集》书稿,轮到我致歉了。原来,我们的老大哥,尽管嗣后历经市委统战部调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社务委员会副主任、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宦海倥偬少闲时,可照样博览群书学问深。真欣赏他的散文、随笔——精雕细琢,字字珠玑,且识见超拔,别具只眼。

集子中的散文,有生活感悟类,也有名胜游记类。合而观之,又都可以归入历史这个大类。感念生平,多为遥忆早先历史;记述游览,则是摄录近期历史。《宝剑锋自磨砺出》凸显上山下乡时期北大荒风雪中的苦境,“不用说晚上,就是白天,都刮得天昏地暗,外出就有被埋进雪堆或迷失方向的危险。上山伐木正是在冬天。吃成菜、啃窝头、睡帐篷,喝雪水。几个月洗不上澡,身上长虱子是家常便饭。”而《发烫的雪夜》实录了1975年1月,在黑龙江省绥化县招待所外的雪地上,一位长者不顾文化禁锢的政治氛围,鼓励陌生的年轻朋友下功夫读古今中外书籍。岁月艰难,爝火不息,令人感慨、沉思、共鸣!我喜爱这些沉郁厚重的文字。比较起来,进入新世纪,记游览胜的文字,显得轻快放松,却似乎更为难写。一来目下报章上游记文字多见;二来阅读心理上的通律是“欢愉之词难工,愁苦之词易巧”。但是富根的很多游记都寓情于景,且穿插典故,纵横古今,阐发哲理,依然让我读来爱不释手。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也就生活在历史里。用李大钊的话说:“把过去的社会生活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着去看,便是社会。”社会上所有的,无非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历史。记录历史,不拘一格,大体则有,定体则无。举凡一人一事一物,一言一行一程,有意义者尽可记录。前年收到上海版专老校长杜飞龙教授寄赠的《我心相印:我的教育人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市教委组织汇编,以自传体裁忆述他数十年的教育人生。今年,又收到富根老学长的散文集。掂掂两部书,形式不同,本质则一,都是教育家书写的当代历史。

昨天,我们曾经创造历史。我们为参与共和国由苦难、曲折走向改革、腾飞的全过程而无上荣光。今天,我们业已退出工作岗位,为拥有更从容的时间来回顾、总结历史而倍感欣慰。从各个角度折射而成的一篇篇丰富多彩、立体可感的历史,既可成为老一辈的精神寄托,也会如赫尔岑所言“这是老年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是行将休息的哨兵对前来接替哨位者的命令”,而被新一代记取。我以为。

一说起文字书写,也许有的老年朋友会怯阵,会叫“苦”。苦,是当然的。比起唱唱跳跳玩玩来,写作要耐得住寂寞,少不了一番又一番绞尽脑汁。但是就像好铁离不开捶打,人也照例在艰苦的思维锻炼中收获佳作,同时又保持大脑活跃、精神健康。这样的苦,岂可推辞,借用古话就是:“心中别有欢喜事,向上应无快活人。”

说是百姓写史,其实多为一枝一节,给正史提供素材而已吧。与规模恢宏程序严格的官方修史自不可比拟,然而却也以其灵活轻便原生态而具有独立存在的理由。关键在于是否想深了写好了。君不见同样是写段秀实其人,一篇《段太尉逸事状》散文就写了三个小故事,却以其栩栩如生、廉顽立懦,传播力远胜过官修新旧《唐书》的本传?

后记

在《滴水集》甫编付梓之际,似觉还有一些话需要交代。

这些文章写作年代跨度较大,最早的一篇《榆桩》,写于上世纪80年代,是本人在华东师大攻读中国语言文学时的习作。正是这篇习作,得到了时任散文写作课程的祝文品教授的鼓励,于是在我的心中种下了写作散文的种子,所以我将此文作为开篇第一篇。在以后的几十年,由于大部分时间在党政机关工作,写的大多是公文,有时也写点散文,但写得很少。所以《滴水集》中大多数文章,是在退休前后写的。

我记得有人说过,诗歌属于青年人,长篇(指小说)属于中年人,而散文属于老年人。此言诚然。老年人没有了青年人澎湃的诗情,没有了中年人强健的体魄,也没有了中青年人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的重担。但是老年人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经历和感悟,这对于散文创作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老年人写散文,篇幅较短,花时不多,不需要像写长篇小说那样经受长年累月的折磨,而是当作兴趣爱好,作为怡情健脑的乐事。所以我选择了写作散文。

这本集子分为三个部分:一为滴水映日,篇篇章章,拼出了当今时代的风貌图;二为情如泉涌,字里行间涌动的是家族情、同窗情、朋友情;三为水滴汇流,是我迈出家门,行走各地,所见所思所悟。这也是本集散文取名《滴水集》的缘由。

曹丕有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拙文不敢自诩,然而为文绝不敢造次,不玩词藻,不为虚文。篇幅宁短,百千字也,然于平实之中见真情,于小事之中融哲理。即使写游记,也要力争不能雷同。既有日记体,记叙详细,便于回忆,犹如影片回放;也有专题体,一题一文,提炼深掘,一次旅游,写若干篇章,串连起来,娓娓而谈,侃侃而叙,如有好故事,更使文章增色,亦能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若干人生随笔虽属个人经验,有心人不妨一顾。本集散文,皆心有触动而落笔,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读者;只有自己觉得有意思,读者才能觉得有意思;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对读者负责。

承蒙老同学、原解放日报高级编辑司徒伟智为本书作序;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挚友董康定的倾力帮助,使本书臻于完美。还有我夫人顾兰娣是这些文章的第一读者,贡献了不少有益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我衷心的感谢。文章中如有错误,还望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2014年6月1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