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个匪夷所思的名字,他长了一副让人过目不忘的面容;他有一把让人膝盖发软的嗓音,他练就了让人惊叹不已的演技;他演绎着历史上最性感、最完美、最受欢迎的夏洛克·福尔摩斯;高智商、傲娇、绅士、呆萌,他刷新了新世纪男神的标准;他就是“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从杰出的科学家到偶像艺术家,从世界最伟大的侦探到星际恐怖分子,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完美诠释的角色让他成为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明星。他几乎锐不可挡,正处在其事业的一个关键点上。里内特·波特编著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关于卷福的一切)》这部传记以康伯巴奇的演艺生涯为主线,真实而立体地记录了康伯巴奇的成长岁月、演艺事业、情感经历和内心独白。
里内特·波特编著的这本《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关于卷福的一切)》以“卷福”的演艺生涯为主线,真实而立体地记录了康伯巴奇的成长岁月、演艺事业、情感经历和内心独白。从成名前的话剧、舞台剧、广播剧到全球大热的《神探夏洛克》和《星际迷航》,全面而深入地展现康伯巴奇每一部作品的创作经历和台前幕后的故事。从伦敦露天舞台上的小角色,到全方位活跃于舞台、电台、电视和电影的超级明星,这位全球新男神正在向着更辉煌的世界级声誉前进。
本书是唯一经过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授权的传记。读完本书,你会更爱他。
如果想表达某种不耐烦的情绪,康伯巴奇会通过加快对话中他那部分的节奏,或者猛地说出一句台词来表达,比如当斯科特一福勒想听听他的新情人海伦对他的书的评价时,就发生了这种情况。海伦说这本书糟透了,斯科特一福勒还只是用手拂过头发表示不满;当海伦指出书中一些有问题的细节,建议他重写的时候,斯科特一福勒辩护的劲头儿就变强了。他边大幅度摆动着手臂边争辩,然后他突然停下来,向海伦表示感谢,感谢她付出的辛劳。接着,他双臂交叉,好像是将自己环抱着,这种身体语言的改变,其实是将自己与对面的人隔开了。然后他又快速说了一段愤怒的话语,显示出他想让海伦对他撒谎,因为他在意写作,想得到她的好评,哪怕这种好评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谎言也行。他想被当作她认为他能够成为的那种作家,即使是在他意识到他的作品不尽如人意时也是如此。
斯科特一福勒知道自己的内心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因此他总是小心地关着它,不让情绪轻易流露。这一点在另外一场动人的场景中显而易见。在一次派对期间,他的妻子琼从阳台上摔下来死了,而在此之前,她已经知道他要离开。此后,当海伦第一次提到琼的死时,饰演斯科特一福勒的康伯巴奇坐下来,弯下腰,两手抱膝。他的头低垂着,声音时断时续。与之相似的是,后面的一个场景中,当一位客人鲁莽地说起琼在那个派对上的死因时,斯科特一福勒再次弯下腰,并且小声地哭了起来。康伯巴奇将斯科特一福勒的肉体疼痛当作拒绝显露情感痛苦而加以强调,直到他达到了一个爆发点。这种从肉体及象征意义上保护人物脆弱心灵的行为是生动的,有助于观众理解斯科特一福勒公开的自我与私下的自我之间的巨大反差。
在这部戏即将结束时,斯科特一福勒一个人站在舞台上,他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这实际上是一种拯救海伦,使其免于被拖垮的高尚姿态,因为他现在明白了,由于一心追逐他以前的生活方式,而非海伦为他寻找的改变,他在不经意间拖垮了琼。他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那是海伦让他为写作而当成家庭作业来读的。他随便翻了几页,然后停了下来,把书扔在沙发上,一步一步朝阳台走去,就好像有什么东西拖着他一样。与第一幕登台不同,当斯科特一福勒沉重地踏上舞台时,他的脚步几乎是无声的。当斯科特一福勒从阳台往下看时,他在肉体、情感上都鼓起了勇气。他踉踉跄跄地回到屋内,毅然决然地关上门。尽管直接自杀让他感到恐惧,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这种自我毁灭的方式,他给自己倒了杯酒。这种解决方式让观众感到悲伤,因为尽管斯科特一福勒远非一个理想和浪漫的人物,但康伯巴奇再次展示了一个人物的脆弱,即使这个人物不值得同情,却还是足以打动观众。
康伯巴奇在这部戏结束后迅速从角色中走出来,国家剧院那场经过录制的演出谢幕强调了演员和人物之间的差异。他跟着琼[由南希·卡罗尔(Nancy Carroll)饰演],缓步走上舞台并且做了一个传统的正式鞠躬。他把手放在大腿上,用胳膊搂着卡罗尔离开了,而她在对他耳语。走下舞台时,他们都做了一个小的舞蹈动作,似乎沉浸在对话之中。
P74-75
当然了,对我们来说,一切都要从《神探夏洛克》开始。
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都要从观众对《神探夏洛克》第一部预告片的反应开始。2010年仲夏,这部预告片在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中播出。在片中,它问道:“为什么他们让《赎罪》中那个鬼鬼祟祟的家伙来扮演夏洛克·福尔摩斯呢?”
可想而知,由此产生的第一印象有多么糟糕。实际上,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确实是种偏见。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许拥有一种受到媒体某些栏目欢迎的名气,拥有一种特别的不会被搞混的外貌,还有令人膝盖发软的嗓音,但他持续走红的根本原因是,作为一名演员和艺术家,他极为注重表演。无论是扮演科学家、画家或反文化主义者,还是扮演时常处于癫狂状态的航空公司机长、人及造物主、受到控制的间谍、“星际恐怖分子”,或者是那些被世人熟知的最伟大侦探,康伯巴奇都不是一个坐着不动的人,也不会允许自己一成不变,只维持一种表演模式。
因此,如果这本书跟你期待的有点不一样,也就不令人感到奇怪了。里内特·波特撰写的并非是一部典型的名流传记,这本书并没有沉醉于收集那些喂饱了小报专栏的逸闻趣事,而是一部揭示演员的演技严肃的、具有分析性的研究著作,它从几乎每一个能想象到的源头进行了细致研究。在这个流言蜚语占据至高无上地位、社交媒体可以从语境上随意扭曲话语的时代,看到这种专业的、而非随意娱乐的著作,不免令人精神一振。不过,这本书的做法还是相当精明的。它一方面悄悄传播着在现世中方兴未艾的名流文化,一方面又利用康伯巴奇作为个案,有效地研究那些专栏是如何穷极演员的生平来描写一个人的。
如果你认为,你只是在舞台或银幕上看到某个人,就能了解除他自身条件之外的任何一种东西,那么你未免有点自大了。而且,基于表演对演员产生的先入为主的看法,常常也会是错误的。正如我们从《赎罪》到《神探夏洛克》的飞跃而亲身体会到的那样,演员是选择了一部戏的那个人,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人。演员为我们表演,带给我们娱乐,他们愿意与我们共享的生活也许只有这么多。此外,就终极角度而言,对于一个演员来讲,表演永远是最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