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庄子全集/国学经典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毛佩琦,徐昌强主编
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颜回拜见老师仲尼,请求同意他出远门。

孔子说:到哪里去呢?

颜回回答:打算去卫国。

孔子说:去卫国干什么呢?

颜回说:我听说卫国的国君,年轻气盛,办事专断,处理政事轻举妄动,文过饰非不知过失;轻率用兵不恤百姓,死人堆积山泽,犹如干枯的草芥一样,百姓无家可归。我曾听老师说:“治理得好的国家可以离开,混乱的国家应该前往,就好像医生门前有很多病人多一样。”我希望按照先生的教诲,思考治理卫国可行的办法,卫国的百姓或许还可以免除疾苦吧!

孔子对颜回说法表示不满说:

嘻!你去到卫国恐怕就被杀害啊!大道是不宜喧杂的,喧杂就意味着多事,多事就会心生扰乱,心生扰乱就会产生忧患,忧患多了也就连自救都来不及了,何暇去拯救国家?古时候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总是先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日臻成熟,而后方才去扶助他人。如今你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还没有根基牢固,哪里还有什么工夫去纠正暴君的行为呢?

你懂得“德”之所以毁败和“智”之所以表露的原因吗?“德”的毁败在于追名逐利,“智”的表露在于争强好胜。“名”是互相倾轧的原因,“智”是互相争斗的工具。二者都是凶器,不可以推行于世。

并且,一个人虽然德行纯厚诚实笃守,可未必能够到达跟人声气相通的程度,一个人虽然不争名夺利,可未必能得到人的广泛理解。如果你勉强把仁义的规范之类的言辞在暴君面前卖弄,这就好比用别人的丑行来显示自己的美德,这样被称为“茁人”——给人带去灾难的人。给人带去灾难的人,一定会反过来被别人所害,你这样做恐怕会遭到别人的伤害的呀?况且,假如卫君喜好贤能而讨厌恶人,那么哪里还用得着等待你去显示有异于人呢?你果真去到卫国而不向卫君进言,卫君一定会紧紧抓住你偶然说漏嘴的机会快捷地向你施展他的辩才。这个时候,你必将眼花缭乱而面色佯作平和,你的说话自顾不暇,容颜被迫俯就,内心无主也就姑且认同卫君的所作所为了。这样做就像是用火去救火,用水去救水,这样被称为“益多”——帮倒忙、添大乱,助纣为虐,错上加错。依顺有了的开始而依顺就必然没完没了,假如你未能取信便深进忠厚之言,那么一定会死在这位暴君面前。

从前,夏桀杀害敢于直谏的关龙逄,商纣王杀害敢于力谏的叔叔比干,这些贤人都十分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以臣下的身份抚爱百姓,同时也以臣下的身份违逆了国君,所以国君就因为他们道德修养高尚而排斥并杀害了他们。这就是喜好名声的结果。从前,帝尧征伐丛、枝和胥敖,夏禹攻打有扈,三国的土地变成废墟,百姓全都死尽,国君遭杀戳,原因就是三国不断用兵,贪心不足。这些都是追名逐利的后果,你偏偏就没有听说过吗?名声和实利,即使圣人也不可能超越,何况是你呢?即使这样,你一定有你的想法,那么你就试着告诉我吧!

颜回说:我外表端庄内心虚豁,勤奋努力而终始如一,这样就可以了吗?

孔子说:唉,这怎么可以呢?卫君刚猛暴烈、盛气凌人、喜怒无常,一般人不敢丝毫违背他的地方,他借此压制别人的劝告,以此来放纵自己的欲望。对这种人,即使每天用道德来感化都不会有成效,更何况用大德来劝导呢?他必定顽固不化、固执己见,即使表面赞同也必然口是心非、执迷不悟。你这样的想法怎么能行得通呢?

颜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内直而外曲”——内心秉正诚直而外表俯首曲就,“成而上比”——引用成说并处处效法古代贤人的作为。内心秉正诚直,这就是与自然为同类。与自然为同类,可以推知国君与自己的本性都是上天所赋予的,何必用自己的言论去祈求得到赞同呢?还是祈求不被责备呢?如果这样,人们就会称之为未失童心,这就叫“与天为徒”——跟自然为同类。外表俯首曲就的人,是跟一般人为同类。手拿朝笏躬身下拜,这是臣子的礼节,别人都这样去做,我敢不这样做吗?做大家都做的事,别人也就不会责难了吧,这就叫“与人为徒”——跟一般人同类。成而上比——内心自有主见并处处效法古代贤人的作为,这就叫“与古为徒”——跟古人为同类。我所引用的成说虽然都是古代的教训,可都是有依有据的,自古就有,并非我的虚构。像这样做,即使正直不阿却也不会受到伤害,这就叫跟古人为同类。这样做便可以了吗?

孔子说:唉,这怎么可以呢?要去纠人家的方法太多且不妥当。这些方法虽然固陋而不通达,倒也可以免除罪责。即使这样,也不过如此而已,怎么能感化他呢?你太执着于自己的成见了!

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冒昧向您求教方策。

孔子说:你先斋戒清心,我再告诉你!如果怀着积极用世之心去做事情,这难道是容易的吗?如果你认为这样做很容易的话,苍天就会认为这是不适宜的。

颜回说:我颜回的家境贫穷,不饮酒浆、不吃荤食已经好几个月了。像这样,就可以算是斋戒了吧?

孔子说:这是祭祀前的所谓斋戒,并不是“心斋”啊。

颜回说:请问什么是“心斋”?

孔子说:你的心志必须专一。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气”感应!耳的功用仅只在于聆听,心的功用仅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气”即虚无空明的心境才能虚弱柔顺而应待宇宙万物。只有道才能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虚无空明的心境,这就叫做“心斋”。

颜回说:我在没有听说过“心斋”的时候,确实存在一个真实的颜回;我在听说过“心斋”之后,顿时感到忘记了真实的颜回:这可以叫做“虚无空明的境界”吗?

孔子说:

你对“心斋”的理解很透彻。我告诉你!假如你能够进入到追名逐利的环境中遨游而又不为名利地位所诱惑,卫君如果能采纳你的观点就继续阐述,如果不能采纳你的观点就停止不说,不去寻找仕途的门径,不向世人提示索求的目标,心思凝聚而把处理事情而出于“不得已”的境域,那么就差不多合于“心斋”的要求了。

一个人不走路容易,走了路而不在地上留下痕迹就困难了。被情欲的驱遣容易出现伪装,顺其自然而行便很难作假。听说过凭借翅膀飞翔的,不曾听说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翔的;听说过有智慧能了解事物的,不曾听说过没有智慧也可以了解事物的。看一看那空明的心境,顿时就会“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空明的心境生出光明,一切吉祥止于凝静之心。如果心境不能凝止,这就叫“坐驰”——形不动而心驰骋。让耳目的感观向内通达而又把心智排除在外,鬼神就会前来归附,何况是人呢?这就是万物的变化,是禹、舜所把握的要领,也是伏羲、几蘧所遵循始终的道理,何况是普通的人呢?

P43-45

目录

内篇

 第一篇 逍遥游

 第二篇 齐物论

 第三篇 养生主

 第四篇 人间世

 第五篇 德充符

 第六篇 大宗师

 第七篇 应帝王

外篇

 第八篇 骈拇

 第九篇 马蹄

 第十篇 肱箧

 第十一篇 在宥

 第十二篇 天地

 第十三篇 天道

 第十四篇 天运

 第十五篇 刻意

 第十六篇 缮性

 第十七篇 秋水

 第十八篇 至乐

 第十九篇 达生

 第二十篇 山木

 第二十一篇 田子方

 第二十二篇 知北游

杂篇

 第二十三篇 庚桑楚

 第二十四篇 徐无鬼

 第二十五篇 则阳

 第二十六篇 外物

 第二十七篇 寓言

 第二十八篇 让王

 第二十九篇 盗跖

 第三十篇 说剑

 第三十一篇 渔父

 第三十二篇 列御寇

 第三十三篇 天下

序言

时代的国学,进取的国学,未来的国学

经典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结晶。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产生了大量文化典籍。那些堪称经典的文献,如同闪亮的明灯,照耀着民族發展前进的历程。

中华民族凭借自己的卓越创造,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丰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得益于思想先哲们的启示和指引。而这种独特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智慧,也被广泛赞赏和推崇,被许多国家所效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宝贵贡献。

但是,近百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侵凌和屈辱。在奋起反抗的同时,仁人志士们为了民族自强也在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批判传统文化,学习西学成为近百年的文化主流。中华民族是包容的民族,是善于学习的民族。中华民族很快就把西学拿了过来。当中华民族创造了经济奇迹,再次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的时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再反思又成为全民族的新课题。那些曾经被我们弃之如敝屣的传统文化,难道一无是处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如此,人们发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精华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现实社会问题和的世界面临的问题。其中所指不仅是精神道德层面的,也包含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国学都有着独到的,西学不可替代的丰富内容。现在兴起的小小的国学热,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的。

在西学的压迫下,也有学人惟恐断了中华文化的血脉,曾经拼命地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但其中大部分人仅仅是在退守,甚至抱残守缺。而另一部分人,则想要用西方文化整理和改造中华文化。而本次的国学热与他们不同,我们所提倡的是时代的国学,进取的国学,未来的国学。所谓时代的,就是它是面向当代的,为现实服务的;所谓进取的,就是它不仅仅是退守、保护,而且要以自身的优势参与竞争;所谓未来的,就是它将帮助人类迎接未来的挑战。要让国学承担这样的任务,并非简单地把它保存、继承下来就够了,还必须对它加以扬弃。国学经典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但其中的精华却具有恒久的价值。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正是那些优秀的精华的部分,那些能够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部分。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民族身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备一些国学的基本素养。或许因为时代所限,没机会学习国学;或许因为职业所限,与国学距离较远,那么,在这个国学热中,不妨读几本国学经典,给自己增添一些国学的知识。这套《国学经典丛书》将会对你有所帮助。即使有了一些国学基础的朋友,再读读这些经典,也将有助于进一步的理解和学习。

是为序。

于昌平北七家村

内容推荐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如今所传三十三篇,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做。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由毛佩琦、徐昌强主编的这本《庄子全集》对《庄子》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翻译,还有针对性的解析,同时每一章配有相应的历史事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经典名著的深刻内涵。

编辑推荐

《庄子》,道教称为《南华经》,为战国至汉初道家庄子一派的著作总集,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作,庄子及其后学著。该书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该书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极大影响,其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都堪称一时之冠。由于该书原著晦涩难懂,为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内涵,特编辑《庄子全集》。由毛佩琦、徐昌强主编的这本书除呈现了原文外,还提供了注释、译文,以供读者对照阅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