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经常检查自己的奔跑方向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跑错了方向。
在有马纪念赛马会。上,“黄金巨匠”。作为一匹3岁的马取得了自己的第4个冠军。然而,如果将它的奔跑方向改为逆时针而不是顺时针,那它肯定无法取胜。
有些人的成功在各位读者看来顺理成章,但现实生活中,具备了像“黄金巨匠”这样的超凡能力,却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奔跑,最终一无所成者大有人在。
有一位这样的公司老板,我曾与之数度共事,并惊讶于“竟还有这样的人物”。
他的公司主营业务是向中小企业销售IT产品。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就必须增加销售员的人数。不过,由于是IT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新的同类产品的出现导致旧产品的突然滞销,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
尽管如此,这位老板并没有采取办法根据市场变化对销售员的人数进行调整。他所招募的,全是正式员工,因此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总是慢半拍。
每当好产品出来,这位老板便会积极地开始录用新的正式员工。录用需要时间,加之新人录用后还要进行培训,这样一来,等到他所希望的销售队伍人数凑齐,已是一年半载之后的事了。这时,曾经流行的产品风头已过。
尽管如此,这位老板不是立即对销售队伍进行裁减,而是开始慌忙寻找新的销售产品。虽说这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方式,但找不到合适的产品是必然结果。
不裁减销售队伍,必将导致资金运转陷入困境,但这位老板依然认为“不能这么做”,因此在经营策略调整上落了后手。其间,第一线的负责人已开始自发裁员,并最终涉及到销售队伍。
最终的结果是,旺季的盈余被庞大销售队伍的人员工资所吞噬,没有任何结余。有时,甚至是入不敷出,造成流动资金捉襟见肘。
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的产业,销售队伍的补充,一般可以通过与其他公司合作,或者招募临时员工来完成。如果拘泥于录用正式员工,觉得正式员工数量的多少决定着公司或团队地位的高低,经营者这种陈旧的思维方式,带来的一定是团队业绩的恶化。
检查自己奔跑的方向是否正确
另外一个实例,出现在我为了通过司法考试去法科大学院学习之时。从2006年4月起,我利用空余时间,开始去法科大学院夜校学习,目标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这是时隔25年之后我对这一目标发起的第二次挑战。
与我同期进入法科大学院的那些人的学习方法,就是不折不扣的“朝着出不了成果的方向奔跑”。
日本改变司法考试制度,目的是培养大量实用型法律人才。因此,以培养学者为主导实施的、注重学术论述的考试方式,开始向着以法律条文和审判先例为基准,考查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试方式转化。
这样一来,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法律条文和审判先例。所谓法律,是社会常识和道德中必须遵守的最低规则,因此案件的处理方法,必须是对照社会常识而采用的最为平衡稳妥的方法。如何将最为平衡稳妥的方法通过法律条文和审判先例进行理论性说明,是现行司法考试的焦点所在。
……
P8-10
写作本书时,自始至终我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有些白领们缺乏灵活处理工作的积极性,干起事来拖沓散漫,因此无法拿出令人满意的成果。很多情况下,他们的工作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只能推倒重来。这确实是一种时间的浪费。
如果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就能够及时拿出成果。然而,许多白领们的做法却正好相反。而且,工作时间还侵蚀了私人空间,让很多人失去了私人生活。周末,他们还要继续加班,完成工作日没有完成的工作。其结果,他们永远一身疲惫,工作效率永远低下。
无论工作还是私人生活,他们都一无所荻,始终处于这种恶性循环之中。
我所希望的流程是:“下决心用较短时间完成工作一集中精力→尽快拿出满意的成果一早一点下班回家一让私人生活充实起来一早起时浑身是劲一精力充沛地处理工作。”这也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所在。
本书中,我从工作术、时间管理术、效率工作术、高效交流术、“采访”术、会议术、自我管理术等7个方面,就如何达到这一目的介绍了我自己及他人的经验。
希望我的介绍能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想必大家也同我一样,正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对策。关键的一点,在于今后的实践。即便有了对策,但如果不进行实践,也不会有成效。
希望大家能够以“从会做的干起”为原则,首先选择几条进行实践。
只要通过不断地日积月累,你的工作速度和成果一定能取得实质性改善。如果再把你的经验向你的朋友、你的同事宣传推广,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也定能随之改善。
如果本书所介绍的“速度与成果两全其美的工作术”能够有助于各位读者在人生中多结硕果,我将喜出望外。
从本书构思阶段起,钻石社副总编高野仓俊胜先生就提出了宝贵意见,并指引本书最终付梓。最后,谨向其表示衷心的感谢。
植田统
日本企业一直是以赶超美国为目标的。所以,日本白领们对美国企业展开研究,并引入其有益之处。日本企业中的员工一向以严谨、刻苦、加班加点闻名。对于二战后重新建立的小型公司来说,这种精神发挥了很大作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完成了对美国的追赶。然而此时,日本的白领们不仅一下失去了赶超的模板,还变成了被赶超的对象。日本的白领们陷入了必须独立思考的境地。由于丧失了赶超力,他们在整整20年的时间里迷失了自己。
就在这“失去的20年里”,美国企业的白领们却远远地走在了前面。
首先,这里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只要团队中有足够的正能量效率就会自然提升。事实却并非如此,即使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热情很高,但缺乏支持条件和正确的工作、沟通方法,也无法实现高效率的。而团队的低效、拖拉、问题不断等情况,会导致团队中既有的正能量消磨殆尽。所以高效能是正能量成长的基础,正能量是高效能的促进剂。
其次,竞争越来越激烈,各行业的技术更新和模式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只有那些高速前进走在最前列的公司,以及能够在剧烈变化和遭遇阻碍的过程中持续保有正能量的公司,才能继续生存。
最后,团队概念和沟通方式的扩展。美国的白领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信息化的便利,行走于全球化的最前沿,使得高效完成工作成为了可能。
比如我曾经供职的外资咨询公司,团队开展工作时就将信息化和全球化作为了必要的前提。美国的白领们大多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包括节假日在内,邮件的收发24小时进行;每位咨询师都把手提电脑带回家,必要时可在家连夜工作;电话会议参加者每人分配一个账号,可随时召集全球电话会议。
如果在家也能工作,哪怕每次只有5~30分钟的短暂时间,都可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立即解决,使得整个过程迅捷高效。
然而,我们身边的多数企业现在存在着这样的工作模式:“随大流式”加班、工作拖拉、会议得不出结论、片面追求过程反而忽视结果、工作没有目的,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效率低下,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如此一来,白领们在公司停留的时间就会变长,私人生活时间就会变短,过着肉体上、精神上都极度不健康的生活。
这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生产效能将会持续低迷,私人生活将会不容乐观。若不尽早采取措施,只会使企业的竞争力日益丧失,白领们疲于奔命,正能量也就无从谈起。
本书所要传达的,是笔者每天正在实践的“花费最少时间去追求最大成果的工作术”。换言之,就是“使速度与成果两全其美的工作术”。 尽管冠以“工作术”之名,但它同样适用于日常学习或生活。如果有兴趣,各位读者可以从中挑选几条实践一下,完全有可能使工作效能产生质的飞跃,取得极大成果,从而“活出双倍人生”。
在第1章里,我将介绍白领中常见的“花费大把时间却出不了成果”的现象。在阅读这部分时,如果某处内容让您心头一震,那您就需要注意了,因为那说明您的工作效率也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第2章的焦点是时间的使用方法,我将会告诉您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
从第3章到第6章,将向您介绍一些实用的团队工作技巧:当自己受命承担一项课题,或制定一项战略规划时需具备的工作推进术;与他人顺畅沟通而需具备的交流术;为了解他人的想法,或从他人处得到信息而需具备的采访术;高效推进会议的会议术,等等。
第7章,我将谈一谈为达到“速度与成果两全其美”的目标,每个人身上必需具备的商业技能。
只要您能够循序渐进地阅读本书,相信您一定可以通过各种场景掌握合理运用时间,最终拿出工作成果的方法以及“活出双倍人生”的技巧。
不过,本书归根到底只是笔者的一己之见。在阅读过程中,希望各位读者还要勤于思考,或许能找出比书中的方法更加适合自己的有效途径。
希望各位读者一旦发现自己可以运用的方法就要大胆实践,拓展自己的能力,使工作和成果始终处于创新改善之中。
植田统
如果你曾经感叹:“我怎么就不能再提高点工作效率。”你曾经非常努力,但不知道时间去哪儿了,回顾发现自己能够拿出的成果少得可怜。
如果你初入职场或者正在想换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以及如何去解决。
如果你正在寻求升职,发现自己和团队里的人员需要进行一次职场“升级”。
如果你常常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换了很多工作依旧如此,渴望变化又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
如果你拼命工作10年后,却感觉能力没什么长进,因为你不是积累了10年经验,而是把1年的经验用了10年。
如果你所在的企业遇到了困境,陷入人人穷忙但效率不高的怪圈。
如果你正面临以上问题,就该注意避免自己向“一事无成”的结果迈进。
不加班也能拿出惊人成果的工作术,战胜拖延症、让事情有条不紊的时间管理术,最短时间内输出最大效能的高效术,准确表达、有效沟通的交流术,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采访术,消除拖沓和焦虑的会议术,处理问题游刃有余的自我调节术,日本企业重组管理大师,以30年丰富的顾问经验,帮你找出工作盲点,获得速度与成果两全其美的工作秘诀!这些秘诀就在植田统的《给你一份新工作怎么能干好》!
植田统的《给你一份新工作怎么能干好》是日本企业重组大师用于挽救企业危局的效率手册,是新团队、新形势、新岗位、新环境、新工作者的必读书。
本书里告诉你互联网思维时代,打破“以加班为荣”的传统企业思维,丰田、日产、松下、索尼、三菱、佳能、三井等日本支柱企业员工都在施行的“不加班也能拿出成果”的工作术。
这些工作术战胜拖延症的时间管理术、最大输出的高效术、准确表达的交流术、获取信息的采访术、消除问题的会议术、得心应手的调节术……照着做,你就能成为不可替代的团队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