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14中国报告文学年选/花城年选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建明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留在老霍宾馆住下,二人从容说话。老霍用南国常见的竹筒水烟袋,抽“福寿膏”,云南人叫“吹烟”。他用一种柔软植物纤维,主要是芭蕉叶,揉入膏泥,捏成小小褐色烟团,点火吸食。花200元至300元人民币可买一两,或是16两制的两,装在小塑料袋里,可抽大半天。但见上午与下午,老霍基本上没有停歇,房内咕噜咕噜的水烟声四起,有甘拜迪的小喽哕们也趁机抽一抽。老霍自我安慰道:太原价格可高了。反正抽啥也要上瘾嘛,抽烟不上瘾?喝酒不上瘾?一球样嘛,这东西对身体还有好处,我的血脂降下来了!当场,他自我检测了一下,说是又降下来了。我观其面色苍黑,毒已日深。

文虎后来回忆中国警方抓捕老霍的情节:从瑞丽乘车返归腾冲,一路上,老霍与文虎交谈兴致勃勃,讲他马上回到甘拜迪正式签约,要轰轰烈烈和喇主席搞一场采金大承包。据此感叹昔日羁押在太原上马街看守所惨况,说老子再也不受那个罪了!车到腾冲,看守所故事正好讲完。谁知就在当晚,二人登记宾馆住下,半夜老霍即被捉拿,又一次进了看守所。本来次日即可签订包揽黄金开采大合同,结果只差一天,老霍身陷囹圄,合同彻底泡汤。

老霍获释遥遥无期,文虎无从判断:老霍开办赌场多时,究竟罪大罪小?谁可知何年自由?不幸那时,文虎已经购进了淘金设备,没有退路,只能放下老霍,独立与喇主席、丁司令搞好关系,开始了缅北野人山的自我奋斗。他无形中脱离老霍,实属无奈。老霍四个月出狱,文虎还给过老霍25万元,算作了断。事情过去,文虎认为自己并非不义,一直喊冤。

老霍并不怨天尤人,向我作了一个客观小结:

四年前,老霍壮别山西煤与赌,远赴大西南,日夜奔波在漫长的中缅边境线。凭依“七十二行,赌博为王”的古老观念支撑,他从西双版纳开始,一路北上,试开过多处赌场,最后一站是甘拜迪。这个镇子虽小,“三分钟走完整条街”,但老霍创建的赌场规模最大最豪华。兴旺时,涌来众多大陆赌客,说日进斗金毫不夸张。可叹人算不如天算,去年,缅甸政府支持中国警方彻底取缔赌场。老霍一个大赌场被封,第二个大赌场建了主体,当然也停了。餐厅歌厅高尔夫球场随即报废。广场清冷,成了当地人的小型汽车站。

中国警方惩治了一批赌场大佬,抓捕百人回国。老霍必成大案对象,先在腾冲关,后在保山关,先后四个月。万幸老霍与残害赌客诸案没有直接责任,不曾伤人害命,审清后得以出狱。只是得了严重的疥疮肤病,至今色斑难消。老霍讲:赌场早已收回了投资,只差一周转卖澳门帮,再得数亿元进账;只差一天,签署采金大合同。连续两项,巨大毁灭。

赌场毁灭,冒险家的梦想不毁。老霍不思返回北国,仍旧落脚甘拜迪。喇主席和丁司令,继续支持他开拓淘金产业。

老霍谈到此处,情绪顿显激昂,清徐口音不变: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成功者,黄金都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美国凭什么耍横?他抓住二战胜利,搞定黄金8200吨,世界第一,支撑美元80年!希特勒凭什么疯狂?德国是第二黄金大国,拥有黄金3400吨;意大利和法国当时都有2000吨到3000吨;现在小日本缓过劲儿来,全民藏金计划很大,国有储备也达到800吨,上升到世界第八位啦。有人说我信仰金钱,这有甚不对?哪个国家不拿黄金垫底?

我大笑一阵,表示听闻斯言给劲。

饭后,老霍吹了一阵子烟膏,再度兴奋起来,继续表现冒险家永不言败的性格基因:老赵啊,我经手的钱,少说有过五个亿,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支起整个地球!你看这条大江,戬领一个军,保证一星期占领狗日的,到那时,咱们独家经营开挖,翡翠宝石黄金虎骨象牙犀牛角,全是好东西!这里发展虎骨酒,一只老虎架子,能出三吨酒,一瓶3000元,一千瓶300万元,一万瓶就是3000万元。用大象骨头酿酒,效力极佳还有胶性!

老霍可爱的程度,与我所熟悉的马俊仁先生有一拼。老霍老马年轻时都当过兵,吃苦精神亦极相似。老霍当年在铁道兵六师二十七团,远驻新疆库尔勒,驾驶工程车还当过标兵。1981年大裁军,六师转为中铁十六局,老霍解甲返晋,对各种工程机械十分在行。只是,冒险家说事儿只想结局,不讲实施,只讲梦幻诱惑,不讲现实困境。

老霍领我到小街上照了一帧两寸快照,第二天办证需用三张。

老霍打算在此扎根,也具备了新的实力,这里的人肯定没他见识多。我以此地战火未熄为憾。老霍不悦:和平年代还能轮到咱们挖黄金吗?话刚说完,有三位植物园公司领导来到老霍这里,说“山兵”夜抓壮丁,扣押了公司人质,知道老霍与几方面武装建立了合作关系,故来商讨办法。那位公司领导是四川人,愁眉不展,老霍安慰道:战争时期,不足为怪,花钱消灾吧。

夜宿老霍宾馆,很不怎么样。凉水,阴冷,寒气森森。案上烛蜡落痕斑斑,可知此地常常停电无光,是文明与荒蛮的过渡地带。一家简易电视台,彻夜播放色情录像,可以看到世界上多个人种,性交不已。P5-7

目录

何建明  2014年文坛相关事件的真相与思考——代序

赵瑜  缅甸淘金历险记

徐刚  森林九章

何建明  南京大屠杀(节选)

李春雷  党参沟纪事(报告文学)

蒋巍  海雀的一棵树

——贵州毕节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的故事

李青松  红苏区绿赣南

陈廷一  2013雾霾挑战中国

铁流徐锦庚曙光中的足迹

——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

薛晓康  悲怆莲花路

——追记一群默默奉献的墨脱筑路人(节选)

马娜  天路上的吐尔库

李佩红  穿越塔克拉玛干

方格子  留守留守

——她们是女人,她们留守在乡村(节选)

李琭璐  落寞夕阳

——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现状采访记(节选)

序言

无疑,2014年对中国文坛是特别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不少重要事件。最重要的莫过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深远和深刻的。“为人民写作”“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等等,对许多作家来说,重复这样的话题,不仅仅是提醒,更是警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少人已经忘了自己写作是为了什么。一些人声称是“作家”,却早已不在干作家的事,倒是经常在做些对抗社会正面势力、毒害读者心灵、混淆是非、制造麻烦的事。理论批评界被习总书记所批评的那种“人民币的厚度,决定评论的高度”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习总书记的讲话,无疑极其重要。不过,在文坛我私下里听到不少人对“谁参加了会”这件事的议论颇多。自然,那些参会者非常骄傲,而没有被邀者内心则有些被冷落的不快感。“到底谁定的名单?”好几位文友问我。我苦笑地回答:“我根本不知道。”“你是作协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不可能不知道!”冤枉我了不是!像许多事一样,其实我真的不知道,也没有参与决定。我只听到后来传达是“上面”定的名单,也只知道作协和文联党组班子成员除书记一人参加外,其余人员都不参加;还知道原来定的作家名额是22人,但因为像陈忠实(身体欠佳)、刘恒(出国访问)等4人不能出席,就临时换了4人,这是作协报上去的——即使这后补的4人,我也不在北京,所以也不知道是如何确定的(15日我正在武汉主持参加“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仪式”,第二天回来才糊里糊涂得知原先无一消息的重要会议开完了)。“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这样的问号和议论,至今仍是文友中时常提及的话题。老实说,对我们这些有些烦会议的人来说,参不参加一个会,基本上不会放在心上,关键是知道和了解会议精神便行了。可对不太参加重要会议者来说,这次“谁参加会”便成了一大关注点。到底大家是什么心态,我不得而知。是名?是利?还是面子?还是被重视或冷落了?碰巧到西安参加陕西作家协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会,碰上陈忠实先生,问他因为身体欠佳而没有参加此次会议有没有遗憾,忠实先生毫无表情地答道:我参不参加没有啥想法,作家呗,写好自己的作品就行。

作家当该像陈忠实先生一样,别总把心思放在那些妒忌别人好事上。现在文坛上仍有一些非常严重的不好心态,即总有那么一些人,作品写不出来、写也写不好,但就是到处喜欢煽风点火,整天阴阳怪气嚼舌头的本事可大呢!这样的假文人还是少一些才能更有利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纯洁。

2014年,是鲁迅文学奖的评奖年,这次评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噪声”曾经热闹一时。噪声最大的是两件事:一是古体诗歌作者周啸天的获奖,二是阿来的“零票风波”。前者我没有发言权,只是知道些情况,因为评奖时所有评委都在一起,诗歌评委中有负责古体诗的评委,也算老朋友。在最后几轮时,我知道他们非常认真地听取了评委之外的几位古体诗权威的意见,我从一个评委口中知道,那些古体诗权威们对周啸天的作品还是比较认可的。然而,获奖名单一出来,社会上“揪”出周啸天的几首“打油诗”进行痛打痛批,所以引来几度喧哗。在之前,我们都对周啸天不熟,喧哗声出来后,才慢慢了解了这个教授诗人。老实说,到现在我都没有读过他的诗,只是当时感觉有人“揪”出的那些“打油诗”水平似乎有被“攻击”的某些理由。但又一想:谁能保证伟大诗人的众多诗篇中就没有几首是“打油诗”水平的?这样也就一笑了之了。第二件事与我有关,而且作为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组评委会主任的我,因为阿来兄几度发表“声明”及媒体不断炒作,我便成了众矢之的,天底下都差不多在骂我这个“权贵”了——天地良心,我虽当评委会主任,其实也只有一票之权利。

阿来的“零票”,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公示的最后结果,阿来和其他几位最后一轮的作者得了零票。而这个零票,事实上等于一场足球赛最后的冠亚军决赛,胜者肯定是全票,输的必定是“零票”一样,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票概念。鲁迅文学奖的评奖机制在最后一轮的十部作品中,要以三分之二的得票数进入最后五名,如果懂一点数学的人,都会清楚“零票”的必然。不知是阿来不明白,还是媒体有意炒作,还是鲁奖评奖机制本身就存在极大问题,总之,那个“公示”结果让全社会都知道了像阿来这样的作家都得了“零票”。于是乎,得“零票”的人怒气冲天,看“零票”热闹的人纷纷跳出来挖苦嘲讽,煽风点火,故这一年的鲁迅文学奖又成了社会一大热点。

这其中我们这些参与评奖的评委便成了被辱骂的对象。冤不冤?当然冤。因为我们11位报告文学评委们,一直以高票的强势,把阿来的作品推荐到了最后一轮。更冤的是我这个评委主任,在最后决定五名的获奖者提名讨论时首先发言,当时我提了六篇候选,其中就有阿来的作品。之后多数评委认为:报告文学获奖作品,一是应当考虑那些长期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报告文学作家,二是应当更多地考虑那些关注现实的题材作品,三是既然所有以前获过鲁迅文学奖的作家都不参加此次评奖了,为什么像阿来这样获过茅盾文学奖的还要给他们奖呢?再说,他的那部作品如果算是“非虚构”作品,那么,五部获奖作品中已经有徐怀中的一部“非虚构”了,就不能再出现两部“非虚构”作品进入报告文学奖了。评委们提出的三个理由应该是非常实事求是的,因此我也只能“投降”,最后其他评委一致投出了最终的结果——这就是阿来得“零票”的基本真相。

对这件事我不想多说,一些作者的误解和社会上不了解真相的人说的一些过头话,我们作当事人的因为按纪律在当时不能说什么话,加之作协一直没有正面回应社会上的一些质疑,造成了大家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我认为确实有些问题值得反思:

一是评奖机制本身。到底“公示”好不好,“透明”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的透明。

二是参选的作品体裁之混乱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比如我们的报告文学类参选作品最初的194部(篇)中,存在大量的根本不是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的东西。有的是新闻通讯,有的所谓的“非虚构”马不像马、驴不像驴,还有的则是介乎于散文和杂文之间的什么“非虚构小说”“纪实散文”云云。有的作者现在不能很好地把握某一文体的精品创作,就喜欢搞些新名堂、引进一些新概念来滥竽充数参赛,实在有损和混淆评奖。

三是此次鲁迅文学奖评奖第一次对以往获过奖的人一律取消获奖机会,这有一定道理。但长此下去,显然会严重影响参评作品的质量。比如报告文学作品,每四年评一次,四年中真正好的报告文学作品,都是由报告文学创作的第一方阵的作家创作的,而这第一方阵的作家几乎都获过奖了,他们的作品不能参加评奖,于是大家会发现最后评出来的奖:几乎看不到最好的作品。这对国家级文学奖而言,其社会损伤力是极大的。到底获过奖的人能不能再参加评奖,恐怕成了今后评奖的一大难题。在作协领导层的作家中,我和铁凝主席是早已公开不参加像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由中国作协组织的奖项了。可其他作家怎么办?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都不能参评,可想而知评出的文学大奖会是什么样的水平。

四是当社会有一些议论或不解时,我们应当及时通过新闻发言人等正常渠道及时向社会说明。这方面我们做得极不理想,不断造成被动。不说和不让说的结果是,社会对我们的信任程度更低。

五是获奖的作家受到社会待遇的巨大不均,给作家们的心态带来极大的影响。近些年,像某一部分省,十分重视对获奖作者的再奖励,结果这让一些作家心态发生改变,把获奖当作了改变个人经济困难甚至人生命运的主要途径,于是拼了命都想争取获奖,甚至联手为其发表作品的编辑、出版社、杂志社负责人,专攻评委关系,有的干脆私底下承诺“分红”——“你只要想法帮助我评上,我把省里、市里给的奖金拿出来跟你们平分……”这样的事已经在我们身边和耳边能够清晰而频繁地听到了,这不是很可怕吗?我真诚希望以后再不要让这类作者进入获奖的可能之列!也真诚希望有关省市别搞这些几倍于实际获奖奖金的“锦上添花”了。那样对所有的获奖作家来说,也是很不公正的。我记得当年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后我得了2000元奖金,而某省的一个与我一样获奖的作家他最后拿到的总奖金是40多万元(省市又加奖给他的)。看看,同样一个奖,差距有多大!容易让一些作家滋生起写作的不纯目的,同时也搅乱了神圣的评奖过程。

2014年里的报告文学则有几件重要的事情:

一是徐迟先生百岁诞辰。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了纪念会,铁凝主席发表了讲话。我在这次会上有一个比较长的发言,着重讲了“徐迟先生存在的意义”和当前报告文学的基本情况,及关于所谓的“非虚构”是不是要替代报告文学的问题。我把这次发言的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毫无疑问,徐迟先生发表于1978年1月的《哥德巴赫猜想》是他一生最重要和最闪耀的文学作品。曾记得,当年《哥德巴赫猜想》给因“文革”而沉闷和压抑了十余年的中国所带来的那股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科学春天”之风是何等的强劲!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后来以昂首阔步、豪迈姿态走向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并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可谓是一首无法叫人忘却和永远不可抹杀的中国走入新时代的生命进行曲。这曲激情悠扬、奔放浩荡、感情丰沛、入情入理,让那些多少年来那躬着腰为共和国拉车却得不到起码尊重的知识分子重新扬眉吐气;让人类用自己独有的聪明与辛勤劳动锤打出的知识,从臭气熏天的垃圾堆的最底层,重新抬至神圣的殿堂;让整天撕着课本打架的学生重新回到了安静的教室,让牢监农场里的工程师、科学家重新回到了实验室和科学院,让千千万万臭老九们再度感觉自己有了生的希望和活着的价值。一个文明古国的伟大历史,从此也就揭开了全新的时代画卷,而这个时代画卷上所呈现给世界的是中国式的波澜壮阔、风起云涌,如此的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里,透着由一个文学家塑造的一个名叫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者”的感情温度,向我们扑面而来。文学之力量为何如此大,大到我们全民族所有人都在一天之内全都知道了一个人的名字和他的不朽功绩;文学的魅力为何如此巨大,巨大到我们整个社会一天之内以惊天动地、惊涛骇浪、惊心动魄之势,完成了对科学、对知识、对知识分子评价的彻底颠覆。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在30多年前所带给我们中国的伟大贡献,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以特别感恩之心感谢和纪念徐迟先生的原因所在。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我们每个入、每个家庭、每个单位、每个行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命运变化,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对世界和整个人类发展所作出的推动与影响,难道与一部由中国人写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作品和一个叫徐迟的作家没有一点关系吗?回答是肯定有关系的,而这份肯定则更加让我同样作为一名报告文学作家,感到异常的荣耀和文学的崇高尊严。

《哥德巴赫猜想》和徐迟先生对一名普通的作家的影响同样是深远而巨大的,这种深远和巨大有时无法想象。因为大家都知道,人的基因是父母遗传给予我们的。我们的生命基因无法改变,但徐迟先生和他的《哥德巴赫猜想》则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基因和人生的事业基因……

一个改变了无数人文学基因的人,这是我对徐迟先生的评价。在说到我们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国的关系和影响时,我这样说:

中国的今天,是一个伟大而精彩的能让文学彰显五彩缤纷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社会变革,给予了报告文学格外恩赐,几乎每一片土地、每一项事业、每一个变化中的社会的人和人的活动,都是报告文学创作的丰韵素材,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和自我贬低报告文学文体的价值和它早已被主流社会所广泛认可的客观。事实上,还没有哪一种文体在记录、表现和宣扬改革开放的中国的贡献上,可以同报告文学相比。这一点是毫无疑问。有人说,今天的报告文学面临死亡和边缘,也有人说,它将被非虚构写作所代替。我在这里明确而准确地告诉大家:在中国,在只要继续沿着社会主义特色的道路继续前行的中国,报告文学不仅不可能边缘和死亡,相反,它比任何一种文体更具有生命力,更放射光芒,更有市场和读者,更被主流意识所认可……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前几年每年所进行的年度出版与阅读调查中一次次地告诉我们:喜欢和热爱纪实类作品的读者,远远超过虚构类的读者人数;在座朋友们应当知道,中国的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曾经在头版发表报告文学作品的只有两次,一次是五十年代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和1978年的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但在今天,我们的《人民日报》,一年就要发表至少20篇报告文学。尤其是《光明日报》,十八大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头版甚至头版头条先后发表了4篇报告文学,其中有我的两篇,另有一篇是李春雷的,还有一篇是年轻作者王国平的。事实上,《光明日报》在十年前的2004年7月26日就在头版和二版也发表过我的另一篇名为《永远的红树林》的报告文学。11年前的非典期间,上海的《文汇报》也曾有过非同寻常的壮举,连续用8个整版发表了我的《北京保卫战》的报告文学。近两届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每一次都有超过五分之二的获奖图书是报告文学作品,更可喜的是在上一届的“五个一工程奖”获奖的十几部电影中有三分之一的电影是根据报告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些事实都很好地说明了报告文学不仅没有死亡和边缘,而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关于“非虚构”文学的问题,我这样说:

近些年,总有一些人在说非虚构写作将替代报告文学。在我看来,作为丰富和充实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写作现象,我们对非虚构写作将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包容。但,这里有一个学术概念必须加予澄清:所谓的非虚构,其实最早在国外提出的并不是我们今天一些人所理解的非虚构概念,它最早是由法国著名小说家左拉先生针对当时的小说家们所倡导的新自由主义写作而提出的一个创作观点。作为当时法国小说界的领军人物,左拉实在无法接受那种坐在家里、远离生活的同行们的胡编乱造,左拉因此提出小说创作必须尽可能地接近生活本真。为此,他自己身体力行,为写一部铁路工人生活的小说而不惜用十几天时间亲自趴在火车上去细致地观察铁路上的生活,从而形成了他后来被人称之为的“非虚构”写作风格。这就是国外流传已久的非虚构写作的真正起源。近几年来,以美国一批新闻记者为代表的写作者所弓J领的新闻自由式写作,在西方世界较为流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前几年翻译到中国的那本《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这本书里的作者所倡导的非虚构写作,则是面向那些从新闻转向文学、从没有任何写作经验的初学者向成熟作家转型的人而提供的一本具有一定探索意义的书。这种写作自由度大,不像小说可以全虚构,也不用像传统报告文学那样必须对真人真事要求之严格,自由和随意,尤其注重倡导作者的自我感受与表达,因此受到一部分因在小说创作中不能很好地艺术虚构、作品越来越没人看而带来巨大苦恼的小说家们的欢迎;同样,这种非虚构写作也受到了一部分因从事传统报告文学创作那种必须遵循对真人真事不能有半点虚假的文体要求而禁锢的写实体作家的欢迎,因为这种新的非虚构写作时而可以写到五百年、三千年前的事,也时而又可以将一个白宫的真实事件搬进文中,时而又可以将自己内心完全虚设的故事放入其中,这就是非左拉时代的今天西方国家的非虚构写作。中国是个文明大国,包容和吸纳他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学经验,一直是我们的明确态度。对西方人的非虚构写作的那种灵活、自由和开放式的态度,我们从来不拒绝。然而,中国有中国的传统与习惯,中国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由瞿秋白、夏衍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魏巍,包括巴金、丁玲等尤其是徐迟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作家们,他们继承司马迁《史记》这种优秀纪实作品的创作经验和中国人对历史真实的那种毫不留情的严谨治学态度,同时又吸收和发扬了世界现代报告文学奠基人基希先生的报告文学文体创作特点,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报告文学。这就是:时代性、新闻性、现实性、批判性和文学性融为一体的,早已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和喜爱的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有自己独立文体要求的文学种类。今天的中国,整个社会都呈现在开放和进步之中,我们的报告文学文体,也在接受和吸纳所有新鲜的空气,包括非虚构在内的诸如个人化写作、心灵史叙述、口述回忆录、传记创作、纪实体散文等等写实体作品,以及它们的新写作经验,都将为丰富和发展报告文学文体提供了有益的养分。

这个发言内容,后来在《文艺报》上部分发表了,同时在我的博客上全文发表后,许多同行叫好,说把多年混乱和颠倒了的文学概念和认识,重新恢复了过来。其实,中国的纪实文学——现在叫“报告文学”,这一文体在世界是中国最早发明,也是早已成熟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文体。用不着动摇,也不可能动摇。一些新鲜玩意,玩几年就得重新回归过来。大家一定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多玩这个“主义”、那个“风格”的小说家们,最后还不都回到了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写作。

报告文学第二件重要的事,是我们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又成功地举办了一次人数达一百五六十人参加的全国创作会。自担任会长之后,我和李炳银、黄传会和张胜友等学会同志,致力对基层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能力的提高进行培训,连续三年开放性地召开、举办这样的创作会,收效极好。以后还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

今年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做的第三件事是成立了青年创作委员会。培养年青一代的报告文学作家,是我们的任务和责任。所以在我的建议下,学会批准了由李朝全、丁晓平、马建辉、马娜、纪红建、谢友义、王国平、田静等领衔的“中国报告文学青年军团”宣告正式成立。期待他们能够继承和接替我们成为新一代中国优秀报告文学作家。中国正处在伟大的发展时期,报告文学大有前途,他们应该是更有前途的一代。

不能不说今年中国报告文学还有第四件重要的事:鲁迅文学院举办了第一个“报告文学高研班”。来自全国的61名中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在一起进行专门培训,是鲁迅文学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同样不能不说的是能够举办这个班是作协党组的支持,当然也与我在党组的几次提议有关。作为一个文学大种类,无论别人如何评价我们,各级政府、政党组织和社会对报告文学的需求,只有在中国是如此之大,影响之大。我们没有理由放弃这样的“发展机遇期”。办这样的班的意义如同成立报告文学青年委员会是一样的。相信这批参加过学习的学员会在未来的岁月里创作出优秀作品。

最后需要说一下今年的报告文学情况。我想本书入选的作品肯定是部分的代表作,它们对本年度的报告文学创作而言是一个基本面的总结和检阅。由于篇幅限制,还有不少好作品没有入选,是个遗憾。然而,令我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报告文学作家的作品进入我的视野,这比什么都高兴。亲爱的读者,难道你不这样认为吗?

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给了我们中国报告文学创作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力和促进。我们不会失之机会,必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年……

写于2014年11月末

内容推荐

“2014花城年选”由何建明、谢有顺、淇治纲、李晓虹、李小雨、卢翎、王幅明、陈惠琼、朱航满、王泉根、王国华等诸多名家编选,为您的海量阅读择优助力。丛书囊括小说、散文、杂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散文诗、儿童文学等10种年度精选图书。洪治纲编选的这本《2014中国报告文学年选》为花城年选系列之一,精选2014年度报告文学。

编辑推荐

报告文学相较于其他文学类别,对历史特别是现实也许有着一份更为直接的关注与使命感。2014的中国报告文学年选在这方面体现尤甚。治纲编选的这本《2014中国报告文学年选》为花城年选系列之一,精选2014年度报告文学。徐刚一如既往地关注生态与环保,何建明重勾“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痛的历史,而赵瑜将他的笔触深入到了缅甸北部那个充满冒险与欲望的世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