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森林报(美绘版共4册)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出版社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想知道森林里藏着什么秘密吗?是什么花儿在春天第一个开放?是什么鸟儿喜欢用尾巴唱歌?是什么动物在冬天产下宝宝?《森林报》会告诉你答案。

《森林报》用童心讲述森林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让你由此爱上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成为一名小小自然科学家!

本书用诗意的语言讲述科普故事,是一部生动活泼的“森林百科全书”。

内容推荐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儿童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其起源是《新鲁滨逊》杂志于1924—1925年间开辟的一个栏目,这个栏目专门刊载一些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在此基础上,比安基独创性地以报刊分栏的形式编著了这部神奇而又有趣的书。他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分12个月,以细致的笔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森林里发生的种种趣事。自1927年首次出版后,该书连续再版。深受少年读者的喜爱。经过数十年的不断修订、扩充。加入新的作者和内容,它最终成为了科普著作中的经典。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译文准确优美。插图典雅细腻。在力图体现原书风貌的同时,考虑到文章的时代性和阅读的趣昧性。我们还对其中的部分篇章进行了一些增删,以便更加贴近本书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目录

第一号 冬眠初醒月

●太阳诗篇

●林中要闻

森林里发来的第一封电报

雪地里的奶娃子

头一个蛋

头一拨花

春天的计谋

飞向北冰洋去的鸟

雪崩

潮湿的住宅

怪怪的茸毛

在常绿森林里

鹰和白嘴鸦

森林里发来的第二封电报

●城市新闻

屋顶上的音乐会

麻雀乱成一团

顶楼居民

石蝇

为椋鸟提供住宿

第一批蝴蝶

苍头燕雀

春花

春水里漂来了什么生物

款冬

空中传来的喇叭声

爱鸟节

森林里发来的第三封电报

●乡村消息

流窜的春水被扣留住了

把口粮分给挨饿的朋友

绿色新闻

猪圈里的新生儿

在暖和的新居里

●林野专稿

松鸡交尾的地方

森林剧场:黑琴鸡的决斗场

●八方呼叫

●竞技场

第二号 候鸟回乡月

●太阳诗篇

鸟类回乡大迁徙

戴脚环的鸟

●林中要闻

泥泞时期

雪底下的浆果

昆虫过节

蝰蛇沐浴阳光

蚂蚁窝微微动起来了

这时醒过来的还有谁

池塘里

森林保洁员

它们是春花吗

白寒鸦

会飞的小兽

●鸟邮员带来的快信

春水泛滥

树上的兔子

乘船的松鼠

春汛殃及鸟类

原来是狗鱼

最后的冰块

冬季里,鱼做什么

在小河里,在大河里,在湖里

●追踪报道

林国里的搏战

●乡村消息

欢腾的庄稼地上

马铃薯的节日

校园里的凹坑

农活开始了

奇怪的芽

●城市新闻

咕——咕

贮种箱

在果园里,在公园里

七鳃鳗

街头也闹腾起来了

催菇雪

飞到市区来的鸥鸟

●凯特来访

陌生的来访者

凯特的见闻

●林野专稿

天鹅之死

●竞技场

第三号 唱歌跳舞月

●太阳诗篇

欢乐在5月

●林中要闻

森林乐队

客人

田野里的声音

鱼的声音

花粉屋顶

嬉戏和舞蹈

最后飞落的一批鸟

长脚秧鸡徒步走来了

有笑的,有哭的

松鼠也吃肉

我们的兰花

找浆果去

胖甲虫

毛脚燕的窝

斑姬鹪的窝

●追踪报道

林国里的搏战

●乡村消息

绵羊脱大衣了

“谁是我的妈妈呀?”

欣欣向荣的日子到来了

给六脚小朋友帮忙

●城市新闻

驼鹿来到我们这里

鸟说人话

它们从深海里来

活云

谁在城边急急赶路

采蘑菇去

试飞

蝙蝠的超声波

鼹鼠

●林野专稿

把熊哄过来

●竞技场

●竞技场问题答案

●内文注解

●校订后记

●编后记

第一号 林鸟筑巢月

●太阳诗篇

●各有各的家

绝妙的住宅

谁造的住宅最好

还有谁会造房子

用什么材料造房子

寄居在别人的房子里

集体大宿舍

窝里有什么

●林中要闻

狐狸怎样把獾骗出窝

有趣的植物

矢车菊真真假假的花

凶残的强盗在夜间出袭

勇敢的小鱼

欧夜鹰的蛋丢得太费思量

六条腿的鼹鼠

救人的刺猬

蜥蜴

凶手是谁

毛脚燕的窝

小苍头燕雀和它的妈妈

一个少年自然科学家的噩梦

天上的大象

测钓仪

用枪打蚊子

●绿色朋友

●追踪报道

林国里的搏战

●乡村消息

母鸡的餐厅

失踪的阿姨

浆果进城

乱糟糟的鱼餐厅

一个少年自然科学家讲的故事

●林野专稿

一件稀罕事儿

捉虾

●八方呼叫

●竞技场

第二号 雏鸟出世月

●太阳诗篇

●森林里的娃娃

谁有几个孩子

没人照料的孩子们

鸟的劳动日

悉心照料孩子的妈妈们

它们孵出了什么样的雏鸟

海鸥的大殖民地

●林中要闻

雌雄颠倒

可怕的小鸟

浆果

小熊洗澡

蚁型的把戏

老猫奶大的兔子

一场水战

吃虫花

学游泳

小鸊鷉

不是风,不是鸟,是水

妙不可言的小果实

8月初的铃兰

天蓝色的和翠绿色的

如何扑灭山火

●追踪报道

林国里的搏战

●远方来信

鸟岛

●林野专稿

音乐家

●竞技场

第三号 结队飞行月

●太阳诗篇

●森林守则

我为大家,大家为我

“古尔,勒!古尔,勒!”

教练场

蜘蛛飞行家

●林中要闻

一头山羊吃了一片树林

擒盗鸟

草莓

吓死了一头熊

8月里的“雪花”

食用菇

毒菇

白野鸭

●绿色朋友

造林应该种哪些树

我们要帮助造林

●追踪报道

林国里的搏战

●乡村消息

东躲西藏的灰山鹑

猫头鹰为什么不飞走

一场虚惊

杂草上当了

蜜蜂哪儿去了

●林野专稿

亚里克

●竞技场

●竞技场问题答案

●内文注解

●校订后记

●编后记

第一号 候鸟离乡月

●太阳诗篇

森林里发来的第四封电报

恋家小鸟

秋高气爽的早晨

●林中要闻

最后一批浆果

祝你们一路平安

林中巨兽的打斗

它们等待着帮手

秋菇

森林里发来的第五封电报

●城市新闻

野性的呼唤

野蛮袭击

森林里发来的第六封电报

到树林里去采蘑菇

喜鹊

把自己藏起来

原仓鼠

●追踪报道

候鸟纷纷飞往越冬地

林国里的搏战

●乡村消息

征服沟壑

采集种子去

我们想出来的主意

选下蛋鸡

大搬家

星期日

“把小偷关在瓶子里!”

●林野专稿

六条腿的马

●八方呼叫

●竞技场 

第二号 足储粮食月

●太阳诗篇

o准备过冬

松鼠的晒台

植物过冬

它们来得及准备过冬

水肝的储藏室

活的储藏室

把储藏室建在自己体内

●林中要闻

夏日又重来?

青蛙惊慌失措了

贼从贼那里偷冬粮

好可怕啊

红胸小鸟儿

星鸦之谜

白桦树上的小喇叭

我的小鸭子

女妖的魔扫帚

活的纪念碑

●追踪报道

候鸟纷纷飞往越冬地

●乡村消息

给果树穿上白衣裳

百岁老人采的蘑菇

营养好,味道也不错

抢时播种

母鸡和电灯

●城市新闻

动物园准备过冬

没有螺旋桨的飞机

快,看野鸭去

鳗鱼的最后一次旅行

●林野专稿

跑进家来的松鼠

●竞技场

第三号 冬客临门月

●太阳诗篇

●林中要闻

冬来森林里也不是死寂一片

飞花

北方飞来的鸟

东方飞来的鸟

到睡觉的时候了

最后的飞行

貂紧紧尾追松鼠

写在雪地上的书

夜间出没的强盗

啄木鸟的打铁场

你去问问熊吧

●乡村消息105

我们的主意比它们多

银狐

悬在细丝上的房子

●城市新闻

瓦西里岛区的乌鸦和寒鸦

侦察兵

●竞技场

●竞技场问题答案

●内文注解

●校订后记

●编后记

第一号 银路初现月

●太阳诗篇

●冬天的书

谁怎么读

谁用什么写

常体字和花体字

小狗和狐狸,大狗和狼

狼的狡智

林木越冬记

积雪下的生机

●林中要闻

自作聪明的小狐狸

骇人的脚印

大雪海

雪爆了

雪底下的鸟群

一个冬季的正午

●乡村消息

宅鸟山鹑

犁雪机

●城市新闻

鸟天堂

一只鸟轰动了南非洲

●林野专稿

林中猎狐记

●八方呼叫

●竞技场

第二号 饥饿难耐月

●太阳诗篇

●林中要闻

冷啊,真冷!

排排队,分果果

肚子不饿,身上不冷

芽在哪里过冬

小木屋里的大山雀

谁在冬林法则之外

云杉上的熊窝

野鼠搬出了森林

●城市新闻

校园里的森林角

免费食堂

●林野专稿

神秘的木箱

●竞技场

第三号 忍受残冬月

●太阳诗篇

●林中要闻

耐得住这毒寒吗

它们丧生在严寒中

透明的青蛙

溜溜滑的冰地

倒挂着沉睡

冬时着夏装

等不及了

解除武装

从冰洞里探出个脑袋来

爱洗冷水澡的鸟

在冰盖下

雪下的生命

春天来临的征兆

●城市新闻

街头打架的家伙

有的修理,有的新建

鸟食堂

市内交通新闻

雪层下的童年

飞回故乡

朝霞上的新月

迷人的小白桦

第一声歌唱

●林野专稿

鼻子被当成了奶头

●竞技场

●竞技场问题答案

●内文注解

●校订后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林中猎狐记

经验丰富的猎手,只需瞟一眼狐狸的脚印,就能马上找到狐狸洞,把狐狸给捉住。

塞索依·塞索依奇一大早走出家门,一眼就发现有一行狐狸的脚印,留在刚下过雪的地面上。雪不厚,脚印却非常清晰、鲜明而又整齐。这位小个子猎人一步一步慢悠悠地来到狐狸脚印旁,站在那儿,寻思了一阵。

塞索依奇卸下滑雪板,单膝跪在滑雪板上,弯起一个手指头,伸进狐狸脚印的凹坑里,竖着量量,横着量量,又想了想。然后他站起来,套上滑雪板顺着脚印滑去,一路滑,一路牢牢盯住脚印。

他滑着,一会儿隐进矮树林,一会儿又从矮树林里钻出来。

他来到一片树林边,依旧不慌不忙地绕树林滑了一圈。

他从树林那头出来,便立即加快了速度,奔回自己的村庄。他滑得那么娴熟,不用滑雪杖也能飞一般在雪地上滑行。

冬季的白昼很短,而他为了弄清脚印就已经用了两个钟头。塞索依奇心里拿定了主意:非逮住这只狐狸不可。

他向我们这里另外一个叫谢尔盖的猎人家跑去。谢尔盖的妈妈从窗户看见这个小个子猎人来,就走出来,站在门口,先开口说话了:“我儿子这会儿不在家。他没告诉我上哪儿去了。”

塞索依奇知道老太太有意瞒着他,就笑了笑说:“我知道,我知道,他在安德烈那里。”

塞索依奇果然在安德烈家里找到了两位年轻人。

他一跨进门,两个小伙子立刻停住了谈话,一脸尴尬的样子。原来他们有事瞒着他。

谢尔盖甚至还从板凳上站起来,想用身子遮住一捆围猎用的小红旗。

“嗨,别遮遮掩掩了,孩子们。”塞索依奇揭穿他们的秘密说,“我知道你们这么偷偷摸摸的是想要做什么。昨天夜里,狐狸来拖走了一只鹅。这会儿,这只偷鹅的狐狸躲在哪里,我知道。”

塞索依奇单刀直人地捅破了两个小伙子的秘密,弄得他们一下不知说什么好了。就在半个钟头以前,谢尔盖遇上了邻村的一个熟人。这人说,昨天夜里狐狸来偷走了他们的一只鹅。谢尔盖听到后,立刻赶来告诉他的好朋友安德烈。他们刚刚商量好怎么去找到那只狐狸,怎么在塞索依奇听到风声前下手,把狐狸捉住。谁知,塞索依奇就在这时出现在了他们面前,而且他已经连狐狸在哪里都弄清楚了。

安德烈打破了沉默,说:“是哪个老娘们多嘴,你听她说的吧?”

塞索依奇意味深长地笑笑说:“老娘们?我想,她们是一辈子也闹不明白狐狸住哪儿的,是我一大清早看脚印看出来的。现在,我就来对你们说说这只狐狸:第一,这是一只老狐狸,个儿很大,脚印是圆圆的,走起路来,那是不含糊,齐刷刷的,不像小狐狸那样在雪地上乱踩乱踏。它拖着一只鹅,从村子里出来,走到一处矮树林里,停下来,把鹅吃了。我已经找到那个地方了。第二,这是一只公狐狸,很狡猾,身子胖,毛皮厚——那张皮能值大钱哩!”

谢尔盖和安德烈互相交换了个眼色。

“怎么,连肥胖,连毛厚,连毛皮值钱都写在脚印里吗?”

“当然哕!瘦狐狸连肚子都填不饱,它身上的毛皮必定薄,没有光泽。可是老狐狸狡猾,肚子吃得饱饱的,把自己养得肥肥胖胖的,它的毛必定又厚又密,油亮亮的,这种皮子自然值钱了!饱狐狸跟饿狐狸的脚印也不一样:饱狐狸走起路来,步态轻盈,就像猫一样轻巧,后脚踩在前脚的脚印上,一步一个坑,齐齐整整的一行。跟你们说,这张皮子,在省城收购站,人家会争着出大价钱的。”

塞索依奇说到这里,不再说了。  谢尔盖和安德烈又互相使了个眼色,一同走到墙角,叽里咕噜低语了几句。随后,安德烈对塞索依奇说:“那么,塞索依奇,干脆点说,你是来找我们合伙来了,是吧?我们没意见啊!你看,我们听到丢鹅的消息,连围猎的小旗都准备好了。我们原想赶在你前头的。那么现在咱们就说定:合伙干!”

“咱们还可以说定,第一次围猎,打死算你们的。”小个子猎人爽快地说,“要是让它跑了,那第二次围猎十有八九是逮不到它的。这只老狐狸不是咱们本地的,是过路的,顺手牵羊逮了咱们的鹅。咱们本地的狐狸,我知道,没这样大个儿的。它听得一声枪响,就会逃得连影子都找不着的,我们休想再找到它。这小旗子,你们还是留在家里吧,这老奸巨猾的家伙,让人围猎,大概也不止一回两回了。”

然而,两个小伙子坚持要带上小旗子。他们说:“还是带上吧,用围猎的办法逮狐狸,要稳当些,把握会大些。”

“好吧!”塞索依奇点了点头说,“你们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谢尔盖和安德烈立刻收拾好围猎家什,扛出一卷小旗子,拴在雪橇上。

就在小伙子们忙活的时候,塞索依奇回了一趟家,换了身衣裳,找来几个年轻小伙子,让他们帮忙赶围。

这三个猎人都在他们的短皮大衣外套上了件灰罩衫。

“咱们这是去打狐狸,不是打兔子,”走到半路上,塞索依奇告诫大伙说,“兔子是笨家伙,可狐狸的鼻子要灵敏得多,眼睛特尖。只要让它察觉到一点异样,马上就会逃得没影儿的。”

大家直奔狐狸的藏身地,很快就到了那片树林。

塞索依奇立刻安排部署,大家分别站好各自的位置。谢尔盖和安德烈往左绕着林子挂起了小旗。塞索依奇带了另一个小伙子,从右边把小旗子挂上。

“你们可得多留神,”临分手的时候,塞索依奇又叮嘱说,“注意看有没有走出树林的脚印。要蹑着点儿手脚,别弄出声响。老狐狸可奸猾了,要是让它听见有响动,咱们可就别想逮住它了。”

“没见狐狸离开林子的脚印吧?”塞索依奇跟两个年轻猎人碰头的时候问。

“我们仔细瞧过了,没有出林子的脚印。”

“我也没看见。”

他们留下一段大约一百五十来步宽的通道,没挂小旗子。塞索依奇安排好两个年轻猎人,为他们选定守候的位置,自己则踏上滑雪板,悄悄赶回赶围的人们那里去。

塞索依奇部署好了一条狙击线。

围猎开始了。

树林里一片寂静。只听见团团松软的积雪,打树枝上跌落下来的声音。

塞索依奇紧张地等待两个年轻猎人的枪声。他的经验告诉他:一旦错过这个机会,今后就再也碰不到这么大个儿的狐狸了。

塞索依奇已经走到小树林中央,却还没有听见枪声响。

“怎么会呢?”塞索依奇不无担心地寻思着,一面从树干间侧身穿过,“狐狸早该出现在通道了。”

他走着走着,来到了树林边上。这时安德烈和谢尔盖从他们躲藏的几棵云杉后走了出来。

“没看见?”塞索依奇压低嗓门问道。

“没看见。”

小个子猎人一言不发,转身就往回跑——他要去检查包围线有没有出问题。

“哎,到这儿来!”几分钟后,传来他气喘吁吁的声音。

大家都聚到他跟前来。

“你们会辨认脚印吗?”塞索依奇狠狠地责怪起那两个年轻的猎人来,“还说没有跑出树林的脚印呢!可这是什么?”

“兔子脚印。”谢尔盖和安德烈异口同声地回答,“兔子的脚印。我们这还不会认吗?刚才展开围猎时就看见了。”

“兔子脚印里头呢?兔子脚印里头是什么?你们这两个稻草人,我早就对你们说过,这只狐狸狡猾着哩!”

在兔子长长的脚印里,只要定睛细看,真是,隐约问还有别的野兽脚印:比兔子脚印圆些,短些。老猎人一眼就识破了狐狸的花招,两个年轻猎人瞅了半天,才琢磨明白。

“狐狸借着兔子脚印掩饰自己的脚印,这一点你们不知道?”塞索依奇眼看丢了一张上等的狐皮,气不打一处来,“你们看,它一步一步,每一步都踩在了兔子的脚印上。你们这两个睁眼瞎子!白白耽搁了这机会!”

塞索依奇顺着脚印追去。其他的人默默跟在他身后。

在一片矮树林里,狐狸脚印同兔子脚印分开了。狐狸的那行脚印像一大清早看到的那些脚印一样分明,显然,狐狸是在绕道走,绕出了许多鬼花样。他们跟踪这脚印走了好半天。

太阳半掩在黛色的暮云中——一日将尽。大家都很沮丧:这一天算是白辛苦了!脚上的滑雪板不由得沉重起来。

突然,塞索依奇站住了。他指着前面的小树林,低声说:“老狐狸在这里。瞧,前面5公里都是旷野,像一张白桌布似的平坦,没有树丛、溪谷。狐狸要穿过这样一块开阔地,对它是很不利的。就在这里——我敢拿脑袋担保!”

两个年轻人一下子振作起来,把枪从肩上放下来。塞索依奇让安德烈和三个赶围的小伙子从小树林右侧包抄过去,谢尔盖和两个赶围人从小树林左侧包抄过去。大家同时向小树林中心缩小包围圈。

等他们走了后,塞索依奇独自一人悄悄溜到树林中间。他知道,那儿有一块小小的林间空地。老狐狸绝不会待在一个无遮无拦的地方的。但是,不管它朝哪个方向穿过这个小树林,都没法避免经过这块空地的边缘。

在这块空地中央,有一棵高大的云杉,旁边一棵枯死的云杉,倒在它黑漆漆的树枝上。

塞索依奇的头脑里忽然闪过一个主意:顺着倾倒的枯树,爬到大云杉上去。从树上居高临下,不管老狐狸往哪里跑,都能看得见。空地周围只有一些矮小的云杉,还有一些光秃秃的山杨和白桦。

但是思虑周全的老猎人立即放弃了这个主意。他想,他爬上树的工夫,可能就让狐狸跑掉了。而且从树上放枪也不顺手。

塞索依奇在云杉旁站住了,站在两棵小云杉中间的一个树桩上,扣住双筒猎枪的扳机,全神贯注地四下里张望着。

赶围人的呼声从四周响起来。

(《冬》P26-33)

序言

在介绍这部作品之前,我想先说出一个心底的愿望:我希望年轻的朋友们都能从学校走出来,从城市走出去,走出钢筋水泥的森林,走向真实的大自然。

孩子们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好啊!就让我们迈开有力的步伐,到森林去,到旷野去,到田间去;观察大自然,爱上大自然,让大自然成为我们的另一位老师。

大自然正是《森林报》作者比安基成才的摇篮。在他年纪还很小的时候,比安基的生物学家父亲就经常带着他往森林里钻。比安基曾回忆说:“父亲把每一种草,每一种鸟,每一种野兽的名称都告诉我,教我根据鸟的形状、叫声和飞行的姿势来判别各种鸟类。”(《作家自白·我为什么写森林》)家庭环境和父亲的引导使比安基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了观察森林世界。少年和青年时代对乌拉尔和阿尔泰一带的森林的考察记录,以及对山民的访问,为他描写大自然打下了雄厚扎实的基础。

比安基风格独特的“大自然文学”作品,起步于苏联儿童文学的伟大奠基人马尔夏克的引导。《林中小屋》、《戴脚环的大雁》、《头一次到森林里去打猎》、《这是谁的脚》、《谁用什么歌唱》、《谁的嘴好》等一批早期作品的成功,宣告了一位天才作家在欧洲东部的崛起。在后来长久的岁月里,比安基用上百部有关大自然的文学作品丰富了俄罗斯儿童文学的宝库,为世界动物文学增添了许多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篇章。他把自己全部的情感都倾注于大自然。其作品数量之众、品位之高、流布空间之广、赢得读者之多,在欧洲,在世界上,可以与之比肩的,为数鲜少。

《森林报》是比安基于20世纪上半叶用几十年时间陆续完善的一部巨著,既有很高的对大自然的认知价值,又有情趣盎然地引导儿童探索大自然的科普文学价值。它是一部生动活泼的“森林百科全书”。

比安基独创性地以报纸分栏的形式来写四季物候:12个月,12个部分,每部分都有与这个季节特点相适应的名称,比如“冬眠初醒月”啊,“候鸟回乡月”啊,“林鸟筑巢月”啊,等等。作品以比安基居住的彼得堡(即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为主要报道地,每月内容涉及跟大自然有关的各种体裁的报道,包括社论、通讯、消息、新闻、故事、特写、电报等,还穿插些来自苏联各地的林讯。书中的大多数内容都来自比安基的亲身观察与经历,但还有许多人也为这部作品作出了贡献,他们之中有作家,有林业工作者,有猎人,还有小学生。比安基健在时,《森林报》就出版了10版,每版都是增订版,其内容逐版扩展,把帕甫洛娃(比安基的学生,生物学博士、植物学家),斯拉德科夫(探险者、大自然文学作家)等人描写大自然的佳作也收在其中。因此,这部著作从一开始就融汇了多位热爱大自然、以大自然为写作内容的人们的智慧和经验。比安基作为《森林报》的总设计师,能最大限度地兼容相关成果,集智而广益。比安基在自白《森林报》的写作宗旨时说:“要想不为眼前的一时之利而给大自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和毁坏,就要先爱护大自然,了解祖国的大地,对在其中生活的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的习性,都一一了如指掌。”

《森林报》里的内容,如“什么鸟下蛋最早?”“雁群睡觉时由老雁放哨”“扇尾沙锥用尾巴唱歌”等等,都会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

后来有多位研究大自然文学作品的学者研究了比安基的著作,他们指出,比安基作品之所以对孩子们有持久的强大的诱惑力,是因为它们在孩子们的面前展现了充满神奇色彩的,洋溢诗意的,具有现实感的大自然广阔天地,并揭示了蕴藏于其中的种种秘密。作品中巧妙地借用飞禽走兽的故事培养孩子们做人的重要品性:勇敢、坚毅、扶助弱小,以及对目标的热烈追求。俄罗斯现代语言艺术大师普里什文曾说:“要知道,我笔下写的是大自然,我心中想的却是人。”这话自然也完全适用于比安基。比安基的一位杰出的学生希姆在普里什文这句话的基础上指出:“关于维塔利·比安基,我不妨说,他是出于种种聪明和黠慧的考虑来写飞禽走兽的。其实,他这也依然是在教导孩子们怎样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对于我们年轻的读者来说,读《森林报》,能最好地激发好奇心、培养好奇心、满足好奇心。好奇心反过来又能促使大家去发现,去探索,去追寻,去与大自然更好地和谐共处。好奇心是创造的胚芽,而人类社会的希望,正在于人类有无限的创造力。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本《森林报》,是根据1986年的俄语新版本译出的,在编译的过程中下了些增删和修订的功夫,例如,未选其中部分有关打猎的篇章,而选人了俄罗斯著名作家普里什文和斯克列比茨基的几篇作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这部作品以更生动、更丰富的面貌呈现于读者面前,使其更具有开阔视野、添加情趣、广益智慧的效果。

2010年10月于浙江师范大学

后记

提到少儿科普作品,《森林报》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里程碑”;提到对孩子们认知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贡献,目前也还没有一位作家能与比安基比肩。一本《森林报》,融合了众多自然爱好者、动植物学家的智慧,为无数少年开启了自然之门。

当今,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对自然资源的无度索取、野蛮开发,成为法律和道德都加以严厉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该如何从这部上世纪20年代就已广为流传的巨著中汲取力量,让孩子们继续通过它学会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而以一颗真诚善意的心来对待我们的大自然母亲?

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们找到了对俄罗斯儿童文学和大自然文学都有着深入研究的韦苇先生。出于对这本书的喜爱以及对比安基先生的崇敬,韦苇先生欣然同意重译《森林报》,并特别撰写了导渎文章。

在这个译本中,韦苇先生不但体现出他精深的语言造诣,使《森林报》的文字呈现出一种充满诗意、优美而又简约的意境,而且,基于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出于对俄罗斯儿童文学如同指掌般的了解,他还通过对原书中部分篇章的适当增删,融人了他对本书、对大自然文学的独到理解。

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在这个译本中,那些残酷血腥的捕猎场面大大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与动物站在平等的地位上,相互斗钳斗勇的有趣情节。这还要特别感谢俄罗斯文学大师普里什文等人的贡献。这样的变化,不但使原书的精髓和宗旨没有得到丝毫减损和破坏,而且更为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与所弘扬的价值观;同时,也使得原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强。

在国内,《森林报》被认为是一部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巾部分内容还人选了课本。然而,其作为一部科普名著的科学严谨性却一直被忽视。实际上,对照俄文原书就可以发现,《森林报》中所提及的大量动植物,都是以十分确切的学名来称呼的,所以,在将其译成中文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名称的正确性。为了使书中的森林世界能以其本来面目呈现于读者面前,避免对小读者的误导,我们特别咨询了数位相关专家,不断修正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疏漏。

值得一提的是,在编辑的关键阶段,中科院植物所的刘夙博士参与了进来,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他根据1986年的俄文原书逐一核对了其巾的生物名称,纠正了现有中文版本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并撰写了书后的大量动植物词条。这些工作大大保证了此版《森林报》文图的正确性,提升了其作为一本“大自然百科全书’’的权威性、严谨性和参考价值。

因此,这个版本的《森林报》可以说是一个融合了文图的优美、科学的严谨以及童心童趣的版本。我们真诚地向不同年龄的自然爱好者推荐此书。

最后,我们想在此向所有为本书的出版付出过心力的专业人士和热心读者致谢!在出版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也得劲了很多人的大力帮助,其中包括中科院动物所的朱磊博士、微生物研究学者付强先生、北京观鸟会会员李明先生、博物学爱好者汪丁予先生等。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向读者奉上此书,也谨此作为向比安基先生的一个遥远的致意。

编者

2010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5: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