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安徽大学人才队伍建设项目“抗战时期三民主义论战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安徽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省级精品课程的研究成果。本书对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三民主义论战的历史背景、论战焦点以及其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中国化等问题做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序言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三民主义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沉重的话题:中国向何处去
第一节 争取民主自由独立的时代潮流
一、世界反法西斯联合战线的形成
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特征
第二节 空前广泛的抗日民族战争
一、“世界历史”中的中国命运
二、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战
第三节 二三十年代未尽论争的回响
一、大革命时期三民主义论战的继续
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延伸
第二章 围绕三民主义展开的激烈论战
第一节 论战的基本派别与态度
一、高举孙中山革命旗帜的中国共产党
二、将三民主义道统化的蒋介石集团
三、歪曲三民主义的汪精卫投降派
第二节 论战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1936~1938年: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容性之争
二、1938~1943年:真三民主义与伪三民主义之争
三、1943~1945年:新三民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之争
第三节 论战涉及的基本问题
一、关于三民主义哲学基础的评判
二、关于三民主义基本内容的评价
三、关于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关系的分析
四、关于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关系的分析
第三章 三民主义论战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第一节 树立新民主主义的旗帜
一、论战客观上要求树立新的理论旗帜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展开
第二节 对三民主义的借鉴与超越
一、承继孙中山的珍贵遗产
二、对三民主义的历史超越
第三节 论战的痕迹与影响
一、论战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罅漏
二、新的社会蓝图与特定的时代背景
三、理论权威的树立与误读
第四章 论战中若干变量因素的影响与分析
第一节 社会心态变迁的反映
一、对国民党政府从拥护到离异
二、对民族传统文化从游离到回归
第二节 中间势力的微妙影响
一、中间势力的崛起
二、对中间势力的争取
第三节 外部政治力量的映射
一、对美国影响的积极利用
二、共产国际与苏联对中国的多重影响
第五章 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第一节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人民
一、论战的实质:政治领导权之争
二、中间势力的分化和走向
三、人心向背已现端倪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胜利推进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基础
第三节 中共在论战中彰显其先进性
一、振兴中华与两个先锋队
二、理论旗帜与毛泽东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