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共选唐诗三百一十馀首,其命名沿袭了“诗三百”的说法,既有继承《诗经》传统的深意,又表明了对唐诗取精用宏的态度。全书共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等几类,所选唐诗不仅未遗漏表现盛唐气象的大家之作,也兼顾初唐及中、晚唐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同时,也不忽略默默无闻的诗人的杰作,的确做到了荟萃名篇佳作之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诗三百首(全彩精华版)/国学四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国学四库编委会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唐诗三百首》共选唐诗三百一十馀首,其命名沿袭了“诗三百”的说法,既有继承《诗经》传统的深意,又表明了对唐诗取精用宏的态度。全书共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等几类,所选唐诗不仅未遗漏表现盛唐气象的大家之作,也兼顾初唐及中、晚唐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同时,也不忽略默默无闻的诗人的杰作,的确做到了荟萃名篇佳作之旨。 内容推荐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俗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目录 五言古诗 感遇二首 送别 渭川田家 春泛若耶溪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夏曰:南亭怀辛大 春思 月下独酌 寄全椒山中道士 望岳 佳人 梦李白二首 贼退示官吏 乐府 塞上曲 关山月 子夜吴歌 游子吟 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 古意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石鱼湖上醉歌 山石 渔翁 长恨歌 乐府 老将行 桃源行 蜀道难 将进酒 行路难 燕歌行 兵车行 五言律诗 望月怀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狱咏蝉 杂诗 次北固山下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题破山寺后禅院 临洞庭上张丞相 早寒有怀 过故人庄 赠孟浩然 送友人 夜泊牛渚怀古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月夜 春望 月夜忆含弟 天末怀李白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阙题 送李端 喜外弟卢纶见宿 蜀先主庙 旅宿 落花 禅 楚江怀古 七言律诗 黄鹤楼 积雨辋川庄作 望蓟门 长沙过贾谊宅 登金陵凤凰台 寄李儋元锡 蜀相 客至 野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楼 咏怀古迹五首 登高 赠阙下裴舍人 春思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西塞山怀古 遣悲怀 无题 无题 筹笔驿 锦瑟 宫词 利州南渡 苏武庙 贫女 乐府 独不见 五言绝句 送别 竹里馆 杂诗 鹿柴 相思 终南望余雪 听弹琴 送灵澈上人 春晓 宿建德江 独坐敬亭山 八阵图 登鹳雀楼 听筝 新嫁娘词 江雪 问刘十九 宫词 登乐游原 寻隐者不遇 春怨 乐府 长干曲 静夜思 塞下曲 江南曲 七言绝句 桃花溪 回乡偶书 九月九曰:忆山东兄弟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凉州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滁州西涧 逢入京使 江南逢李龟年 枫桥夜泊 寒食 春怨 鸟衣巷 题金陵渡 闺意献张水部 赤壁 泊秦淮 遣怀 秋夕 金谷园 夜雨寄北 为有 嫦娥 马嵬坡 已凉 陇西行 乐府 送元二使安西 出塞 清平调三首 金缕衣 试读章节 燕草如碧丝①,秦桑低绿枝②。当君怀归曰:,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③? ①燕:指今北京、河北一带。②秦:今陕西省。③罗帏:罗布做的帷幕。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是关于思妇的,其中这首《春思》就是比较著名的。“春”字在古代,既可以解释为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理解为男女之间爱情的代名词,况且古人说“春女思,秋士悲”,也与此题目颇为契合。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这是诗人对《诗经》中“兴”的手法的运用,并且都是春天的景物,但是“燕”字和“秦”字则明确地告诉人们两种不同的地理环境,草碧、桑绿本来很正常,但是燕、秦的比拟则一下子拉大了空间距离,这便营造出了一种“思”的氛围。仲春时节,秦桑低垂,秦地的思妇看到这一景象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远戍燕地的丈夫,那里也该是碧草如丝的情景了吧!何况丈夫看到那碧丝般的青草,也一定会兴起归来的念头。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化用了《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并且取得了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的效果。可以说,在这一句中“兴”的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以两地春光兴两处相思的效果,将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和夫妇间的真挚感情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三四两句承袭上文,将丈夫及春怀归,安慰离人愁肠这一情感活动表达了出来。上文从两处着笔,此句亦是如此,在兴句的触发下,此句将主人公的感情进一步深化。元人萧士赞曾评述这一段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很准确地抓住了感情的浓密之处。五六两句则意在表达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执著。春风吹罗帷,如同外物的诱惑,而主人公则申斥春风,很微妙地揭示了主人公的情态,以此作结,妙不可言。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打破了人们惯常的逻辑思维方式,营造了一种无理而有情的氛围,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内心中复杂的情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①,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②,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③,相期邈云汉④。 ①将:相依相偕的意思。②徘徊:形容月亮移动不进的样子。③无情:忘情。④邈:高远。云汉:银河。 李太白天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襟怀如此,即使明月身影,亦复含情交欢。这首《月下独酌》在思想上就表现了太白的这一气势,在手法上,则采取个人独白的形式,自破自立,使得诗情波澜起伏,几近乎天籁始发,声潮澎湃。 首句表明诗人在花间独酌,孤苦“无相亲”,在这极其无聊的场景中,诗人突发奇想,将天上明月、月下身影都拉进了酒场之中,于是花间冷清清的场面被打破了,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尽管场面上热闹了,但是月亮毕竟是不解饮酒 的,影子只是静静地依在身边,这一情形极似“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曰:终不别”(陶潜《影答形》)的情景。月和影本是诗人的客人,然而它们都不解饮酒,于是在这一破解之时,便了却了前面一桩公案,同时也由一种“热闹”回目空寂。但这时的诗人已渐人醉乡,歌中月在徘徊,舞时身影散乱,醒时欢欣,醉后分散,聚散离合之际,仍是那样一往情深。在结尾处,诗人以“忘情”之心,将月与影这等无情之物而赋予感情,无情是短暂的,有情则是恒远的。 在《月下独酌》这首诗中,诗人极力营造一种热闹欣悦的场面,但是这仍然不能掩藏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这首诗与诗人的另一首《春曰:醉起言志》是同一境况:“处世若大梦,胡为其劳生?所以终曰: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可见诗人是何等的孤独枯寂!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①。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①全椒:县名,在今安徽东部、滁河上游。②煮白石:据《云笈七签》记载,道家有“煮五石英法”,每年九月初九,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入锅里熬煮。 这首诗是韦应物的名篇,乍看似无惊人句,实则如秋水凝碧,泠然清澈,后代评家极为推崇。 诗题《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个“寄”字首先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的思念之情。“今朝郡斋冷”,既表明了天地的严寒,又表明了诗人心中的枯寂冷漠,在这样的时候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诗人想象道士在涧底樵采荆薪,归去熬煮白石,“煮白石”三字恰将道士的身份点明,同时也紧扣题目。道士在严寒中修炼,尝尽艰辛,诗人思念老友,在这寒冷时节,欲送去一瓢酒,以驱赶凄风冷雨带来的寒冷,但是落叶满山,欲寻无迹。语言虽然平淡,但是诗人情感上的那种跳荡和反复,通过诗人的想象,创造了一幅秋气萧索、满山霜叶、人迹绝无的空山野壑图,但其中意境深远,情味悠长。 这首诗情景交融,于萧疏中见空阔,于平淡中见深挚。苏东坡特别喜欢这首诗,并有和作。《岘佣说诗》中指出:“《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诸也。”P16-19 序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中国诗歌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巍巍大唐气象融入诗歌的字里行间,幻化出人世间最奇伟、最雄浑、最壮阔、最浩瀚的艺术杰作。唐诗,是中国文学殿堂里最为璀璨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发展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品味唐诗,就是对大唐气象的品味,就是对远去的盛世的追忆。 唐诗,博大恢弘,精深靓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代风流,尽融入其中。初唐诗歌敦厚而旖旎,盛唐诗歌雄壮而高亢,中唐诗歌委婉而细腻,晚唐诗歌流丽而舒畅。时代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作品风格;个性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诗歌风骨。张九龄之敦厚,陈子昂之雄浑,可谓唐诗的领军人物;王杨卢骆,一扫脂粉;沈宋杜李,别开生面。流连山水,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徜徉田园,孟浩然放歌言志,清雅恬淡。豪情万丈,纵横古今,洋洋不入俗,飘飘如登仙,此乃李白风流,千秋不朽言称君父,行念苍生,炼字之严谨,格律之细密,此少陵之家风,万古流传。以文为诗,韩昌黎开一代风气;老妪可解,白乐天演时代传奇……有唐一代,诗歌之盛,诗人之蛊,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千百年来,名言警句,脍炙人口! 品读唐诗,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消遣,是一种休闲,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心灵鸡汤。现代人无须了解唐诗的深层次背景,无须探究唐诗隐含的意义。只要切切实实地让自己的心去阅读,就可以感受唐诗的魅力,情感随之抒发,心潮随之起伏,心灵得到慰藉,灵魂得以升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