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邓小平的改革岁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武国友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回首改革开放的历史,重温邓小平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古老的中华大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启动和设计的改革开放,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已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成为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人们渴望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而曲折的历程,更希望了解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对我国改革开放所作出的历史性功绩。使各个方面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多地了解邓小平,正是武国友撰写《邓小平的改革岁月》这部书的初衷。

内容推荐

一个人,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武国友的《邓小平的改革岁月》这部书,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改革岁月!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的过程中,显示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这就是:允许看,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回顾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我们会深切地感到,邓小平以他那伟大政治家的气魄和胆识,凭着他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深刻了解,为使党和国家重新走在时代潮流前面,为中华民族以更强大的力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规划了崭新的切合实际的宏伟蓝图。他立足中国大地而又面向世界,正视国情现实而又放眼未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高瞻远瞩地构思和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发展战略。他突破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传统认识,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别姓“社”姓“资”的标志,使我们党通过“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目录

一、伟人本色: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1.艰难的第三次复出

 2.自告奋勇抓科教

 3.搞“两个凡是”不行

 4.发表“时代宣言”

 5.拔乱反正

二、惊世之举:推进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历史定位: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慎重突破:改革在农村率先兴起

 3.全面展开:改革要从农村转到城市

 4.精心设计: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5.一锤定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6.领导艺术:允许看,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三、实现领导干部的新老合作与交替

 1.优选之路: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2.让路接班: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可能要亡党亡国

 3.组织过渡:建立顾问委员会

 4.建设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5.依法治国: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四、对外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要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

 3.纷纭百端议特区

 4.亲自到经济特区实地考察

 5.建立经济特区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不是收而是放”

五、强国之梦:重塑中华形象

 1.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2.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3.伟大构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和平外交: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

 5.威武之师: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六、率先垂范:完成最高领导层的新老交替

 1.实现半退:退出中央委员会

 2.完全引退: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

 3.顺利交班:组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4.关注世界:我退休了,但并不是不关心天下大事了

 5.关心祖国: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

 6.特邀代表:我要为这个报告鼓掌

七、春天的故事:第二次视察南方

 1.真诚希望:提高效率,力戒形式主义

 2.再三叮咛:“你们要搞快一点”

 3.明确断言:特区姓“社”不姓“资”

 4.热情鼓励:能跳还是要跳

 5.真诚希望:起点更高一点,后来居上

 6.郑重告诫:改革开放必须“换脑筋”

八、鞠躬尽瘁: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最终愿望:过一个真正的平民生活

 2.历史嘱托:《邓小平文选》

 3.无私奉献:一切属于祖国和人民

 4.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5.伟人辞世:举世同悼

后记

试读章节

1978年9月,邓小平应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的邀请,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赴朝参加朝鲜国庆三十周年活动。9月,在离朝返回北京途中,邓小平先后视察了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的部分地区。

在视察的过程中,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谈话。9月16日,在听取吉林省委工作汇报时,邓小平谈到: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政治问题,是思想问题,也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现实问题。怎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这是个大问题。“两个凡是”不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这样搞下去,要损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9月17日,邓小平在沈阳军区与李德生等人谈话时,又明确提出,有些单位“揭批查”运动搞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转入正常工作。本来,早在1977年底和1978年2月,邓小平已于广州和成都谈了这一问题。对此,邓小平饶有趣味地说,我是“到处点火”。

邓小平的所谓“到处点火”,实际上最主要的是想阐明两个问题:一个是要打破“两个凡是”,大力解放人们的思想;另一个就是结束“揭批查”运动,实现工作重点转移。这把“火”实质上就是要端正人们的思想路线,从而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引上正确航道。

在邓小平视察了东北之后不久,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北方谈话”的有关思想得到了体现。

在这次会议期间,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及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和群众团体的主要负责人,共219人参加了会议。在开幕会上,华国锋宣布,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经济问题:(1)讨论如何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尽快把农业生产搞上去;讨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两个文件。(2)商定1979年、1980年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3)讨论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同时又根据邓小平的提议,宣布首先讨论从1979年起实现全党工作重点向现代化建设转移的问题,并把这个问题列为会议的中心思想。

会议开始后,与会代表提出了范围广泛的问题。大多数与会者最为关注的是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一些重大冤案平反等问题,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率先就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问题发表了意见。12日,陈云在东北组发言,提出了为薄一波等61人平反,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和关于陶铸、彭德怀的结论等六个重大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党内外关注的重大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强烈反响,会议气氛随之活跃。各组发言的重点很快集中到平反冤假错案问题上,特别是“天安门事件”,几乎各组都提出应尽快平反。

对于与会者们的意见中央政治局常委认真进行了讨论,及时作出决定,并于11月25日由华国锋代表中央政治局在会上宣布:为“天安门事件”公开彻底平反;为所谓“二月逆流”和“薄一波等61人叛徒集团”的重大错案平反;纠正过去对彭德怀、陶铸、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处理;一些地方性重大事件,一律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根据情况实事求是地予以处理,中央专案组要结束工作,全部案件移交中央组织部;康生、谢富治民愤很大,要对他们进行揭发、批判,等等。后来,1978年12月14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印发华国锋这次讲话时,又根据大家意见,增加了承认“反击右倾翻案风”是错误的,将中央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文件全部撤销一条。这些决定,使两年来广大干部群众一直强烈呼吁的几个重大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与会同志顿时感到心情舒畅。大家畅所欲言,思想更加解放。

在解决了一些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后,会议又对在真理标准讨论问题上出现的意见分歧进行了热烈讨论。有的同志仍然认为,讨论真理标准问题,实际是“提倡怀疑一切,是引导人们去议论毛主席的错误,不符合党的十一大的方针”。这种观点受到多数同志的批评。不少同志还对在前一段讨论中持消极态度的《红旗》杂志和中央宣传部的负责人提出批评,希望他们赶快端正自己的态度。大家感到,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实质是两种不同指导思想的分歧;这个问题不解决,不明辨是非,工作重点转移就无法顺利进行。经过尖锐的思想交锋,一些曾对这场讨论的意义认识不足的同志先后有了转变,作了自我批评。

邓小平一直注视着会议的进程。中央工作会议刚开始时,邓小平按原定日程到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访问。他回国后,多次就会议中讨论的各种问题和出现的倾向发表谈话。11月25日至12月1日,他在不同场合先后发表了六次谈话,针对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破除“两个凡是”,正确坚持毛泽东思想;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谈话中,尽管邓小平已经对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他已深深感到有些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回答,应当更有针对性地讲清楚当前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于是,他亲自写了一份提纲,列出七个问题:“一、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二、发扬民主,加强法制;三、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四、克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五、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六、加强责任制,搞几定;七、新的问题。”根据这一提纲,几位同志为他重新起草了讲话稿。

P36-37

序言

深受改革之惠的中国人民,今年迎来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诞辰110周年。回首改革开放的历史,重温邓小平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已成为而今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拨乱反正,勇敢地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由于有邓小平这样富有政治远见的卓越领导人掌舵指向,我们党和国家既走出了“文化大革命”的阴影,又避免了陷入新的混乱和迷惘,成功地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幸运和自豪。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邓小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伟大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切成就,都是在这一伟大理论的指引下取得的。实践证明,这个理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实现21世纪的预定目标,就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邓小平高瞻远瞩,富有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他把远大的理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设计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我们国家从贫穷走向富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已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他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了科学的判断,提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认识,从而明确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根据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一心一意搞建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邓小平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要求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他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伟大构想。按照这一构想,我国顺利实现了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并使海峡两岸的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邓小平无限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他说:“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因为如此,他尊重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总是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回顾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我们会深切地感到,邓小平以他那伟大政治家的气魄和胆识,凭着他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深刻了解,为使党和国家重新走在时代潮流前面,为中华民族以更强大的力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规划了崭新的切合实际的宏伟蓝图。他立足中国大地而又面向世界,正视国情现实而又放眼未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高瞻远瞩地构思和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发展战略。他突破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传统认识,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别姓“社”姓“资”的标志,使我们党通过“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古老的中华大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启动和设计的改革开放,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已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巨大成绩,原定小康目标已总体上实现。放眼神州大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成为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人们渴望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而曲折的历程,更希望了解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对我国改革开放所作出的历史性功绩。使各个方面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多地了解邓小平正是我撰写这部书的初衷。

后记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参阅了此前出版的大量书籍和报刊资料,并采用了有关同人有关学术观点,还选用了同类书籍中的一些资料。同时,本书在撰写的过程中曾得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和新华出版社有关同志的帮助。

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著者

2014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