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怅望古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浩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那一抹月色,一叠阳关曲,一纸浣花诗笺,还有古道瘦马,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能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吗?友人方英文谓女士行于街上,据回头率的高低判断彼女的漂亮程度。我由品读古今艺文所形成的散淡感受,能引来步履匆匆的现代人的回眸一瞥吗?阅读李浩编著的《怅望古今》一起来感受文人悠悠的怅惘。

内容推荐

李浩编著的《怅望古今》是作者2006年以前随笔札记的结集,分为管锥天地、诗境雕虫、书城眉批、鸿雪因缘四部分。管锥天地主要谈论中国文学作品、知识分子、学术文化等内容;诗境雕虫是一组唐诗细读札记;书城眉批较多指向当下,对一些文化现象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鸿雪因缘则围绕着作者几次海外教学、访学经历展开,收集了旅日、旅韩、旅台岛等的吉光片羽。

目录

管锥天地

原侠

丑的历程

生命的编码

山水可以疗疾

关于“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唐诗的现代魅力

唐诗与梦

小诗中的大智慧

多少楼台烟雨

从“女伶气绝”说起

信天游中的比兴

谈游学

知识人研究刍议

教师的三重境界

趋势与走向

困境与学术突围

白云山的文化高度

文学与高尔夫

诗境雕虫

“破颜花”正诂

说“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稻米流脂粟米白”考索

劝酒新招

国难时的体面与排场

“点化”与“精彩数倍”

唤醒感觉

物候的炎凉

月随人行的审美

贵少们的生活

人蕃和亲的公主

啸傲

赠剑与赠心

“借问”中情网遂凭虚而下

颂圣的模式

幽处与隐心

终南山的散点透视

从空寂设色

同题竞技

在钟声中找寻禅

书城眉批

散文的虚热与希望

探索者的道路

盗贼、杀手与大师

嚼过的馍

电影奇才与哲学侏儒

数字时代的陷阱

比较的诗学

苦心孤诣,征实逆志

紫藤园的文化视野

乡愁的文化理念

现代神话中的文化设计

苦难的祭品

守正创新,平中蕴奇

盈盈一水问,脉脉不得语

毛乌素中的文学桂树

把酒临风,诗心许月

生存困境与学术盲区

壶游杂感

芥子纳须弥

沪上访学偶记

佛头着粪

编余赘言

学脉:秘响旁通

鸿雪因缘

游,不留记

立雪琐忆

秋波哭逝川

在庆尚大学教汉语

庆尚大学的校门

禽兽慰灵碑

大学中的游行示威

也说“习非为是”

许播洙教授印象记

七九级

旅日琐记

照片骗人

学诗记愧

台岛放歌

示儿

西北联大述略

附录

学养垫底的文字

经验之外

谈古论今话人生

后记

试读章节

早期的侠,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提到的有布衣之侠、闾巷之侠和匹夫之侠等类型。布衣之侠,是所谓的“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之类;阊巷之侠,是所谓的“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之类;匹夫之侠,可能也是指以个人之能力救难释纷之类。这种划分有些琐细夹缠,三者在内涵上实际很相近。

根据其地位的不同,侠可分为卿相之侠、布衣之侠和暴豪之徒等三大类。

卿相之侠,是指那些诸侯亲属,或王公大臣,他们凭借着雄厚的财富、广袤的土地、华丽的宾馆来招致天下英雄好汉,只要有一技之长,哪怕是鸡鸣狗盗之徒、赌博卖浆者流,也可被待为上宾。如战国时的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四位贵公子,都以礼贤下士而闻名。孟尝君在薛时,“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无贵贱之分,都能善遇厚待,所以,“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信陵君“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干人”。主人对宾客能礼遇厚待,宾客对主人就能剖肝输胆,倾心效命。如冯谖为孟尝君从长计议,焚债券以收买人心;毛遂佐助平原君使楚结盟,数言而折楚王;荆轲为燕太子丹慷慨赴难,图刺秦王以解燕之围等。另外,燕昭王为使国家富强,礼贤下士,师事郭隗,并在易水边筑台置黄金招徕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采归,为燕所用。赵文王善剑,剑士夹门为客者三干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百余人。

布衣之侠,即前面所提到的匹夫之侠、乡曲之侠或闾巷之侠,这些人多凭借个人的胆略才艺,赴汤蹈火,救人之急,济世之难。这一类的侠在春秋战国时非常活跃,他们虽身怀绝技,节操高尚,但因出身微贱,地位低下,往往为贵族显宦所不齿,在现实中有一种屈辱感,怀才不遇,顾影自怜。他们与上层社会最易形成对抗心理,一旦这种情绪直接表现出来,就会如岩浆进溅,不可遏止,毁灭伤害他人或制度,甚至不惜牺牲自我。但若有卿相大臣或富豪贵人能理解他们,礼贤下士,使之有平等感,他们就会尽弃前嫌,油然而生知遇报恩之心,肝脑涂地,虽九死而犹未悔。在危难之际,他们能以“义”为出发点,以剑和匕首为武器,参与当时的社会活动,通过一些突发性的方式,影响政治局面和军国大事。例如前述曹沫手持匕首为鲁国劫齐桓公,专诸为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以及信陵君窃符救赵过程中侯赢、朱亥的义举,都属于这一类。这是侠中的正宗,后世的侠基本是这一派的嫡传。

暴豪之徒是指那些富家子弟或依附于富家的无赖少年,他们自恃武功,凭借财势,武断乡曲,杀人越货,飞扬跋扈,为所欲为,称霸一方。对于这帮混世魔王,乡里百姓既恨且怕,但又得罪不起。他们平日所干的,不外乎“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无非横行乡里,滋事生非,欺压无辜,挖掘古墓,伪造货币。对此,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抨击道:“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其种种勾当为布衣之侠所不齿,他们实为侠客中的害群之马。

汉代的灌夫、宁成是这一类的典型。灌夫虽好任侠,但“家累数干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日:‘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宁成“贳贷买陂田干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干家”,“致产数干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史记·酷吏列传》)后世这种类型的人仍然很多。

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侠中的暴豪之徒引起人们对整个侠客群体的误解和敌视,故而有人将豪暴之徒与布衣之侠混为一谈,大加挞伐。对此,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曾悲愤地指出:“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有人认为司马迁的辩解没有力量,布衣之侠与暴豪之徒的不同只是表面的,而相同则是本质的,同样都是独霸一方的恶势力,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种看法大可商榷。暴豪之徒不过是侠中的一部分、一类型而已,不能以偏概全。

P7-9

序言

追忆刚走上大学讲台时,为了在学生面前显老成,故意不剃胡须,一任阶前丛草疯长;而今就是天天洒扫庭除,收拾得再光鲜整洁,脚步再轻盈矫健,眼角眉梢间都能泄露出中年人的秘密。

迈进2000年的门槛后,我从生命深处感到一种怅惘,几股力量迫使我不得不经常下意识地回顾从前:人届中年,如水的韶光已成过去,只能在孩子闪亮的眸子中看到自己的昨夜星辰;短暂的百年却又被截成两段,一截留在20世纪,一截被拖进了新纪元;身为现代人却以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艺术讨生活。在故纸堆中泡久了,浑身上下精神流浪者的积习越来越浓,挥之不去,因为不是涂抹上的戏剧油彩,而是浸淫入骨的文化毒素,没办法洗刷干净,除非洗脑,除非脱胎换骨。

晚近文化人中,我在学识上虽服膺胡适、陈寅恪、钱穆、熊十力诸公,但在辞章上却更偏爱梁实秋、余光中、董桥数子。尤其是董桥,有人说他“凄婉入了骨髓,通了灵异,表面上暗香浮动,内里却一片招魂声”(毛尖《慢慢微笑》),文字又清秀古艳,令我着迷,所以他引伊秉绶的题扇诗我也跟着喜欢:

生性禁寒又占春,

小桥流水悟前因。

一枝乍放雪初霁,

不负月明能几人?

而随园主人袁枚则提前说了他的见解:“百物可决舍,唯书最难别。”“一日不读书,如作负心事。”(《随园诗话》)在滚滚红尘中,要不负明月不负书,过得自然洒脱谈何容易?要随意随心随愿,已近痴想。至于了悟前因,参透几数,更非寻常人所能。那么,是否可以从忙碌中喘息片刻,偶尔抬头眺望窗外:远处浮云端的是太白积雪,更远处迢迢不尽侵古道的是自居易的离愁,是柳永的晓风残月,是崔颢的千载白云。大胆光着脚、r,踩在杜甫的庭院中,不光可以接历史地气,还可以打通哲学经络,治疗因文化失忆引发的种种疑难杂症。我们可以与杜甫古今通邮,老杜也可以意逆志,尚友他的偶像:“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老杜让我们感动的既有清词丽旬,还有悲天悯入。“民胞物与”四个字也不能涵括他,他还有旧时月色,还有古圣前贤,他为他们也流下许多深情的老泪。

那一抹月色,一叠阳关曲,一纸浣花诗,还有古道瘦马,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能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吗?友人方英文谓女士行于街上,据回头率的高低判断彼女的漂亮程度。我由品读古今艺文所形成的散淡感受,能引来步履匆匆的现代人的回眸一瞥吗?

陈之藩有一年夏天在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同学会演讲时引了王国维一首词中的三句:

觅句心肝终复在,

掩书涕泪苦无端,

可怜衣带为谁宽!

陈先生所引是王静安《浣溪纱》的下阕,一般认为作于1905年,全词的句子是:“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蹀蹀堕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静安“可怜衣带为谁宽”的句子出自柳永的《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修《蝶恋花》也有“肌肤拼为伊销瘦”;而柳耆卿的句子还有所本,源于《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陈先生演讲时还怕听众不明白,继续解释说:“但你得有了可喜之对象,才有不悔的可能。”(《陈之藩散文》卷二《谈风格》)如果说古诗与柳永是在追怀、向慕远人的话,那么王静安与陈之藩显然是在追怀渐行渐远的故国文化,他在为远东版的散文集补写新序时便把这一层心事和盘托出:

我们当然对不起锦绣的万里河山,也对不起祖宗的千年魂魄;但我总觉得更对不起的是经千锤,历百炼,有金石声的中国文字。因此,我屡次荒唐的,可笑又可悯地,像唐吉诃德不甘心地提起他的矛,我不甘心地提起我的笔来。

我想我在国外还在自我流放的惟一理由是这种不甘心。我想用自己的血肉痛苦地与寂寞的砂石相摩,蚌的梦想是一团圆润的回映八荒的珠光。(《陈之藩散文》卷一《叩寂寞以求音》)

静安先生、之藩先生与董桥先生恰好构成几代文化遗民的造像,故他们的语境特有所指。但陈之藩以一位念理工的知识人长期身居海外,尚存有这样一种真诚的文化罪感与痛苦感,以及念兹在兹的迷恋,对“有金石声”的汉语文字的痴情,真值得我们这些身处内地而盲目自大的人文学者反省。追慕前贤,于是我自己也多少次不甘心不量力,放下又拿起笔,写下这些散碎文字,希望能立在纸上而不是卧在纸上,以印证故籍神皋与清风明月在迷茫中曾给予我的那一份萧散与从容。

后记

重新检读集子中自己的文字,犹如翻看影集中的老照片,感慨也像一张张的纸叶,岁月在指缝间寒寒率率作响。

新版除了订正错讹文字外,还将原来诗句考索的三篇,与新补入的十多篇凑成一个新辑。这十多篇是很多年前为一部集体编写的辞典撰稿,原书的主事者曾夸奖说我的稿子是全书中认真的。收入本集意在留下那个“鉴赏热”年代的一点印痕,当然也合时下原典精读与细读的主潮,算是我对精读细读的一种提前实践。《多少楼台烟雨》一篇原是一部专集的自序,回头看有些清浅,撤换收入本辑,将来再为专论另补一篇稍专精一点的文字。这样拉拉杂杂的增补,遂使新版的体量有了增加。另外,对篇目顺序也略有调整,还删除调出去几篇。

宋人张炎《词源》卷下《制曲》节谈填词修改的重要性:“词既成,试思前后之意不相应,或有重叠句意,又恐字面粗疏,既为修改;改毕净写一本,展之几案间,或贴之壁,少顷再观,必有未稳处,又须修改;至来日再观,恐又有未尽善者;如此改之又改,方成无瑕之玉。倘急于脱稿,倦事修择,岂能无病?不惟不能全美,抑且未协音声。作诗者且犹旬锻月炼,况于词乎?”古人才高,诗词小道尚且要“旬锻月炼”,以求“成无瑕之玉”,这股不计报酬的认真劲,让萝卜快了不洗泥的今人不免脸红。又据《吕氏家塾记》载,欧阳修“每为文,既成,必自窜易,至有不留本初一字者”(王构《修辞鉴衡》卷下引)。黄宗羲也曾引欧阳修“畏后生”之说以为同调(《南雷文定凡例四则》),我曾接着南雷先生的话发挥说,曾经授业的先生依然老当益壮,笔耕不辍;而曾经从学和正在课读的后生精力旺盛,前程无限。夹在中间的我辈“压力山大”,临文之际岂敢不敬畏?梓行之后又岂敢不反复订正,以求少些遗憾?

集末絮絮叨叨又作文钞公,不过是为自己无才思少文藻,又喜舞弄文墨作辩护罢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