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金钱、地位、豪宅、名车在丧失健康后还有多大的价值?感染了HIV病毒之后如何面对家人和社会?家人和社会如何理解和帮助HIV感染者?人的价值是什么?应该留下什么?……不仅仅是HIV感染者,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这些问题。
这本凝聚了编者和专家心血和希望的书不仅给读者最新的、最权威的防治艾滋病的知识,也说出了感染者的心声;这本书不是简单的说教,它凝聚了医护工作者对于人类的关爱;这本书不是简单地为了吸引眼球,它渗透着编者自觉的责任。
通过本书,学习与HIV感染者交流并关爱他们;通过本书,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通过本书,学习在有艾滋病的世界里生活!
在当今中国,众多感染者自发组成了“社区”,相互关爱,在了解了艾滋病,并且经受了死亡的洗礼、社会压力的考验后,最终获得了对生命真谛的再认识,升华了自己的人生。现在,我们站了出来,开展面向社会的倡导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与全社会团结一致,战胜艾滋病这个病魔。
本书正为此而作。
北京红丝带之家护士长王克荣大姐协助伦主任邀请、组织了包括我们3名编写人员在内的近40名感染者参与此书的创作。其中,20余名感染者口述或者亲笔撰写了他们自己的经历。我们从中挑选了10余名感染者的故事编人本书。
第一部分 人物及成书简介
人物简介
编者的话
第二部分 我的艾滋病经历——HIV感染者自述
一个曾经遥远的疾病
灾难降临
知识和关怀造就重生
生活在一个有艾滋病的世界里
第三部分 生命因艾滋病而升华——感染者人生转折启示录
编者感悟
我的“艾”对你说——因侥幸而获病,因科学而振奋,因关爱而重生
爱的变奏曲
咖啡豆的故事
第四部分 感染者和专家的寄语
寄语公众
寄语新病友
寄语“恐艾”者
寄语高危人群
寄语感染者家属
徐东 2000年上半年我反复感冒、持续发烧,又伴随着带状疱疹,症状可以说是此起彼伏,接二连三。由于西医想尽各种办法都没有彻底治愈我的症状,我决定去中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从2000年10月起在一家医院住了近40天,经过了各种检查,也吃了很多中药,虽然不再发高烧,但每天仍然发低烧。我的主治大夫说我的情况有点像干燥综合征。真是莫名其妙,这叫什么病?从来没听说过。后来我给我认识的另外一家医院的一位内科专家G主任打了个电话,她说:“别在那里住了,那里是私人医院,技术不怎么样,出院你来找我吧,我给你查查。”对,我听她的吧,别在这里瞎耽误工夫了。我去找了G主任,她给我做了胸透、胸部cT检查,结果都没问题;又给我抽了静脉血,让我分别送到血清室和病毒室。11月26日中午G主任来电话说,血检结果出来了,4项都没问题,说还有一项要等到星期五(29日),到时她再来电话。11月29日早晨G主任就来了电话,让下午2:00到医院看最后一项血检结果。11月29日下午我和爱人准时来到医院病毒室门口。G主任让我先进去,没让我爱人进去。我进入病毒室后的感觉很不好,这里已经有六七个人了,后来才知道他们中除了病毒室的工作人员外,还有区防疫站的医生。当时的气氛非常紧张,我预感到了什么,本来就发低烧的我脸突然发热起来。G主任先让我看了北京市卫生防疫站的确认报告:HIV阳性。然后问我:“你知道这是什么病吗?”我说:“知道。”但在我说知道的同时,我的脑子就像炸了雷一样,突然蒙了!眼前一片空白,在那一刹那我想这下全完了!在这之前我对艾滋病应该说是有一点了解的,那是从报纸和电视上了解的。知道一旦得了艾滋病没有药能治,会很快死亡,是世纪绝症!因此当G主任问我下一步怎么办时,我完全没了主意。这时防疫站的一位岁数大的大夫对我说:“别太紧张,有了病要治疗,你要面对现实。现在你需要做的:第一,你的爱人和孩子要来检测;第二,你是否将你的病情告诉他们,这是你的权利,你自己决定!”听这位大夫这么一说,我有了一时的清醒,我稍加考虑了一下,对她说:“能不能不说是HIV阳性?”她想了想说:“乙肝和丙肝与HIV的传播途径是一致的,但患乙肝的人比较多。如果你同意的话,可以说是丙肝,这样可以先应付一下。”我马上同意了。这时在场的有关医务人员商量了一下,给我开了一个假证明:HCV阳性。这时才把一直在外面等候的我爱人叫了进来,还是由G主任“通报”的:“他得的是丙肝,是传染病。你和孩子也应该来检测一下。他现在还在发烧,应该去传染病医院再检查一下。”这时防疫站的大夫又对我们说:“佑安医院和地坛医院都可以去,地坛医院治疗经验丰富一些!”我爱人知道了这些后,好像也有些茫然,没怎么说话。只是简单说了几句感谢的话,我们就匆匆离开了医院。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小舟 在我出现各种并发症已经4~5个月的情况下,医院的各种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这时我不得不参加了一项耗时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去西部高原最艰苦的地方跋涉。在我的并发症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再到这样艰苦的地方连轴转,其实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机会性感染。也许是上苍有眼,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没有染上当时病死率很高的肺孢子菌肺炎,否则我在中途的任何一站都可能一命呜呼。那时候没有任何人清楚我的病因,包括我自己。而那些地方是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人烟稀少,医疗条件极其简陋。在工作进行到一半时,我终于倒下了,可是我待的地方到县城要六七个小时车程,又是高原,我当时出现了呼吸困难,已基本不能正常走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到河南完成了另一项工作。在一个星期后,我终于到达了可以坐飞机回北京的城市。启程之前宾馆的医生对我说,我的情况很严重,必须立即回北京治疗,否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当然他也不知道我患上的是艾滋病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我当时出现了严重的肺炎和心律不齐。回到北京第二天我就到医院做了可以做的所有检查,大多数的检测当天下午就出结果,但有的数据要好几天后才出来。在等待结果的第三天,我出现了高烧和呼吸衰竭现象,被紧急送往重症监护室。这时我连站着做胸片的力气都没有了。经过一周的治疗,肺炎基本治愈,但我感到一点精神都没有。后来我要求医生把我转到病房,待了一周。记得是在出院当天的早上6点多,医生又一次抽了我的血样,说要送到外面去检查。因为我的其他身体指标都正常,只有免疫一项很低,所以他们私下开始怀疑我可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但我却还蒙在鼓里,既然可以出院了为什么还要抽血呢?回家的第三天,我接到了主治医生的电话,我被告知确定是HIV感染。挂断电话,我感觉全身的血都往头顶上涌,我想这一天终于来了。其实在住院的后半程,我自己心里已经有了这方面的预感,加上之前在网上搜索到的资料,第一反应是这个病基本就没法治愈,也就是说自己的生命不会长久了。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想想在剩下的时间里我该安排些什么,来得及做些什么。我知道这时候如果乱了方寸胡思乱想对我一点帮助都不会有。我很快决定了3件事:第一,接受现实,稳住情绪;第二,立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有一线努力的希望就不放弃;第三,在确信无救的情况下告诉自己的家人,让他们知道实情,提前让家人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家人那种突如其来的痛苦。
P22-25
艾滋病在人类的疾病谱中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对于人类社会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经历疾病的打击和造成的恐慌之后,在科学家们追索病原、发病机理以及治疗和预防的办法的同时,人类也在反思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对于疾病的产生、传播和预防控制过程的影响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
经历了疾病初现的恐惧、暴发流行的震惊、有效药物治疗的曙光、疫苗研制的艰难,人类不得不学习如何与HIV病毒共存,社会不得不学习如何与HIV感染者共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艾滋病的世界里!
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金钱、地位、豪宅、名车在丧失健康后还有多大的价值?
感染了HIV病毒之后如何面对家人和社会?
家人和社会如何理解和帮助HIV感染者?
人的价值是什么?应该留下什么?
……
不仅仅是HIV感染者,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这些问题。
现在,这本凝聚了编者和专家心血和希望的书终于问世了!
这本书不仅给读者最新的、最权威的防治艾滋病的知识,也说出了感染者的心声;这本书不是简单的说教,它凝聚了医护工作者对于人类的关爱;这本书不是简单地为了吸引眼球,它渗透着编者自觉的责任。
通过本书,学习与HIV感染者交流并关爱他们;通过本书,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通过本书,学习在有艾滋病的世界里生活!
希望每一个人为社会和谐尽一份力!祝愿每一个人幸福!
倪晓辉
2009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