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合理性与公正性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各国政在不断增加教育供给,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都在积极建构社会改革方案,以弥合人们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方面的鸿沟。但是,任何一项改革或社会方案的提出或实施,都必须立足于对本国国情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一种“最佳的做法”在一个国家取得成功,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国家也同样会成功。一种社会改革方案只有对一个体系的性质进行反复的思考,才能在这个体系范围内发挥有效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杜瑞军专著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把研究重点转向本土,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高校招生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出台时的历史背景进行梳理,以此来透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机制,勾勒出不同时期政府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实然”角色。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的作者是杜瑞军。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标准为切入点,将政府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角色厘定为三类:作为标准制定者的政府角色;作为资助和补偿者的政府角色;作为供给者的政府角色。对不同阶段政府角色的认知基于以下逻辑:首先,阐释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的使命和任务。不同的使命和任务必然体现为不同的制度设计。对高等教育使命和任务的分析不仅有助于认识不同时期分配标准选择的价值基础,而且有助于认识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制度设计。其次,梳理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办学体制,包括高等院校的层次和类型结构这关涉政府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体系。最后,对不同时期的分配标准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并由此认识作为资助和补偿者的政府角色。
第一章 绪论
一、公平之困——增长的限界
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现状及政策变迁的历史检视
三、问题、视角与方法
第二章 政府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角色的厘定
第一节 政府角色的不同面向
一、天赋自由与政府不干预说
二、分配正义与政府干预说
三、马克思主义与政府重构说
第二节 各国政府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角色
一、政府角色的厘定
二、政府角色实践的原则
三、本书对政府角色厘定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角色
第一节 “三种传统的取舍”——高等教育的改造与重构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任务和使命
二、对旧教育制度的扬弃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高等教育的重构
第二节 顺应与均衡——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
一、政治标准的确立——“向工农开门”的政策选择
二、政治标准的实践——“向工农开门”的制度建设
三、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抵牾——“向工农开门”政策面临的冲突
第三节 左右平衡——对政府角色的评述
第四章 教育“革命”时期政府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角色
第一节 大破与大立——中国本土式高等教育体系的探索
一、教育“革命”的前奏
二、对苏联教育模式的批判
三、建构本土式高等教育体系的探索
第二节 理想与现实——教育“革命”时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
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制度构建
二、政治标准的确立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
第三节 走向控制——对政府的角色评述
第五章 改革开放时期政府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角色
第一节 恢复与探索——改革开放时期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大革命”后教育秩序的整顿与恢复
二、对“文化大革命”前高等教育体制的总结与反思
三、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体系的探索
第二节 冲突与融合——改革开放时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
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办学管理体制变革
二、学术标准的变奏与政府的干预
三、经济因素的介入与政府的调节
第三节 走向协调——对政府角色的评述
结语
一、作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标准制定者的政府角色
二、作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供给者的政府角色
三、作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补偿者的政府角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