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红编著的《会计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从我国会计诚信的现状出发,对会计诚信研究的理论基础、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会计诚信的监控管理系统与评价管理体系构建、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办法与文书设计、会计诚信的激励约束机制与综合治理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会计信用体系,本研究将填补这项空白。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制度,逐渐将财务会计信用体系融入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为全国信用制度的构建提供可借鉴的范式。本研究成果的实际推广应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必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李向红编著的《会计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讲述了:进入21世纪,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中,诚信、契约、法制必将成为有关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三个主题。人类将以促进诚信和法制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中心,向市场经济的新地平线迈进。会计作为国际商业语言,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既重要又特殊的角色,在经济建设、经济管理、经济决策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会计诚信作为会计执业的灵魂,已引起世界各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府部门、国家领导以及众多国际组织的重视,已成为当前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和各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
《会计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从我国会计诚信的现状出发,对会计诚信研究的理论基础、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会计诚信的监控管理系统与评价管理体系构建、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办法与文书设计、会计诚信的激励约束机制与综合治理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
(1)会计诚信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就经济理论中的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博弈理论和哲学中的伦理学理论在会计诚信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探讨,然后从企业契约安排与履行的角度入手,分离出会计诚信的起源与本质,通过把会计诚信契约引入企业契约体系内部,建立会计诚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数学模型来反映二者的逻辑关系。最后研究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博弈理论和伦理学理论与会计诚信之间的理论关联,进行了伦理分析、文化透视、收益成本分析以及博弈论在信息披露中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这些将为我国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在理论上提供参照系。
(2)我国会计诚信问题及原因研究。首先从上市公司表现出来的财务报告舞弊、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等问题中抽出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的现状与问题,并进行了统计检验,对其危害从产权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然后运用契约理论探讨了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最后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伦理学理论和博弈理论从会计契约安排、信息不对称因素、伦理对会计诚信的影响、会计诚信的成本与收益、公司治理结构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角度研究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表明企业契约中的外部性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信息不对称和伦理对会计诚信的影响则表现在会计政策、原则和职业判断等方面,会计人员独立性、专业技能和道德因素也受伦理因素的影响;依据成本收益理论建立的会计诚信成本与收益模型表明二者之间的差异过大;依据博弈理论对会计诚信缺失一般原因和具体原因的博弈分析表明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各利益相关者存在着连续博弈。
(3)我国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及综合治理对策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会计诚信体系基本框架,表明我国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要以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为重点,其次是道德建设和文化环境建设等,然后指出我国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及综合治理应从信用环境、信用基础、信用机制、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等方面着手,进行会计契约安排的重构,加强伦理道德建设,引入市场退出机制,提高市场惩罚成本,遵循利益均衡原则,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平等的利益表达空间。
(4)我国会计诚信的监控管理系统与评价管理体系构建。首先研究了会计诚信监控管理系统与评价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运作程序,明确了会计诚信监控管理系统中各方的责任域。然后就确定专门评定机构及评定对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的主要项目和标准、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利用评价结果,可从单位和个人两个层面制定诚信激励约束机制,使守信者得利,失信者受罚。最后对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办法与文书进行了设计,可作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会计诚信评价及管理工作的依据。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会计信用体系,本研究将填补这项空白。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制度,逐渐将财务会计信用体系融入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将为全国信用制度的构建提供可借鉴的范式。本研究成果的实际推广应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必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