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内容广博,年代久远,版本在漫长的历史流传中,散佚、缺残、衍误等为古籍的研究整理带来很大困难。《中医古籍整理丛书》作为国家项目,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不仅为组织工作的实施和科研经费的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为珍本、善本版本的调阅、复制、使用等创造了便利条件。因此,本丛书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凸显。为保持原书原貌,我们只作了版式调整,原繁体字竖排(校注本),现改为繁体字横排,以适应读者阅读习惯。沈炎南编著的《脉经语译》为其中一个系列。
《脉经》为晋代王叔和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
沈炎南编著的《脉经语译》共十卷。前九卷分为口79篇,第十卷不分篇,为手检图12部。本书论脉,其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举几脉形脉法部位,三关病候治宜,三部九候脉证,脏腑脉候主病,百病生死脉诀,四时损至脉证,平病怪脉辨疑,脉辨妊娠男女,扁鹊华佗妙诊,《内》、《A难》、《伤寒》精论等。
《脉经语译》首列脉形状指下秘诀一篇,若网在纲,将各种脉象归纳为24种,确立了脉象的基本标准,从而肯定了《难经》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本书论脉,指出了男女妇孺之异,突出脉之阴阳虚实,凭脉参证以诊治疾病,故本书既不失为脉学经典,又启后世脉学以发展。
本书是王氏《脉经》第一部语译本,名日《脉经语译》。语译的依据是沈炎南主编的《脉经校注》,语译以直译为主,保持了原文主旨。直译中难以表述的字词,均予以注释。书中各篇篇首均设提要,简述其内容大略。总之,本书是一部较好的经典脉学普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