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要有最好的希望,也要有最坏的打算
佛教认为,生活中的任何不顺,都可以转化为成功的良机。
当今,不少年轻人缺乏面对痛苦的能力,他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生活充满了阳光,肯定是一路平安、顺顺利利,不会遇到任何曲折。”
然而,现实往往不是如此,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常会将你的人生打乱。因此,我们在享受快乐时,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当快乐被摧毁时,自己应该怎样应对?
比如,你现在有钱时,要考虑:“如果以后破产了,变成乞丐了,我该怎样生活?”现在你家庭和和美美,要思索:“一旦家庭出现问题了,我该怎么办?”假如提前有所准备,一旦遇到痛苦时,就不会愁眉不展,更不会崩溃。
年轻人一般对感情特别执著,往往认为恋人就是幸福的支柱,由于内心的期望过高,一旦恋人背叛了就无法面对。其实,你也可以换个角度想想:恋人离开了自己,或许正是个机会,未来会有更好的选择。
佛教认为,生活中的任何不顺,都可以转化为成功的良机。因此,当我们遇到不愉快时,要善于从反面挖掘出价值。比如,当别人骂你时,就把它当作修安忍的机会;当你被单位开除了,没有丧失信心,而要尽快寻找其他出路。
张海迪说:“即使翅膀折断了,我的心也要飞翔。”这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发出的感言,如此精神非常可嘉。
人与人真的差别很大:有些人特别脆弱,在逆境面前不堪一击,遇到一点挫折就倒下了;有些人则有面对痛苦的能力,遇到再大的违缘,也能顽强地站起来。所以,大家应该观察一下,看自己是脆弱的人,还是坚强的人?
我曾在一个书院,见到过一件名为“抉择”的雕塑。这个雕塑造型独特——一个人悬在空中,双臂向身体两侧平伸,被许多双手往外拉扯着。这是什么喻意呢?表现人在抉择的过程中,常常被光明与黑暗、爱与恨、幸福与悲伤等矛盾撕扯。
由此我想到,对于人生,我们也应该有全面的认识:一方面要憧憬光明,一方面要面对黑暗;一方面要梦想成功,一方面要迎接失败……若有了这样的准备,不论社会如何复杂,你应对起来都会十分自如。
5.你幸福吗
古往今来,人们总认为,达到了外在的某个标准,便会获得幸福。但事实上,当达到这些标准时,也不一定真的幸福。
世人天天从早忙到晚,唯一追求的就是幸福,但结果得到了什么呢?大多却是不同程度的痛苦。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差,往往是因为没有认清幸福的真相。
有些人认为,只要满足了暂时的需求,这就是幸福。
2009年,英国举行了一次“谁是最幸福的人”的征文比赛,收到全世界一百多万篇来稿,最后,评委选出了四个“最幸福”的人:
成功完成一例手术的外科医生;在沙滩垒城堡的儿童;给婴儿洗澡的母亲;与心爱的人走上红地毯的新人。
以世间的眼光看,这四个人都非常幸福,他们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可是,如果深入分析:他们真的幸福吗?答案就不一定了。
儿童在海滩玩耍时,所垒的沙滩城堡若一下被海浪吞没,他的幸福还在吗?给宝宝洗澡的母亲,如果孩子长大后不孝顺,她难道不痛苦吗?医生这次的手术非常成功,但下次万一失败了呢?跟心爱的人步入婚姻之后,生活会事事尽如人意吗?
佛教中讲万法是无常的,所以,不能过于执著有些事物。如果认为有钱就会幸福,或者结婚就会幸福,那么你也该想想:梦寐以求的这一切,假如失去了怎么办?这时候,还有幸福可言吗?
还铂‘些人认为,离开了痛苦——比如现在头特别痛,过一会儿不痛了,达也是一种幸福。
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就是最幸福的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反抗种族歧视入狱27年,后来他在《回忆录》里说,坐牢时每天晒半小时太阳,便是最幸福的事。
当然,如果他们的幸福观成立,对照起来,绝大多数人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光明,每天也可以晒半小时太阳,但并不是人人都有幸福的感觉。
古往今来,人们总认为,达到了外在的某个标准,便会获得幸福。但事实上,当达到这些标准时,也不一定真的幸福。所以,好好思考就不难发现:幸福跟外境并没有太大关系,它只是内心的一种满足。
P8-11
第一章 青春的真相
青春为什么残酷
看遍世间,无人不苦
学会从痛苦中提炼“养分”
人要有最好的希望,也要有最坏的打算
你幸福吗
不要自以为是地看待别人的幸福
看破无常,再大的灾难也能过
不沉浸于过去,不焦灼于现在,不妄想未来
欲望越大,幸福感越小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何曾饶过谁
爱自己,就要谨慎取舍因果
失去并不可惜——索达吉堪布精彩问答
第二章 问佛陀情为何物
爱的真名叫“无常”
“因爱生忧,因爱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爱可生爱,亦可生憎”
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是一种自私
爱情真的值得“生死相许”吗
爱情为何残酷,因为“爱别离”“求不得”
佛陀说:对爱情别太执著了
爱一个人,就要给他自由
青春可以回忆,不能迷恋
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万般皆苦,唯情执最苦——索达吉堪布精彩问答
第三章 懂得做人,比懂得做事更重要
做事不成功,主要是执著太重
宁与直士结怨仇,不与狡者交亲友
布施是卖贫买富的最好办法
不受侮辱,怎么能奋起
“火心要虚,人心要实”
“笨”的正能量
连佛陀都做不到让人人说好
感恩那些不让我自以为是的人
誓言坚定者是上等人
不忏悔过失就只有受罪
祈祷文殊菩萨,就知道如何为人处世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索达吉堪布精彩问答
第四章 醒世歌
对任何事都不要强求
“扬人恶,即是恶”
性情太刚强,就会处处遇到不顺
永远不要争谁对谁错
吃亏就是积福
别指望生老病死之苦有人替你承担
什么人会下地狱,什么人会上天堂
不减少欲望,就会增加绝望
很多时候,我们的心思都白费了
早日醒来吧
外境好坏并不是苦乐的来源——索达吉堪布精彩问答
第五章 缺什么不能缺信仰
不要让心理危机超过经济危机
没信仰的人不可靠
佛陀是最大的心理学家
没有慈悲心,无异于给社会树敌
慈悲是最好的财富
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先培养德行,才能享受世间利益
缺什么也不能缺德
不要总指责年轻一代
改变人生,从改变人生观开始
不懂人生如梦,就会饱受苦痛
“做自己”也要有智慧——索达吉堪布精彩问答
第六章 为什么你事事不如人
性格很直,不一定正直
要满足自己,先考虑能为别人带来什么
没有主见的人真可怜
别把事情交给性情疏懒者办
越着急,越不容易成功
警惕那些当面说好话者
欲望越大,得到的满足越小
没有看破就不要假装
懂得报恩的人心想事成
没有感恩心的人终究不会成功
做了再说
帮别人应无有任何条件
越嫉妒,越不幸
一个人的痛苦程度,往往跟财产多少成正比
“智者不问执为耻,愚者询问执为耻”
利他,才能活得健康
人生贵在开悟
不要像小虫一样“生时无人知,死时无人问”
你今天做的,难道不用考虑明天吗——索达吉堪布精彩问答
第七章 谁会爱尽天下人
不要因为你自己不知道,就轻易否定一切
千万不可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
盲目崇拜科学,也是一种迷信
“宗教是鸦片”吗
懂得四法印,方能直面残酷青春
生活再残酷,也要行善业
心恶,周围的一切就会变差
有一种幸福叫“低贪”
为什么求佛不灵
护法远在天边,近在心中
信佛对自己会有损害吗
凭什么说佛教是真理
啥都有,就是“我”不在了
人的大多数疾病,均是源于心中的分别妄念
磕头、禅修,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不要认为“人死如灯灭”
修佛不要做表面文章
智慧无处不在——索达吉堪布精彩问答
附录:索达吉堪布受邀演讲大学名录
我的青春,是从放牛娃开始的,当时整天在草原上无忧无虑,与300多头牦牛为伴。后来,14岁才上小学,24岁就出家了。
虽然如今我已不再青春,但对那段青春时光,好像也没什么特别难忘的回忆,或者特别酸楚的遗憾。自从接触了佛法,每天都过得满满当当、充实无比,所以,青春对我而言,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
可是近几年,我接触了一些人后才发现,好多人对青春似乎特别留恋。因为在那段五彩斑斓的岁月中,他们“少年不知愁滋味”,有了青春为伴,可以不知道天高地厚,不操心柴米油盐,不计较成败得失……
古今中外的世人,也常用各种美好的词语,不遗余力地赞美青春。然而,青春有时候并非如此无敌,美丽的花丛中往往潜藏着毒蛇,所以,青春也有极其残酷的一面——工作上的压力、情感上的不安、生活中的茫然、惨遭打击的失落、屡受欺骗的孤独……时常让年轻人找不到方向,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所以,我经过再三考虑,从以往的传法教言,尤其是去一些大学交流的演讲录中,选取出适合年轻人的内容,专门写了这本书。希望通过佛法的引导,让年轻人认清生活的真相,明白在人生中该如何取舍,拥有正面处理问题的智慧,而不是空喊一些口号,自欺欺人地麻痹自己、逃避现实。
现在不少人常认为,佛教是老年的宗教,不管到哪个寺院里,都看到许多老人在大声念佛,似乎跟年轻人扯不上半点关系。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我通过近30年对佛法的研习、修行,深深地意识到:佛法对年轻人真的非常有用,是相当实用的一种生活方式!
每当我看一些年轻人为各种事情所苦恼,犹如被病魔折磨、生不如死的病人,自己就非常心痛,很希望将佛法中的妙方告诉他。所以趁这次机会,我把想跟年轻人说的心里话,都写在了书中,但愿能帮他们有勇气面对青春的残酷。
青春,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过渡时期,也是年轻人步入社会,树立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假如自己的定位错了,一辈子都唯利是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个宝贵的人身就白白浪费了。所以,今后的人生该怎么走?大家务必要好好想一想。
其实,我写这本书,要求也并不高。只要能利益一个年轻人或曾经年轻过的人,转变他的生活态度;书中的一句话,能给你带来些许启示,照亮你未来的人生之路。我就心满意足了!
索达吉
2013-6-28
索达吉堪布编著的《残酷才是青春:苦才是人生(青春版)》是一本能断青春之痛,让正在年轻的人和年轻过的人,跃出逆境、圆满前程的青春开示录。
青春为何残酷、迷茫、焦虑?为何经常感到无助不安?到底情为何物?为何做人比做事重要?为何不减少欲望就会增加欲望?为何自己活得不如人?为何缺什么都不能缺信仰?如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答案尽在《残酷才是青春:苦才是人生(青春版)》中。
如果你请到这本佛香满眼的书,了解问题的所在并照此实行,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现,自己已从残酷的青春中一步步解脱出来,正在逼近渴望的幸福。此时的你,不再沉浸于过去的痛与乐,不焦灼于现在的名和利,更不对未来心存妄想!
“青春,就像手中的一捧水,还来不及握住,就从指缝间流光了……只有学会珍爱痛苦,感恩一切因缘,才能让幸福不再渐行渐远。”
索达吉堪布编著的《残酷才是青春:苦才是人生(青春版)》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由高僧大德为年轻人开示的佛法书;是一本能加持当下的你和你孩子的身心灵典藏励志读本;佛学畅销书《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作者索达吉堪布上师最新作品;书中内容来自索达吉堪布上师在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港大等众多名校备受广大学子欢迎的演讲实录。